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诗经图谱(全二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诗经图谱(全二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诗经图谱(全二册)》是一本由(春秋)孔子 编;(南宋)朱熹 集传;[日]冈元凤 纂辑;[日]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图谱(全二册)》读后感(一):《诗经图谱》:颜值与内涵并存的珍藏版《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古代诗歌的开端,被尊为五经之首,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均出自于《诗经》。

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的蒋勋先生曾说:“《诗经》既是文学的起源,也是音乐的起源,表演艺术的起源和戏剧的起源。”《诗经》中大部分诗歌最初都是先民们在田间地头劳作时唱出来的歌,而且他们唱到精彩之处还会辅以动作。

《诗经》的内容丰富,由于其中大部分篇章都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先祖对世间万物的感性记录,所以其中不乏有描写草、木、鸟、兽、虫、鱼的诗句。为了增加诗意的形象性和可观赏性,在我国的文化史上,关于《诗经》名物图谱类的著作都曾出现过不少,但如今留存下来的并不多,而可供收藏欣赏的更是难得。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诗经图谱》是一套集听、读、赏于一体的珍藏版《诗经》。

《诗经图谱》是木刻古籍《诗经》和《毛诗品物图考》的合编本,一套共两册,分别是《国风》《雅颂》。

《诗经》选用朱熹增注叶韵的《诗集传》为底本,加入了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教席刁子曦老师的诵读音频(每篇诗句中都附有音频二维码),并将198种《诗经》动植物的木版画插入对应的诗篇中,以便读者对照阅读。也让这套书更具有收藏价值。

颜值与内涵并存

自古以来,文人士子都有收藏古籍的爱好,当然了,现代人也不例外。然而,能让收藏者喜爱的书籍必定是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

《诗经图谱》的封面采用烫金印银的印刷工艺,加上传统色磁青纸,使整个封面看起来质感丰富,极具国潮古风韵味;仿古小巾箱本式的装桢,不仅易于携带,还更接近古典书籍的原貌。

书内页的朱墨双色套印,配以用笔精细,描摹真切的动植物插图,让读者在吟诗的同时,还可以赏画识物,这过程无疑是给心灵来一次的荡涤之旅。

《诗经图谱》与市面上大多数版本不同的是,书内除了朱熹的增韵,并未加入对原文的注释。编者如此用心的安排,是秉着“诗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原则,也是为了体现朱熹“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的读诗主张。

一首好诗,就像“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其所蕴含的意义是很难用标准式的注解去理解的,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去读同一首诗,所得的感悟可能都不一样。也正因此,才更能体现出好诗之魅力所在。

结语

对于每一个经典书籍爱好者来说,能遇到一套集颜值与内涵并存、可读可藏可秀且又便于携带的珍藏版书籍,无疑是幸运的,希望我分享的这份幸运能给更多的同频人带来欣喜。

《诗经图谱(全二册)》读后感(二):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诗经》?看张含韵倾情演绎

“野有蔓草,零露漙(tuán)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áng)。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央视一套播出的[古韵新声·清明]节目中,张含韵的一首《诗经 郑风 野有蔓草》唱出了先秦时代宜人浪漫的春日邂逅。

她歌声清甜,袅袅缭绕,仿佛穿越到2500多年前那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看见一对青年男女偶遇在田野间,彼此倾心,难以抑制那欣喜之情。又看他们携手藏于芳林深处,好一对自由快乐、比翼双飞的小鸟!

《诗经》一直有一种让人着迷的气质,如今一篇篇诗经被谱成歌曲后,像一个个美人讲述着流传着千年的美好故事。比如古装剧《美人心计》里的插曲《青青子衿》的歌词则来自《诗经 郑风 子衿》,曲音入心,令人无比动容。

而河南卫视的小年夜上,龚琳娜柔情演绎了《诗经 秦风 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听完就想恋爱了。还有《诗经 关雎》《诗经 桃夭》《诗经 小雅 鹿鸣》等等,词美曲动人,无一不是经典。

《诗经》流传千年,书籍也出了不知多少个版本了,有注解的、没注解的,有配图的、没配图的,每一个版本都有其特色。而这套《诗经图谱》却升级了各版块功能,非常值得收藏。

此版分国风和雅颂两册,收录了198幅木刻版画,采用朱墨双色套印的方法做成仿古小巾箱本(古时刻印的板框,开本很小)的装订版式,颇有古人的书卷风。

内容选用朱熹增注叶(xié)韵的《诗经》为底本,将日本汉学家纂辑、绘画的200多余种《诗经》动植物绘图插入对应诗篇,读者可以对照阅读,便于理解诵读。

其中每一篇还加入了诵读音频二维码,专业配音,情感到位,也为了体现朱熹主张的“音韵相叶,好吟哦讽诵,易见道理”,意在让人在诵读时,沉浸其中,自然而然读出文章的味道来。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叶的311篇,其中305篇为风、雅、颂,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诗经》之所以能流传千年,孔子他老人家对《诗经》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来评价《诗经》的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他说“温柔敦厚,诗教也”来评价《诗经》读后能让人心灵澄净的特点。他还很严肃地说“不学诗,无以言”来教化那些不会说话的人。

在先秦诸子百家时期,《诗经》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一度成为古人的必修课。很多文人都会经常引用,比如孟子、墨子、庄子等在说理论证时,常会引用《诗经》里的句子。

到了汉武帝时期,《诗经》就被儒家列为经典,列入“五经”之中。

《诗经》中不仅记录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反应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包括劳动、战争、爱情、压迫、风俗,甚至动植物、天象地貌等,而且还是我们了解古代恋爱、婚姻、祭祀等各方面很好的参考材料。

都说,读《诗经》千万不要选带译文的,翻译的永远不如原著;也不要对其评说,任何评说都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但是,图谱却非常有必要。

在《诗经》里,有很多动植物名,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雎鸠就是一种水鸟,也叫鱼鹰。读原文,看配图,基本上能读懂一二,但是如果翻译成“鱼鹰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就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再例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 天!此何人哉?”《黍离》讲的是小米(黍)和高粱(稷)成排生长,中心摇摇晃晃的样子,类似作者的心境。再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有可能为周氏播迁而忧心。像这样通过字的注释和背景,就能读懂此句。但若是翻译成“黍子齐齐整整,高粱一片新苗。步儿慢慢腾腾,心儿晃晃摇摇。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苍天苍天你在上啊!是谁害得我这个样啊?”就感觉变了个味道,甚至觉得“俗气”。

因此,学习《诗经》最好找有图谱的,反复诵读,其义自见。

都说了读《诗经》不要读翻译的,为什么要推崇朱熹注解的叶韵版?有人也曾怀疑过,朱熹对《诗经》的解释是否有点过于偏激,偏向迂腐。

答案是否定的。

朱熹刚开始确实表露过对以《序》说诗的不满(《序》即《毛诗序》),他说:“某自二十岁进读诗,便觉《小序》无意义,及去了《小序》,只玩味《诗》时,却又觉得道理贯彻。”虽然他对《诗经》做过《诗集传》(研究《诗经》的著作),全面批判《序》,但他并非完全否定《序》。因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而宋代理学推崇中庸之道,去糟粕取精华,合二为一才是中庸之道。

而且,朱熹是宋代《诗经》学的代表人物,他对《诗经》阐释所引发的诗学问题,对中国古代诗学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读诗方法,他要求读者熟读诗文,即文求义,不要受任何注解的影响。

但他会在诗文上增注叶韵。所谓叶韵是将原来读音不押韵的字,改为另一个音,以求押韵。所以,他对《诗经》所做的叶韵只为便于朗朗上口,有助于诵读,并不会影响对《诗经》的理解。

综上所述,这一套《诗经图谱》非常值得收藏。

它以《诗集传》做序,以朱熹的叶韵注解为底本,加上朱墨双色套印的版面清晰干净,更容易通读、诵读。更有精美的图谱和诵读音频,是全年龄段学习《诗经》的好帮手。

《诗经图谱(全二册)》读后感(三):以寻常心读《诗经》,走近最熟悉的陌生人

印象里的《诗经》是这样子的:

简约优美,朗朗上口,且直抵人心、令人动容。

待打开《诗经》,目及之处却是这样子的:

认也认不全,读也读不懂,只剩下目瞪口呆、风中凌乱。

这才发现,《诗经》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隔着2500多年的浩渺时空,我们只不过窥见她依稀的倩影,却并未看清她的容颜,更远未触及她的灵魂,原来她是那样的高冷又神秘!

但如果就此被劝退,那岂不是“入宝山却空手归”?其实,即便只是普通人,无法像历代学者们那样深得精髓,我们也一样可以走近她,亲其芳泽,沐其光华,别有一番欢喜。

《诗经图谱》封面

琴音乍起,幽远清扬,那些来自远古的字句,在音符中一下子苏醒过来,喜悦的、哀怨的、悲凉的、豪迈的、肃穆的……静静地聆听,慢慢地体会,我们与先民的情感渐渐交汇相通。

“乐”是《诗经》原本的形式。相传周朝时,每当春回大地,采诗官就会摇着木铎游走在市井田野之间,采集整理各种民谣,经乐师谱曲后唱给周天子听,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基准。

《国风》是西周十五个地区各具特色的民间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古人吟唱时追求音韵协和,但历经久远年代的演变,语音已有很多不同。这也是为何在《诗经》里,就算认识的字也读不准的原因。

我们不如干脆放下包袱,暂且以“听音乐”的方式走进《诗经》。

扫二维码就可以听到古韵十足的配乐诵读

有人说,《诗经》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据清代学者徐雪樵研究统计,《诗经》所载鸟兽虫鱼花木共计355种,况且还有各种礼乐、农耕和生活器具,以及天象、地貌、风俗等事物,可谓蔚蔚大观。

这些名物遍布在《诗经》305首诗中,叙述故事、渲染氛围、寄托情感,极致生动鲜活,令人印象深刻。

诸如:声闻于天的野鹤,呦呦鸣叫的小鹿,诜洗齐飞的螽斯,发发戏水的鲔鱼,灼灼其华的桃花,山上茂盛的扶苏……

历史上随着图谱之学的兴起,相应产生了许多以图诠释《诗经》的著作,“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更易于学习。现存最早的是南宋马和之所绘《毛诗图卷》,日本天明年间冈元凤篡辑、橘国雄绘作的《毛诗品物图考》,则以其细腻精巧、注解翔实而独树一帜,流传甚广。

所以,看图解诗,有趣有料,不失为接近《诗经》的另一种好办法。

通过精致的插图可以看图解诗

周朝以礼治国,《诗经》作为教化民众的礼乐,“礼”是其最重要的内核。《雅》、《颂》自不必说,即便是反映民间生活风俗的《国风》,在热烈奔放、纯真质朴的表相之下,处处都有“礼”的中正、克制和内敛。

比如,君子应“温其如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淑女应“宜室宜家”、“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婚嫁需要遵从诸多礼俗,所以女子见到心仪的男子,会各种暗示让对方提亲;而君子邂逅淑女,尽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也是“发乎情,止乎礼”。

由此可见,《诗经》亦是当时社会各阶层修养与行为的典范,倡导的是家国、族群、人伦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合之道。拂去时代的烙印,许多传统在当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思,从《诗经》这个永恒的精神家园中传承最可贵的民族气质。

《摽有梅》诗文

朱熹主张熟读《诗经》原文,金城出版社的《诗经图谱》恰是最大程度保留了《诗经》的古韵。

这套书含《国风》、《雅颂》两册,以朱熹增注叶韻之和刻本为底本,部分诗篇相应加入冈元凤、橘国雄编绘的名物注释,图文并茂,精致清雅。而且每首诗都配了诵读的音频,以古琴之韵衬托古诗之美,扫二维码就可以倾听、跟读,沉浸时恍然已经穿越。

她有数不尽的美丽,我们只须自在地欣赏、纯粹地喜欢,就很好。会有那么一天,她不再是陌生人,而是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诗经图谱》封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