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摘抄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摘抄

《世界美如斯》是一本由[捷克] 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4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一):《世界美如斯》:我担心你还没有看见这世界的美好

如果让我来写生前的回忆录,我会写些什么? 是从生到死的记录流水账,还是如捷克作家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一般,记录下来的回忆都是曾经经历过的温馨美好,那些在我们人生岁月里遇见的闪闪发光的人和事。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是后者吧,我也不例外,毕竟每个人只活一次,人生经历或许不同,但大概率也相差不大,只有那些人生岁月里遇见的温暖和美好不同,让我们成为不同的人,像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映照出不同的模样,想记下来那些时光里的故事,我也担心会不会有人不太幸运,不太敏锐,还没有发现世界的美好,就已经失望。 而这本《世界美如斯》,让我重新走过作家的人生,那些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良师益友,或者是好心的陌生人,让他一直记在心中的紫罗兰花的善良母亲,都在他的文中活了过来,成为记忆里的幸福和快乐的化身,也带给我们以温暖,让我们看见无心的善意之举,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成为一个孩子被治愈的童年,也治愈了别人的创伤。 作者用温暖而生动的笔触,记录下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娓娓道来,有条不紊,你可能在我们记忆里是无比难忘的时刻,成为铅字后,更是有了一种时光穿越之感,在时间长河里慢慢浏览,这滋味太奇妙,原谅我很难用语言来说明,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熨帖,是清晨的微风里青草的香气,是冬日暖阳下一口醇香的咖啡,是我们和爱人并肩走在星空之下的温馨甜蜜,是我所能想到的世界的一切美好的想象。 你根本不能相信,这本书是作者生前的回忆录,它太美好了,而我们印象里死前的文字大概会充满遗憾?充满怨愤?充满不甘? 而本书的作者没有,他心怀感恩,甚至可以说是感激生命里出现的所有美好,或许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都在作者的心中开出花,记录下来变成一篇篇文字,却感动了我们这些围观的看客。 比如《一束紫罗兰假花》里出现的善良陌生母亲,本来是冲着喜欢的女孩努力学溜冰的,可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在学会了滑冰之后,对那个伸以援手的母亲难以忘却。 可能小孩子就是这样,热度来的快去的更快,但是这不就是我们最初的状态吗?满怀热情,心怀远大,最后却成为了那个普通而平凡又无比想家却行走天涯的游子了。 所谓回忆录,我们的回忆总会放大美好,忘记不快,可是这又有什么不对的呢?其实我反而担心的是,我活到七老八十,却没有什么值得铭记,值得告诉别人的故事,或者是从未经历过这世界的美好,只是寥寥草草得过完了一生。 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治愈之书,作者用文字安抚一个个脆弱的灵魂,书中有爱情,有希望,有快乐,也有春天,声色之美,活色生香,让人对他的世界流连忘返,也让我们更能够发现原来平凡生活中,也有值得铭记的故事,就算没有什么能永垂不朽,我们的回忆也弥足珍贵。 End。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二):布拉格不只有广场!这本书让人告别浮躁

“我家里没有片纸只字的记录和数字资料……因而剩下的便唯有回忆。还有微笑!” 米兰·昆德拉评价:他是捷克现代主义的象征,他更是一位不妥协的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自.由的胜利。 诺贝尔文学奖予他的授奖词是:他召唤出另一个世界——一个存在于此时此地的世界,一个存在于我们梦境、意志和艺术当中的世界。 这位被予以如此高度评价的鹤发老人,便是当代捷克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这本《世界美如斯》正是他在晚年所著的备受文坛推崇的经典回忆录。

我们常说,一个人开始不断回忆过往的时候,就说明已经老了。这句话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见仁见智。但,每个人都会无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年华老去并不可耻,可怕的是当我们忆起往昔的时候,空空如也。 这本回忆录其实更像是一本散文集,通过一则则小故事,缅怀自己漫长一生中遇到的那些逝去的人和事。

作者用他那写诗一般的文笔,将记忆深处经历过混沌而焕新,愈加清晰可见的镜头,在读者面前徐徐铺陈开来,唯美且引人入胜。 这里有绚丽的布拉格风光,二三十年代艺术家荟萃的街头咖啡馆,鲜活灵动的文艺创作空气,也有在历次战火中苦难和斗争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一本回忆录让人透视了半个多世纪的捷克历史与文化。 可偏偏它一点都不枯燥乏味,诗人常常用一种俏皮而戏谑的口吻将往事对我们娓娓道来,尽管那些曾经的“花儿”都已一一离别,但乐观豁达是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芒。 我们仿佛依稀能看到一位时而深沉时而顽皮的老人,透过布拉格街边咖啡馆的玻璃窗对着我们微笑。

美文摘录: 使一个人幸福有时并不需要很多东西!而一生中幸福的时刻毕竟很少。 谁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爱会熄灭!怎么会呢!根本不可能!老年人聚在一起会和年轻的时候一样吵嘴、嫉妒。 我的诗句犹如从敞开的窗户被轻风吹进来的,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捧在手掌里,生怕碰掉了它们完整无损的春天的花粉。 每逢生活艰辛,时间便磨磨蹭蹭起来,为的是让我们一点一滴尝尽所有的恐怖。只许缓慢地忘记,更缓慢地愈.合创伤,而伤痕则永远无法磨灭了。 感情用种种传奇故事的轻纱温柔地蒙在远远近近的往事上,这样做并非试图歪曲眞相,而是为了减轻一些命运的重负,帮助身处逆境的人想到美好的日子。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三):亡人是沉默的

时光流转,光阴飞逝,我活在这个世界的每一分钟都在感知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而关于这一生中遇到的相关人和事,都对我的一生造成了影响,我在她们身上感受了太多。当我终于来到年岁之末,回首望去,关于过去的人生我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诉说,不为什么经验分享,只为简单诉说我这一生。

而本书就是捷克著名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回忆录,虽然名为回忆录,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看作塞弗尔特本人对自己的诗歌创作的诠释。

诗人从不会为了飞逝的时间赶到不幸,在那些犹如风卷雪花的岁月里,也会有时一天像一个世纪那般漫长,那些日子里一定是发生了一些什么。每个诗人都只是或多或少地解开了一点儿关于生活的秘密,讲那些浅薄的解答记录在纸张之上,键盘敲打的声音抑或是笔尖扫过的声音。那些诗歌,用看似简单的词句,却蕴藏着巨大的秘密和能量。即使它们像流转的风,飞驰而过,我们什么都抓不住,但是我们能够留下记录的那些文字,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文字中插上翅膀。

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用一则则小故事讲述了自己遇到的人和事,故事中的交谈仿若就在昨天,往事一件接着一件在故事中重现,那些过去的温暖现在也还留在那些文字之中。那些生命之中值得被保存的爱和感情,看似被轻纱笼罩,实则被小心看护安顺在那些文字的缝隙之中。纵使时光无情,但是人心总是会存有温度的,我们可以等待漫长寒冬过去,再重看满树繁花。

“人们常说,年轻人总是在向往,老年人总是在回忆。”但是耄耋之年的回忆并不是不甘于变老,也不是惧怕死神的到来,只是过去的温暖酸涩就如同身后的影子,亦步亦趋一直跟在身后。小时候向往着长大,但是长大后我们才明白,那些无可奈何并不是成长就能完全解决的。“我的时间也快要到了。然而,我心里却有一个荒唐的、无法实现的愿望,我希望能活到下世纪。至少在下世纪活那么一两天,至少三天吧,看一眼将来的好日子。”

这个世界时如此美妙,我们生活在其中,每日感受着事物的万千变化。可是如果生活中没有了对于往事的回忆,那么这个世界必然将会黯然失色,而且会变得空虚无趣。我们不需要为了逝去的过往感到闷闷不乐,因为我们拥有着不会遗忘的回忆。即使触景生情的我们会热泪盈眶,但是所有美好都如同诗歌中的文字一般,轻盈地飞舞在和煦的微风中。生活中总有一些爱时矢志不渝的,即便我们不相信也不曾遇见,但是其实我们心底都存有那一丝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如同诗歌中一般生活自在,如风起舞。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四):经典的回忆,昨日重现,感动你我!

关于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印度的泰戈尔、爱尔兰的叶芝、英国的艾略特和智利的聂鲁达,他们算是诺奖诗人群中最璀璨的明星。倘若在诺奖诗人俱乐部再加一位大师的话,那么就非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莫属了,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他的一生著作颇丰,他的文字朴实无华,作品风格自然质朴,大多根植于本国文化土壤,吸纳民歌精华,对于人民生活的期盼和愿望有着深度的反映和解析,充满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1984年,赛弗尔特的诗作因展现出“人类不屈不挠的解放形象”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但凡大师,皆有一段充满崎岖坎坷不平凡的传奇人生,身为捷克“国宝”大师级的人物,那就注定是一个波澜起伏的漫长人生旅途了。这本《世界美如斯》是赛弗尔特晚年撰写的散文体回忆录,诗人以近八十的高龄通过叙写一则则故事缅怀着他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这本回忆录以其第一篇《世界美如斯》命名,这是一篇总领全书的文章。在这篇中作者谈到了他写作这本回忆录的原因:作者步入了老年时代,故人几乎都已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对他们有多少的思念与回想,仿佛他们的音容笑貌近在身旁。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祖国剧变,诗人讲述了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私人记忆,回忆着60得更加珍贵。这些回想,随岁月的流逝变得珍贵,而当作者走后,将变得更加珍贵。因为此时,除了作者本人,再已无人知晓这些旧事。

作者透过《世界美如斯》的故事,缅怀自己一生中遇到的人和事。有令人怀念的平凡人,更有文学艺术名家。该书里的文字。以其形象、生动的直感,体现了作者宽厚、博大的胸怀,也表现出作者对世界、对故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世界美如斯》是一部具有珍贵历史参考价值的著作。该书中,塞弗尔特通过上百篇的短文,一则则的小故事,不仅展示了自己人生的旅途,并记载了20世纪堪来的捷克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文化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书用了很大篇幅记载塞弗尔特一生中重要的见闻和感受以及对艺术的见解,特别是对诗歌的看法,这些展示了诗人的心灵世界,使读者对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得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尤为难得的是,这部回忆录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祖国、对布拉格的炙热浓郁的热爱之情。

这是一部别致经典的回忆录。诗人透过一个个摄人心扉腹的动人故事,诉说童年成长、爱情友谊、诗歌艺术、社会交往,人生奇遇等多个留给他心中难以忘怀的人与事件。这些故事跨越冰冷的时间长河,带着诗人的情感,承载着伴随其一生的悲欢冷暖,在文字的跳跃下一下子喷涌而出,遗忘在时光岁月的那些感动和美好重新复活了起来,美好瞬间一一重现,逝去的人一个个回来,他们身影晃动,笑语如昔。这种感动不仅是作者毕生的心血总结和表达,它更是一种别样的光芒感染和温暖这阅读这本书的你我。

《世界美如斯》读后感(五):另一种悲悯的抒情

我们当时很幸福的,却浑然不知。” “今天可是知道了。”——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

一般的回忆录,都与自传没有太大差别。

传者所记所思都围绕着自己的视角,不,是围绕着自己而展开,从出生到老去。仿佛自己的一生全靠自己个人努力而造就,一切荣誉挫折也是自己的经历,与他人,与世界毫无关系。就算有关系,提及的人事物只是注脚、点缀,总之,自己还是主角。

喜欢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的《世界美如斯》,是因为这本回忆录与众不同,甚至有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感觉。在这本书里,回忆录主角赛弗尔特把镜头都对准了那些他遇过的人,见过的风光,住过的城镇、郊区与居所,画过的画,写过的文章,经历过的大时代……一个个不特意编排时间顺序的小故事,组成了他的一生。如果没有他们、她们和它们,就没有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和他的诗歌。这些经历不乏苦悲,但都被赛弗尔特化解,只留下爱与美的回味。

毫不夸张,赛弗尔特用《世界美如斯》教会我们,其实回忆自己的一生,可以如此;看待这个世界——即使它如此让人失望、痛苦——可以任其荒诞、窒息,最终仍要报以微笑,因为那些过去,在今天看来,都是美好岁月。

《世界美如斯》中有大量的自然风光与景物描写。不得不佩服,他的记忆力如此之强,能把那些细节——冬天暴风雪压坏了哪跟树枝丫、长椅如何摆放得不拘一格——记得一清二楚,还把它们描绘得有声有色。一旦沉浸在这些生动丰富的词句中,仿佛被赛弗尔特带入了他的回忆世界里,不舍得离去。

要注意,赛弗尔特的回忆,不少与战争直接相关。大战前众人美好的生活,一瞬间“不可挽回地结束了”。大家都因为战争变得不幸,而在年迈的赛弗尔特看来,那段时光,也有不少幸福的片段。

有没有一种可能(答案其实是肯定的),赛弗尔特如此怀念过去,或者把今天的我们认定不幸福不快乐的过去美化了,是因为在写下这些散文式回忆录的时候,他已意识的,“今日”与“昨日”已大不相同,他所见所在的“今日”,早就不是他经历、成长的“昨日”。回想往日,是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有时候也挺不幸的,当他与一群友人谈论着过去时,下一秒可能就要与友人永别了。如此,“今日”也就很难快乐起来。

有意思的是,尽管《世界美如斯》中的世界那么美,赛弗尔特却说,我们应该在里面学会“悲悯”。他赞颂悲悯,认为它体现着道德的伟大,能挺过挫折而生存下去,它有它的尊严与骄傲,它使他物变得崇高。

他又说,悲悯其实是积极的,它能提醒人们,应投身当下,体验自己拥有的(包含了过往与现在),不管是自然、社会还是他人,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都是参与者。《世界美如斯》无疑实践着他的这一观点。

1982年,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的回忆录《世界美如斯》面世。

1984年,“民族诗人”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85年,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病中仍保持着他的活泼与感性。

1986年1月16日,雅罗斯拉夫·赛弗尔特与世长辞。

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爆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