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Wabi-Sabi的读后感大全

Wabi-Sabi的读后感大全

《Wabi-Sabi》是一本由李歐納·柯仁著作,行人文化實驗室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D220元,页数: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Wabi-Sabi》读后感(一):Wabi-Sabi

反传统美学观建立于广扩的宗教哲学基础上,禅之無幻化出丰富的有。将矛盾的事物包容起来,合二为一。于平淡中鉴直,无奇胜有奇。一切都呈现出舒缓的平铺直叙……

首先割下一捆捆草,

将其坚定在原野上,並把顶部绑紧束好,

就这样,一座草屋出现了;

第二天,松开草束后,

一瞬间草屋又回归为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

诗是一切解释里最美妙也是最为准确的,往往理解力的修炼关乎文字的质地。诗不具备说服力,是因为其不需要去说服,一切都趋近真实。只有那些需要被肯定的激文才需要去说服。

《Wabi-Sabi》读后感(二):一篇读书笔记

买这本书的初衷,缘起于去年9月份的京都之行。作为日本现存的古都,京都与东京和大阪有鲜明的分别。京都的美很大一部分留存在古建筑当中,庭院是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别致精巧、配合四季的景致充满了禅意。所以京都确实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

说回到这本书,关于日式美学,我只有模糊的不能清除说明的感官认识,能与日式美学联系起来的大概只有茶道、花艺和Muji了。本以为这本书和Muji出的几本书类似,是讲述家居或者家具设计理念的,文字俭省配有大图。仔细翻看之后,文字精简配有大图,确实只是讲述了Wabi-Sabi的美学理念,但难得讲得通俗易懂,一点儿都不晦涩。

“Wabi-Sabi是一种事物不完美,非永存和未完成之美。那是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亦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性之美。”

未完

《Wabi-Sabi》读后感(三):应无所住

Leonard Koren想要还原的日式美学是二战以前,欧美式的西方审美还未深入影响日本的传统日式美学。他试图描述这个美学宇宙中包含的诸多面向,而非定义wabi-sabi。因为wabi-sabi衍生出来的形式,会因时代而改变。

由于形式是可变的,由此我觉得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wabi-sabi其实是对当时标准审美的反思。(虽然不可避免的它也成为了某一阶段的标准。)作者写到:单一就会狭隘,当社会的审美趋于同一标准时,也就离wabi-sabi越来越远。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就会被广泛期待。

这个时代展现了资讯快速流通造成的话题性,审美趋同化。人们被标签定义和控制,遵从于大众所说的美与丑。wabi-sabi这个曾经的反潮流的美学,可以给现时诸多启示。实际上它是一种世界观,从物开始,进阶到心灵,再返回到行为上的修行。

现时社会允许各类美的存在,但大部分人迎合的还是舆论,媒体导向,怎样在这种情形下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这是wabi-sabi的教义。佛教说得更直接: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观察,不需要做出判断( 矛盾的是虽然不排斥各种美,但是你的心里还是会有倾向。不带有标签的去看待事物,那怎样才能得出这是wabi-sabi,这不是?)

作者从形式列举的wabi-sabi特质包括:缺口,凹痕,疮疤,塌陷,剥落和其他形式的损耗,等等等等。

如果按照书中这部分讲述的种种标签,大部分人也会成为伪wabi-sabi主义者。比如看到旧物就觉得它美,这只是将wabi-sabi当成是一种标签化的审美标准,更深层次的讲,wabi-sabi的事物体现的是世界背后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作者比较了现代主义和wabi-sabi的差异,由此可以窥视到wabi-sabi内在结构为何,而不只是表象和虚无的感觉。)wabi-sabi认为,美是发生在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事物只有在被领会和激赏的那一刻是出于wabi-sabi的境界中。

也就是说wabi-sabi是时刻,是状态,而不是物质本体。wabi-sabi就是在『我们从物质中得到快乐』和『我们从不受物质拘束中得到快乐』两者之间得到平衡。可以不持有物品,但是可以持有记忆,这是从认识事物上升到认识生活的更深入的思考。

禅和佛都只是一种世界观,是辩证的,有生就有死,本质都只是在教导我们怎样取得一种平衡。wabi-sabi是事物的禅,与佛经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是相似的。正如我所认识的佛教义是一种从心灵推到行为上的指向,wabi-sabi也一样,不单是一类事物,一类感觉,也是完全要依靠时间训练出的修为。

wabi-sabi不过是在教导我们如何放下自我,谦逊的对待事物,不被偏见所干扰的认识世界。

书摘比较完整:

http://www.douban.com/note/178486153/

《Wabi-Sabi》读后感(四):wabisabi 之于建筑和摄影的一点感悟。

自一场夜晚的讨论中,接触到wabisabi这一词,我就对它充满兴趣。 正好,在书店看到最近才有的中文版本,兴致冲冲买了一本,两天时间慢慢读完。 此时的心情是: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我想,这和wabisabi一词一样,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其实,wabisabi作为日本人精神的核心,强调的是一种感受。 wabisabi的表达方式是冻结时间,那么问题就此诞生:怎样冻结时间。 我最先想到的是摄影与建筑。 摄影是冻结时间的艺术,瞬间的艺术,摄影者一直所追求的,也是一种把时间冻结的更好的能力。我的理解是:需要冻结时间,抓住瞬间,就需要不去冻结时间和强调瞬间。只有淡然地不去追逐瞬间带来的感受,才能创造出瞬间积聚地的能量。 建筑是也是冻结时间的艺术,营造空间来冻结时间,强调的是人进入空间后的感受和记忆,而怎样才能使建筑拥有生命力,其重要的沟通形式,其实是需要配合一些感官上的引导,来制造美。 wabisabi强调的是一种顺其自然,一种时间的演变性质,一种将自然浪漫化的过程,一种淡却的记忆,一种朴质,一种无。 其最重要的实体对象便是茶室,它从茶道中来,又回到茶道中去。而需要强调的是,茶所着重的地方不是茶,即茶非茶,放到茶室空间本身,wabisabi的空间是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个人进行哲思。茶室通常都小于九点三平方公尺,不高,窗户窄小,入口倨促,而灯光节制。它们宁静安详,仿佛被包裹在子宫里。它们与世隔离: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如同在wabisabi所有空间中,茶室里每一样事物的实际尺寸,恰与其重要性程度成反比。 wabisabi最纯粹,最理想的表达形式,就正是关于褪淡的轨迹,薄弱的证据,游走在无的边界上。 给我思考关键词是:褪淡,证据。 如何在建筑和摄影中表达这种快乐或伤感的褪淡和证据,褪淡和证据本身所包含的是一个动态事件,wabisabi之美就使在此动态事件之中,而如何用空间营造此动态事件,用快门记录此动态事件的背后,都不可缺少的是:营造者和记录者自己的看法和感触。(或是没有看法和感触)。 我觉得,一张照片的价值,根本无关于观者对其评价的好坏,而在于摄影师自身的判断,而判断本身本就是一个决定感情取舍的过程,过程本身有极大的意义,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wabisabi的仪式,就好像茶非茶,照也必须非照。 一个建筑的价值与照片不同,是需要积聚所有使用者对其的评价的总和来判断的,而功能性占很大地位,但绝对可以不是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强调的功能性从一定程度上慢慢削弱了我们自己情感的抒发,我们热爱建筑,却无法从完全的技术中解放出来,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功能性是第一位的。其实为什么功能性就是第一位呢?我们会因为图画的美丽而感动,会因为一句话而感动,会因为一个微笑而感动,但是凭什么我们就会因为冷冰冰的建筑而感动?其感动本身就不是发自内心的。李布斯金因为迈耶的图纸没有感情而离开,其本身也代表了技术和感情对立。 我更喜欢有感情的东西。 也许,经过wabisabi时间性的演变,在未来某点我又会有不同理解,仅以此作为此点开始或结束。

《Wabi-Sabi》读后感(五):侘寂 | 在残缺中看见完整、于有限中感受无限的日式生活美学

下单时,满怀期待。拿到手,质感温暖。初读,隔靴搔痒。再读,有点意思… 适合与大西克礼的《侘寂》对比阅读,后者学术性更强,论述理性、严谨。而李欧纳的这本,则在浅显感性中闪现出犀利、趣味的灵光。

日文中的wabi(侘)与sabi(寂)字原本各具不同的含义。sabi原指“孤寂”、“清瘦”或“凋零”。wabi原指“出世离群”、“刻苦简单地于大自然独居”,较容易让人联想到灰心、沮丧与阴郁等情绪。而大约在十四世纪时期,这两个字才逐渐发展成为正向的美学价值观。那些自愿离群索居、过清贫生活的隐士和苦行者,开始被认为是一种获得丰富精神生命的途径。因为有这种诗学倾向,这种生活方式不但培养出人们对日常生活细节的鉴赏能力,也对自然界被忽视、不被注意的面向,产生了新观点。从此,原本不起眼的简朴,现在取得新意义,成为新的、纯粹之美的基础。

❤ 适用于各种人造的物体、空间和设计

❤ 对当时主流、既有的感官经验是很强的反动力量:「wabi-sabi」对中国在十六世纪或更早所追求的那种完美或壮丽美学,「现代主义」对十九世纪古典主义和这种主义的激烈反对

❤ 避免使用不属于机构本身的装置

❤ 抽象的、非再现之美

❤ 有易于辨识的表面特征:「wabi-sabi」讲求质朴、不完美、杂色斑驳,「现代主义」讲求无瑕疵、流线光滑、优美精炼

❤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

❤ 所有事物都不完美

❤ 所有事物都未完成

就某方面来说,wabi-sabi之美,就是你与你认为丑的事物达成妥协的条件或状况。wabi-sabi认为,美是发生在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只要有适当地环境、脉络或观点,美就能自然萌发。因此,美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一种诗意与优雅的特殊时刻。

❤️ wabi-sabi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

“举目望去,没有花开,亦没有红叶,小海湾旁边,一座小小的茅屋,正佇立于这秋日的黄昏。”

wabi-sabi涵盖了存在背后的各种机制、各式变化及其微妙的部分,也都是wabi-sabi,超越了我们所能感知的范围。

光透过宣纸晕染扩散的方式。金属失去光泽和生锈时,其颜色和质地的变化方式。这些例子体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

❤️ wabi-sabi就是,在这个星球上轻盈漫步,并且不管遭逢何种际遇,是微不足道也好、辛苦危难也好,都要懂得欣赏与感激。

❤️ wabi-sabi就是,在“我们从物质中得到快乐”和“我们从不受物质拘束中得到快乐”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 重视事物的内涵,忽视物质的阶级地位。在wabi-sabi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意味着“无价”。事物只有在被领会和激赏的那一刻是处于wabi-sabi的境界中。

自然现象里的启发

wabi-sabi表现出来的就是冻结的时间。制成它们的材料,是会因为天气、使用的状况而留下清晰的耗损记录。它们以褪色、生锈、失去光泽、沾汙、变形、皱缩、干枯和爆裂作为语言,记录了太阳、风、雨水、炎热和寒冷。它们身上的裂痕、缺口、凹痕、疮疤、塌陷、剥落和其他形式的损耗都是使用和滥用的历史证据。

不规则、私密的、不矫饰的、原始乡土气息的、阴暗的、简朴...

wabi-sabi是一种事物不完美、非永恒和未完成之美。

那是一种审慎和谦逊之美。

亦是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性之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