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阳与铁读后感1000字

太阳与铁读后感1000字

《太阳与铁》是一本由[日]三岛由纪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与铁》读后感(一):纯粹

三岛由纪夫是法律系毕业的。

嘉治隆一对三岛由纪夫说过:“小说家要慢慢培养阅读古典原著的习惯。”然后三岛由纪夫每天再怎么忙碌,都要腾出时间读些艰深的书。

三岛由纪夫对作家和编辑之间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说“若是年轻作家对编辑变得唯唯诺诺,那只会更贬低自己的文学生命而已。”

三岛由纪夫在诗歌朗诵会中不吝于对那些勇于表现出“不合时宜”的美感与诗的作家们给予鼓掌。

三岛由纪夫在与太宰治的尴尬会面时,他就当面跟他说:“我不喜欢你的作品。”像是一个年轻的文艺青年对自己喜爱的文学的无畏挑剔和批判。太宰治说:“可你终究来了,所以还是喜欢的嘛。”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说不上是包容是掩饰还是什么,但绝对不是世俗的伪装。我喜欢这种纯粹,两个人都是一样的纯粹。

看完这本书,我就想把它跟《夜晚的潜水艇》放在一起,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可能是因为封面都是湖水般的深蓝,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年少时都有“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般的想象吧。

《太阳与铁》读后感(二):读《太阳与铁》

《太阳与铁》是三岛由纪夫的思想自白,他终于摘下了假面,坦诚地剖析自己。腰封说本书是“解读三岛肉体改造与死亡之谜的关键文本”,诚然是这样,但是大多数人恐怕即使读了这本书还是解不开谜,因为三岛的文字上还有一层谜面——他的思想的复杂性加上语言的陌生化,让人难以索解。很惭愧我也是看不懂的大多数之一,只好胡说八道一通。 语言和肉体,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隐藏在语言之后发挥作用的,是感受力和想象力。三岛由纪夫自幼感受力和想象力强大而身体孱弱,故而语言抢在了肉体前面成为他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犹如白蚁啃噬木柱一般,语言所认识的世界其实是一种幻想,反过来磨损了真正的现实。深受幻想之苦的三岛,慢慢摸索到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肉体的语言”。 三岛由纪夫崇尚肉体,具体来说,是古希腊雕塑一般健美的肉体,一种均衡的、典范的、古典式肉体的理想形态。在他那里,肉体成为具有拜物教兴味的对象。 表现在文学上,他追求文体与肌肉的调和,文体变得柔和、自在、有力;因此十分厌恶太宰治,认为他的文字是虚弱无力的。 同时,对肉体的崇拜将三岛引向死亡。皮肉之痛会给三岛带来兴奋感,而承受痛苦,是肉体性勇气的任务。“所谓肉体性勇气,就是理解并试图体会嗜欲死亡的源头,这才是认识认识死亡的首要条件。” 肉体与语言构成两股矛盾的力量,在三岛的体内冲突对抗,达于平衡。这正构成了他的文武两道——一种对传统武士道精神的接续。“所谓‘武’,就是花与凋落,所谓‘文’就是培育不朽的花。”成为一个横跨文武两道的战士,即是三岛的志向。文道他已经实现,而武道,则需要借由爱国主义理想和切腹的方式来完成。通过切腹,可以证明自己的核心的存在,以获得完整的存在感,虽然这个存在感只能保持一瞬间。但那一瞬间,是无限接近太阳的一瞬间。

《太阳与铁》读后感(三):《太阳与铁》:若要自我证明,必得先自我破坏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曾评价三岛由纪夫是“三百年难遇的天才”。这位在日本文坛有着举足轻重地位、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无疑对当时初露锋芒的三岛由纪夫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三岛由纪夫是一位高产作家。从十六岁初涉文坛到四十五岁结束生命,不足三十年的时间里,三岛由纪夫创作有21部长篇小说,80余篇短篇小说,33个剧本以及大量散文。而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演员等诸多身份更是为三岛由纪夫的一生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

前几日,出差途中读完了三岛由纪夫自传性长篇散文《太阳与铁》。坦白讲,《太阳与铁》读起来并不轻松,三岛由纪夫在文章中大量象征性的语言描述、内在自我的深入探讨是需要沉静下来细致品读的。三岛由纪夫说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两种呼唤,一种是来自内在的呼唤,另一种是从外在传来的呼唤,而《太阳与铁》则可以看作是作者三岛由纪夫两种呼唤的遥相应和。

从少年时代敌视太阳到青年时代与太阳握手言和,从热爱黑暗的室内到甘愿被太阳打上种族成员的烙印,三岛由纪夫逐渐将内在自我释放,最终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高度融合。

《太阳与铁》中,三岛由纪夫将我自比为房屋,将肉体比如围绕着房屋的果园,太阳与铁则是我努力耕耘果园的两个动力——多亏太阳与铁的赐予,我学会了一门外语,懂得了肉体的语言。三岛由纪夫文字传递出的是复杂的美学观念,一方面,三岛由纪夫崇尚肌肉感观美;另一方面,三岛由纪夫热爱雕刻想象美。

三岛由纪夫如诗般优美的语言打动人心,但作品中隐晦的比喻手法却令读者难以触及作者文字背后的深意,阅读过程中不自主产生的游离于文字之外的无力感偶尔会令我生出放弃阅读的念头。然而,三岛由纪夫文字间传递出的感观细腻又很快将我拉回到作品之中,比如这一段——在通风良好的窗边冷却因锻炼而发热的肌肉,汗珠消退凉意掠过的瞬间让我(三岛由纪夫)感受到了一股透明的力量。

三岛由纪夫崇尚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军旅生涯。军队训练令三岛由纪夫肌肉疼痛的同时也给三岛由纪夫带来充盈的幸福感,在这一段时间中,三岛由纪夫感受到“我”从我的自我意识中解放出来,也领悟到若要自我证明,必得先自我破坏。

应该说,《太阳与铁》是带有哲学思辨气息的长篇散文,三岛由纪夫对内心矛盾的展现与剖析,对自我信念的追逐与向往是勇敢的、是悲壮的。

较之《太阳与铁》,书中收录的三岛由纪夫文学回忆录《我青春遍历的时代》读起来要顺畅许多。三岛由纪夫在文中坦言自己对太宰治的不喜,认为太宰治是刻意把我欲隐藏的部分暴露出来的那种类型的作家,并且对于太宰治颇具盛赞的《斜阳》很有些不以为然。

三岛由纪夫回忆自己以笨拙、欲言又止的口气说出“我不喜欢太宰治先生的文学作品”那一段章节读来非常有趣,两位作家的第一次碰面竟如此率真是我始料未及的。《我青春遍历的时代》书至三岛由纪夫二十七岁,从十七岁到二十六岁十年间的文学历程被三岛由纪夫称之为诸多坎坷的心路历程。

如果你手中正握着这本《太阳与铁》,而你又是第一次阅读三岛由纪夫的文字,推荐你从后一篇《我青春遍历的时代》开始。

—END—

《太阳与铁》读后感(四):语言的想象 vs. 肉体的真实

我是在某天晚上睡觉前打开这本书的。在去年读《美与暴烈》的时候,作者斯托克斯着重提到了《太阳与铁》,认为这篇三岛去世前两年发表的篇幅不大的散文是理解他戏剧性死亡和其矛盾一生的关键文本。刚好6.18活动的时候下单了一套《丰饶之海》,就准备在开始看之前先拜读一下《太阳与铁》,加深一些对三岛的理解。

但开始读之后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这本书的难度。读到15页的时候我已经眼皮发颤,读到20页的时候决定暂时搁下。等到第二天起来我从头再读了一遍前20页,似乎摸到点门道,但很快又再度迷失。后面的篇幅里偶尔能眼前一亮,但那是一种被格言式的遣词造句打动的感觉,而非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即便只读过三岛那几本最名声在外的小说的我也知道他从来不是一个体谅读者的作家,但没想到这本解释其世界观的文章竟然如此这般晦涩。所以在读完第二篇“我青春遍历的时代”之后,我决定重新回到“太阳与铁”,试图对三岛生命晚期最重要的作品至少有一些基本的理解。

在“太阳与铁”一开始,三岛就开宗明义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如果我自比为‘房屋’的话,那么我的肉体就是如同围绕着这座房屋的果园”。而耕种这片果园的“即是太阳与铁”。三岛将“我”和“我的肉体”作出了区分,“我”指代的是语言和精神的存在,而肉体是另外一种存在。三岛认为日常的语言有几个特点,首先语言并不归属人本身,因为说出去的语言并不会回流到人体。第二,语言有“腐蚀”的作用,三岛认为语言有塑造世界的能力,但这种塑造并没有忠实地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或者说反映地并非真实的现实。作为作家的三岛的一大职责即“忠实地推进语言的腐蚀作用”。而在语言之外,三岛认为肉体也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肉体是一个与日常语言隔离地存在,不受腐蚀作用的影响。所以三岛为自己设定的第二个职责即是设法在语言不参与的领域中感受现实。三岛认为自己与普通人不同的一点是在他人生之初,语言先于肉体到来,所以肉体幸运的躲过了语言的腐蚀,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实体,在他眼里自己的肉体得以保存而加入了现实的一边,两者成为了同义词。自此三岛完成了语言和肉体区分,并且说明因为语言的腐蚀作用,肉体和现实应当拒绝语言的参与。三岛投入文学创作地行为即通过语言的途径理解世界,但因为语言和肉体彼此的隔绝,使得他并没有理解真实的现实,并且对真正的现实的渴望不断加深,直至太阳与铁帮助他懂得了肉体的语言。

三岛用“太阳与铁”的前十页密度极高地抛出了上面这一段观念,语言和肉体的二分是他后面所有逻辑推演的基础。但紧接着在第16页,三岛又说语言的现实和肉体的现实是同源的,甚至两者可以等同。这一部分起笔和收笔都过快,中间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是后文三岛却经常引用这个观点,这里似乎只能直接将这个观点当作一个既成的部分放进去,否则就像缺了齿轮的手表,无法将文本继续下去。后文其实也有许多类似这样平地起惊雷般的段落,仅凭本文的上下文分析难以真正理解,看起来是三岛非常私人化的一些声音,可能要借助其他文本和对其生平的研究才能合理解释。

接下来三岛第一次正面说明了标题中太阳的部分,太阳作为万物生长的必要因素,自然也是肉体生长所必须仰仗的存在,所以太阳构成了让肉体现实成为可能的因素之一。另外,三岛喜欢夜间创作的习惯让他相信夜晚被语言统治,于是丰富肉体的语言的时段自然只能是太阳出现的白天。作为作家,夜间的状态下三岛已经有了强壮的日常语言可供使用,但是在白天,他孱弱的身体却没办法发出强劲的肉体的语言,所以他需要在表皮之下发展出丰盈的躯体,这时候出了太阳的日常滋养,他还需要借助另一个工具,铁。

通过肌肉与铁的互相作用,三岛得以完成他古典浪漫主义的想象,即拥有一副健硕的肌肉。像高级的精神世界需要丰富的语言来描述一样,古典的浪漫需要强迫的体格与之对应,在这里,三岛第一次提及古典的形体与死亡的关系,他渴望中的古典悲壮的死法需要一副与之匹配的躯体。

从27-31页,三岛再一次密度极大的输出了另一个核心观念,日常语言和肉体语言的根本不同。作为日常的语言最原初的作用是一个民族内的彼此交流(三岛比喻为货币),所以语言是一种集体共有的东西,但随着时间的推进,那些被视为运用语言的高手的特征恰恰是发展出了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所以语言运用的成功是一种“我与众不同”的成功。但肉体则正好相反,强健的躯体彼此有高度的相似性,肌肉愈是发达愈是带有一种“我与众相同”的自豪,这种肌肉所特有的体验是语言所完全不能带来的。除此之外,肉体另一个特点是可以作为一种绝对的存在。语言作为一种连接手段,需要另一个存在才能变得有意义,普通的肉体存在也是如此,必须有一个作用对象,比如铁,力量才得以施展,肉体的存在才能被感受到。然而当日积月累的锻炼使肌肉本身不需要借助外部对象也可以岿然存在时,肉体的存在便再也不需要通过外部来证明,肉体成为了绝对的存在。这样的体验是写作无法带来的,同时也成为了三岛本人思想的核心。

与作为绝对存在、反映绝对的现实的肉体相比,语言被发展出一个三岛极度厌恶的特点——想象力。想象力虚构了物,扭曲了现实,使人在有能力接近事实真相的时候被迫远离,懦弱地倒向了躲藏在现实阴影下的虚妄。而隐藏在竹刀劈砍或挥拳攻击中的力量是一种确定的真实,这种力量与想象力无关,象征着毫无修饰的现实。太阳与铁的持续作用积累起了让三岛持续迷恋的具有悲壮美的古典肉体,在美学之外,健硕肉体另一层魅力来源于肉体的品格,而死亡——这一包含在肉体品格里的元素被三岛视为支撑起肉体品格的关键。死亡是肉体存在的最坚实的证明,让本就象征现实的肉体更加具有大理石般不容置疑的位置。而在抵达死亡的道路上痛苦是必经之路,这样三岛论证了暴烈的且带有极端痛苦的死亡过程是证明肉体存在的至高美学仪式,对必须践行这一仪式的三岛来说,则是宿命。

接下来的48-58页,三岛相对缓和地诉说其对暴烈之死的仰慕,精神和肉体地精进是接近心目中理想的悲壮死地必要步骤,时间流逝本身对两者的泯灭让死亡仪式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义务。完成了对死亡的表白之后,在58-62页这一节,三岛出人意料地回归了一种平静,描绘了一种你我可以理解的幸福,这一部分的文字或许是“太阳与铁”全文最含情脉脉的一段,一个已经做出决定要暴烈自戕实现人生最高美学仪式大叔在“弥留之际”竟然也把握着确切的一草一木的美好和幸福(当然在三岛本人的思考里他的幸福观是一以贯之的)。可惜好久不长,62-69页的小节三岛重新回到阴暗面,点出自己的幸福是悲剧性的,这一小节他在之前已经论证过的肉体真实与死亡/痛苦的关系中更进一步,他的死亡不仅需要暴烈,更需要破坏,对肉体本身的彻底破坏。

破坏的必要性是通过苹果的比喻证明的。当我们看到一个红色苹果的时候,我们确认了苹果的存在;但这种存在并不完备,我们所见到的只是苹果的表皮,而苹果这一概念完整的存在亦包含了果核。可是我们怎么才能确认果核的存在呢?有两条途径,第一是语言,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苹果里面有果核,可是这恰恰违背了三岛的存在观,语言是虚妄而不可仰赖的。第二个途径是彻底把苹果一剖为二,让果核展露在眼前,用牺牲完整性的方式彻底消除存在的疑问。让果核重见天日即三岛心目中抵达终极幸福的最后一段空白。与之类似的,由太阳与铁灌注进肌肉的实在被皮肤包裹住了,所有的力量在狭小的黑暗空间中寻求不到出路,但刺向自己的尖刀和随之而来的鲜血与破坏,虽然抹杀了存在的完整性,却将其提升到了“绝对”和“悲剧”的高度。

69-74页三岛又回到了语言,这里他给了语言少许更高的评价。语言是我们在等待“绝对”的结局路上的解闷工具,语言可以为“绝对”之前的虚无上色,让虚无不至于过于匮乏。但语言和精神的画笔终究只是表面的图彩,随着时间这个最强大对手缓慢而不可阻挡的迫近,肉体终将失去完美的形态,渐渐远离完美形态的真实,精神又永远没办法真正理解存在。所以即便有语言的粉饰(后文三岛也承认语言能够给他带来一定的幸福),暴烈地破坏性仪式地必要性依然不容置喙。

接下里的81-89页,三岛做了一个小小的回顾,站在48岁上思考完了人生“完结”的必要性的他会看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历程,包括曾经对于语言的迷恋。这一部分既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回顾,也是对“太阳与铁”整套哲学观念的复述,直到89页。

在“太阳与铁”的最后5页篇幅里,三岛重新回到了前文提到过的一个概念:语言原初本意和之后发展成果的矛盾关系,以及与之对应的肉体的同一性。在人生之初被语言包裹的年岁中,三岛精致的语言能力让其渐渐脱离的其他人,失去了集体的连结,因为他所运用的极致的语言已经与其他日本人所用的语言形成了割裂,导致他在精神上愈加孤独。所幸在掌握了肉体的语言之后,他通过让肌肉强健,从而获得了一种同一性,他再度融入了集体中,,来到一个个人所无法体验的境地,三岛将这种体验称为"同苦“。自此三岛这个”我“属于”我们“,而”我们“也属于”我“。”我“代表”我们“的荣耀,以及”我们“属于”我“的义务,让三岛在两年后,毅然踏上了戏剧性人生的最高潮。

以上是对”太阳与铁“的一些笔记。

2022年6月23日晚

《太阳与铁》读后感(五):直面生死的虚妄之花

三岛由纪夫的散文所传达出的思想能够用来帮助理解他的小说。《太阳与铁》是三岛晚期的长篇散文,我却从中发现了它能与三岛第一篇长篇小说《假面的告白》交相呼应。经过这么多年,他的思想竟依旧如初,我想这是现代人很难做到的吧。读《假面的告白》,我疑惑于文中的“我”忽视自己真实的生理反应,不承认自己的性倒错,执着于追求大多人的生活。读《太阳与铁》,我才有了更深的理解。其实三岛并没有完全把他的肉体当作是“我”的一部分。他把“我”自比为“房屋”的话,那么他的肉体就如同围绕着这座房屋的果园。这也就不难理解《假面的告白》中为什么“我”认为没有任何欲求照样可以爱女人,一直跟自己生理上的性倒错做着抗争。既然三岛把自己的肉体比作果园,他有时便开始努力地耕耘这片土地,所用的即是充足的阳光和铁锄,便是《太阳与铁》。

当果园里长满果子,肉体便占据了三岛大部分的思考空间。和自传性质的小说《假面的告白》中的“我”一样,三岛从小就很瘦弱,是一个身体晚熟的孩子。不过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三岛弱不禁风的身体,不知是因为这一点还是因为上帝的弥补,让他格外富有语言天赋。三岛便积极地使用语言的腐蚀来发挥造型作用,即对现实的探索。正是太阳与铁,让三岛懂得了肉体的语言。

三岛震撼于男子抬扛神轿,他看到了肉体磨难中陶醉的幻影,当他也去尝试时,却看到了蔚蓝的天空。在现实的肉体磨难中,他以诗的直观接触到了行为者的情感心灵。这可以帮助我来理解《假面的告白》中“我”对掏粪工等挺身而出、孤注一掷的悲剧性职业充满憧憬这个情节。三岛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悲天悯人的共情能力,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更让人动容或许就是日式文化中所谓的侘寂吧。

想要用自己的想象去改变现实,可现实有时虽可以改变,却也有一个度,而他也在实践中发现,有些现实竟可以岿然不动。三岛精神与肉体的二元论是让人疲惫的,在他那里,精神与肉体互为异物。正因为肉体的局限性,更让他向往思想上的信马由缰。三岛的思考常常带有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子。康德的哲学概念体系中有“二律背反”这个词,通俗地说,就是围绕同一个问题,互相对立的双方各自形成了两种学说,两种学说互相矛盾,却又自成体系。康德将“二律背反”归结于人类以理性追求绝对本体的自然倾向,因此是不可避免的。三岛后期坚持健身也有康德自律的影子呢,康德可是做事情超级有规律的时间控呀。

作者描述了他与太阳的两次邂逅,自此三岛便和太阳无法分手了。三岛惯于在夜间思考与写作,不利于健康,也为了让他的思想更有说服力,他意识到必须锻炼肉体了。这种太阳给他带来的崭新企图让他感受到除了自己能够控制自己的精神外,并非拿肉体没有办法。在他面前,出现了一块黑暗沉重、宛如凝缩着夜之精髓的铁。他肉体的诸多性质与铁类似,肌肉缓慢锻炼的过程与知识的汲取也很类似。他想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为了他的教养,必须锻炼肉体,且带着这样一副身躯赴死,才能完成浪漫主义的悲壮死法。这可怕的完美主义,完美是违背人性与自然的。我一直很喜欢三岛在《假面的告白》中的一句话,“所谓洁癖这种东西,本是秉承欲望之命的一种任性”。我想化用一下,来形容三岛也很合适:所谓三岛由纪夫这个人,本是秉承现实之命的一种任性。正是他的任性与不认命让他充满魅力,他与现实的抗争与矛盾是有激励到我的。字里行间,我也感受到了三岛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他认为最美的东西都是复古的。

三岛认为肌肉一旦离开铁,便会陷入孤独。因为渴望变成一个坚强的战士,他度过了短暂幸福的军旅时光,因为身体上的劳累,更让他感受到了存在。只有感受到痛苦,他才能意识到自己存在。这仿佛就决定着他会选择何种残忍的方式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哪怕以生命为代价,哪怕仅仅只是短暂的时刻。说《太阳与铁》是破解三岛死亡之谜的神秘文本,确实如此啊。

三岛与语言打交道,注重格式,喜爱文字俨然,深知放低姿态,才能看清真实面向,却也不屑于驼背弯腰、摇晃腰肢的文体,所以他必然是不会喜欢太宰治的。他在自我内部包容自我的矛盾性,崇尚着他的“文武两道”。

《太阳与铁》这本书收录了三岛由纪夫的两篇长篇散文:《太阳与铁》和《我的青春遍历的时代》。其中《太阳与铁》是高调的死亡宣言书,也是直面生死开出的虚妄之花。相对来说,《我的青春遍历的时代》读起来会更轻松一些,不光讲述了三岛与他自己作品的故事,也提及了他与太宰治等一些作家的轶事。看到三岛读太宰的《斜阳》,让我觉得既好笑,又可爱,我就不敢这么吐槽《斜阳》。三岛写太宰治自言自语说的那句话,好神奇,语气突然就转成了太宰说话的样子,这句话显然是太宰说的啊。虽说很多人觉得他俩文风很像,但他们两人的语言放在一起还是特色很鲜明的呀。

明室三岛由纪夫非虚构系列:

《小说家的假期》:我偷看了三岛由纪夫的日记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