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100字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100字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是一本由【加拿大】马克•拉伯伊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22-1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一):联络世界,链接内心

这部传记几乎以浩瀚的详实记录,见证了那个被科学之神宠幸的天才古列尔莫•马可尼的一生。在20世界科学盛世的那代人中,他终于以完整的面貌暂时在读者面前。这本综合传记以来自四个国家、多种语言的未公开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了马可尼与他周边的一切,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历史背景下,他的人,他的路,他的观念,他的贡献一一显现。

古列尔莫•马可尼于1874年在马雷斯卡尔基宫,也就是他父母家中出生,这个家是一座17世纪巴洛克式的宫殿,以华丽的壁花和贵重的艺术品进行装饰而成。

在马可尼童年时期,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这个从小就严肃、忧郁而不合群的小孩子,在面对物理老师的提问中,坚定的回答自己想要学习科学的强烈愿望。在他18岁时,他告诉自己的好友和家人他想发明一种改变世界的,革命性的东西。这种东西最终让他享负盛名,成为“联络世界”的那个人。

在书中了解到,这一狂热的科学兴趣背后,对马可尼一生的走向带来大家改变的是他19岁时读到的一份研究报告: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的电磁波生成与传播的实验报告。这份报告启迪了马可尼验证电磁波可以用作通信媒介的可能性。在那个媒介初步融合的年代,马可尼的大胆性设想不得不让人称奇。

这也正是马可尼职业生涯的特点,思想观念的演变。马可尼的想法是远距离的、点对点的无线电通信,而他的事业是致力于让这样的通信低成本、高效率、平稳地运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马可尼的想象力和眼界越过了他所处的时代,直接看到了我们所处的现代。

早在麦克卢汉发明地球村概念之前,马可尼就在他自创的全球村中萌生了释放通信技术力量的乌托邦式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面对这位天才少年神一般的履历时,毫无惊讶,23岁白手起家凭借自己的科技创办公司;27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1909年,在他首次接收到垮大西洋的无线电波信号8年后,他如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天才相伴的总是时代大幕的复杂与多层,马可尼与意大利当年当局的政治观念始终在模糊之中各有评说。家族与家族之间,公司与同行之间,人性与独裁之间,人们总是在自己的语境中求得生存。技术本身在被创造之时,怀着普世的美好的追求,但美好终究是短暂的,正如童年一般,成年后的世界是无法躲避和无法改变的,总要做出选择为自己的领域赢得优势。但最终大家对马可尼是宽容的是理解的,毕竟他一生唯一关心的是无线电。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二):颠覆传统的联通世界,都源自于一个世纪前的马可尼的兴趣

万物互联的今天,可能想过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人们还是通过马车、轮船和铁路进行信息交互,直到某一天一个人物的出现,整个世界的信息传输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人就是古列尔莫•马可尼,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了电磁波,自此他跟通信这个行业再也无法分开。1895年,他的第一次跨越山丘的通信获得成功,1896年,他又成功地完成了无线电报通讯的试验。从此过后每一年,他都能够拿出令人咋舌的试验效果和结论,直到1901年,他完成了横跨大西洋3000公里的越洋无线电通讯。

时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但又有些区别。古列尔莫•马可尼是一个天才,但自身也有很多缺点,在上层社会的交往之中,很难独善其身。但不可否认,马可尼的发明和深度研究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同凡响的感受,那么他的一生究竟是怎样的呢?

由加拿大作家马克•拉伯伊著作的《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联络世界的人》是一部详细讲述马可尼传奇一生的人物传记作品。众所周知,人物传记是非常难写的,过去的很多资料的丢失,海量的信息整理,人们口中的话语是否贴近真实,或者可能杜撰?在这一点上,作者显然有了稳妥的准备。

现代人知道信息的及时性和即时性的重要性,因为这很可能决定一件事物的成败。在过去同样如此。像往常一样,一切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不停的钻研,马可尼表现出了极大的天赋和韧性,一年一个台阶,逐渐的开启了他的发明生涯。

马可尼的主要成就是无线电报接收装置,和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实验装置非常相似。让他感兴趣的只有一件事:将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和远距离通信扩展到世界各地,甚至冲出地球,扩散到浩瀚的宇宙当中。他非常有远见,无论是在发明专利上,还是在开办公司方面都获得成功。他还预言未来通信将会成为交流的主要手段,他的认知和预知性都超越了他所在的时代,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表彰他在无线电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范围内颠覆性的影响力,他在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应该是对他的贡献最好的诠释。

据作者介绍,这本人物作品以来自四个国家、多种语言的未公开档案资料和实地调查为基础,探讨了马可尼与他的妻子、情人和孩子的关系,事无巨细,带有批判的眼光加上务实的态度,用最质朴的语言描述这个科技发明界名人的一生。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三):无线电通讯之父、联络世界、伟人的性格

当我把这本书的封面发给我的朋友,并说“要是没有这个人,恐怕我们现在并不一定能够这么方便地在通过网络聊天”之后,我的朋友并没有获得一个确切的概念,还不知道古列尔莫·马可尼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重要性。

一般常见的传记在副标题或者封面上会注明传主所拥有的直接了当的荣誉称号等,以使读者直接抓住传主的身份与地位。但写在《古列尔莫·马可尼传》下面的副标题却是:联络世界的人,而不是人们只要去搜索就能知道的“无线电通讯之父”。甚至在这张封面上,竟然连一张这位叫做马可尼的照片都没有,有的只是一张不知道什么设备的简略平面图,以及背景上隐隐约约的波浪线。

但这种“朴素”并不能表明这本传记不值一读,相反,它用一个“联络世界的人”这样的标题告诉读者,马克尼是发明创造全球通信理念的人。这个标题比“无线电通讯之父”更好的是,它更是在告知读者在马可尼身上所具有的勇气、意志与野心。当我们翻开第一章,我们会发现,在马可尼的童年时代,他就有了绝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一种强烈的感觉:“童年于我最鲜活的记忆是我小心谨慎地不让任何人察觉我那无法抑制的、终有一天我会做出一些新鲜又伟大的事情的感觉。”

当我们再次注意到如今世界的网络化,那么就可以从这个题目中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之一便是,阐述马可尼这个如今鲜为人知的人在世界网络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马可尼真正感兴趣的只有一件事:将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和远距离通信扩展到天涯海角。”阅读马可尼的一生,是一个从源头开始更深刻地理解现代信息社会的过程。当我们顺着马可尼的人生轨迹往下读,我们会发现,封面上简略的平面图实际上是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无线电报装置。

而这个装置所利用的正是曾被赫兹认为没有任何用处的电磁波,在它的背景上隐隐约约的曲线便是电波的象征。而无线电报装置与电波又象征着马可尼通过这些东西进而联通全球,以及我们当下种种设备都是马可尼发明的变体,它们通过电波又联系着我们。因而作者说:“这不是一本关于技术或科学的书。它讲的是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给我们的生活方式打上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马可尼生活的年代,发现无线电波、制作各种无线电接收器的人其实有很多,但马可尼之所以能够给我们的现代生活打下烙印是因为,马可尼紧接着成立了公司。他有丰厚的家底、足够的家庭背景,这些使得他具有极为前瞻的商业目光以及斡旋在政治中的能力,这些都使得他能够将自己的设备与协议推广至当时所有的强国中去。

作为一本优秀的传记,并不只能关注传主表现在外界的以及成功的一面。《吉列尔莫·马可尼传》也关注到了他的家庭生活,然而,正如许多对于世界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一样,他的家庭生活同样是糟糕的,以我们的道德要求来看,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也许这就是所谓天才所谓伟人的性格的双面吧,那种埋藏在内心中的欲望一方面推动着他去完成伟业,另一方面也使他往往突破着道德的禁令。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四):眼有山河万里,何惧几分秋凉

在信息碎片化如此发达的现在,我们能够及时而快捷地知晓世界各地无论是政治、军事还是文化事件的突发信息,而自己的同步信息也会借助网络传播,网红即是聚焦在普通人连接五湖四海的大众视线的无线网络现象!一切皆无障碍和距离。但是,网络信息如此之发达,现在的人们确实是很少能够知道,只有专业人士能够熟知,意大利的古列尔莫•马可尼之于世界“无线电之父”,其曾经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古列尔莫•马可尼传》,作者是加拿大作家马克•拉伯伊,他是世界排名第27名的麦吉尔大学艺术史与传播研究系教授,作为斯德哥尔摩大学、牛津大学、纽约大学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访问学者,可谓著作等身。

当人类无线电历史发展的拐点在1895年,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此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本书作者以古列尔莫•马可尼的生平为轴线,共分5个篇章,清晰完整地描述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他是“不同国家、时代和文化之间。还涉及创意和技术以及政治潮流”的集千般宠爱与一身的多面玲珑人物,他穿梭于天主教派、各国政府首脑、电信行业、科学界、殖民主义、世界现代主义以及国际新闻媒体,处理各种关系游刃有余,而且竟是在其青年时期,不得不说,这是位跨世纪、跨界的弄潮者,尤其其“与法西斯主义之间诡异的关系”更给这位人物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跨越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当马克•拉伯伊雄心勃勃地将马可尼的一生所有可能的生活、创业以、科研和情感及世界观,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的时候,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孜孜求学的一个学者,也看到了了情商非常发达一位商人的本真面目!

纵观其自少年开始,直至暮年老去,我们在本部书共计约746千字的书稿中,可以浮光掠影地审视一个英雄人物如何在少年时期,恣意汲取他所爱好的无线电学习知识,而家庭的富裕、父母的支持,以及自己家庭拥有的实验室,丰富的私人图书室,还有给他以科学启蒙的大学物理教授邻居,无不为其无所烦扰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马可尼秉承着其父母优良的基因,在浩瀚的无线电的海洋中快乐的、毅力顽强的一生去求索着。

对待事业,他会把他的精力更多地用在自己积累的研判技术上,再经过反复的试验,当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即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后,他率领他的团队,继续扩大距离的验证,同时,也为着他的精准的对于未来无线电网络的研判,乐此不疲的进行试验和验证,用其无可争辩的成功赢得了各国政府首脑的信任,而此时,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观现在,我们中国特色的5G网络的研发使用也是何等的与众不同!

他在事业上披荆斩棘,收获着成功,而在其面对情感,也一如常人,经历过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起起落落,当他把婚戒戴在他的夫人上手之时,家庭的温暖让他更加义无反顾的去继续扩大以其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业务。随着事业的成功,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界名不虚传的商业领军人物,同时,他的一些令人费解的行为也是在本书中给予了公允的陈述,孰是孰非,历史是最好的评判!敬畏历史,尊崇英雄!

作者给了马可尼的最终判定语是“最伟大的发明是他自己”!所以,在今天,当我们认真品味《联络世界的人》的马可尼传奇人生之时,星霜荏苒的时光已至21世纪,彼时在东方的5G时代已是如火如荼的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科技在发展,而真正的奠基和创始人已在岁月的轮回中,安详而又笃定地看着无线网络朝着更为广阔的、深远的、未知的领域进发!

《古列尔莫•马可尼传》读后感(五):成功的人生也有着阴暗的角落,马克尼不仅仅是无线电之父,他很复杂

走进别人的人生,阅读并理解别人的活法,最重要的目的还是对标我们自己的生活,从别人的酸甜苦辣中体会不一样的美好。 我现在在读这部《古列尔莫·马可尼传》,就感悟着成功的人生也有着大量的无奈。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人能够一直开心快乐。即使成功,他们的人生也有缺憾,有着自己的烦恼,有着自己的不得已,也有着自己深深的无奈。

像古列尔莫·马可尼都没办法随心所欲的生活,何况我们普通人呢?但坚持努力,坚持做到更好,坚持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进,也就有希望真正成功。

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人,他借助于赫兹波的理论,发明了一套装置,现实了信息的远距离无线传送,这就是无线电的前身。1897年,马尔尼在伦敦成立“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从此他的人生就和这家公司以及他对无线电的推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都为这样目标而努力,并把无线电普及到全世界,应用于战争、航海、以及民用领域。马可尼在专业领域是成功的,1909年他与布劳恩一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称作“无线电之父”。

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成功人生,但在加拿大人马克·拉伯伊的这本大部头的专记《古列尔莫·马可尼传》中,我们阅读到的并不是一位一直在成功道路上前进的马可尼,虽然这条成功道路是他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可尼的无奈也是这本书中重要的一部分。

马可尼的身份问题困扰着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意大利人,他的公司注册地在英国,而这就有着很多故事在其中。并不是他不想从意大利开启自己的卓越事业,但整个环境让他放弃意大利,而选择英国,再从英国发展到美洲。他的第一次成功就是在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但马可尼与意大利的缘分还一直让他挣扎着,他在意大利参军,并在后面和墨索里尼政府关系密切。这虽然满足了他回顾祖国的愿望,但这也成为他后世被诟病最多的部分。马可尼与法西斯关系扑朔迷离,他和墨索里尼的种族政策还是有分歧的,他后半生还受到墨索里尼的秘密监视,但这依然是他人生的污点,但也是后世对他没有更多攻击的关键。

政治上的马可尼是如此,感情生活中的他也是一个纠结的人。他爱着他的几任妻子,但他依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他受年轻女孩的吸引而不能自拔,最终也就让妻子都离他而去。他内心一定是挣扎而孤独的,他有着抑郁症的倾向也就可以理解了。

马可尼的人生是复杂的,只有复杂才能展现出人生最本质的特色。而我们了解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生,也真实感受生活的复杂,在复杂中找到面对未来的勇气,更好的生活,这才是别人人生可以教会我们的道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