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摘抄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摘抄

《许渊冲译长生殿》是一本由(清)洪昇著作,69.00元出版的4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一):中华文化的魅力《许渊冲译长生殿》

在西方最著名的剧本莫过于沙翁笔下的四大悲剧,四大悲剧流行全球。而实际上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唐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一千多年。其中最著名的剧本就是这部清代洪昇所写的《长生殿》。由这些剧本改编的戏曲,其实也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流传。

《许渊冲译长生殿》是许渊冲教授中译英翻译的一部文学作品。因为是舞台本,所以不仅有旁白,也有两人之间对话,又因为是古代剧本,所以其中不乏有一些文言文。对于这些文言文中译音,我认为是颇有难度的,译者不仅要了解到原文的意思,也必须把它用通俗又贴切的英语翻译。这不是所有人能做到的。 许渊冲教授今年是诞辰百年,遗憾的是也在今年逝世。他曾经担任过北大的教授,也担任过清华的教授。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有中文著作,也有英文著作,各有一些法文译作。他在翻译工作上工作的长达60余年。而他在翻译领域的贡献更是系数不过来,他也曾获得过国际翻译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国际联盟加翻译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把我们国家优美的古代文学带到了全世界。此次综艺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教授翻译的一系列作品,被称作百岁经典,也是对于许渊冲教授的致敬。 长生殿这个故事众所周知,杨贵妃和唐明皇之间的爱情故事,又经历了生离死别。而近几年在我印象中也有部影视作品,是来自日本作家的《猫妖传》,其实讲述的也是长生殿这个故事。对应这个故事,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诗词就是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而最后杨贵妃的结局。是让我们对这个故事有了一丝惋惜。

或许这样一个故事并不难理解,但许老把它转化成英文必定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说我不是英文专业的学者,我的英文水平也并不能够达到直接阅读一本英文书。但通过这本书的中英文对照来理解,我能更加通俗的了解到许老在翻译之后体现出的故事精髓。如同第一出几乎全是以古文的形式展现。当中一段三字三字的描述,我们现代人来理解也需要有一些翻译的过程,又何况是一个英文句子呢,其中一句话“感金石,回天地”,看似简单的6个字,翻译却是what could move earth and sky, melt stone and gold。真的也是出乎我的意料,却有正确的表达了这6个字。 其实这样的一个系列的书,不仅能让我们再一次重温这些经典古诗词和舞台本的魅力,也让我们感受到徐老在翻译上,对于古诗词精髓的把握。徐老曾经说过,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这也是徐老对于中华文学以及全世界做出的贡献。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二):品中英文学之美,还看《许渊冲译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唐明皇和杨贵妃海誓山盟的名句。《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记载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许渊冲译长生殿》是许渊冲选取《长生殿》前半部分的舞台本进行翻译创作,以中英对照呈现,通过双语阅读的形式,进一步感受《长生殿》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之前拜读过许老翻译的李白诗选和白居易诗选,这次有幸拜读这本《长生殿》,发现诗句和戏剧之间还是有差别,而不变的是许老的英译本不仅保留了原剧的文学美感,而且能适应舞台演出的需求,带给人读、视、听的多重享受。

比如经典名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许老翻译为:

On high we'd be two love-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不管是语言的流畅度还是意境之美都让人惊艳!

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鸿都客引会广寒宫,织女星盟证长生殿。

The emperor was fond of music, dance and feast; His favorite fair Lady lost her life and all.In the Lunar Palace she met the Taoist priest;The Weaving Star witnessed their vow in Long-life Hall.

杨贵妃翻译为唐明皇最爱的LADY,魂断渔阳变翻译成 lost her life and all,不仅翻译出了生命和生活还有全部。读起来真的是太棒了!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子的经典诗句翻译,之前一直对英文只是处于当作使用工具的状态,但是拜读了许老的译文之后,发现原来英文也是很有意境的。

把这样一部古典戏剧作品翻译成英文,让外国友人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解中国的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就如许老所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成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三):在英文中感受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许渊冲先生,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致力于将中华文化之美,转化为全世界之美。 这步《许渊冲译长生殿》是其古典名剧翻译四部曲之一,《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昇创作的传奇戏剧,主要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安史之乱后,杨贵妃被勒死在马嵬坡的故事。其中最叫人瞩目的便是那“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两人发誓要生生世世在一起。

《长生殿》主要取材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及白朴的《梧桐雨》,不光将唐明皇的爱情故事以及杨贵妃丧命马嵬坡收纳在内,还为他们二人构架了一个完美结局,二人成为星宿,最终在天上团聚。也是以另一种方式来为二人爱情划上完美句号。 如果不是生在君王家,也许可以相伴一生呐!但又一想,如果不是生在君王家,又怎会遇见此生唯一挚爱呐? 关于二人之间的故事以及结果众人有众意,毕竟“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只为博得美人笑,又为何最终会放手?

本书《许渊冲译长生殿》选取《长生殿》的前半部分,主打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贵妃从一名小宫女跃升为妃子,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是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皇上独宠这一人啊! 这样一个故事,更因为是君王是妃子之间的爱情才更具看点,江山美人怎么选?爱情到底又是什么? 也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更有各的看法,支持爱情的就大骂唐明皇最后的抛弃,支持不为儿女私情所动摇的就认为这样一种选择是再合适不过的。 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感同身受,一直猜测,捉摸不透,才让这个故事更加久远。这也正是洪昇创作此作的一大目的吧,要一直被大家阅读且议论着。 这么些年来,不少影视剧和电影也都由二人的爱情故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手法来表现爱情美人和江山相抵触时,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反映。

因为是译文,所以本书采取的结构也十分新颖,前一页用汉字讲述故事大概,有着洪昇《长生殿》的内容,下一页就是许渊冲先生对其的翻译。这样不仅可叫你重温中华文化之美,也可让你提升英文水平。 也正因为许渊冲先生对中华文化之美的了解与掌握,也才让翻译为英文的同时,不失句子本来的美。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When Autumn’s golden breeze embraces Dew of Jade, all the love scenes on earth, however many, fade.” 翻译中的情谊,仍旧不失美感!欢迎阅读Love in long-life hall.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四):《许渊冲译长生殿》:更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文|继芳翎馨

《长生殿》作为清代杰出的戏剧作品,洪昇创作,定稿与康熙二十七年,前半部分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长生殿的山盟海誓,讲述安史之乱、马嵬坡之变,刀刀致命地呈现杨贵妃香消玉殒的经历;后半部分则以野史为源,写二人的忏悔,从唐明皇思念爱妃,上天入地地寻找她,到杨贵妃悔过曾经生前的奢靡与荒唐,两人的悔意感动上苍,终究在月宫团聚。

于我而言,曾经接受这样的一个思想——无能的男人,总是会将国破家亡、将自己的昏庸付诸在女人身上,让女人来承担他的过错。

尤其是上学时,读过白居易《长恨歌》,他描写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首诗中表达着的情感,其实还不够我更深刻地想象:为什么会有此恨。

前不久,机缘巧合下,阅读了许渊冲先生所译的《许渊冲译长生殿》,戏剧的故事,每一种悔恨都在中英文交错的过程中让我体会到:原来是这样,帝王之爱,在九五之尊的时候,也有身不由己;而女子杨玉环之爱,从青葱年少、吃醋闹事,到后面的忏悔,无一不让人觉得有血有肉。

许老所译的《长生殿》,他将中华文化之美淋漓尽致地通过英文翻译来呈现,在英语的句子中让人体会到另一种美感,音韵的美好,让我这个平日里比较少接触英文的人,也能不自觉地感恩曾经有这么一位翻译家,在有生之年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许老忠于原著《长生殿》的描述,以犀利的文字风格进行了二次翻译创作,他并没有改变多少文字中的期期艾艾,也并没有忽略中华文化中的藏一点、隐一点的韵味,强烈的谴责中,也多维度地呈现着作者对于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真挚的爱意,字里行间也表述着对唐明皇的同情,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

《许渊冲译长生殿》延续着原著《长生殿》曲词优美,清丽流畅、刻画细致、抒情色彩浓郁的特色,又以外文文化的直接渲染和生动表现为依托,将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中始终期待着的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人性的温良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完《许渊冲译长生殿》,我会更代入理解那段历史中的那一个个丰富的人,但是也会对这类描写有所批判,更明白历史中对于灾难的承担者,不仅仅是身处环境中的某一个人,更有无数因为不良决策导致受苦受难的百姓。

这是属于中华文化中的一种创作者方式,许老将它译出来,接受世界的眼光,接受世界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为中华文化的自信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一砖一瓦,而我们要做的只是读起来,再看一遍,再说一声:辛苦了!

《许渊冲译长生殿》读后感(五):值得作为收藏品的许渊冲译长生殿

说到唐玄宗与杨贵妃,我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白居易写的那几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再或者是李白所写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可无论是哪首耳熟能详的诗句,唐玄宗与杨贵妃相识相爱到死别,最为详细的故事大概都不会及这本许渊冲译的《长生殿》讲述的更为详细。

为什么会有英译版?原因或许是这样的: 作品本身虽然很扣人心弦,但一本好的著作当然不能局限于只在本土传播。就像很多外国名著会被翻译成各国语言,走向全世界一样。 可书籍想要走向全世界,首要条件一定是翻译人员的水平,就像我前一篇许渊冲译《桃花扇》的读后感里所说的翻译人员的水平几乎决定着书的受欢迎程度,翻译的贴合原书籍内容,自然能够吸引读者一样。 在我看来,译者多辛苦又几乎只在幕后,因为很多读者包括我在内,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外籍名著被译为汉语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我们看书的时候往往也只会关心书籍作者是谁,而少有人会去关注一个翻译人员的名字。 许渊冲许老,做的就是这样一种为世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又几乎默默无闻的工作。 可就是这种看起来默默无闻的翻译工作,许老一译就是六十年,可见他当之无愧是“诗译英法唯一人”了。 这版许渊冲译《长生殿》,只是许老众多译本中的一本,风格依旧是浅显易懂,翻开书,看着那些戏剧里的专用称呼,仿佛耳边已经响起戏剧演出时的场景。 书的另一侧,是许老的英文译文,每一行汉语与每一句英文对应,不得不说,中英对照,即使英文不太理想的小白,读许老的译文似乎也并非是难事。

如第二出《惊变》北中吕·粉蝶儿: 天淡云闲, 列长空数行新雁。 御园中秋色斓斑; 柳添黄, 蘋减绿, 红莲脱瓣。 一抹雕阑, 喷清香桂花初绽。 在这里译为:Free clouds float in the azure sky; in rows the new-coming wild geese fly. In royal garden the golden autumn grieves And yellows willow leaves. The duckweed's lost its green And red lotus its sheen. Beyond the painted balustrade No fragrant laurel flowers will fade. 读来是否几乎没什么压力?当然,只摘抄这么一个例子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整本书都值得摘抄,如果你愿意,大可将这本许渊冲译《长生殿》带回家,去慢慢感受古典名著英译本带给我们的惊喜!感受许老带给我们的惊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