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记忆漫游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记忆漫游者》经典读后感有感

《记忆漫游者》是一本由苏学军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记忆漫游者》读后感(一):《记忆漫游者》书评

小说整体比较有悬念感,能够吸引读者一直看下去,在一个相对常见的题材中(大脑、记忆)也能带给读者新鲜感。不足之处在于,缺乏世界观的铺陈,看小说的过程中比较难脑补这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科技)的世界,主线故事(备胎复仇渣男)非常狗血和俗套,支线几个故事中有的看似设定非常宏大,但最后不了了之,并没有讲清楚。整体让人觉得故事撑不起这个概念。

1. 开篇的悬念设置不错,通过三个小故事引出三个悬念;

2. 接下来小说分别展开三个事件,让我们知道主角所做的记忆追溯记录工作,对故事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兴趣;

3. 接着引出主角的个人世界,本以为是支线的感情线没想到最终却是故事的大主轴,有些失望;

4. 主人公人物的转变在小说1/2处才显现,使得前半段就是主角在处理一个一个事情,没有感受到大情节的关联;

5. 把记忆互联铺陈成一件使得半个研究院陷入精神失常或变成植物人的工作,但是主角却毫不费力,就显得故事的偶然性很强;

6. 很多没有信息量的陈述描写非常乏味、有些悬念的设置解释出来又显得过于简单随意,甚至有些荒唐,比如揭开小说开篇第一回里女人杀人的事,渣男骗感情的桥段和结尾主角惩罚渣男显得过于狗血;

7. 太多没有交待清楚的伏笔,最后两个支线情节的反转也完全没有看明白。

最后,感谢未来事务管理局的赠书!

《记忆漫游者》读后感(二):谁才是生活的那面纱

每一个人呈现出来的脸不一定是她/他真实的面孔,在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有时才是一个人真正的主人。我们想要别人记住的模样和我们隐藏的模样不一定完全一样,有时候甚至会截然相反。可是,那个真实的自己除了自己之外,谁又能走进你的内心看到另一个你呢?所谓的敞开心扉也只限于一个人自主地选择开放的范围,真正不想为人所知的一面,别人是很难了解的。《记忆漫游者》这本小说,让现实的无奈通过记忆重塑得以让人如愿,那些现实中长久不得的圆满,也许某天就突然得偿所愿了。 故事从一个漂亮美丽的女人林颐开始,她因为渴望家庭的圆满而陷入了一个深坑,几经挣扎还是无法从中抽逃出来,面对现实的无奈,她采取了极端的措施,于是这个四肢健全看似幸福的女人犯了罪。刑警却又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这张面孔下的女人不应该是个犯罪的人,谁能重现案发时的真实场景呢?他想到了苏丁丁。苏丁丁是个自娘胎里出来就被断了双腿的弃婴,在一个曾经让人以为看到新未来的记忆研究所工作,他的办公室被搬到了地下二层,整个记忆研究所除了他,其他人都因为这份事业而付出来惨重的代价,这个研究所最后和他刚出生的世界差不多,他都成为了那个被遗弃的人,不论是何缘由,苏丁丁就是这么孤独地做着自己。可是命运从来没有真正抛弃过他,或者说一直以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方式眷顾着他。一切故事从毫不相干开始,彼此间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丁丁以最前沿的记忆重塑技术见证了隐藏在他人内心的黑与白,真与假。这本小说特别之处在于,当我读它的时候我,我一度幻想着是否那些留在我印象中却无论如何无法分享或证明的东西,或者真实地存在过,只是以我不知道方式或者以我无法呈现的方式而存在着。 故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吕天明,这个天才改变了世界,却无法改变自己。可能正因为他是天才,所以在他取得极大成就的时候,却还是有着不为普通人所知的痛苦。吕天明的出现让整个小说有了灵魂,他的思想冥冥之中引领者苏丁丁探索另一个全新的世界。用一颗沙砾重构一个新世界,微弱的光可以开启一个新世界,这种看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需要改变一下记忆的脉络,或者重新搭上一条渴望的记忆线路,一切都成为了可能,逼真到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这部小说,读完之后仍让人意犹未尽。其实,关于记忆研究的前景一波三折,像人类发展的道路。这部小说架构很好,故事前后的呼应,对现实的描摹都非常有代入感。苏丁丁最后在他渴望的伊甸园里生活着,在吕天明遗赠的别墅里过着心中向往的生活。唯一我觉得遗憾的是,为何不通过苏丁丁去唤醒那些沉睡着或者疯癫了的记忆研究所的同事们呢?可能小说的走向不需要他们再次清醒过来,可能这是作者想要留给读者的世间不完美吧。

《记忆漫游者》读后感(三):90年代科幻风的记忆漫游之旅

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科幻爱好者,但我对国内科幻作品了解并不算多,这本书是我对作者苏学军的第一次接触。

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发现原来他是一位与国内科幻“四大天王”同一时代出道的新生代科幻的代表作者之一。在踩过近年来很多故弄玄虚(玩梗多于写小说)的国产科幻之后,能读到90年代的作者的作品,让我期待不已。

《记忆漫游者》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记忆与思维的故事,其中两条支线故事也让本书带上了一些悬疑推理的色彩。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发明了能够追溯记忆的仪器,可以通过让使用者进入深读睡眠,引导睡眠者回到以时间为单位的某个记忆点,记录和分析此时人物的记忆。苏丁丁便是这个项目剩下的最后一名工作人员,他帮助警察李利调查家庭主妇杀人案,也介入了飞行员陈远神秘爱人失踪事件,还帮科学天才吕天明保留他的“砂砾”……但故事最核心的部分则是他与青梅竹马的小雨之间的故事。由于残疾带来的自卑,苏丁丁并不敢向小雨表白自己的心意,以为她可以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却不想小雨实际嫁的是一个“狼”君。为了查明小雨受伤及死亡的真相,苏丁丁使用记忆追溯器实现了记忆研究的新突破。

整个故事有很浓的90年代小说的现实主义叙事文风,让人读起来更有真实感。对比其他关于记忆主题的科幻作品,它们通常追求更多刺激迷幻与赛博朋克,比如《前目的地》、《全面回忆》。但《记忆漫游者》读起来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好像我们如今这个年代,记忆追溯已经是很成熟的一门技术一样。所以故事也让人更有代入感,甚至我会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会选择去追溯哪一段记忆呢?

当然,这本书也有一些我不那么喜欢的地方。比如家庭主妇杀人案与神秘爱人失踪事件,我觉得这本书去掉这部分支线也完全不影响故事主体本身。(PS:尤其让精神分裂的凶手直接回家,更是有逻辑硬伤)

另外人物的塑造方面也略显单薄,比如小雨对于自己的丈夫,明明没有爱情,却大度到充满圣母光辉,我这样的俗人完全理解不了。

苏学军似乎带我回到了90年代,找回了小时候读科幻小说的记忆,那个时候的科幻并不花哨,有其独特的魅力。我很喜欢书中关于记忆的理念,尤其喜欢苏丁丁唤醒小雨及给柳若然十万次死亡的片段。

总体而言,尽管有一些人物单薄和支线多余的问题,但这仍是目前国内科幻难得的好作品。

《记忆漫游者》读后感(四):真的猛士,无畏触碰禁区

人的意识和记忆是个神秘的东西,人类至今未弄清楚其原理。也正因如此,人们对意识和记忆充满了好奇。在科幻圈里,PKD是典型的写记忆的高手,在他的笔下,读者跟着形形色色的主人公一起,迷失在记忆与时空之中。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吴楚,也在《记忆偏离》中尝试过关于记忆的创作。

银河奖获奖作家苏学军老师,也创作了一部作品《记忆漫游者》,去探寻记忆的世界。苏学军老师一口气放出了五本《星魂勇士》系列,这是其中的一本。

故事的开头,以三件关于记忆的疑案展开,瞬间勾起了读者关于故事主题的好奇心。主角苏丁丁,在思维研究如火如荼时加入了记忆研究所,他的导师、同门在研究过程中前赴后继“牺牲”,幸存的同门转行,研究院最终只剩下他自己,因为和警方有点合作而在地下室苟延残喘。

故事的起点就添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在现实中,也有无数先驱者不惜以身犯下,去为人类开拓创新。

在剧情中, 苏丁丁所在的研究院发明了大脑记忆记录仪和人类大脑记忆互联机,这是研究院的心血所在。苏丁丁所使用的记忆图谱分析系统2.0,是研究院开发的软件,软件界面设定为苏丁丁大师兄的形象,他的大师兄现实中因为互联机的试验沉睡,在软件里以另一种形式留存。

整个故事以“记忆”为核心,逐步解密林颐杀害两名骗子、陈远爱人神秘失踪、吕天明只存在于梦中的画三个谜题,过程中涉及法律伦理、心理学、宇宙真理等多个主题。尤其是吕天明的故事,他那幅无法观察的绚烂画作,以及记忆图谱软件的异常运行,瞬间将故事主题升华到新的高度——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依然没忘记头顶的星辰。

而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是苏丁丁与小雨之间的纠葛。苏丁丁本来与小雨是青梅竹马,但小雨被家里安排嫁给现在的丈夫柳若然。而他们结婚后,小雨接二连三遭遇严重的事故。

在这里,苏丁丁为了救醒小雨,冒险动用了记忆互联机,而这台仪器,是他的同门“牺牲”的元凶。这段剧情光怪陆离,带读者进入了神秘的记忆世界。苏丁丁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救醒了小雨,他也成了唯一一个能使用那台仪器的人。

小雨的案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原来柳若然是个坏事干尽的人。在这里,苏丁丁利用记忆交互机,在睡梦中一次又一次对柳若然进行残忍的处罚,这让人不禁对技术的进步产生深深的恐惧和敬畏,也让人对其带来的法律伦理问题陷入思考。

故事的最后颇有深意,记忆互联机似乎给大家带来了祥和的结局。整部作品读起来,既有关于记忆的奇想,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体现出科幻作品中浓浓的人文关怀。苏丁丁看似卑微,但每一次坚持和选择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种英雄形象也是苏学军老师经常在作品中塑造的。

《记忆漫游者》读后感(五):复制记忆

第1章 突破边界

从小学起,大考小考的各种考,大学毕业后,觉得考试可以消停,一切都只是美好的愿望。每次面对考试,就在心底想着,要是能有一种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把书中的知识复制下来,然后复制到大脑里,最好能复制老师大脑的知识,这样每次都能考一百分。

小说的第一部分就激发了我的兴趣。想知道记忆如何复制,尤其是如何复制到大脑里头。科技的发展仍有限度,进入对方的记忆并不能称心如意。人的精神不可预测,有时候越聪明的人越容易得精神病。研究者苏丁丁所在的人类记忆图谱研究所,将近一百多名研究人员被当做神经病被收容或者像苏丁丁的大师兄和师父因从事该项工作而陷入昏迷失去自我意识的时候,充分说明该项科学技术面临的不仅仅有智力困难,更多的是自我的迷失。另一方面是我们见到的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因为梦境也会面临被修改的境地。

第2章 盗取别人的梦

我们常说酒后吐真言,梦中说真话,人会在梦中的潜意识诱导下或在酒醉后大脑皮层被麻痹时,说出一些藏在心中的秘密,所以对于窃取秘密而言,只需要设定好环境,进行相应的诱导即可。但是植入观念,则不行。观念的形成除了需要冗长的时间来做沉淀以外,还需要目标人物打心底的接受和认可,所以它需要从潜意识里植入,并在拉长时间以后,让他深深的认为这种观点是他一直以来所想要的。我们的梦想、我们的虚拟现实,这些我们喜爱并且整天挂在嘴边的抽象事物,它们是现实的子集。

第3章 情节设置

1.突破常人的想象

阅读此书时,故事的发展常常突破人的想象,阅读的内容与下一步内容,和大脑中的猜想很难达成一致。为此,进行个大致复盘,大脑的猜想与书中内容接近一致的比例不足10%,南辕北辙的现象有22%左右,剩下的猜想几乎是和书中内容毫无关联。

2.故事的推手

每一个故事的发展,拨开表面的迷雾,其背后都是至少一个推手,而这个推手是用于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发展。作者是需要把推手隐埋在书里,且要嵌入到书里。倘若无法隐埋成功,可说的上是把书给写废了。从本书来看,作者处理的还是比较成功,推手埋的好,且推动剧情的发展是十分成功的。

3.无缝衔接

各个情节之间,实现了无缝衔接。其衔接没有出现违和感。每个衔接不是一成不变,其是与前后的情节的节奏,锲合度十分完美。阅读的时候,没有出现掉节奏的感觉。阅读带来的感觉,能够跟上剧情设置的情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