绿林网

《唐代传奇小说论》读后感100字

《唐代传奇小说论》读后感100字

《唐代传奇小说论》是一本由(日) 小南一郎著作,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页数:2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代传奇小说论》读后感(一):王度「古鏡記」をめぐって - 太原王氏の傳承 -PDF原文

タイトル: 王度「古鏡記」をめぐって - 太原王氏の傳承 -

その他のタイトル: The Gujingji 古鏡記, Folklores of Wang Family in Taiyuan

王度「古鏡記」をめぐって - 太原王氏の伝承 -

著者: 小南, 一郎 researcher_resolver_name

著者名の別形: Kominami, Ichiro

発行日: 31-Mar-1988

出版者: 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

誌名: 東方學報

巻: 60

開始ページ: 159

終了ページ: 197

URI: http://hdl.handle.net/2433/66681

出現コレクション: 第60册

PDF原文:http://repository.kulib.kyoto-u.ac.jp/dspace/bitstream/2433/66681/1/jic060_159.pdf

《唐代传奇小说论》读后感(二):“君当结媛鼎族,以奉蒸尝”

此书为了凑单而买,但是本子薄,内容又是我喜欢的唐传奇,竟然是最先读完的。现记录一些给我启发觉得好玩的观点算作笔记。

1.门阀贵族与新兴官僚。作者从传奇最开始出现的场合:话。讲起。推论南北朝时期很少流向世人的、门阀贵族在一族之内的叙述成为唐传奇小说的主要源流。这一观点也成为整本书的一条脉络。

而唐传奇小说中常常出现的某生,多位四大姓,也成为一个佐证。“而传奇小说多产生于安史之乱之后,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亦为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转折点。”以前模糊中有此想法,乍看后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

2.《古镜记》,于我一直停留在最初的一些胡人识宝传说,怪力乱神这一层面。作者却从《古镜记》的作者、主人公以及小说中提到的人物对应历史,中间关于古镜的考证又直接与考古发生关联,当然最重要的仍是门阀贵族内部口述的流传。整个故事既是门阀内部的一曲挽歌,也是内部传说。广而言之,还是门阀贵族体制整个的衰退。

3.《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分别在二、三、四章讲析。贯穿的线仍然是门阀贵族与新兴官僚。传奇小说自然是新型的科举官僚所写,三篇传奇时间线上也是古而今,所体现的社会心态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年轻人一旦科举高中,进身仕宦,就要抛弃曾经与自己亲密交往的女性,期待着迎娶一个名门望族的闺秀,这才是被认为正式的结婚。莺莺那封信寻常文字,读起来却有心死之悲哀。最后相忘江湖,也不再见面,“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似乎对于这样的结局,大家心生悲哀,却无法不满无法反抗。对于这样的结局大家各自怀有认同与消化之道。

《李娃传》时却发生悄悄的变化,李娃并没有被休弃。虽然她仍然抱有这样的观点。作者认为这则小说与《莺莺传》这种纯粹由科举文人所写的传奇不同,它带有民间传说的性质,自然也反应了民意。

到《霍小玉传》时,主人公对霍小玉的抛弃已经遭受了各种各样的批评,与李生同属士大夫阶层的韦夏卿也非难了李生。可以说这种为了仕途,抛弃人情,与门阀贵族联姻的这种现象受到了年轻科举官僚发自内心的怀疑。

小南一郎写“在蹉跎于官僚社会之际,他们的这种疑惑也浮出了仪式的表面。这种疑惑不仅在官僚阶层内部产生了萌芽,也在长安市民阶层中得到了共鸣。”到如此,社会已然开始在悄悄转变。

《唐代传奇小说论》读后感(三):【转】谢尚发:四部小说和一种研究 ——读《唐代传奇小说论》

作者:谢尚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本书为日本学者小南一郎所著。主要内容几近于考证式的文章,然而分析来却较为详细,从社会学与知人论世的角度来解读唐代传奇。在正式内容之前有一个前言式的导论,言述的是唐传奇如何形成,内容来自于哪里等诸种问题。他着重强调了文人间相互的交谈,以及对一些梦境、怪异事件的传播。在这里,小南一郎区分了“传”和“传奇”的差异:传,很大一部分上承载了士大夫们通过诗文所欲传达却无法传达的意识,因此上,他们就采用了一种寓意性质的方式,来发表自己对于社会和时局的看法,唐传奇中的“传”也就多怪诞、荒唐之词。传奇,则基本上是在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圈子范围内,文人士子们互相间的交流所形成的叙述内容,属于饭后谈资的一类,是用来娱乐的。在“传”和“传奇”之外,还有“话录”一类的作品,那内容里,主要就是直录“围炉夜话”的叙谈。

第一章分析的是唐传奇《古镜记》。首先分析的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笔记小说,如何发展到唐传奇的,属于文学史的研究范畴。在论述中,作者指出,从志怪笔记小说到唐传奇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盛唐的衰败有着很重要的关联——重要的唐传奇,基本上是在天宝危机之后写出的,也就是盛产于中唐及以后的时期。从数量和生产时间上看,社会的变迁决定了需求的旺盛,才有写作的大发展。并且,唐传奇和门阀士族制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这就是说,很多唐传奇的主人公大概其原型都和这个或那个王公贵族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甚至有些直接就脱胎于这些达官贵人公子哥的故事。《古镜记》就是其中一例。小说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以王度为核心,铺陈关于古镜的故事;下半部分则以王度的弟弟王勣为叙述的核心,讲述的是王勣从王度那里借来古镜之后,游历四方,以及在游历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奇异之事。其所记载的故事,基本上包括了18条,和传说中的照妖镜有些相似。但是小南一郎的分析不在这里,他更努力的地方,是去考证王度和王勣与太原王氏家族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纵然不能说《古镜记》是实录,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它一定是和现实有着密切关联的,并且和太原王氏家族有着扯不清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在王氏家族内部的聊天会议或者交谈中,逐渐形成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属于他们谈天之时,随口说出的奇谈怪事一类。

(古人作《莺莺传》画作)

第二章分析的则是元稹的《莺莺传》。我以为,这一章的分析是最出色、最精彩也是最值得一读的。因为从这种分析中,一个时代的面貌呈现了出来,来自于文人士大夫内心的思想也揭示了出来,这彰显了写作者深厚的作品分析的功夫和文学史研究的开阔视野。但这绝不是建立在虚空的论述之上的,而是利用众多的材料,串联起来,去明证往古时代所存在的这样一个事实。第一节以《传奇小说与歌行诗》为题目,勾连起了白居易文人集团的创作之间,其实存在着小说和诗歌的互相论证和言说。这个文人集团中,白行简的《李娃传》、蒋防的《霍小玉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等,作为唐传奇的代表,实际上都几乎以差不多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诗文中。为此,小南一郎还专门列了一个表格来印证这种诗文和传奇的互文性关系。沈既济的《任氏传》和白居易的《任氏怨歌行》、陈鸿的《长恨传》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白行简的《李娃传》和元稹的《李娃行》、元稹的《莺莺传》和李绅的《莺莺传》以及杨巨源的《崔娘诗》、元稹的《崔徽传》和元稹自己的《崔徽歌》,基本上都能够形成一一对照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从文学史的研究角度来看,这种传奇小说和歌行诗的对照,都是以爱情题材为主的,这就给唐传奇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侧面——在志怪小说之外,增加了爱情的题材。第二节是《尤物论》,集中针对《莺莺传》后面附着的一个“议论小尾巴”进行研究。在《莺莺传》的末尾,张生贪恋崔莺莺的美貌,并且追求到手之后,居然依然决绝地又抛弃了这个女人。由此,对张生的指责就来了。张生为了给自己辩护,就写下了这篇附录模样的文章。“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是典型的尤物论腔调,无非仍旧主张“红颜祸水”、“冲冠一怒”的老一套。迷醉于女性的妖艳美貌,男人终将是会衰败而去的,古来有多少如此的例子都是明证。在这种观念中,女人作为尤物,对男性是不利的、不详的,为之倾城倾国者,不在少数。白居易写过一篇《李夫人》的长诗,也是尤物论的腔调,抱着相通的女性观,只不过他分析的对象是汉武帝和李夫人之间的故事罢了。事件不同,理念相通。后来的《长恨传》于此也有关联,甚至在唐玄宗和杨贵妃之中加入了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最为有意思的是,陈鸿和元稹一样,也要在《长恨传》的末尾附录上白居易、王质夫、陈鸿等人的诗歌,谈论的也是尤物论的观念。这其实彰显了,同类小说的写作,和这个文人集团是有着深刻关联的,或许这些观点就是他们私下里聊天所生发出来的主题。第三节《梦游春》分析较为精辟。其主要的观点就是,元稹等人之所以写小说,绝不是拿过来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而是有着他们自己现世的追求。在古代中国,要“尤物”还是要“仕途”,爱“江山”还是爱“美人”,对于男人们而言基本上是一个看似成问题而从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在他们的观念中,女人永远都是附着物,是可以抛弃的,并且在抛弃了之后,还照样可以迎娶到达官贵人的女儿作为妻子,类似于陈世美的人也就不在少数了。而仕途,才是他们一生要经营的事业,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生的意义。然而对于元稹、白居易等人来说,一旦被贬,甚至重新变为普通百姓,他们将何以自处呢?元稹写了《梦游春七十韵》,白居易写了应和之作《和梦游春一百韵》。元稹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早年抛弃佳人之举的悔恨,认为仕途之旅远不如陪伴在佳人的身边。白居易则仿佛是高高在上地,对元稹提出批评并给出教育,他的观点就是,仕途不顺利,应该去求助于佛老的解脱,怎么能够从女人的身上找到解脱自我的借口呢?女人怎么可以成为仕途不顺之时,超脱自我的不二法门呢?于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就出现了:士大夫/士子,到底是应该投身于春的世界,还是政治的世界呢?是投向女人的怀抱,还是走向凶险的官场?两人虽然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但是白居易应该是未能体会到元稹苦闷的心理。远在他乡异地,元稹似乎已经厌倦了官场,和温柔的女性相比,和日常的生活相比,政治实在太过于凶险,在他感觉到疲倦的时候,就想到了“春的世界”。书写这样一个女人的故事,应该是元稹走出“政治的世界”,走向“春的世界”的一个标志。第四节《婚仕之际》所探讨的主题虽然紧接着第三节,但是已经超出了那个范围,因为毕竟,“春的世界”还不是婚姻,一旦面临着婚姻,他们应该如何选择呢?《李娃传》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士子们基本上在备考的阶段都有一个红颜知己,来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然而一俟他们高中,抛弃之前的红颜,迎娶名门望族的闺秀,也都是必然的结局。因为“婚姻”和“春梦”,本来就是两个世界。他们可以游戏于春梦的世界,但绝不能儿戏于婚姻的郑重。元稹虽然有所怀疑,但是当初的选择确实遵循了这样一条道路。白居易也如此,他在自己的宦游生涯中,行囊里总带着故乡旧日恋人的信物,是不能自绝于情的表现,也是不忘“春的世界”的证据。这和元稹不能摆脱“情”的存在是一样的。我以为这个地方,小南一郎的一段话说得很到位:“以男女恋爱为主题的传奇小说,有一定的图式性叙述方式。斗志昂扬的科举派年轻官僚,在回顾自己过去的人生时,充满了怀疑和悔恨的青春的苦痛。他们虽然自己主动选择了‘婚仕’的世界,但在巨大的政治挫折之下,对于这样的选择又心起疑惑,在对照官僚世界那种极端的、不近人情的观念之下,他们孤独的心中不断浮现的是,当初选择‘婚仕’之前的,那位可以与自己会心一笑的女性的倩影。以他们的困惑之深与悔恨之重为基础形成的唐代传奇小说,特别是以恋爱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了后代无法企及的千古绝唱。”(第92页)所以在这样一种观念之下,“有关‘尤物’的议论被谈起之时,包含着讽喻、教诫的言论不过是场面话,事实上只是为了使具体描绘自己的恋爱过程成为可能。”(93页)从种种材料来看,《莺莺传》的故事,其实就是元稹自己的爱情故事,小说中那封来自于崔莺莺的信件,就是元稹收到的自己曾经的恋人的信件。张生和崔莺莺最终都另有婚嫁,而当张生从政治的世界悔恨着走出来,试图再一次和崔莺莺相见的时候,春梦的世界已经轰然倒塌,给他留下的只不过是《莺莺传》的哀愁罢了。

(《李娃传》连环画插图)

第三章分析的是《李娃传》。小南一郎侧重从人物形象的一面,从李娃的人物塑造方面进行研究。与《莺莺传》的始乱终弃不同,郑生和李娃算是终成正果,更何况李娃还被封为汧国夫人,四个儿子也都当了大官。这其间的曲折故事,正凸显了李娃这个人物。作为一个妓女,李娃先是被老鸨因为钱许给了郑生,继而巧妙地摆脱了郑生。郑生因此落魄长安街头,乞讨为生。郑生的父亲将之毒打一顿,几乎致死。郑生虽然活了下来,但是境况却更加悲惨。在大雪天里乞讨之时,终于碰到了李娃。李娃念及旧情,赎身之后带着郑生一起生活。在李娃的鼓励下,郑生刻苦攻读,终于中举。李娃鼓励他再接再厉,最终高中状元。李娃看到自己已经帮助郑生功成名就,想到自己应该功成身退,就决定与郑生分手。但是得知事情来龙去脉的郑父却主张二人结婚,最终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李娃的形象就是从这里逐渐被构建了起来。起先是通过郑生的眼睛看去,李娃作为美女所带来的震惊。紧接着又把她的娼家本色烘托而出,只不过是见钱眼开的一群罢了。最终,通过李娃对郑生的不离不弃,忽然拔高了这个女性形象。直到结尾处,郑生高中,李娃又体现了自己完美的道德追求。一步步写来,整个人物形象就鲜活地出现在阅读者的眼前了。对李娃的塑造过程中,始终纠缠着郑生的“下降”和“上升”的故事。正是在郑生的下降和上升的人生际遇中,完成了对李娃形象的塑造。小南一郎还分析了这个文本中所包含的多层次:士大夫阶层理论主导的部分,彰显出一个忠孝的故事来,因为小说的结尾是郑生为父母守孝,引来群燕云集,从而受到天子的封赏;都市居民的故事部分,展现的则是长安城一般市民的生活,这通过郑生的遭遇得以一一展示出来;荥阳郑氏的传承,探讨的主要是小说和荥阳郑氏之间的关系。

(《霍小玉传》连环画内页)

第四章专门分析李益与《霍小玉传》的关系。故事其实很简单,在科考中举之后等待分配工作的时候,李生托人寻到佳人霍小玉。终于工作落实,远走他乡,约定八月迎娶。然而李生家族较大,其母为其寻觅到卢氏闺秀,李生迫不得已成婚,而忘记了霍小玉。霍小玉得了相思病,一病不起。此时李生恰好到长安公干,在赏牡丹的时候,被一个豪士巧妙地诓骗到霍小玉家。已经奄奄一息的霍小玉,竟然能够起身,痛骂李生一顿之后,气绝身亡。此后,李生发现卢氏并非完璧,愤而离婚。往后的岁月,李生虽再三迎娶,终究因为猜忌而未能善终。在小南一郎的分析中,他认为这里的李生就是李益本人,因此从李益的生平角度来解读这一篇唐传奇小说。他援引了《旧唐书·李益传》来进行说明: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又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以是久之不调,而流辈皆居显位。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常与济诗而有“不上望京楼”之句。这大概可以看出李生的身影来。也就是说,李益是有心理疾病的。更何况,李益确实迎娶了卢氏为妻,而且是范阳卢氏,更重要的是她是诗人卢纶的妹妹。因此,有理由相信,蒋防是把他所熟知的关于诗人李益的素材加工整合成这个小说的。有意思的是,仿佛这是唐朝的普通流行观念一般,不管是李娃还是霍小玉,都曾以自己的娼妓身份而自感配不上郑生或李生,都知道他们将会迎娶大家闺秀。只是霍小玉更为痴情,还在等待着李生的到来。这也导致了后来,众人批判李生的现实存在。

全书以唐代的四部著名的传奇为分析对象,选择精炼而巧妙,且论述既有众所周知的东西,也有大胆的猜测,更有详实的资料考证。作为入门的书籍可以读之,作为研究的书籍,也不妨参考一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