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摘抄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摘抄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是一本由渥丹(脉脉)著作,墨耘工作室出版的2013-4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一):「人生苦短 當愛則愛」

「最後兩個人才擁抱 太用力了 以至於如果這個時候還有別人 肯定以為 他們不是永遠不能見面 就是再也不會分開」

每個人總會遇到那樣一個人 他可能不是在你身邊的那個人 卻是你不主動提起 卻絕對不會忘記的人 對岳江遠而言唐棣文就是那樣一個人 在有些人看來 唐棣文脾氣古怪 性格變扭 可我知道岳江遠記得那些 細碎的吻和帶有溫度的擁抱 儘管他到最後依然離開了這個人身邊

故事快結束的時候 有人翻出唐棣文的素描本 裏面唯一沒有完成的一張 畫的是 兩隻手 未完成的那隻手 輕輕搭在另一隻上 不知是想觸摸還是握住

所以我想 渥丹之所以取名叫甜蜜生活 大概只是想紀念那兩個人在一起的年月 他們真心愛過對方 也許方式不對 但經歷過的全部都是真實的

人生苦短 當愛則愛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二):吉光片羽是你以为的一生

由于要写剧本,这几天来反复的读小说,压抑的、喜庆的、浅显的、晦涩的,能找到的资源都大略地扫过几眼。我自诩看书是很细致的人,喜欢拿笔勾画,便利贴随手放着,往往一本书看完没有第二个人下得去眼。只是这次,我却狠不下心来去沉浸在一个已知结局却又平缓推进的故事里。往常对细微处的探究的劲头,竟是一点也没有。

坦白讲这不是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没有明显的高潮低谷,一直有一根紧绷的弦横亘在主角中间,无法缓和。脉脉的文,一直有一种压抑感,跟结局关系不大,倒是像被文艺的氛围挤压的。难道最终唐棣文坦诚自己的懦弱,岳江远收回自己的决绝,年轻时互相打磨棱角,老来就彼此调笑怅惘,这就是唐岳二人的欢喜人生吗?不是的。

从开篇的甜蜜就不是真正的甜蜜,结尾的苦涩自然也未必就是真正的苦涩。

甜蜜的时候,一方小心翼翼地攻城略地想要更多,一方习惯性地固守城池却隐隐期待光亮。因为熟悉,所以步步唯谨怕触碰到对方的底线,也因为爱情中不自觉的贪念,伸出手在对方的边界线里外徘徊,食髓知味,不知餍足。我有些明白了,唐岳初相识的日子里,那些莫名的悸动,那些倒映在眼神里剪影,甚至那些沉醉式的肢体纠缠,都不是甜蜜,更不是爱情。那是最初的迷恋啊,那些暧昧的情愫在心灵的表层抵死缠绵却又泾渭分明。我们都明白的,迷恋与爱情最大的差别就是,你、我和我们的定义。所以爱情开始的刹那,正是两个人面对过往博弈的开始。那些苦痛的纠葛,那些在底线旁的挣扎,那些一时欢喜一时忧的迷茫还有偶尔偃旗息鼓的平静片断,才是甜蜜的细节也是爱着的证据。

苦涩啊,倒有些难以明说的意味,一方远行,一方固守,也曾暂停过旅途,也曾追寻过远行的脚步,可怯懦的永远退守在自己的一方天地,决绝的已然选择另一角天空。剩下那些无可辩驳的心意,无可替代的感情,哪怕再沉寂再无声,在一个人对过往卸下防备时总会悄悄地浮出水面,看似浮沉鲜亮的光影,藏匿在始作俑者内心深处的对白,在猝不及防的时候,以一个甜蜜的细节袭击走向新生活的远行者。是那双交握的手也是至死不放的烟盒,还有脑海里曾经勾勒的愿景。这是真正明朗而没有任何期待的结局。它直白地告诉你,剧中人是相爱的,哪怕相离数年记忆却好似素描画般永远如鲜。这场漫长拉锯战的结局,一个在心房紧闭的大门外不得进入,却通过愈发透明的壁垒下观览了对方全部的秘密。一个在漫长岁月里的惦念和回首后终于学会笨拙地在心底留下另一个人的印记。它也直白地告诉你,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唐棣文世界里至死只有自己一人,可惜这是岳江远的原话算不得真,他最终还是被磨平了戾气,他忘记了自己。

真正无可辩驳的甜蜜,是他们终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天南地北,岁月悠长我始终带着我最熟悉的那部分你生活下去。这才是我所能给你的甜蜜生活。

在我这般局外人眼里,他们的故事,没有甜蜜没有怅惘甚至那些激烈的争吵、沉默的辩白都被一个海浪打翻。仿佛是两人各端坐棋盘一端,下了十几年的棋。就在那所老房子里,藤蔓依旧,人影依旧,故事大概也该是既定的结局吧。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三):片面的真相

期末背政治的间隙,读完了渥丹的《甜蜜生活》。看完番外后,明显感觉因正文部分造成的郁结情绪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第三方乔琬视角的叙述,看似只是展示其他人物的心路历程,实际却与正文形成对话,从而构成了多声部。这并非动摇与消解前文,而更像是在一个更大的视角下,对“叙述”本身的解构。作者以此暗示:所有的叙述都仅仅是叙述,所有的人物视角,看到的都只是片面的真相。在感情里,每个人都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映照出一面,更多的部分被遗留在盲区。这种方式,她在同题材的《浮光》中也曾使用。 小说有意思的地方是,正文是岳江远的视角,番外是乔琬的视角,而处在他们中间的核心人物——唐棣文,他的内心世界,却从始至终处于幽冥之中。作者以点亮更多眼睛的方式,来提醒这个庞大的暗部的存在。他对两段情感关系的走向具有决定权,背负了其中绝大部分秘密的答案,他的主视角的缺席,注定这个故事永远无法被完整地叙述,换句话说,也开放了叙述的可能。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多样和内部的复杂,以及每个当事人的主观局限,由此被间接暗示出来。在真实的关系中,无谓真假,难辨对错,或许才是唯一绝对的真相。 同时,这也是对当事人与外部他者之间关系的暗示。当事人都充满片面与歧义,置身事外的他人又能看到几分真相呢。 番外中有这样一段:“直到亲身经历乔琬才知道,原来有些人是可以在对对方一无所知的前提下,若无其事地共同生活的。唐棣文教他很多东西,为他写剧本,只要合适主角的位置就留给他,在旁人看,隐约就是理想伴侣。每遇到不知内情的人来表达羡慕,乔琬微笑,他演技一流,没人看得出真假。有的时候连自己都瞒过。” 每个人都身兼“当事人”和“他者”两种角色,而奇怪的是,我们总不能将从前一种身份中获得的对多面与易变的感知,很好地传递给后一种身份。对待他人,即便一再自我提醒,也还是难免以偏概全的简化思维。总是容易抓住一个自以为重要的细节而无视他其他部分,就此对一个变动不居的存在盖棺定论。 每个人都在误解与被误解中生活,对于普通人,倒也算公平。但对于小说中身处影视圈,拥有导演、演员这种公众身份的人物,这个问题就变得尖锐起来。身为公众人物的他们,面对的不是一时一地来自某个个体的误解,而是时时刻刻身处“他者”这一庞大整体的注视与评价中,甚至被评价或者干脆说被误解所被动地塑造。他们又该如何维持一种平衡,如何在私我与公我间自处呢。 《浮光》番外中作者借后辈之口直接表明观点,“不是当事人或者知情人的话,永远不可能知道绝对的真相。但是事情的无奈性偏偏在于,越是知情人,站出来说话的可能性越小,因为他们才真正在乎当事者,不愿意对方因为偏颇有失的言语受到曲解和伤害。所以从传记里,能找到的基本上都是片面的真相,如果其他资料丰富,互相印证补充,幸运的话可以把真相还原到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程度,这就已经很好了。” 既然片面难以避免,真相无法还原,那么,就像作者对局限的自我暴露,对确定性的自我消解,作为观众与读者,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对自身无处不在的武断和狭隘尽可能地保持警觉。 “只有坦诚命定的无知的时刻,才是最接近真相的时刻”。 可能真的是这样。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四):未见之一

未 见

她是怎样的人 她便写怎样的句子。

《甜蜜生活》

他们似乎一直在寻觅,却鲜少由镜子来看到自己,直到他们遇到彼此,像是炎热夏季走出门时皮肤烧灼的阵痛热感,边抱有一点无处可避的不甘,边用热烈而持续的目光观察对方深色瞳孔中的自己。

唐棣文和言采都收到过的评价,“不知道如何去爱”。我喜欢岳江远,到最后,他至少给自己留了具全尸,没有被那星点灯光烧灼地过于焦黑而直接倒在唐棣文的脚边,那样和所有人都无异。他隐隐的骄傲,和那些完满的热烈情感始终对立着,如同书里他拼劲全力一次次在海浪里,任海浪淹没自己,无意回头的决绝拼命,难道真只是应自己和唐棣文赌气?

从一开始他的坍塌和对自我的坦诚开始,唐棣文瓦解了他所有欲加以遮掩的秘密,让他在那些平庸的人们之间猛然脱离而出,简好像一个来自外界的讯号和唯一纽带,告诉岳江远,生活里还有许多人,他们会哭,会笑,会给你慰藉,给你车祸醒来时的歇斯底里失魂一样的落寞,而不是唐棣文那个模模糊糊的倒影立在终点,可横隔在他们之间只是浮空的大桥虚影。

是唐棣文把那个傻坐在那里的自己招来得,直到岳江远发现华美舞台背景之后,除了了无生气的黑色支架,那里什么都没有。他选择转身回到舞台之上,配合唐棣文,配合观众的欣赏体验,他选择忽视那些不安和怀疑,重塑一个快乐充实的灵魂。

我十分喜欢那日复一日睡眠的状态,可以明白他可以多希望自己借此重生,又或者在看到车祸这一情节时我大呼求你了就让他忘掉好了就给这故事再俗套不过的结局。可是最后借由他人之口应了之前一句“有啊,不堪回首。”

座椅上他通过一地烟头看到的是谁不言自明,可如果读此段之人非要推断那人来过此地,就白白浪费了另种体验。我们所看到的,未必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可多多少少是希望的,你被那一滴久垂而未落的蜂蜜急的瞪红双眼,而忘抬起双眼去看头顶绝美静静变换转移的整片天际。人看物,人看人,皆是竭尽所能尽自己微薄能力,详尽概述又或是加以揣测,故我无意说此处作者到底表达了什么又或说这里那里作者写的到底是何用意。你看。我们只能忠实地表达自己体会,而无法替他人发声。

因而情景忽然转向开明,好似被层叠树叶遮挡的阳光终于变得更强一些,潮水褪去,帷幕落下,大门已盍。似乎来到一个正是青色的早晨,远远到未见阳光升起的可能,也未到能预测天气的时间,手指蜷缩又一根根伸直,伏案已久而酸疼的脖子你慢慢转动,耳膜被推动椅子的吱呀声响所刺激,你透过还尚有水渍的窗户看外处那个苏醒而未醒的时间,由于光亮的窗户而未见自己的完整倒影,你回头看满是漆黑的房屋,短暂的失明只让你失去微妙的平衡不到零点一秒,你站在原处,而背对黑暗,无从回忆通宵未眠的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只知道推开窗户,从侧开的窗棂,看一张张映在苍白早晨的自己。

唐棣文重重叠叠的周围的人让他陷在死循环里,他早已扼杀了所有让自己可能去正常表达情感的可能性,情事中迷迷糊糊呼喊别人的名字,又说服自己,反正都不会爱,并无甚差别。岳江远打不开的地方,他牢牢地锁起来,岳江远够得到的地方,他便让他和脚边的宠物一样随意跟随。这并不是什么主导权的问题,而是他认知和生活方式完全大半个残废,阴影又算什么,他执意这样认为,那就是。永远有舒适和柔软的沙发陪着他,永远有一个更适合的温柔的人来顺应他。或许他会看着染血的手慢慢想自己是否哪里不妥,又立刻被那种暴露的痛楚一击毙命。死过数回的个人,对他们来说,生才痛苦。岳江远撕开了他几块皮肤,只得让它们暴露在空气里,是否愈合也无暇去管。那条漆黑无灯光的行路,只自己一人而已。愈是他开始怀念,怀念以往的舒适和空壳日子,我相信在唐棣文最后的梦境里,会有无数张手绘的建筑草图,那双细腻的双手,挑挑拣拣拿来颜色分明归类好的糖盒任他挑选,最后水平面灌满自己的眼睛,把他拖入漆黑寒冷的海底。又或者,其实唐棣文只是平凡而短促地死去,死前通体几丝颤栗,仅仅是生理上的死去,因这样的梦境,在无人可造访的领域他已习惯练习。

过了若干年,他们在一起下棋,说过去,或许交谈今天的菜单,一个人哄一个人吃下一片水果。没有最后一面,也未有任何道别,默许对方留下一个不为人知的纪念方式。当时种种,清晰也好,模糊也罢,都是投射于虚空的那个似像非像的对方或自己。

(于是第一个长评写给甜蜜生活了,浮光的始终不敢动,我迟早会动的嘻嘻。于是啊看了那么多原创,我想说渥丹已无疑是我最最喜欢的作家。)

《甜蜜生活 LA DOLCE VITA》读后感(五):靜靜流淌的河

和你相遇就是命運的恩賜。

我是在收到書之前才看的網路版的,讀完大概用了兩天晚上的時間,看完之後對著漆黑一片的世界腦海裏不斷出現兩個人,穿白襯衫的岳江遠和鬢邊顯現少許銀絲的唐棣文坐在河岸邊的青草上,一條河靜靜流淌而過,風吹過來,河邊的草和花都靜靜地搖擺。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那麼一個人,他可能並不是陪你走得最久的,但他卻是最特別的一個。有時候我們說一段故事的好壞,以最後兩個人是不是在一起了來判定悲喜結局,但我覺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段感情是否給彼此的生命留下烙印,在唐棣文身邊時間最長的不是岳江遠,陪岳江遠住在佛羅倫斯的也不是唐棣文,但是我們都認為兩人之間有過一段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感情,我們被他們相愛時的許多片段打動,甚至為他們不再相愛時的一些細節流下熱淚,這正是甜蜜生活的甜蜜之處,曾經的日子那麼好,沒有人忘記。

看第一遍時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最後岳江遠陪唐生在醫院的日子,剪指甲那裏最戳心,關心一個人的時候永遠能注意到別人都注意不到的細節,唐棣文老了,但是他到最後也是倔強的堅硬的,只有岳江遠敢踏進他的領地,所以多年之後他看著醫院裏這個老頭,站在很近的地方仔仔細細看過他之後說我給你剪剪指甲吧。

唐生和岳江遠在更開始有交集的時候,就是唐生找岳江遠下國際象棋,最後一刻兩個人也在下國際象棋,每個人在永遠地離開後都會給另一些人造成或多或少的空白感,岳江遠坐在陽臺上,看著棋盤出神,出神了很多很多個五分鐘,在這些個五分鐘裏,他適應了唐棣文永遠離開的空白了嗎?

他們在下棋,而他只是暫時離開五分鐘。

這兩個人的糾纏在這裏結束最好不過。

我記得脈脈說過,性格決定命運,唐生和岳江遠的性格決定了他們兩個註定不會永遠在一起。雖然大家對不圓滿的故事總是感到諸多遺憾,我倒覺得這樣也沒什麼不好,即使在分開之後,我們都可以在兩人身上看到對方留下的影子,和喬婉在一起的唐生沒有傳聞中的難相處,和簡吵架的岳江遠脾氣臭得像那個暴躁的導演,讀到這些我真的覺得足夠了,並不是每一段故事都皆大歡喜,沒有互相馴服的兩個人雖然天各一方,但曾經的種種並沒有消失,這讓在現實生活中同樣並不事事順利的我們得到了些許慰藉:即使結果並不美好,那些珍貴的過程的記憶永遠影響著劇中人。

唐生應該最愛岳江遠的眼睛,文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被過長的額發遮住的那雙只盯著你就讓人心跳加快的黑眼睛。在和另一方對視的時候,總會給人一種可以看到對方靈魂的錯覺,唐生會不會也這麼覺得?在看著那雙眼睛時,忍不住去親吻,放佛能親吻到對方年輕乾淨的靈魂?

唐生幼年時的記憶影響了他的電影甚至他的一生,岳江遠在後來的日子裏漸漸窺出一二,罐子裏顏色分佈不均的糖果(其實我一開始以為唐生是把藥片藏在糖罐子裏吃……),每部電影裏必定出現的河流,到最後兩人鬧僵的時候拍攝的《溯日徊光》裏出現的各種鏡頭,岳江遠把鑰匙砸到唐生那段我覺得岳江遠特別有魅力,他執著地想要愛一個人的全部,卻發現對方緊緊地把自己鎖在一個封閉的世界,他並不能踏入之後,不強留,不強求,該走就走。

或許可以欺騙自己,說自己不在乎那些,但岳江遠離開了,跑到印度,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慢慢找回自己。

我從來沒覺得類似這種出了問題之後丟下一切一個人跑到很遠的地方是一種逃避,相反我覺得特別瀟灑帥氣。不對外強裝著一切都好,生活是自己的,在一個地方和一個人有了不順心的事情,跑到另一個環境是多麼好的選擇啊,人永遠都應該向前看,而旅行最讓人在自然風物中忘記自我,又在某一個自然風物中找回自我。

雖然岳江遠出了事故一聲不吭讓簡那麼擔心這點我非常不滿意,但想想小岳也是那種不想讓人關心時就一點也不在乎旁人的性格,也就不在意了,有一點我一直很疑惑。就是在岳江遠住院時,唐生過來看他,他到底知道不知道啊?最開始沒有看番外時我是覺得他不知道,只有上帝視角的我們捧著心口激動地想啊啊啊唐生來看他了我就知道他會來看他啊,而岳江遠只是在看到一地煙頭時突然想起同樣煙不離手的唐棣文,模擬著手指頭敲膝蓋的動作,想著他。但是看完番外後,證實了那個地方的確是唐棣文坐過,我又覺得岳江遠可能知道,也許通過煙的牌子是唐棣文一慣抽的,也許是所謂主角之間冥冥之中的第六感(?),總之是知道了……

不過單就我個人來說,最傾向的情節還是:岳江遠在樹下發現一地煙頭,想著啊之前在這裏坐著抽煙的這個人煙癮大得要趕上某人了,然後在印度一個不知名的小醫院的這棵菩提樹下,想起了某人……而事實卻是那堆煙頭的確是某人留下的……【腦補了之後萌出一臉血TVT……

我更喜歡小岳的一點就是,他沒有拘泥與唐棣文給他安排的事業,他說過他不喜歡鏡頭下的感覺,更希望幹美術方面的工作,於是又重新學習,做了美術指導。我覺得在美學方面,唐生也教給了他很多,關於光與影的變幻……

不被過去束縛,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麽,但又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那段珍貴的過去,牆上交握的兩只手,佛羅倫斯的房子,一只金毛和一只蘇格蘭獵犬。

說到那幅畫,想到一個細節,我記得文中說那幅畫喬婉找到時是只有一只手完成了,另一只手只有幾筆輪廓,而後來掛在小岳家牆上的卻是一張完成了的兩只手交握的畫。岳江遠在唐棣文死後,繼續完成了它,有這樣的情節在,作為讀者,真的越發覺得圓滿了。

他沒有忘記,也不會忘記。

個志修改版相較網路版,有很多細節都不一樣,也新增了一些內容,其中第六章真是甜地要死,一開始我以為是我看網路版的時候漏了,後來確定是新加的內容後超開心地看了起來,我更愛小岳了啊啊啊!!!我好愛受主動的情節,想一想小岳的眼睛笑著帶著點勾引的神情看著唐棣文,當時就沖到微博上吼了一句我能靠著新版的第六章多吃三大碗飯!

還有在岳江遠答應一件事時習慣說兩遍“讓我再想想”,在答應拍唐棣文紀念電影和答應唐棣文在他的電影裏出演時,都說了兩遍讓我再想想。一個是開始,一個是多年以後的結束,感覺非常棒。

我最喜歡脈脈的文章的地方,就是這些細節了,這些細節有些可能讓人感動地想落淚,有些就讓人覺得甜蜜得不得了,每次想起來都會心情好。

結局不圓滿又有什麽好遺憾的呢?我們都看到了,你們已然擁有了這麼多或甜蜜或感人的細節。

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這段感情,之於唐、岳二人,就如同一條河,他在兩人生命中的某個角落靜靜流淌,當初並肩坐在河岸的兩人此時都各自走回了自己的世界,如同文中唐生所說,我們永遠也不可能見到和當初一模一樣的風景,但是我們可以用一些手段將它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存留下來。

他們已然擁有最好的風景和時光,今後也可孑然前行。

寫到這裏,想說的大部份都說出來了,說實話,總感覺自己表達想法的水準實在不怎麼樣,那些深夜裏生出的各種各樣的念頭並沒有準確地寫出來,也可能這就是語言文字的缺點吧,永遠也不能找到最適合的話來表達那種激動的微妙的複雜的感覺。

但還是要努力表達的。

還有一點想說……就是我一點也不喜歡喬婉啊,剛看到名字時以為和楚鶯一樣是唐導演手下的女明星,後來驚奇地發現原來他是男的……還是和唐導演有關系的男的……看番外一點也不覺得他可憐,唐生就是這樣的人啊,如果你想一直留在他身邊,就不要試圖走進他的過去,他的一切永遠也不會完全為你敞開,你乖乖地扮演一個情人的角色,他就會給你合適分量的愛和關心,這種愛和關心當然與給岳江遠的是不同的,從相處模式上來看兩個人對唐生就是完全不同的,我喜歡滿房子轉悠著寫生亂翻書櫃裏的書對唐棣文喜歡看的晦澀難懂的電影不感興趣的岳江遠,不喜歡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喬婉,因為從一開始就只求安定不出格的愛情並不公平,也不是我所期待和推崇的的那一種。

說起來番外,想起了新版的尾聲,感覺加了這個尾聲更完滿了,唐棣文在岳江遠面前扮演著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他說的很多話,做的很多事,對岳江遠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然,兩個人在一起,影響是相互的,唐生後來不是脾氣變好一點了嘛哈哈(真的嗎?),小岳在最後看那棟房子時,爬上了閣樓,看到了唐棣文當初看到的邊緣是七彩的光線,至此,對於房子最後到了喬婉手中這件事我的意見全消,因為那個房子已經完成了它組成記憶的所有職責。

每一個細節都已完滿,只待細細回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