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100字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100字

《活在当下的勇气》是一本由[日]岸见一郎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一):人生智慧的书籍

一本讲述生活哲学的书籍,从哲学的意义到人际关系的处理最终讲述获得幸福的方法。讲述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正确态度以及和真实活在当下的心态。看起来心境平和,更会看淡一些事,live on now。 一本讲述生活哲学的书籍,从哲学的意义到人际关系的处理最终讲述获得幸福的方法。讲述面对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正确态度以及和真实活在当下的心态。看起来心境平和,更会看淡一些事,live on now。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二):无题

衰老、病痛与死亡,一直是我们明知总有一天会发生,但仍然不愿提起的话题。这个世界正因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生命来到又都有旧有的生命离开而生生不息着。有人正值盛年,就有人已至暮年;有人“奔跑起来,像是一道春天的闪电”,就有人缠绵病榻,渴望着健康与自由自在;有人刚迎接了家庭的新成员,就有人不得不在悲痛中与亲人生死别离。这是再寻常不过的众生相。

在年轻、健康的时候我们感受到活着的意义并不困难,但当衰老、病痛来敲门,或者是目睹亲近之人的衰老、病痛甚至死亡时,我们很难不感到困惑,假如死亡便是意味着万事皆空、一了百了,假如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原本该有的人生轨迹时,人还值得为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而努力吗?

岸见一郎在《活在当下的勇气》中给出了他的思考。岸见一郎认为,首先,人不应当“活在可能性中”,而是要“活在当下”。他说:“我们并不拥有过去和未来,所以生命是否长久并不是问题。我们只是活在此刻这一点上,这些点的连续就是人生。我们不断积累生命中的每一个此刻,回顾起来便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但究竟活了多久本来就不是问题。”是的,谁也不知道死亡和疾病何时会来,谁也不知道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我们能把握的,只有此时此刻我们所拥有的。

可是如果有一天我们失去了健康,甚至是自由行动的能力,那该怎么办呢?这是否意味着人生无望、自己再也没有价值了呢?岸见一郎同样给出了他的答案。那就是,假如懂得人活着本身就有价值的话,就没有理由不认为自己活着对家人来说就是一种喜悦,仅仅如此就是在做贡献。确实如此,每当意识到所爱之人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时,我们就能感到巨大的满足与幸福。况且,对于遭遇了变故的人来说,“如果能够以生病为契机看到生病前无法看到的东西,那我们就能借此‘重生’,”岸见一郎如是说。

最后是我们最不愿意提及的死亡。2017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岸见一郎在《活在当下的勇气》中也说道:“尽管我们在知觉上无法了解,可我们还是会想起亡故者。可以说这种时候大脑的某个角落会涌现出古旧的深棕色的记忆,这不是苏醒,而是在思念亡故者的时候,那个人就在这里。”是啊,判断一个人是否仍有生命力,不过是判断其是否还对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有所影响。睡梦中我们会看到逝去的亲人,在梦里,他们的样子和生前毫无二致,甚至有时候走在路上,人群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如此熟悉的背影而有片刻的失神。更别提生活中我们依旧会偶尔提起故人,这就说明逝去的人并未走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了我们的记忆里。

看完这本哲学小书,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已经获得了一些“活在当下的勇气”,那就是不念过往,不问明天,珍惜眼下所拥有的一切;衰老,疾病与死亡并不可怕,也总会到来,与其庸人自扰,不如坦然面对。这只有一次的宝贵人生,和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的自己,活在当下就是幸福。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三):《活在当下的勇气》:过去已去,未来不可追,勇敢的活在当下就好

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具变化的时代,身边的人、事、物都处于不断的更迭之中。像我们祖辈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极有规律的生活,内心平静而安和的感觉,现在再也找寻不到了。竞争、压力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来自于社会,来自于个人的种种不良情绪围绕着我们,我们将何去何从?我们将怎样找到自己内心的幸福感,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 而哲学正是一门思考的学问,哲学虽然无法直接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但是通过认真的思考,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内心中,建立起我们自己想要的答案。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也要把对他影响一生的重要哲学观点传递给广大民众,而作为阿德勒心理学的哲学家,给他的听众带来幸福、摆脱痛苦,这就是岸见一郎的现在所做的事情,也才有了他在HNK文化中心学习班的课程,也才有了这一本书《活在当下的勇气》

在这本书中,他分了六讲,系统性的给我们带来我们生存现状的思考,幸福、关系、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对于我们最为重要的课程。我们无法让岸见一郎直接告诉我们怎样面对生老病死?怎样获得幸福?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直接传递的观念。但岸见一郎用哲学的观点打开了一扇门,让我们走入这样一个世界,让我们建立思考的习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让我们可以直面生老病死,让我们可以勇敢的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首先就要找到幸福的源泉,岸见一郎告诉我们,我们不是“获得幸福”,而是“置身幸福”。我们人人都处于幸福之中,只是我们不自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种幸福的感觉,那自己置身于幸福之中的感觉。而幸福也不同于幸福感,那种外来的强烈刺激,虽然让我们沉迷,让我们可以短暂的获得快感,但那并不是幸福。我们的社会中出现了大量的吸毒者或各种成瘾者,他们都把自己的生命置身于短暂的快感之中,但他们并不能感觉幸福,那种短暂的快乐过去之后,留下的是无边的空虚。 我们最简单的生活,才是我们幸福的源泉,这本身就是幸福;而活在与别人的关系之中更是幸福;在这种关系中找到真实的自我,那就是无上的幸福。我们不需要为物质而屈服,对于物质的无限追求,也让我们失去了寻找幸福的机会。对于成功也一样,成功是我们幸福的结果,而不是幸福的来源。成功不能来带来幸福,因此失败也不会带来不幸。幸福就是我们生命的一种状态,是我们看待自己、看待社会的一种态度,只要我们秉承幸福的内心,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幸福。“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颜回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我们其实也一样,获得幸福就是寻找内心中的那种感觉,就是这么简单。

当我们获得了内心的幸福,我们看待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不幸呢?还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呢?生老病死不都是生命的一个阶段吗?这些我们正常生命的一个阶段,坦然接受就好。即使面对死亡,我们的身体和灵魂分离,即使我们的灵魂无法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也同样生活在别人的记忆之中吗?那也是我们存在的一种方式,坦然接受,就是我们活在当下最大的勇气来源。 过去已去,未来不可追,勇敢的活在当下就好。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四):《活在当下的勇气》——在哲学的指引下,去探索人生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经常会为生活中的琐事感到困扰。面对工作、学习、家庭、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以及生老病死时,我们的心绪总会被影响,我们曾苦恼、纠结、痛苦,我们渴望找到生活的答案,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

《活在当下的勇气》是日本心理学家、哲学家岸见一郎的全新力作,作者从哲学能做什么”、“如何获得幸福”、“人际关系是烦恼之源”、“从衰老和病痛中学习”、“死亡并非终结”、“活在当下”六个方面讲述了哲学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旨在指引广大读者学会用哲学指导自己的现实生活。

一说起“哲学”这个词,带给我们的第一感觉是“深奥”,其实,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什么是哲学呢?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指导性的定义,那就是,“思考之前从未思考过的事情就是哲学”。哲学是一门具体的学问,帮助我们从实际生活出发,脚踏实地的去思考问题。学习哲学,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深刻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自己,帮助我们将那些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里出头绪,让我们走出困境,柳暗花明。

哲学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哪些影响呢?它会帮助我们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幸福不是幸运,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幸的事,这些不幸会给我们带来伤痛、遗憾,但这些不幸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并不是由什么事情来决定的,“幸福即存在”。如此,我们要将自己置身于幸福,做真实的自己,感受自己存在着、生活着,并处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去感知自己的幸福所在。

生老病死似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磨难,我们都会经历衰老和疾病,我们也曾经历过家人的离世,也将迎来自己衰老的那一天。我们将面临身体的衰弱,视力、听力、行动力,甚至记忆力的下降,也许这会让我们怀疑自身的价值,但我们必须明白,健康只是我们获得幸福的一种途径,却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条件。我们都努力地保持健康,但当我们对此确实无能为力之时,我们更应该坦然接受当下的自己。

过去的我们无法改变,未来的我们无法预知,我们可以把握的,唯有现在。放下对过去的纠结,放开对未来的执念,然后,认真地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我们要脚踏实地地生活,认真而精彩地活在自己的人生中,勇敢面对现实,接纳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活在当下的勇气》读后感(五):逃不掉的人生七苦,道不尽的处世哲学

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序》有云:“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这里的八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活在当下,难免经历这些苦楚,我们很难说清楚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太多人来教你如何过好一生,迷茫之中,也许哲学才是获得勇气的良方。

在这本《活在当下的勇气》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颠覆我们常识的观念——幸福即是存在——幸福不是稍纵即逝的“幸福感”,不是“成功”,更不是可以量化的人生。幸福是一种个性存在,是满足于人生的收获与付出,认可自己的价值的“质”。

换句话说,我们不必关注社会上的对于成功的评价标准,因为那并不是幸福的本意,成功并不意味着幸福。不要把生老病死当做是“苦”,而是犹如开始一场旅途一样,去体会感受。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幸福,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获得幸福,一切的经历都可以看做是幸福。

认为“生老病死”是苦,是因为过度关注我们的身体,作者认为“存在”本身就很可贵,如果因为疾病和衰老而看不见生命的可贵,那就太得不偿失了。我们要试图在疾病和衰老中看到积极的一面,可能是人际关系的梳理,也可能是某一个瞬间对人生真理的灵光乍现,

认为“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是苦,是因为过度关注得失,从而形成执念。《红楼梦》中宝玉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里的一句戏文深有感触“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里面描写了一个文化化、哲学化甚至是狂禅化的鲁智深,一个脱离了爱别理、怨憎会、求不得的鲁智深。或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悲凉,实际上我认为这才是人生幸福的奥义。不过度关注得失,而把自身的存在当做一种幸福。

一个让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是:很多时候是虚荣心在支撑我们前进,这种心态的副作用就是当阈值上升如果没有足够的正面评价,那我们会深受困扰,无异于饮鸩止渴。人们越来越无法接受自己——那个挣钱不多的自己,那个颜值不够的自己,那个工作不如意的自己,那个没有上升通道的自己,那个一事无成的自己。其实我们都明白,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可以把关注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关心他人身上。马克思主义认为,评价人生价值主要看个人通过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对于本身,我们要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对于外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人。放下过去、放过未来、活在当下。

与其说活在当下需要莫大的勇气,不如说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来看待人生和命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