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100字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100字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是一本由歌野晶午著作,講談社出版的単行本图书,本书定价:840円,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一):五个深井冰的大乱斗之三

《密室杀人游戏》系列的第三部,但从篇幅到质量都远不如前两部。如果不是第一篇的不在场证明诡计莫名的给在下以好感的话就只能给及格分了。可为什么大部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都是最差的一部呢,这真是一个奇妙的问题。 小说依然是“深井冰五人组”,但故事只有3个了。 《第六个侦探》:axe出题:某人在公寓中被杀,而凶手却在外地,为其作证的却是当地的警察?此篇包括一个密室诡计和一个不在场证明诡计。比起莫名其妙的密室诡计,不在场证明那个颇有某欧美著名短篇密室诡计之风。此篇最后,axe由于上传了视频而被警方通缉,不知道这算不算求仁得仁啊。 《看不见的男人》:头狂人出题:一是在后台杀害了某女演员;二是在某大学实验室杀害了某研究生。此篇也随着头狂人将视频上传从而在社会引起了轰动。个人觉得两个诡计都是扯淡(尤其是第二个),倒是对推理的反讽还有点意思。《然后,谁也不在了》:伴道全教授决定直播杀人,不想在直播中反遭热心人士擒获,莫非杀人游戏终于要完蛋了吗.......有第一、二部做铺垫反而这里会被骗到,在下倒是觉得凶手自娱自乐有点可怜。 不知道是心满意足还是江郎才尽,总之从2011年的此书之后,作者就再也没有写过《密室杀人游戏》系列的新作了,但在下觉得歌野也许什么时候还会重启该系列的,嘿嘿嘿......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二):第一次在2011年買2011年出版的推理。。。

1.第六個偵探。

Axe出題。

Axe聲稱自己在東京的某個公寓殺了一個人。案發現場是密室,門窗都從内側上鎖。死者的死因是頭部遭到重擊。死亡推定時間為半夜2點。

但是就在這個時間,Axe在名古屋因爲違反交通規則被警察開了罰單。

所以這次就面臨了密室+不在場證明兩大謎題。

亮點在殺人的手法。雖然隱約覺得看過類似的,但依然覺得很妙。

全書一共才189頁(新書版),這篇就用去了100頁。。。

2 隱形人

頭狂人出題。

兩個關於隱形人的事件,均是出入口有目擊者的情況下兇手消失的案子。

然而真相卻過於坑爹。。。。。。。。。。。。。。。。

3.一個都不留

教授大人終于出場啦~!

這次教授決定在網上全程直播自己的殺人過程,讓大家來抓自己,結果。。。

當然最後有大黑幕~ 但至於各位是否受落,就看個人口味了。

---

密室殺人遊戲 系列第三冊,2011年新鮮出爐的作品。。

雖然詭計方面沒有傳承,但不了解系列人物背景的讀者最好還是先從第一冊開始讀。

從篇幅方面就可以看出,作者在故事的遊戲性及人物角色方面,其實已經有些厭倦,第一篇還比較有兩兩本的風貌,后面兩篇就變得有些奇怪了。。

Anyway,如果你已經讀過前兩冊的話,那麽這本可能大概也許是不應該錯過的(吧)。。。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三):《密室杀人游戏——全民推理人》

杀人游戏系列,最终还是草草收尾。前两部作品兼具了趣味性和推理性,诡计经过“杀人游戏”的包装下,可看性很强。五位成员的想法观念互相碰撞,摩擦出激烈的火花,他们出的谜题也是很丰富……

2.0虽然是二代游戏人,但他们的推理能力出题能力完全不逊于一代,可以说他们完美继承了一代的意志,可3.0就像是同人作品一样,五个人的能力大打折扣,全员水平直逼半道全教授。

这代aXe君,还可以,虽然用机器人来创造密室这一点,我不太好评价,但他建立不在场证明的方式,很有想法,用书设置成的物理诡计,让我想到了北山猛邦。

这代头狂人,相当拉胯,玩的要么是录音机诡计这种烂梗,要么是隐身衣这种开挂的东西,毫无诡计的艺术性和复杂性。这代可伦坡酱,也完全弱于一代二代的“神探可伦坡”。半道全教授甚至没出题,连参与讨论都很少。不过这代有一点比较独特,aXe君将他们的谜题全部发到了网络上,向全国的网友们发起了挑战书,来吧,能破解出我的谜题吗?网友们趋之若鹜,纷纷给出了各种解答。最后半道全教授干脆搞了波大的,来了次现场直播出题,直播杀人,可中途就被人阻止了,落入法网。

结尾真相大白,原来根本没有五个人在一起玩游戏,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个凶手自导自演的,他一人分饰五角,同时扮演半道全教授aXe等人,怪不得这次推理质量那么低,毕竟所有人都是半道全教授饰演的。

这个系列结束的还是很潦草。有点可惜。怀念一代二代的五个人,再见了,所有的头狂人,aXe,残虐君,可伦坡酱,半道全教授。

《密室殺人ゲーム・マニアックス》读后感(四):谈谈感受

按照歌野晶午的说法,原本这本书不在他的写作计划里,只是在写作时候突然想到了这个点子,于是就写了下来,质量自然不如前作,写着写着故事发展连他也无法预料了。 故事的框架很有意思,是由五个人组成的团体,他们聚集在一个网络聊天室,遮盖自己的相貌,轮流杀人后出题给其他人去推理。 ※下面严重剧透警告

本作是在正牌被抓以后,由东堂龙生这个崇拜者所做的模仿犯罪,而且采用了所谓“一人五役”的形式,扮演了五个人拍下视频,传到互联网上供人推理讨论。 书中的几个案件,用了大量与互联网结合的手法,如在第一个案件里,密室的手法为,远程操控机器人把门内的搭扣挂上,然后让机器人凭借履带跨越玄关五厘米高的门槛到屋子里隐藏。 这一点无需多议论,但是那个不在场证明,显然牵强附会。有人在看完这段视频后,提出了一份推理,凶手把大量的书垫在死者身下的榻榻米四角下,让被安眠药催眠的死者堆高到天花板位置。在远距离给他打电话,计算安眠药大致失效时间,让他在迷糊中醒来,头部撞在天花板上,重伤致死。凶器就是天花板(因为天花板是纯黑的所以血迹不明显)然后死者身下的书堆倒塌,死者落了下来发出巨响,让邻居听到确认死亡时间,而同一时间凶手在几百公里外故意被警察抓到违章开车,成立不在场证明。 ①观察现场可以得知,死者身周只有几十本书,即使每册都很厚有三厘米之厚,也完全不够把死者都堆到天花板,落下后书会呈扇形散开,很容易让人看出书曾被堆在一起过,和倒下的书架里自然掉落出书完全不同。 ②我觉得排名第一的那份推理是凶手自己发布上去的,竟然有70%支持率,他们忽略了更简便的诡计,还是是作者故意没说,想让我们自己察觉出他隐藏的意图。 ③他故意在千种警察署被罚,只要警察反向调查那天晚上那个时间谁被抓到过违章就能查出身份了,不需要再调查ip地址也足矣。 ※事实上,只要把死者连同身下的榻榻米一起装在汽车后备箱,运到名古屋,停在某个地方,换一辆车故意违章就行了。 违章时间与死者房间发出巨响有半个小时时差,说明他有足够时间在被调查后,操作机器人撞倒书架伪造案发时间,换一辆车是为了避免警察搜查时发现死者。 判定为第一现场不在乎有搏斗痕迹,但现场的混乱可以事先制造,能够沾染血迹的也不过那一方榻榻米而已。在远处杀人连夜再运回来放到现场,这是自鲇川哲也时代就常用的诡计了。把尸体摆在现场,榻榻米下塞几本书去转移视线,把房间门反锁上离开,仍然是文中描述的状况,可以说丝毫不差。 但文中没有任何人探讨过这个思路就非常离谱,所以让我感觉那个推理排行榜也是在凶手的操纵下建立的,把他想让人们关注的伪推理提前增加曝光度。 其次第二起案件,看不见的人就更扯了,用的也是超前的诡计,比如fm发射器控制现场的录音机播放死者的声音,这样不需要在现场留下磁带也可以播放想要的声音。但没有探讨的是,这是一间视线密室,如果其中一个证人就是凶手,他说自己一直在门外没有任何人接近死者,是不是说谎了呢。 隐身衣那个更像是作者拍脑门想出来的解答,直到书末也没能给出真正的答案,因为作者写到这里肯定就崩了,他设定出了一个绝对不可能的场面,超越了物理范畴,没有实现的机会,所以就放出这种『即使想到了也不该写出来』的解释。 另外作者甚至忘记了他自己设定的线索,作为凶器的哑铃一直在某个人的脚下当按摩器。他离开座位后,凶手随手拿了这个哑铃做凶器(避开了所有人的视线),在他回来后距离发现死者死亡有二十分钟的时差,他哑铃丢了不知道么,真的有这种推着推着忘记线索,自说自话的作品啊。 直到最后一部分也在用超越现代的前沿诡计来为这部作品正名,但是隐身衣属于视线密室的万能解法,这根本不叫推理吧,这叫客观故事→_→ 既然是外传,我就暂时原谅你了,下一本不许这样了知道么。 另外对于作者歌野晶午,我的印象不怎么好,无论是樱抽还是这部密室杀人游戏,都是名过于实,哪怕得了奖项,也改变不了空虚的内核。

另外私人收藏的民翻有处错误,中间差了二十页左右已经标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