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读后感精选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读后感精选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本由狐狸家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0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读后感(一):用超大绘本的形式展示伟大的黄河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长河,她是我们的母亲河,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福音,也因为黄河泛滥而给我们带来很多灾难。黄河历史悠久,从孕育期算起的话足有数千万年了,成因复杂,比如地质运动的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原因,反正就这么一直流啊流,永不停息地朝着一个方向,大海的方向流动着,黄河经过的地方一直流传着勤劳的人们和黄河的故事,那是一幅美丽的历史长卷。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是一本超大的绘本,十二开本,全彩色印刷,采用轻新童趣的手绘画风,既有清新纯净的自然风光,又有繁华昌盛的都市或港口的画面,还有乡村的恬静温馨场景,还展示了各色人物、动物、植物,真实生动,所有的一切围绕着黄河展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长卷。

这是一本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一个致力于为孩子们讲好每一个东方故事的原创童书品牌狐狸家的全新作品,据说“中国人的母亲河” 系列,等过段时间还会出第二季长江篇,让我们先领略一下《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的风采吧。

这本书可以忽略文字的部分,给不认字的孩子看也是可以的,可以让孩子先通过图画的形式对黄河有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家长转换成故事的形式给孩子讲述黄河的悠久历史和美丽的人文自然等,肯定能给孩子带来非常具有立体感的绝佳享受。大点的孩子可以按自己的节奏去看图、阅读文字,即使成年人阅读这本书,也能填补对黄河有关的认知空白,我敢保证,书里的很多知识,成年人未必都知道,并且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更能加深读者的印象。

黄河全长有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覆盖的面积有七十五点二四万平方公里,全部都在中国境内,源远流长,九曲十八弯,见证、带动了勤劳善良智慧的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文化,黄河两岸的山川河流壮观豪气,震撼着我们的中华民族儿女的心,曾经的一首“黄河大合唱”,让我们激情澎湃,给我带来了必胜的信心。

伟大的黄河从起源地开始,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河,翻越了一座座山川,穿过了一道道峡谷,约过一望无际的沙漠,绕过一片片草地,趟过广袤的平原,最后汇聚起来,汇入了大海,这样貌似结束了这趟旅程,其实才是刚刚开始,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一直通过这样的方式流动着,源源不息,永不停止。

很开心能读到这本充满童真又映射了黄河的伟大的绘本作品,让我再次体验到了黄河的魅力,也填补了我对黄河知识的那部分空缺。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读后感(二):黄河之水哪里来?奔流到哪儿不复回?

如今孩子们大多从小就开始吟诵古诗,如果有一天读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们能不能清楚地给孩子讲一讲:诗中的“天上”在哪里?黄河奔流到了哪个“海”?在“天上”与“海”之间,黄河究竟经历了什么?

最近看到一本十二开的大型绘本《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在书中,狐狸爸爸带小兄妹沿黄河旅行,从青藏高原上的大河之源走到九曲黄河第一湾,从龙羊峡水电站走到兰州黄河铁桥,从河西走廊走到贺兰山脉,从壶口瀑布走到渭河平原,从小浪底走到东岳泰山……

狐狸爸爸拿着地图,带着孩子们一路游览、一路解说:黄河源区的纯净自然,腾格里的大漠黄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黄河三角洲的富庶繁华,入海口河水与海水的美丽分界线……

一路走来,小兄妹俩不但领略了沿途自然风貌,还融入了当地的百姓生活。这一路风景串起来的,有科考人员的水质勘测、藏族的哈达与摔跤、青海的“花儿会”、鄂尔多斯的那达慕、黄土高原的腰鼓舞……还有数不清的动物、植物、名胜古迹、典故传说。

要想让孩子全面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这本《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真是非常适合的启蒙读物。

当然,如果家长能跟孩子一起读自然是最好的,引导孩子看图、读文字、查找相关知识引伸阅读,和孩子一起来一次沉浸式的旅行加学习。早早对黄河有一个立体的印象,对孩子上学学地理、长大行天下都会大有裨益,而家长也可以从中悄悄修补自己的知识空白点。

这个绘本出自国内知名原创童书品牌狐狸家。我对狐狸家的绘本有着特殊的偏好,他们不做引进书,只做原创,而且题材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用一本书点燃孩子心中的民族梦想,这应该也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愿。

合上这本《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的时候,九曲黄河蜿蜒而下的形象在我脑海中是立体而鲜活的,很期待着也能开启一次顺流而下的旅行,像书中的狐狸一家一样,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一趟黄河孕育出的四时风物与大河文明。

《中国人的母亲河·黄河》读后感(三):一场精彩的“纸上游黄河”之旅,带孩子领略母亲河的魅力!

阅读这本书的契机源于刘禹锡的一首诗《浪淘沙》:

和孩子一起背这首《浪淘沙》的时候,她的问题特别多。

“为什么是九曲黄河?”

“为什么黄河有万里沙啊?黄河里都是沙子吗?”

“为什么沿着黄河一直走就到了银河?”

我被她问得哑口无言时,恰好看到狐狸家这本《黄河》,拿到书发现科普之详细严谨,真的太适合让孩子借此去认识、了解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这本《黄河》借着狐狸爸爸带狐狸兄妹沿着黄河“沉浸式”户外旅行这一过程,带领读者们也走了一遍黄河,从黄河之源到黄河沿途风光,直到东流入海,感受黄河流域不同的风土人情。

一、“沉浸式”解说科普,更容易让孩子有亲身体验之感

“沉浸感”是这本科普书最大的特点,它没有站在宏观角度直接给孩子进行科普,而是借助了狐狸爸爸和小狐狸呼呼和哩哩这一卡通形象,跟着他们一路游览,一路解说,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如同亲身感受了黄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在黄河发源地,狐狸爸爸和小狐狸们并没有深入源地,而是站在远处向我们科普黄河发源地的生态以及一些特殊生物。

黄河发源地不但长着格桑花、雪莲以及水母雪兔子等高寒地带的植物,还生存着藏野驴、白唇鹿等野生动物。

黄河源地的生态很脆弱,所以除了野生动植物,并无人烟,仅有的人也是科考人员在勘测水质。

而书中关于这点处理的也很好,没有让狐狸爸爸和小狐狸们深入源地,只是拿着地图站在远处,远远遥望“黄河之水天上来”。

当他们一路前行来到了河西走廊时,狐狸爸爸带着孩子们露营在了沙漠里,与此同时还有一家三口,孩子和孩子玩耍,大人和大人交谈,如同结伴出行,让读者们更加有代入感。

到“塞上小江南”河套平原时,他们披着遮雨的白色薄膜,坐在一辆农用三轮车上,妥妥的旅行者模样;来到晋陕大峡谷时,山上的狐狸妹妹还热情洋溢地和河里船上的游人打招呼,互相问好。

到了黄土高原后,狐狸爸爸和狐狸哥哥入乡随俗,系上了腰鼓,和当地的居民来了一场腰鼓表演。

一路往东走,来到了山西汾河的狐狸爸爸,带着孩子们体验起了直升机,从空中俯瞰了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是如何汇入黄河,又浩浩荡荡东流入海。狐狸爸爸不但带孩子体验直升机,到陕西渭河平原时,他们又坐上了热气球,从高处看八百里秦川、“天下第一险”的华山,感受被黄河水哺育的中华文明之灿烂。

他们体验的交通工具不止上述的两样,到了洛阳龙门石窟,狐狸爸爸带孩子坐船荡漾在伊河上,从水上观佛,别有一番乐趣。在黄河入海口处,狐狸爸爸同样带孩子坐了船,在浩瀚的渤海上,想必更能体会到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

最有意思的是,狐狸爸爸还带着相机,而他也确实认真利用了相机,在湟水谷地,他拿起相机拍下了当地负有盛名的“花儿会”盛景;在壶口瀑布,他拿着相机为一位骑驴的陕北老汉拍照;在黄土高原,狐狸妹妹用相机记录下狐狸爸爸和哥哥参与安塞腰鼓的场景;在龙门石窟,狐狸爸爸用相机记录着伊河的美景;在黄河三角洲,狐狸爸爸喊着“孩子们看镜头”,拍摄下了狐狸兄妹沙滩嬉戏的好玩景象。

一路走来,狐狸爸爸一直在用相机记录着沿途的风景,这不就和我们普通出门旅游的人一样吗?总觉得眼睛不够看,想把所有的美景都拍照留下。

随着狐狸一家的脚步,我们也仿佛变成了同行的游客,跟着他们饱览山河魅力、人文盛景,一场精彩的“纸上游黄河”之旅就此展开。

二、极其还原的插图和细节,充分表现了编辑团队的严谨

虽然是“沉浸式”科普,但是书里的种种细节以及插图,都很严谨。

就比如黄河水,它其实并不是一直都是黄色的,在发源地乃至上游地区,黄河都特别清澈,而这点在书里也体现了出来,大河之源、黄河源区直到流经龙羊峡的时候,书里滚滚流淌的黄河水都还是很清澈的。

从湟水谷地,湟水这条直流加入黄河开始,黄河水才开始慢慢变黄,到了兰州,黄河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黄色水”。仔细观察之后黄河流经的地域,水质基本没有再变得清澈过。

这样的细节很有意思,也很值得带着孩子去深挖下关于黄河更多的知识。

而且编辑团队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黄河沿岸的山脉、城市村落以及名胜古迹等,特别采用了“写实”和“写意”结合的方法,打破严格的等比例缩放的空间限制,把沿岸那些代表性的风土景观尽可能呈现在孩子面前。

比如大河之源,山的背后露出了极富特色的塔,我的第一反应是布达拉宫,直到我查到黄河源地是在青海的时候,又盲猜像青海西宁的塔尔寺,极富特色的塔,特别有地域风情。

来源:网图,侵删

在兰州这一节,编辑团队直接选了兰州的著名地标建筑:黄河铁桥。

我专门和孩子一起搜了实图来对比,发现这个铁桥的插图真是极其还原了,桥边的石碑也没有被忽视。

来源:网图,侵删

来源:网图,侵删

河西走廊这一节,狐狸爸爸露营的远处是鸣沙山、月牙泉,还有敦煌、阳关、玉门关、汉长城等历史文化景观,这种代表性的景观呈现在一张图时,真的特别震撼孩子。

黄土高原的窑洞、山西的鹳雀楼、应县木塔、西安大雁搭、洛阳龙门石窟、洛阳的铜驼暮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山东的泰山以及黄河三角洲的“红海滩”,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名胜景观都在这本《黄河》里完美呈现,让孩子不用出门,也能和狐狸一家来一次“纸上游黄河”的精妙旅行。

虽然编辑团队打破了严格等比例的空间限制,把更多的景观放在了一张图上,但近景的插图却又极其还原细节,上面提到兰州的黄河铁桥是一个例子。

洛阳的龙门石窟也特别还原,我放个原图,大家感受下:

来源:网图,侵删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直接上图对比:

来源:网图,侵删

写实与写意完美结合,让孩子既能纵观黄河沿岸的奇特风景,又能细致观察不同风景的细节风情。

这本《黄河》里的知识点虽然细密,但却不复杂,很适合喜欢人文地理类图书的孩子,在书里他们能充分感受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以及一条大河穿山越谷、奔流到海的壮观浪漫。

自然带给孩子的震撼,远比书本要多得多,但我们又不可能带着孩子去一一感受,这时候《黄河》这样的绘本就很有用了,虽然暂时不能亲自去沿着黄河走一走,看一看,但是跟着书里狐狸一家,也同样能感受到母亲河的伟大与壮观以及黄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