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摘抄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摘抄

《奶酪与蛆虫》是一本由[意]卡洛·金茨堡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0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一):有趣

看完了,非常有趣,也非常感动,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作者在前言中感慨道:“在梅诺基奥的传奇故事里,浮现出了两个元素,它们令这个传奇对于生活在与他所处时代相距迢遥的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很容易理解:口头文化与书面文化之间的交织渗透,以及他向政治权威和宗教权威发起的挑战。这个不为人知的磨坊主的名字,之所以会在今天被人们记住,恰恰是因为他输掉了的那场挑战。”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二):孤寂之人的精神构建与非典型的死亡

不管怎么说总之是看完了,一直在想怎么构思来表达阅读这一本书以后想法,说实话阅读本书并不算愉悦。围绕着基督教教义展开的梅诺基奥的精神世界确实与我这个异种文明的人有着深切的隔阂。可是梅诺基奥还是让我大大的感动,并且支撑着我读完本书。作为一个磨坊主他有着很多与人沟通的机会,这使得接触了大量不同的思想。他能读会写这使得他的知识面大大的拓展,区别与其他的社会底层人员。但是这也使得他的孤独大大增加。时间和空间大大的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获得了思想却使得他与周围的人产生了隔阂,他被送上宗教法庭最终因此而死。我感动于他面对教会的种种雄辩。在面对压力之时他的慷慨激昂,在备受打击之时的落寞萧条。时代总是让一些人清醒着倍感痛苦。他因为构筑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死,而这种死法从来不是特例。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三):《奶酪与蛆虫》简评

本书是微观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见微知著,通过对一个小磨坊主梅诺基奥审判的研究透视出整个16世纪意大利乡村的大众文化发展。 得益于宗教改革和印刷术的发展,一个小磨坊主也可以读书获取知识,发表自己对基督教问题的见解,例如创世,圣母玛利亚的童贞以及耶稣的神性。宗教改革使他能够有胆量挑战教会的权威,发出不同的声音;印刷术使他能够摆脱愚昧,进行思考。他渴望与教会中的高阶知识分子交流,但却没有这些受教育精英们那样缜密的逻辑和书写能力。 磨坊主梅诺基奥的知识来源主要是《圣经辅读》《卡拉维亚之梦》和《约翰•曼德维尔骑士》,他的大部分看法实际上是对这三本书中的观点进行拼接得出的结论。梅诺基奥吸收了这些书中的观点但没有更深入的理解,他其实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提出的质疑,因此自相矛盾是无法避免的。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四):解读的角度

如果你认为世界是源自一大块奶酪,天使则是其中生出的蛆虫,上帝要不是空气要不就是“蛆虫天使”中最强的一位。如此种种与天主教会不一样的想法,可以说出来吗?可以讨论吗?可以不因之获罪吗?

很同意澳门大学王笛教授的观点。现当代社会离文明还很远很远。

认为文化是“自上而下”的是一种支配阶层的傲慢,被支配阶层自有其自身的文化体系。其中,有的出现农民的朴素观念,有的出现“禁书”,有的甚至是可以称之为“朴素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自然生成的。这两个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碰撞,贯穿与整个人类史。

支配阶层在占用经济、法律、暴力等优势的情况下,以手握真理之名,坚持对被支配阶层的“奇思异谈”进行镇压、消灭,从黑暗的中世纪以来,从未真正停止过。

真理,是经得起检验、讨论和质疑的,尤其是有完整逻辑的质疑,除非那些真理本身就是一门“生意”。

《奶酪与蛆虫》读后感(五):发掘历史中的“尘埃”

本书通过16世纪一个意大利小镇的磨坊主的独特世界观,像解谜一样,揭示其产生独特世界观的社会背景、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思路。 其实从某种角度而言,故事中的磨坊主梅诺基奥却是幸运的,他仍有机会在大庭广众面前陈述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尽管是在宗教审判的环境之下),并为后世的史学家所记忆以及今天的我们所阅读。而相信历史同样存在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却又有自己所思所想、所钟爱一切事物的人,他们却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历史这一学科,一直被视为帝王将相与社会名流的记述。而即便是最接“地气”的唯物史观,也只会折中地承认“人人创造它自己的历史”,可正是这些默默无闻,而有着自己所思所想的人,却充当着历史的见证者,发挥着自己微小但却不可或缺的力量。 无怪乎金茨堡最后这样说,“关于这个马尔卡托或马尔科,以及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生前死后都没能留下一丝痕迹的人,我们却一无所知”,发掘这些“尘埃”的世界,便是微观史学的意义所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