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的读后感大全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的读后感大全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是一本由金亨锡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读后感(一):100岁那年,你还会立flag吗?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又到了立flag的庄严时刻。

考证、存钱、健身、脱单。读一百本书。学一门外语或技能。哪怕只是早睡早起、再买剁手……2022年了,那个2021年倒掉的、2020年没做到的、2019年本该完成的、2018年立下的flag,你又把它立起来了吗?

心理学家用“新起点效应”来解释人们热衷在新年立flag的现象。在新的一年开始时,人们会有告别旧我、变身新我,进入生活新阶段的感觉。这种新开始的感觉能带来强大的动力,令人“对卓越的新我充满信心”,有自信去“尝试过去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挑战过去不曾挑战过的困难”。所以就算屡屡年末被打脸,我们还是会对新的生活、新的自我满怀期待与热忱,在新年伊始立下flag。

但如果新的一年,你即将迎来百岁生日呢?100岁那年,你还会立flag吗?

韩国哲学家金亨锡在100岁那年的1月1日制定了他的新年计划:继续在学术季刊上发表文章,在韩国影响力最大的“三大报纸”上写专栏并编辑成书出版,还有演讲的邀约日程已经排到4月,也都要一一完成……

100岁那年,金亨锡出版了他的百岁随笔集《活着活着就100岁了》,在卷首题言:“写着今天的故事,期待着新的明天”。在这部随笔集中,他记录了老年生活的很多趣事和感悟。年近六旬开始游泳,坚持了将近40年。93岁时被当成73岁,遭到霸占泳池的奶奶们驱赶,投诉无门,发出“老太太们很恐怖”的感叹。99岁乘公交车给92岁的人让座,被对方当作晚辈对待,心里有点委屈,自觉好像吃了亏。因为无法拒绝妻子,不情愿地买了保险,结果一直领到100岁,每年坚持亲自去保险公司现场确认身份、领取分红,身旁的业务员总会小心翼翼地问一句:“您明年还会来吗?”开始健忘,出门吃饭却去了书店,想不起熟人的名字,甚至惊讶地发现开始按照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的顺序遗忘语言,但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出版年份和黑格尔哪年去世却记得一清二楚。亲人、朋友、宠物一一离去,坐在窗边看云的时间变长,精神与肉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但依然写下“我认为自己还可继续成长。”

“遇到过百岁老人,但像金亨锡这样百岁还在工作的极为罕见。”采访过他的韩国记者如此感叹。99岁那年,金亨锡对公众做了183场演讲,相当于每两天做一场。每周在《朝鲜日报》写周末专栏,每月在《东亚日报》写月度短评,一年写了60余篇稿子。那一年,他还出版了四本著作,另有两本随笔集再版。他说:“我人生最繁忙的时期,是从40岁到60多岁,以及从97岁到100岁。”

但临近60岁的时候,金亨锡并没想到会在100岁又一次迎来人生最繁忙的时期。那时还在大学任教的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分为作为学生的30年和作为教授的30年,等到退休之后就会无法再提供生产力了。等真到了60岁,他发现自己“依然可以授课,对于学问的热情也很高涨”。70多岁,还能完成创意性的文学著作,写出了《历史哲学》《宗教的哲学性理解》等作品,90多岁的前辈说他正处在人生“⻩金年纪”。等到自己90岁时,金亨锡修正了曾经的观点:人生应该分为接受教育的30年,职场工作的30年,以及作为社会人获取成功的30年。而 “60到90岁,是学以致用、报效社会的宝贵时期”。

人类可以永葆青春吗?法国哲学家Jean Guitton在《我的哲学遗言》一书中写道:“只要你相信自己面前有永远这回事。”那些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衰老的人,“也许,他们是不相信永远的”。所谓相信永远,就是坚信自己拥有无限的时间。日本哲学家森有正在日记里也写下过这样的话:“切莫惊慌。先假设你未来拥有无限的时间,从容活着就好。只需要明白这一点,就可以一直高质量地工作。”另一位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在其著作《老去的勇气》一书中进一步阐释:“人生不是马拉松,而是舞蹈”,“即使最终没有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每个瞬间都是完整的,都是被完成了的”。岸见一郎从60多岁开始学习朝鲜语,每周会读两次拉丁文巨著《神学大全》。别人说:“要想读完这本书,估计得花上两百年!”但他说:“重要的是与眼前的每一行每一句共度的时光。”我国文学翻译家文洁若93岁的时候翻译了太宰治等日本作家的五本小说。在她最满意的翻译作品,日本小说《五重塔》里,她曾用自己的语言道出过作者的感叹:“人之一生莫不与草木同朽……纵然惋惜留恋,到头来终究是惜春春仍去,淹留徒伤神。”面对的办法,是“既不回顾自己的过去,也不去想自己的未来……在这鸡犬相闻,东家道喜,西家报丧的尘世上,竟能丝毫也不分心,只是拼死拼活地干。”

100岁的金亨锡正是这样做的。他充满热忱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丝毫不分心,以感恩的心态高效地工作。在人生的第100个新年,他依然立下了flag,记下了自己在新一年里的最大心愿:“只要是能做事,哪怕是对近邻亲人提供小小的帮助也是好的。”“至于我要为自己做的事,已经全部做完了。”

2021年年末,年已102岁的金亨锡被授予以韩国“国父”金九先生之号冠名的白凡奖大奖。

所以你看,对于新年,对于人生,永远别失去想象力。Flag倒就倒,该立就立。哪怕是到了100岁那一年。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读后感(二):一百年很短,我们要好好的生活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长命百岁只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但对于有些人,比如金亨锡教授而言,长命百岁却是他正在经历的生活,甚至和我们经历的生活没什么两样。

100岁的金亨锡依然在努力工作,他写文章、出书、做演讲,每天忙的不亦乐乎。在年轻后辈们讶异赞叹中,金亨锡教授却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夸耀的,人啊活着活着就100岁了。于是这本记录了100金亨锡的生活、思想的书便被起名叫做《活着活着就100岁了》。

一、怎样才能活到一百岁

面对活了100岁的人,我们在“哇”的赞叹后,最想知道的或许就是要怎样做才能活到100岁吧。

想要活到100岁,首先要做到坚持运动。金亨锡在书中写到他从55岁以后开始游泳,一直坚持到九十多岁。平日里,金亨锡先生还会在家后面的野山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享受自然之美,平静身心,思考学问。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金亨锡认为适当的运动有益身体健康,过量的运动反而损害身体,“见好就收才是能长期享受运动快乐的秘诀。”

除了运动, 金亨锡先生还有一个让人长寿显年轻的秘诀,那就是“不要太懂事”。这种“不懂事”其实是指做人心态要放轻松,不要用年龄和身份束缚自己。即便年龄已经五十、六十、七十岁,即便自己是教授、官员,也可以在生活中做到对人对事幽默、放松。

不紧绷、不端着、不懂事,不仅让身边的人也让自己更自在更快乐,而身心的双重放松恰好是让人不仅长寿而且显得年轻的秘方。

长寿的最后一个秘诀则是终身工作。很多人都将工作视作苦差事,总希望能够早点退休摆脱工作。但金亨锡却不这样看。在金亨锡看来,是事业让他精神矍铄。

金亨锡教授退休以后依然继续着自己的事业,他做了比在职时更系统的讲义,做了更多的演讲,写了好几本哲学著作,在报纸、杂志上连载文章。充实的生活、想要一直奋斗的意愿似乎让人忘了时间的流逝,所以金亨锡才会说出“我为自己想做的事倾注心血,这种努力一直引领者我活到了一百岁。”

也许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是迫于生计的不得已选择。但在工作时间之外,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去寻找自己愿意倾注心血的事业,而后为之努力,到了那时我们或许也能达到“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如金亨锡先生般,在带着对社会的贡献感中活到一百岁。

二、岁月赋予的智慧

我们时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增长,增加的不仅是年龄更是智慧。而我们这些年轻人也正需要这些岁月赋予给年长者的智慧,希望能够因此少走弯路,让自己少一些遗憾少一些懊悔。

在金亨锡先生传递给我们的教导里,我很喜欢这一条“拥有是为了给予,而不是为了享受”。

我们现在时常陷入焦虑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希望自己拥有的更多,希望自己享受的更好。在消费主义的洗脑下,我们似乎只有拥有许多许多的物品才能证明自己成功,证明自己幸福。

但实际却是,我们因此拼命挣钱,无暇顾及家人与朋友。我们拼命买买买,很多物品甚至不曾使用便被丢弃。最终,我们变成了“拥有”的奴隶,疲惫而焦虑。

当我们放弃这种“拥有”转而“给予”以后,我们就迎来了心灵的解放,并且会因此获得更多的爱和满足。这种爱和满足能够滋养我们的灵魂,或许我们也能因此更加长寿。

同样让我获益匪浅的另一个教导则是,学校教育不是终点,要保持永远学习的态度。

在金亨锡看来,“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百里长的路,在学校的学习,小学是十里,初中是二十里,高中毕业就走完了三十里路。没有上大学的人,就像坐了三十里路的火车然后就下车了。上了大学的人,是乘坐火车又前进了十里路,那么高中毕业的人还有七十里路要走,大学毕业的人也还剩下六十里路要走”。

我们往往认为从学校毕业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学习,认为自己已经走完了一百里路。但其实学校的教育对于漫长的人生而言,也仅仅只是帮助我们快速的前进了一段路程,剩下的道路,必须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这就需要我们永远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以往比起来更加迅速,不学习就会被远远的甩在后面,成为被抛弃的人。我们都不想被时代抛却,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准备好去拥抱新技术、新发展,以此走好人生的一百里路。

三、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一百年看似很久,可如果这一百年只是把同样的一年重复了一百次,也就无趣的很了。人生越漫长,越要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这样才能不负光阴。

那么要怎样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呢,在《活着活着就100岁了》中,我们或许能够一窥究竟。

金亨锡先生很善于从自然中寻找乐趣,即便只是几朵白云,也能给予他简单的快乐。天气晴朗,便闲看云卷云舒。天气不佳,也能从云彩图集中去欣赏云朵的美好。在和云相伴的时光里,金亨锡还学到了一点,那就是无欲无求的人更容易幸福。

无所求,所得便都是恩赐,生活也就因此变得恬淡美好了起来。

生活的意义,可以说的很高很大,也可以落的很低很小。在金亨锡先生所写的《最幸福的那些瞬间》一文里,他写了自己去岭东演讲,演讲结束后,一位七十多岁的绅士特意来到休息室向金亨锡先生表示感谢。这样的感谢或许还在许多地方发生过许多次,在很多人看来不过寻常,但金亨锡先生却认为这是让他觉得最幸福的事。

因为他的辛苦和付出能够帮助到别人,能够让他人从中获得力量,于是这简单的感谢变成了最幸福的时刻。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生活的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功成名就,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能够帮助到其他人,只要有人能够因自己而受益,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没有虚度,而我们也就找到可以努力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活到一百岁的目的。

看完了金亨锡先生的《活着活着就100岁了》,忽然感觉我们对年龄的焦虑真的是大可不必,我们只要保持轻松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年龄也不过只是数字而已,甚至是比现在更了然、更洒脱、更智慧的阶段。

向100岁前进!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读后感(三):寻得真心挚爱,用一生去守护

对于那些活过百岁的老人,我们喜欢去关注他们的饮食和起居习惯、性格特点,想从中找寻到长寿的秘诀。

在这样的关注下,我们会找到这样的答案:饮食少油少盐,不为睡眠质量而困扰,能安然于独处的时光,亦喜欢扎在人堆中享受热闹。

然而,在出生于1920年的韩国哲学家金亨锡所写的《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不一样的答案,也是我内心深处一直想要找寻的答案:活着的意义,在于寻得真心挚爱,与此相守一生。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活得久未必会活得快乐,还会因为老朋友的不断离去而陷入伤悲。

金亨锡爷爷是一个热爱文字和写作的人,他有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这个习惯从40岁开始一直维持到百岁高龄。

随笔是日常感悟和思想火花的记录与见证,金亨熙爷爷不仅仅将这些精神财富用心记录了下来,还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们。

他每周都会向报社投稿,在99岁那年一共写了60多篇稿子。

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一系列哲学专业的著作,以及散文集《永恒与爱情的对话》、《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活了一百年》。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和脑力才能做到。

看到这些成就,我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在堆满了书籍的房间里沉思与书写。支撑他做这些事情的,是健康有活力的身体。

金亨锡爷爷一直有散步的习惯,在过了五十岁之后,他越来越觉得,需要增加一些运动量才能够继续维持身体的活力。

尝试了诸多运动之后,金亨锡爷爷选择了学习游泳。在他的体验里,游泳是一件可以缓解所有疲劳,释放所有压力的运动。

这一游,就是将近四十年,从五十多岁一直到九十多岁。在这近四十年的时光里,游泳带给了金亨锡爷爷快乐和健康,让他在100岁的时候,也不必依赖拐杖。

金亨锡爷爷对于运动,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你还想在做一会运动的时候,记住见好就收才是能够长期享受运动快乐的秘诀。”

关于事业,金亨锡爷爷在内心一直有一个信念——做一名自由的知识分子。

在读完整本书后,我对这个信念有这样的理解:身为一名教授,不为“身份”所困,坚持做自己真心想做的事。

金亨锡爷爷曾经辞去了大学的职务,投身于社会教育。在他眼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他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和自由,一生过得有价值。他在书中讲道:“我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倾注心血,这种努力一直引领着我活到了一百岁。”

事业应当源自内心的热爱,只有如此,所做之事才能够滋养生命,让一个人在漫漫人生中不会迷路。

在2015年,河南省职业中学的心理学女教师顾少强,写了一封只有10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句话被入选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它之所以如此触动人心,是因为这10个字中,包含了大多数职场人的无奈、不甘、叛逆和期望。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找到了内心的灯塔,才不会在人生海洋中迷航。

金亨锡教授一直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从中得到了源源不绝的内在支撑。他在100岁的时候,统计了99岁那年参加的演讲次数,竟然高达183次,平均两天就有一场演讲。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金亨锡表示:“虽然会有些累,但还是想向大家表达我的谢意。这和我的演讲一样,都是用心给大家准备的礼物。”

在金亨锡眼里,60岁到90岁是人生的另一个黄金提升期。而读到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还没有到达这个年龄段。

所以,对于还没有投身于自己热爱之事的人来说,从现在开始思考和规划,刚刚好。

追求精神和人性层面的成长,在点滴的提升中获得新生

关于金亨锡爷爷长寿的另一个重要秘诀,是始终追求精神和人性层面的成长,他说:“正是这种提升,人无论何时都会抱着可以重生的信念去生活。”身体会停止生长、逐渐衰老,而自我提升可以伴随终生,让生命不断散发出新的活力。

在“甘地和托尔斯泰的教导”这一节中,金亨锡爷爷说:“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精神价值和高尚人格,而成为‘拥有’的奴隶。‘拥有’是为了给予,而不是为了享受。”

在到达了一定的精神境界之后,人们往往更愿意付出和奉献,一些伟大的人也总是教导我们“付出爱的那个人,要比得到爱的人更加幸福”。

托尔斯泰曾经为自己拥有大量财产和农田而感到羞愧,在即将离世之时,他一个人离开家乡流浪,在一个乡村车站的火炉旁留下了一句话:“想去爱更多的人”。

畅销书《人间值得》的作者中村恒子奶奶,在写书的时候已经90岁了。她对人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能够照亮某个角落就够了”。一个人不论身处何处,只要能够为周围的人带来一些温暖和力量,就足够了。

而拥有如此知足的心态,愿意用爱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更加容易健康长寿。

金亨锡在九十岁以后,担心自己会有一天不能够继续投身于事业之中,无法再写作和授课。他因此暗下决心,无论是否可以继续事业,自己都要力所能及的去服务别人,哪怕是为身边的人提供一个小小的帮助。

这也是让他不惧衰老,积极面对每一天的内在力量。

找到那些发自真心愿意去做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奉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便是金亨锡老先生的长寿之道。

小结

每个人都想要追求长寿,却很少去思索,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关系到一个人是不是活得幸福、活得有价值。如果把寿命比作生命的长度,那么质量就是生命的深度。一个只有长度没有深度的人生,如同无根的浮萍,只会随着业力的波涛飘荡。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这本书,不只提醒我们如何增加生命的长度,还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们如何拓展生命的深度。

愿每个人找到心中所爱,不负时光与岁月。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读后感(四):《活着活着就100岁了》希望100岁的你,依然年轻

一、身体会衰老,但精神的成长永远是向上的

我逛知乎,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二十几岁了,考本科来得及吗?有孩子了,我还能去考研吗?人生是什么时间段开始才不晚……

答案无外乎是我们爱说的那句话: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可常常有人质疑这句话,“真的不是心灵鸡汤吗?”

我想起近些年很火的一位画家——美国的摩西奶奶。“只要你想做,永远都不晚”就是摩西奶奶的一句经典励志语言,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但这位励志奶奶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身体力行。六七十岁之前是从来没出过农村的妇女,在76岁时,因为关节炎而放弃刺绣,改为画画,九十多岁闻名于世,到处开画展。她的成功经历虽然是为数不多,但给了无数个还在人生里迷茫,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和挑战的人重重的力量。

看完摩西奶奶的生活故事,我们可以相信:人生不限年龄,随时随地都可以“重建生活,学习新的技能。”因为,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晚了的只是开始的勇气。

亦常常有人问:怎样才能过好这一生呢?我们不能否认,人生中有一些复杂苦难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时常发生,我们也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的路途充满了未知,却也只是单行的轨道。大部分人心底的愿望仍然是:有生之年更多的是要活出自己的价值。

那么,怎样的人生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需要慎重地思考和审视的问题,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活着活着就100岁了》,是韩国哲学教授金亨锡的作品,他是一位百岁了,还在坚持写作和事业、依旧热爱生活的老人。

作者金亨锡教授提到,到了40岁,试着脱离家庭和学校,这样一些规定俗成的生活,但他的言中之意,并不是指彻底的离开家庭学校这些个三十多年织下的关系网。而是“开始逐渐想要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我……遵循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活着。”

我姑且把称作是,真真正正的感受自己需要的生活,并从中找到价值。这不是说可以随心所欲的活着,而且一种有意义的活着,就像教授说的,身体会衰老,但精神的成长永远是向上的,不想放弃学习和面对新生事物,才会获取精神上的提升,也会永远重生的力量。也正是这样的想法才让他看起来格外的年轻。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很喜欢的画家梵高说过的一句话:“我越来越相信,创造美好的代价是:努力、失望以及毅力。首先是疼痛,然后才是欢乐。”

也显然,我并不愿意称呼金教授为老人,可能我对老这个字有一些特定的想法。而金教授,拥有中年人一样的良好自律的生活习惯,少年人一样的积极心态……这些都给我带来了很深刻的印象。全书以那样的平淡地聊天一样的叙述方式,或回望往昔或记录当下的感受,包括人生中的艰难和喜乐,尽管他字里行间总是在透露自己的年纪,但我的确常常忽视掉这是一位百岁老人的生活。

百岁老人说百岁秘诀,从金教授的生活故事里,我感受到了很多,亦很乐意从他述说的故事里去找一些人生的智慧,也试图挖掘“健康长寿”的秘诀。我也整理出了我认为最最重要的点,我想一些年过100的老小孩们还能如此乐观可爱的度过每一天,并积极的寻找意义、创造价值,大概和这些因素都是分不开的吧。

1.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保持新鲜感

无论是摩西奶奶的“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还是金教授的“活着活着就100岁了”,他们之所以到了百年之际都活得这么精彩,就是一直有学习的动力,和对自己喜爱事情的那份热忱。他们都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都经历过生活里的最深重的苦难,不为人道的,轻描淡写般诉说过去,而当全新的社会来到,他们也没有沉溺在过去的规则,而是不断的前行,不去思考年纪的增长,而是从容的享受生活,感受内心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他们想去做的事情,是愿意为之努力和热爱的事情,可以是新的篇章,比如摩西奶奶65岁开始画画,又如金教授60岁学习游泳,因为热爱,一百多岁还在为学生们讲课……这样的积极的生活方式真的能够带给生活力量,甚至可以支撑健康的持续。

摘抄一句书里的话:“我觉得喜欢做事的人是健康的。懒惰的人、逃避做事的人,是无法获得健康的,同时也丧失了人生的价值。”看到这句话的话是极其惭愧的。二三十岁的年纪,每天不运动反而叫嚣着自己的疲累。也不是没有看见过这样的话,一个健康的人必须是自律的人,一个懂得如何生活的人也必然把生活整理得井井有条。

2.坚持,能够带给生活更多乐趣

金教授即便是快到一百岁,也要坚持演讲。向学生们号召“一直到九十岁都要学习、工作,要充满活力地活着”;喜欢散步,并衍射出很多思考,喜欢看云,很多生活的哲思都是散步的时候得出来的;随之而来的是写日记的习惯,也同样的坚持了三十多年,扉页上的话是:“每天睡前写下的充实生活的瞬间。”我们不是也经常这么说吗……

附上一句教授书中的话吧:“我为自己想做的事情倾注心血,这种努力一直引领着我活到了一百岁。”世事难料,哪有那么多的计划啊,又怎么会带来年纪焦虑呢?面对梦想,不过坚持而已。朴素而有力量。

其实,除了这些“热爱的事业与喜好”,我最喜欢的是他对于爱的思考,特别他身体力行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爱”,对于前辈后辈,家人友人,甚至是关于社会和民族。他书中有这么一些话,“如果为国家和民族着想的人多一些就好了。”“为周围人和社会付出的爱,会装满这个世界。”“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社会,都要尽力去走完自己的一百里路。”……类似的话,书还有很多很多,感觉到金教授对爱的坚持,不单单是对待自己喜好如此,对待世间所有的良善美好的事物都充满了希望。而这样的希望,让他懂得了人性之爱的微光,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3.少些抱怨,学会感恩。

“表达感激之情,去无私地分享爱。 这是人生一种幸福的义务。”

金教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在为周围的人和社会付出自己的爱,以教书育人的方式。总有学生感激金教授的传道解惑,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感激自己更加遇到过的那些恩师,感激社会和众人给予自己“是好好活着,将爱与温暖传递下去”。我看到这里觉得心里充满了感动,亦想到自己,遇到过善比恶更多,机缘巧合得到的友情和工作,总能给予鼓励的家人亲戚……我在网络上看过不少让人压抑的话题,虽然总有人在说人生难、社会险,但我和作者一样仍然相信生活里更多的善意与感动,并总能记得住它们更多。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这本书很治愈很温情又充满了哲理和启发,这位爷爷的故事不单是当做岁月记录,也不仅是生活贴士,更加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

翻阅这本书,看金教授写自己记忆深刻的那些人,写自己的家人友人,写他们一起经历过的那些时光。就好像老了之后的回忆却不是那么刻意与慎重,简单朴素却真挚动人,用最简洁方便的话说自己内心最深的感动。我是第一次看金教授的文字,但却能感受到这位“老顽童”是个怎样的可爱真诚。

100岁应该是怎样的呢?当看过金教授的这本书,努力,坚持,感恩……还有,就是很多匆匆遇见的人都不相信他是100岁。我想,这大概是最好的百岁老人的模样。就像书名《活着活着就100岁了》一样,轻描淡写着,时光不留神就逝去了,活着活着就100岁了,好像100岁不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年纪一样,好像人生还有很长。我自然认为这是一件太好不过的事情。

尤其近年来提到“年龄焦虑”,真的是久盛不衰的话题,不管是二三十岁初感社会残忍、经历婚姻情感,还是四五十岁面临家庭琐碎、永远逃不开的工作烦恼,甚至过了退休年纪,还要帮子女带娃还要天天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不是说只有嘴上永远在抱怨的年轻人才提及“焦虑”,几乎是社会人的通病,只是更多年长者把苦楚埋在心里罢了。

不可置否的是,每个人都想逃离现实的烦恼,过上一种更加“自由自在”的生活,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愿望都是人的本能。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律实现愿望,过上健康快乐的日子则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很羡慕那些似乎轻描淡写说出“活着活着就100岁了”的智慧老人,尤其像摩西奶奶、金教授这样永远在学习和成长的老人,长寿又活得好有意思,真的太叫我们感动了。

他们秉持着“充满乐趣地过每一天”,完完全全就像是老顽童一样的乐观可爱,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老人给带我们这样的能量,也希望多年之后,我们能够成为这样年轻健康的老人。

《活着活着就100岁了》读后感(五):如果你还想着早点退休,请先收下这份人间清醒指南

如果你有幸活到100岁,你想怎么过?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如果退休了我会怎么过。

我本人就是一个一直期待退休的人,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就在等退休,上班看领导脸色,下班看客户脸色,手机24小时随时待命,没有双休,更没有朝九晚五……

这样的日子过得久了,难免会想,退休以后该多幸福。每天一觉睡到天亮,领着退休金,吃穿不愁,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去哪玩去哪玩,也不用看任何人脸色。

但每天抱着这样的想法生活,不仅没让我好过一点,反而失去了生活的目标。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浑浑噩噩,找不到生活的状态,那么这个书单也许会改变你的想法。

真正的百岁老人什么样?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到一百岁?金亨锡就做到了。

金亨锡是韩国著名的随笔作家和哲学家。

他的一生非常励志。

他50岁的时候参加足球比赛,表现得异常生猛。

60岁的时候开始学游泳,一直坚持了40年。

他一直活在70岁,即使已经到了90多岁了,在外人看来,他也只有70岁。

他99岁的时候,还在公交车上给92岁的人让座,被人当成是晚辈。

在他九十多岁的时候,他一年还可以发表165次演讲,平均两天一次,每年还会发表很多文章,或者出版几本书。

这就是百岁老人的战斗力。

在他100岁的时候,他写下了《活着活着就一百岁了》这本生活日记,用来记录他的长寿秘籍。

他将自己活到百岁的秘诀归功为:努力。

为自己想做的事倾注心血,多做一点事,多陪一些人,多过几天自己想过的生活。

去寻找生活的乐趣,而不只是生活的意义。

“到了一百岁,我生命中的夕阳来了,我想要看到它比朝阳散发出更庄严的光芒。”这就是金亨锡的人生。

读这本书会让你知道,退休不是奋斗的终结,而是奋斗的开始,去做你想做的事,哪怕一百岁也不老,这才是清醒的活法。

人生第一要务是吃, 越懂吃的人,往往也就越懂生活,烦恼的事也就越少。

喻泽琴就是这样一位老人。

喻泽琴特别爱吃,身居百岁高龄,每天还是小酒小菜地招呼自己,戴着假牙套啃炸鸡汉堡,连做梦都是串串和火锅。

不仅非常爱吃,她也很爱生活。她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老人,相反,她觉得自己很年轻,也酷爱年轻人的事物。

她经常做美甲、学跳舞、玩游戏、化妆、敷面膜,所有年轻人喜欢的东西,她都喜欢。

她对生活也很有一套,日常买菜做饭带孩子,闲暇时间还能研究中医针灸。

就这样,她活到了一百岁;到了一百岁,她依然在这样活着。

有人问她长寿秘诀是什么,她的回答是:心态。心态决定一切。

不生隔夜气,不和生活斤斤计较,知道怎样和不完美的自己以及不完美的生活和解。

喻泽琴老人的生活,其实也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她的孙女蔡昀恩把她的故事写成了书,所以才有了这本《人间滋味》。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见一个百岁老人,如何始终保持一颗童心,热爱自己的生活。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世上没什么大事,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美食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

现如今厚黑学盛行,好像不会点阴谋诡计,坑蒙拐骗,就像没在社会上历练过一样,但真正清醒的人从不这样看。

梁晓声就是人间清醒的代表。

他出版过一本叫《人间清醒》的书,里面都是他的心灵独白和人生智慧。

在这本书里,你能看到他如何看待人生百态,如何看待成功,如何看待孤独和压力。

每一段文字都诙谐幽默,又透露着严正的思考。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在用他走过的路,给后来的人指点迷津。

“人活一世,尽量活得正直、坚毅、善良,对自己的角色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时事尽量保持独立的思考,能恪守这些基本原则就可以了。”

也许你会发现,其实,人生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能守住自己的底线,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才是快意的人生。

其他的,随他去吧。

有人说,外面世界纷纷扰扰,杂七杂八的声音那么多,如何才能不受影响,保持内心的宁静?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看看梁实秋,看梁实秋如何不去听“外界的声音”。

用八个字形容梁实秋的人生态度,那真是:通透豁达,波澜不惊。

他对于生死的态度,非常真实,他认为,生死对我们来说是被动的事,我们生也好,死也好,都不会经过我们的同意。

他认为,快乐是人生的大事,只要把心胸打开,赏心乐事随处都是。

他还认为,酒是个好东西,能让人感受微醺的妙处,但酒不能解忧,也不宜贪杯,恰到好处最好,

可见,梁实秋对于人生看得很“透”,这种透,不是来自于外界普遍的对于生死、快乐、饮酒的认知,而是源于人生经历的感悟。

因为看得透,也就少了很多庸人自扰,人生也就更加尽兴。

这本《世界喧嚣,我很好》就是他人生尽兴地写照。书里面收录了他的《快乐》《了生死》《送行》《猫的故事》《饮酒》《好书谈》等50篇经典散文。

从生老病死这些人间常态,讲到吃喝玩乐这些人之常情,每一篇都是一部人生哲学。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人生本来如此,好酒好花随处可见,生死悲欢也是常伴左右,所以大可不必唉声叹气。

人都说,活得通透的人,不是老气横秋的人,不是你一张年纪轻轻的脸满是沧桑的痕迹;而是那些能超越时间,越活越年轻的人。

鹤发童颜,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季羡林就是如此。

我们现在很多人害怕压力,把压力当成老虎,避而远之,但季羡林还是认为压力是件好事。他自己就深受其惠。

季羡林自认为自己是个在乎名利的人,所以每次电台采访或者被报考或者友人约稿的时候,他都会顾及自己的“面子”。

想做得更好一点,推陈出新,所以压力就大。

但也是因为这样有压力,逼迫着他越写越好,提高了自己的造诣。这就是压力的好处。

所以,压力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利器,千万不要把它妖魔化,更不要随便躺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生越来越好。

季羡林的这些生活感悟和主张,都在《天真生活》这本书里。

书里收录他50多篇经典散文,从《论压力》谈到《成功》,从《谈孝》讲到《容忍》,都是一个文人总结提炼的人生智慧。

天真不是幼稚,更不是愚笨,而是知世故但不世故的豁达。

你我来人间一趟,不要被那些外在的人事,内在的情绪所左右。

不悲不喜,不骄不躁,永远保持一颗童心,游戏人间,这样才好。

可见,人间清醒并没有那么难,只是要做到真清醒,而不是假清醒。

不是看透所谓的看透世间炎凉,然后浑浑噩噩的“躺平”,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不负每一份时光的努力。

就像那句话说的:这种努力,不是世俗观念里的努力和成就,而是奔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专一而长情地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