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的优美句子

关于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的优美句子

编者按:适逢杨升庵诞辰530周年,为表达对杨升庵的纪念,经作者同意,现将《新都牛人杨升庵那些事儿》等两部作品再一次连载推出,让我们从正史之外的另外一种维度,对四川十大名人之一的杨升庵多一分了解,多一分怀念,多一分敬重……

1、这是一个彩台,上方悬着“皇恩钦赐”四字,两侧挂着一副对联:
都说状元及第,曾蟾宫折桂,魁星点斗,而鳌头独占;
且看及第状元,今午门任考,青松出栏,确独占鳌头。 ----余念林

2、现在我们知道了,诸葛亮虽然屯兵军屯,但八阵图其实在新都县弥牟镇,现在属于青白江区。 ----余念林

3、因为他10年才盼到一子,可谓望眼欲穿,况且,杨慎出世即遇磨难(至夜,不吃喝,尽啼哭),昭示一生都要谨慎。 ----余念林

4、最通俗易懂的,应该是冯玉祥的丘八诗:
宝光寺,在新都,
庙宇大,柱子粗…… ----余念林

5、升庵,却是杨慎后来自己取的号。但后来叫他杨升庵的多,叫杨慎的少。可见杨慎比他父亲和爷爷利害,可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辈更比一辈强。 ----余念林

6、11岁能诗,23岁中进士,且是首甲第一,也就是状元…… ----余念林

7、新都有个“娃娃堰”,可能新都本地人都知道,但外地人就多半不知道了。
而“娃娃堰”是因状元杨慎而得名,这一点就是新都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了。 ----余念林

8、所谓地灵人杰,也许新都真的是灵气之地,除了明朝“一门七进士”“老子宰相儿状元”的杨氏家族外,费密、雪堂和尚、吴虞、王铭章、艾芜、哈华、袁珂…… ----余念林

9、杨慎读了那么多诗词,有什么成果呢?
那就是——在少年时代就获得了“相府小诗人”的称号。 ----余念林

10、他饱蘸浓墨,挥毫疾书:小小青松未出山,枝繁叶茂耐霜寒。如今尚可低头看,他日参天仰面难。 ----余念林

11、到了明代,杨升庵经常游憩其间,并“沿湖遍栽桂树”,写下了诗歌《桂湖曲送胡孝思》,为新都驿起了一个美丽的雅号——桂湖。而正式更名为“桂湖”则是嘉庆十七年(1812年)。 ----余念林

12、“皇帝诏曰,杨升庵状元及第,流言四起。朕准奏请,七日之后,三月望日起,午门开禁,高建鳌台,等候三日,任人考问,以明是非,以辨真伪,钦此。” ----余念林

13、杨慎就有个好父亲。不仅父亲好,母亲也好,因为他前10年,也就是童年时代所学的诗词,多半是母亲教的。 ----余念林

14、赞梅
疏梅悬高灯,照此花下酌。
只疑梅花燃,不觉灯花落。 ----余念林

15、这是明朝新都的杨氏家族,父亲是一代名相杨廷和,儿子是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升庵。 ----余念林

16、当然,期间杨升庵也和黄峨有过接触——通过诗词歌赋,彼此之间有了一点儿知音的味道——就像当初唐玄宗和杨玉环,虽然是一个是翁一个是媳,但确是知音。 ----余念林

17、为方便学习,杨升庵就住在了桂湖公园。当然,那时是杨家的私家花园。 ----余念林

18、在这场比赛中,有个人不得不提:
时年13岁的小黄峨,以后成了杨升庵的妻子,且被徐文长赞颂为“才艺冠女班”。
这场比赛,使她对杨升庵崇拜到了极点。她的故事也将展开…… ----余念林

19、于是,直至现在很多新都人在高考前昔都会折一枝桂枝送给即将考试的亲朋好友。 ----余念林

20、牛人就是牛人。我五六岁的时候,还只晓得在地上耍泥巴,而人家这个年龄就喜爱读诗书,而且是是过目不忘,学一首,记一首,在童年时代就把唐诗N百首,以及宋词N百首,元曲N百首,直至明朝前辈们辛苦抓脑袋瓜子写出来的诗词歌赋背得滚瓜烂熟了...... ----余念林

21、杨升庵在闻过了野花香后,巧遇了一位手拿戒尺打学生的私塾先生。而先生打人的理由竟然是学生对不上老师出的上联:谷黄米白饭如霜。 ----余念林

22、桂湖的桂花,是杨升庵乘西海龙王(牛人就是牛啊)到月宫折来的。桂湖的荷花,则是应杨升庵要求,西海龙王吐的涎泡变的。 ----余念林

23、其实,桂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当时,桂湖还是一个天然湖。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新都县城由古蜀国旧都迁到现址后,因桂湖正处于城区之南,所以命名“南亭”。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南亭”已经形成园林景观。 ----余念林

24、不久,杨慎因晚上巧遇父亲与朋友下象棋,应那位即将输棋的长辈要求,以下棋为题,即兴赋诗一首:
兵卒冲千里,将军坐九宫。
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
士相围城固,江河天堑雄。
笔谈番几局,月白映灯红。 ----余念林

25、于是,回到杨府,他一头扎入湖中,口吐涎泡,一滩涎水就成了一张荷叶,一个涎泡就成了一朵莲花。 ----余念林

26、黄峨终于完成了她13岁时的诺言——非杨升庵不嫁,也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尚书女儿知府姐,宰相媳妇状元妻”。 ----余念林

27、小杨慎骑在宝光寺山门的门坎上,调皮地问方丈他是想进去还是想出来。
方丈毕竟是方丈,一回答就把两条路都堵住了:进者死,出者亡!
杨同学却又一次展示了其敏才:横着走,越过这座生死墙! ----余念林

28、当然,他回到老家无非就是读读书、写写词、谱谱曲、种种花、酿酿酒、做做糕点、会会文友……这里列不完,因为他会的太多了。 ----余念林

29、因为当时杨慎还是小娃娃,就有那样的胆略和才智,在这里洗澡,并且表演了“作对秀”,所以,这里被后人命名为“娃娃堰”,并且一直保持到现在。 ----余念林

30、杨春老人家回到房中失眠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想,七个儿子现在才得到第一个孙子。杨廷和比他强,孙子要比儿子更强才好。除了认真做学问外,为人还须处处谨慎……
对,就这样老爷子给孙子取的名有了,就是“慎”。
而杨廷和取的也是“慎”。 ----余念林

31、方丈出了上联:小犬摇头嫌路窄。
小杨同学不加思索,就吟出了下联:大鹏展翅恨天低!
于是,小杨同学成了方丈的座上宾。 ----余念林

32、新都的娃娃堰外地人可能不知道,但新都宝光寺就不一样了。因为它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杨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佛教禅宗四大丛林。 ----余念林

33、谁让人家是名人呢,宝光寺名气大,但还是要靠名气更大的杨廷和父子来提高知名度啊。 ----余念林

34、那天天气不错,信步于桂湖的林荫之间,满眼的碧叶托起待放娇荷,还是令人心旷神怡。忽然间想起这里曾经的主人——那位曾经学富五车、豪情满怀,一度傲视天下,但最终被发配云南的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升庵。 ----余念林

35、聪明的杨同学一句话就把县官顶回去了:你走你的大路,我游我的小河,不存在有没有回避的问题。 ----余念林

36、他每晚都要听杨廷和读《中庸》才不哭,以至于杨升庵的母亲黄夫人都能把《中庸》十八章一字不漏地背熟了。 ----余念林

37、而杨升庵既然乘坐西海龙王到了月宫,于是,顺便又对西海龙王提了个要求:那么广阔的湖里只有野菱与芦苇,没有莲花。所谓“君子爱莲,才人种桂”,还是应该有莲花的。 ----余念林

38、宝光寺有一副对联说出来,肯定大部分人都知道: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何元普也是一位牛人,他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为宝光寺所作的这副对联在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联”。 ----余念林

39、杨同学自己是去不了的。于是,魁星就让住在桂湖的西海龙王载着杨升庵去了月宫。杨升庵折了一枝满是桂子的桂枝回到了桂湖,并沿湖遍种桂花——于是,杨府便成了“桂湖”。 ----余念林

40、其实,《杨氏家谱》还有一个规定:杨慎这一辈的号,都必需是X庵。
不信你看,杨廷和的四个儿子:长子杨慎,号升庵;次子惇,号序庵;三子杨恒,号贞庵;四子杨忱,号孚庵。 ----余念林

41、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杨慎11岁时,第一次回四川新都。一天,杨慎与父亲及乡亲们在新都郊外的世耕庄赏梅。杨慎触景生情,脱口而出,吟诵了篇首的那首诗《赏梅》。那些饱读诗书的长辈听了,非常感慨,称赞为“奇事奇句,古今未有”。 ----余念林

42、这有历史为证:杨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杨惇,癸未进士;杨恒,承荫中书舍人,擢大理寺寺副;杨忱,字孚庵,丙子举人。杨廷和的弟弟杨廷仪的儿子杨恂还是丙戌进士。 ----余念林

43、顺便指个路,若有人想去瞻仰一下“娃娃堰”,那么,从钟楼车站出发,沿宝光—桂湖4A景区的线路,到达宝光寺前的宝光大道后左拐,在第一个红绿灯口再右转,走到一条小河就到了。 ----余念林

44、杨廷宣给杨慎出的问题是:一处好景,人说如图画一般;一幅好画,人说像真景一样。哪一种说法正确?
杨慎没有辜负人们对他的赞誉,不愧为人们心目中的敏才、怪才、全才。他的回答那才是一个绝字了得。
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
梦觉难分列御寇,形影相赠晋诗人。 ----余念林

45、这次充军,杨升庵又创造了一最:别人充军,若活到了70岁,就可以回家乡,但他却时常被嘉靖惦记,以至于他70岁时在回家乡的路上又被撵回去了! ----余念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