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经典读后感有感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是一本由邱捷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4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读后感(一):《晚清官场镜像》读后

全书最具趣味,当数第一章第一节。新奇异事密集,可笑可叹者甚繁,可资广博、可充智识,可做茶余饭后之漫谈。整本日记的精华备尽于此。

一章过后,是为分论,日记被纳入到政治、社会的大议题,作者每言日记富补充不足之功用,几乎章章有之,颇具恳求之态。将小人物小事件纳入宏大叙事,是学界的常用的研究手段,杜凤治日记愿不愿“做小”另说,本书的整体完成度实大打折扣。

事件人物等片段的缀合,组成全书最为简便,作者自言“大抵上是一部读史札记”,看来对本书的定位非常清楚。论据多倚靠二手材料,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引用最勤,对照后记其学术介绍,综合反应了作者对晚清的陌生,无怪乎论述如隔靴搔痒,浅尝辄止。

另外,书中多以“笔者”之名横插议论,又数次特地提到作者的曾祖家事,将自身过于带入,作为学术文章似有不妥。考虑到作者年事已高,点校出版整本日记已属殊功,本书作为依附于母体的“副产品”,稍可一看。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读后感(二):或许深刻不足,但足够导读。

非常有趣,相当精彩。尽管因直叙多而寡于问题意识,导致其行文有平淡之嫌,但《杜凤治日记》丰富的内容和邱捷老师浅易的表达让本书非常好读,即使是我这样对晚清官制和人物了解很少的人来说,也少有晦涩难懂之感,令人赞叹。档案文书是基层研究的制度根基,但对时人来说,现实的规矩往往比典章制度更重要和可行,但后者碍于材料的限制,难以有深入考辨。正因如此,基于基层官员日记的考察才显得格外珍贵,日记不是为了替代档案和典章,而是为了丰富历史面相,带领我们回到历史现场,一览当事人眼中的官场镜像。杜凤治的记载当然不能全信,一切史料都是史学,但他的表述,无论真假,都是一种视角和解释,一样重要。县官是朝廷与黎庶之间联系的关键,其日常生活、政务运作和人际网络都是基层社会研究的重中之重。《杜凤治日记》中记载了杜凤治在四会、南海、罗定等地任职的诸多细节,从刑名断案、催征钱粮到官绅互动,无一不全,并展现了同光年间广东地方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后人予以更多的关注。至于本书,完全可以成为日记的入门导读,毕竟日记原书体量巨大,非常人能读完。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读后感(三):一个写日记的人

下定决心阅读本书是因为答应了要做一个读书分享。深觉自己对经典把握不足,便将目光投向近期新书——《晚清官场镜像》。因为有学界不少大佬的背书,我毫不怀疑这是一本值得精读的大部头作品。近两周的时间匆匆读完,其中细节尚未完全消化,但事不待人,只能督促自己尽快写一个短评,赶往下一片战场攻城略地。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脑海曾时不时闪现《邪不压正》中的经典名场面,十分有趣。其实这也提醒我们在运用史料得出结论时,应当对史料本身有所甄别。《杜凤治日记》的重要价值在于日记中记载的很多情节可与官方档案、报刊相互印证,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

对我而言,杜凤治为我进行了深度祛魅,再次提醒我一个问题,不能掉入崇古贬今的陷阱。什么叫无官不贪,书中进行了立体式全方位描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贪污腐败、人情世故才是晚清官场法本色。督、抚到州县官员再到衙役、幕友甚至士绅阶层,他们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共生体系,最终压榨的是底层百姓。对于百姓而言,所谓州县审断依律例还是情理,似乎二者皆不适用。百姓的生活只有“交粮”一事而已,梁漱溟所谓“交了粮,自在王”大概就是这种荒诞的状态吧。

今天看来杜凤治的研究当然是一部微观史杰作,但如果晚清广东首县的研究都只能称之为微观史,那么再下层的民众会在历史上留下怎样的印迹。或者说因为史料的局限性,我们永远无法看到真正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杜凤治勾连八方,甚至与李鸿章、李鸿藻有来往,如何能说他是“微观”呢,如此看来如今的微观在晚清莫不也是威震八方的存在,不免心中升起一种历史的悲凉感。

阅读本书其实也是对晚清历史全方位了解的方式。由于研究重点不在明清,对于官制、赋税等问题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书为了全面展示杜的官宦生涯,多维描写了晚清州县的考试、诉讼、缉捕、赋税、幕友、衙役……等问题。尽管是点到为止,但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本书也是对清末广东地区的全方位展示,将之于南部及其他档案进行比照研究,可以预见将会大有收获。

本书四星的原因是,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形成如此厚实的篇幅,书中线条梳理还不够明晰,史料的引用仍有些过于繁杂。但瑕不掩瑜,正如邱捷老师在后记中所言,这是一本读史札记,而且其中需要展示如此多维的面向,恐非通才不足以完成。想到邱捷老师已近八旬,而且还点校出《杜凤治日记》供后辈研究,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心中便只有愧色。

《晚清官场镜像:杜凤治日记研究》读后感(四):镜中月

本书主要是根据一位晚清中下阶官员的日记研究编辑成书。

杜凤治,是本书的主人公。他年轻中举,可惜50多岁才正式到广东做官,大约到64岁告老还乡。终其一生都是清朝的一位中下级文官。

他的日记是有三个部分。首先是从1842年到1847年,第二部分是从1855年到1862年,但是前两部分的日记各种原因都遗失了,这本书主要研究的是现存的40本日记基本是从他选官后开始,也就是是从同治五年开始书写的。

那为什么这本书会研究一个清朝中下级的不知名的文官呢?他本人的日记是很很私人的东西,并没有想要公诸于众,所以里面会有很多真实的他个人的情绪生活,以及那个年代的真实社会经历和为官处事之道。 在日记中他反复强调自己对于三纲五常的认知,而对于祭祖的重视说明他还是属于士大夫中修身严谨的那一类人。由于处在广东所以他对于外国新事物有一定了解。

杜本人是科举出仕,文采学问功底还是很好,然后整个日记中关于他本人工作的一些记载可以反映出的他还是很沉着冷静的人,同时又很注重经营官场关系网,颇有心机和手腕。包括他早期同宗的支持,后期与同年高官的来往和联系,与北京朋友的交往。各种送礼馈赠问候应酬,书信往来都不曾有过疏忽。虽然对于上司心有不满会跟与自己要好的朋友在信件以及自己的日记中肆无忌惮的讨论讽刺。但当面的功夫还是做的很足。 整篇日记因为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看出他在官场的前后变化,而前期谨小慎微,而后期由于建立了自己的名声,地位和人脉,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包括了杜本人的基本介绍;当时的广东社会情况的介绍;整个府衙的人员安排和等级;州县官的各种公务介绍;赋税征收与以及官员自己的收入与支出;以及官员与士绅之间的关系。对于后代研究清朝的司法州县制度都有极大的价值。另外,对于研究晚清社会生活史,官员生活史也是极其珍贵的资料。于是是日记,所以出现了很多广东当地的生活场景,地方文化民俗以及当地的天气记载,对于研究广东地方史也提供了很多一手资料。

额外推荐三本书给大家,算是相关题材的书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配合一起看。

清代家族内的罪与刑

评价人数不足

魏道明 / 2021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有法与无法

8.3

魏光奇 / 2010 / 商务印书馆

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

8.8

经君健 著 / 2021 /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