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1000字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是一本由李明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一):一本书带你读懂叙事心理治疗的全息理论

进入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曾经大家为了收入奔忙,如今却更加关注内心世界的协调。这说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心理状态,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名利金钱。

于是,各种各样的心理疗法出现在人们眼前。面对着名目繁多的治疗手段,人们一时之间也颇为头痛:如果自己想要解决心理问题,到底应该选哪种心理疗法比较好呢?

在众多的心理治疗手段中,有一种“叙事心理疗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率先提出了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90年代,这两位心理学家的专著在北美得到推广,叙事心理治疗也开始大受追捧。

自2002年起,东方心理学博士李明老师开始致力于叙事疗法的本土化。这19年来,李明博士始终深耕于叙事疗法的应用与推广,而这本《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在是李明博士近20年来钻研与教学工作的结晶。

作为一本心理学读物,本书的内容着实深奥了些,专业性极强,并且还出现了大量心理学领域的专有名词。为了让更多没有心理学理论基础的读者,也能get到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功用,作者在书中援引了大量现实案例,以供读者参考。

那么,究竟什么是叙事心理治疗呢?在以往的心理治疗中,往往把来访的患者视为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认为患者不仅不是问题,而且还是解决个人问题的专家。此外,叙事疗法还强调来访者与心理咨询师之间是一种合作治疗的关系,心理咨询师通过倾听来访者讲述的人生故事,帮助来访者进行治疗,从而实现身心的疗愈。

由此可见,叙事心理治疗更加人性化,同时也体现出对于人性的深度探索。

在《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一书中,李明博士通过平实的文字,为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叙事心理疗法的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过程。并且,作者还将叙事疗法与其他的心理疗法进行比较。通过这些对比,我们不仅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叙事心理治疗的特点、功用,而且也对其他的心理疗法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

初读本书,觉得云里雾里,专业知识太多,而自己又缺少相关的理论基础。因此不免感觉枯燥。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本书干货颇多,绝非市面上寻常的心理读物可比。

当自己终于啃完这部讲述叙事心理治疗的书籍后,倒生出一种“柳暗花明”之感。因为在我看来,这样一种心理疗法不仅更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能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链接。纵观我们这一生,无非是由无数个事件相继构成,这些事件便是叙事心理治疗中所谓的“人生故事”。在人生的某个当口,我们会因为某些事件而在心灵上留下伤口,并且这些伤口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但是,一旦我们处于全然放松的状态下,向某个人倾诉自己的人生故事时,我们心灵上的伤口便会得以治愈,我们的人生便可以再度启航。

如此看来,叙事心理治疗便具有了成人之美的功效。表面上看,是心理咨询师通过这种疗法疗愈了来访者,可实际上,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所好转,完全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种治疗关系中,心理咨询师不仅承担着医者的职责,他更是通过为来访者赋能,让来访者由内而生一种心灵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说:“人人都是心理学家。”初听这话时,还有些诧异。直到读完李明博士的这本书才知道,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之后,真的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

李明博士被誉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而这部由他多次讲座集结而成的作品,则犹如一盏明灯,既照亮了我们的人生前路,也温暖了我们荒芜的内心。个人认为,每章后面李明博士的答疑部分,可谓是最接地气的内容,既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解,更有助于读者扩展思路。

诚然,学习心理学绝非一劳永逸之事。而不论是专业心理工作者还是非专业人士,都可以通过《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一书,汲取到心理学领域的丰厚养分。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二):当我们谈叙事疗法,其实在谈什么?

叙事疗法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它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提出,他们的书在九十年代北美发行后,叙事心理治疗开始大为流行。

李明博士从2002年开始,一直致力于叙事心理治疗的本土化,经过将近20年的临床实践,完成著作《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他也被称为“中国叙事疗法奠基人”。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叙事治疗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含有大量的案例,在每一章节后面,都会有答疑部分,帮助读者更好理解每一章内容。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下对于叙事疗法的理解。

什么是叙事疗法?按照迈克尔·怀特的说法,叙事疗法不是一种疗法,更像一种哲学,一种生活,一种个人的担当或者使命。

这句话讲述的是一种心态,一种心理的境界。要想学好叙事,在理念上需要一些转化。

第一个需要转化的是,分别心向平等心转化。所谓分别心,就是对是非、对错、高低有个明确的判断。所谓平等心,就是尽管看到了差别,但仍然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这里有个重点,以分别心切入,以平等心收尾。也就是说,你愿意看到差异,不管是大还是小,你都愿意了解。用分别心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和共性,用平等心去面对各种在意背后的故事。

在书中,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对老年夫妻来做心理咨询,老头看不惯老伴,把洗脚盆拿来洗脸,老头一直没说,老伴也觉得没什么。

老头老伴的行为,确实颠覆了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洗脚盆怎么可以用来洗脸呢?但是,作为咨询师,就不要有这种分别心,不去抱有成见或者批判,而是以平等心来看,对方为何会这样,听取背后的故事。

第二个需要转化的是,在关照过程中,咨询师也要具备反身能力。反身能力,就是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不可避免地被投射某些权威。

也就是说,来访者会对咨询师有一种预设,他觉得咨询师应该具备某些特征。每个人来访者不同,预设也不会相同。在咨询过程中,你要尊重来访者对你的预设。如果你不认同,就会导致咨访关系陷入僵持状态。

第一步,从说到听到转变。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和某个人交谈,对方说出某些话的时候,你特别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感觉不吐不快。一旦是恶语你忍不住讲出来,可能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破裂。

作为叙事疗法,首先要转变的就是,做一个倾听者。在遇到上面情况时,先不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尽管憋在心里很难受,但没关系,你总会有机会说出来。

你可以先记下来,接着思考下,你要说的话会让你想起什么人、哪本书,然后再去看一下自己要说的话背后的历史。

第二步,你要说的话,跟对方的生命有没关联。这里的意思是,你要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凸显你的知识、正确、高大上,还是为了满足对方需要?很多时候,我们说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用,他不见得需要这些。

第三步,考虑这番话的影响。你讲出来之后,对方是会变得自信,还是不自信?他会变得更有力量,还是没有力量?不管有没有变化,可以先假定猜测一下,完成这个过程后再决定是否讲出来。

第四步,问对方听后的感觉。你可以问对方,你喜欢这番话吗?他们可能会撒谎,也可能会直言不讳说不喜欢。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对话慢下来,觉察和别人对话,有意识去聆听别人的故事,而不是论证自己是正确的。

做叙事疗法,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做咨询,不需要我们通常所说的起点和终点,这就像是从一条清澈的小溪舀一点水喝,从哪个地方都可以。

叙事的关键是从故事开始,人生是由无数个小故事组成,当我们听来访者的故事,而不是听观点,就可以获得不一样的理解。

在做倾听时,我们采用主动倾听的方式,不只去听那些问题,还要主动去听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觉得不重要的生活事件,当问题故事的意义被改变后,对于来访者的意义也会改变。

另外,采用双重倾听的方式,干预性强,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对于没有耐心、想要迫切答案的来访者来说,是比较适合的。

张其成称赞这本书:“值得向各位读者推荐”。作为作者李明博士,多年来临床和思考的结晶,对于每一位想要了解叙事疗法、对叙事疗法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是不可错过的一本好书。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三):在故事中重构人生

曾几何时,故事与酒的搭配风靡南北,有故事的人好似具有了沧桑的魅力,那种厚重的感觉带着沧桑扑面而来。来一杯酒,一切尽在不言中,酒入心肠,各自体味着过往,不需言说,却好像彼此懂得了什么。 你有故事,我却没有醇酒,不过我们依然能够品味各自的人生,在某一点上交融相通。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后现代的叙事疗法就拥有如此魔力。在讲述与倾听中,能够使我们于故事中发现以前没有被察觉的能量,发现那些不一样的点,从这些或闪光或暗淡的故事中,看见不一样的自己,与这些不同的自己对话,然后慢慢地发展出拥有不同“技能”的自己,安心平静地生活。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是一本娓娓道来的好书。从字里行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李明平静的面容,听到他不疾不徐的声音,感受到他淡然超脱却又积极的气场。

李明博士是一位心理学专家,更是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从2002年开始,他一直致力于将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迈克尔.怀特发明的叙事疗法进行本土化推广与应用。19年的时间沉淀,19年临床经验与学术思考,集结成这本书《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 这本书有十三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叙事疗法的理念,叙事疗法的价值观,叙事疗法的技术,以及叙事疗法与心理治疗各个流派的融合等。 这么庞大的体系,想要完全掌握真的需要像李明博士一样,潜下心来慢慢探索,慢慢积累。作为普通人,我们如果能在在书中学到一点点就足以帮我们提升能力,面对生活了。 一、我们需要慢慢来,让自己变得更加后现代。 后现代不是时间上的划分,而是一种哲学观,它是指导叙事疗法的一种思想。 我们主流价值观更加相信权威,这个专家说了啥啥啥,那个专家这样这样说的,专家好似成了我们生活的指导者。还存在一种现象,我们全民大众比较遵从主流观念,比如大多数人会认为在该结婚的年龄结婚,该生娃的年龄生娃,如此才是人生不会错的选择。 而后现代的思想有所不同,它会更加注重个体的感觉,在不妨碍他人与社会的大前提下,更加尊重个体,将权利归还个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除了这一点,后现代价值观是更加多元的,更加包容的。它可以接受个体的与众不同,容纳下人们不断涌现的新观点。你这样想可以,那样思考也行。我这样这样想也是可以的。 当我们一味求同,一味要求统一思想时,就堵住了看待事物的其他视角,陷入执着。而后现代的体系是不同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后现代的价值观是海好似也不完全贴切,因为它是流动的,是变化的,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如果我们更加后现代一些,在生命长度不可改变的大前提下,生命的广度能够更加广阔。

二、我只是我自己,我不是问题。 在我的工作中,时常会接触到“问题小孩”“问题家长”这些词汇。顾名思义,小孩出了问题,家长出了问题。更深一层,也隐含着孩子本身、家长本身就是问题,起码在我们主流观念里是这样的,人与问题被等同起来。 不过在叙事中,人与问题是分开,人就是人,问题是问题自己,人不是问题,是面对并解决那些问题的专家,人可能一时被问题影响,但不会一直被其影响,一直被问题纠缠。当人能够静下心来讲述那些关于问题的故事,发现故事中的不同,也就开始逐步在解决问题了。 我觉得这种说法很积极。如果一味去思考我有问题,与问题纠缠在一起,可能会心生沮丧,意志也会逐渐消沉,认为自己走不出困境。 如何将自己与问题分开呢,李明博士在书中介绍了四个步骤: 1、为那个问题命名。这个命名不是咨询师做的,而是邀请来访者为问题命名,这样就把来访者与问题分离开来,问题成了咨询室中坐在某个位置上的一方。咨询师要尊重来访者对问题的命名,而不是自己觉得不够深刻直接越俎代庖。这也体现了后现代的一些观点,来访者是解决问题的专家,主动权在来访者一方。 2、了解问题的历史,影响。比如来访者将焦虑命名为“小怪兽”,咨询师可以通过问话了解“小怪兽”的来历,“这个小怪兽是怎样走入你的生活的?”“小怪兽来的时候,对你有什么影响?”等等。在问话的过程中,来访者会以一种第三方的角度,来讲述小怪兽的种种影响,如此就能慢慢地让来访者相对冷静的态度去看那个“小怪兽” 3、让来访者评估这个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还是不好不坏的。 4、论证评估,让来访者解释一下影响为什么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以上的四个步骤,是李明博士在《成人之美》一书中提到的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通过将问题具象化、拟人化,让来访者不再将问题与自身等同起来。 外化让问题成为了问题本身,自己是自己。当外化技术成为内心的坚持,我们自己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清晰且辩证的思考,也会更加尊重自己生命中的那些故事,让生命流动起来。 在后现代哲学观影响下生活,做一个多元、涵容、流动的人,不再被问题故事禁锢,生命会更加有力量,同时还拥有了一双发现力量的眼睛,虽然没有醇酒,生命故事已经足以支撑我们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四):催眠叙事疗法治烦恼简单见效

你是否熟悉这几句:现在的你很放松,漫步海边,微风拂面,大海的声音让你越来越放松…..

这是催眠大师经常惯用的方法,放松疗法的治愈当时急躁内心想治疗的人。

对于这一样的背景环境下许多的年轻人几乎是满载而归,然唯独一个学生说不能放松反而越紧张。

李明

本书《成人之美》的作者是东方心理学博士李明,著作,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等现认识生活之美,善于用叙事疗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调查发现这位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小时候还被淹过水,你想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的环境,在一个家没有热情和温度,当然也就不会有放松心境。

作者再此表达过自己没有对部分个体去了解,所以方法很难适用于每一个人,部分无效也是正常的。

作者还表示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不要盲目解决,而是先了解对方的禁忌症。而后再用叙事疗法进行治疗。

叙事疗法内容所呈现的是即刻,当下。

采用的方式是探问、提问的方式而不是那种指导的方式进行支撑对话。

可见作者是专业的,在孩子这一块确实比我们教得踏实多了。

在传统的催眠中,和叙事结合最为紧密就是埃里克森式催眠。

为什么这样说呢?

1. 独裁派

这种方法奇特,而且被催眠的人明显会有一种被压迫,被植入某些观点。

2. 实验派

这方法简单粗暴,取向也是客观。

3. 合作派

俩人的关系可以尝试从两性关系。

如果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常常会习惯性掩饰并且还慌张。

作者建议的是做真实的自己,让人嘲笑就嘲笑呗。做最简单的方法行驶最原始的方法将你们一个个地塞回去

读完本书你将收获一些理论新知:将之前的固定思维一并起诉。

1. 了解叙事疗法的一些观念,学习叙述疗法的全息理论。

2. 了解叙事疗法的各种技术背后所支撑。价值理念,也就说价值导向。

3. 叙事疗法的倾听方法。

学会倾听才会有机会,倾听是分为被动倾听,和主动倾听,要做就做一个走心之人。

当我们能够将朋友,家人或者来访者对其故事进行采访讲述,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当她概念再实操。还陷于水深火热中。

在人海茫茫中自己中遇见自我。催眠叙述疗法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话题,催眠叙事疗法是轻松的,不费力地就解决当下的问题。

果然现在成了。

我是沐尔夕。一个喜欢写写的人生,喜欢我欢迎关注我哦!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请及时联系,即刻删除!

《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读后感(五):停止抱怨,学会认同自我,用内在能量为自己疗伤吧

好朋友忽然说她要离婚,还没开口追问,她已经坦白说跟另一半没关系,没有第三者没有狗血事件,就是她心理出问题了,应该说,很多年前就出问题了。到现在,她终于没办法压制内心的痛苦,想给自己情绪一个释放口,离开婚姻,给自己一段时间自愈。

劝解了很久,朋友说:不用劝了,我都已经去看心理医生了。至此,不知道要说什么好,如果连专业的心理医生都没能疏导开她的心结,作为朋友,除了陪伴,别无他法。

似乎,当代社会,为了生活忙碌奔波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点心理问题,这一点,从这些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考证人数急剧上升便可以看出来。不过,大部分人接触到的心理学方向是古典学派的,另一个后现代学派接触的人则比较少。

在后现代学派中,心理治疗最受欢迎的一种方式是---叙事治疗。所谓叙事心理治疗,是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

叙事疗法起源于80年代,为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创始,直到90年代,麦克·怀特和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叙事疗法的书籍发行,叙事疗法才真正流行起来。

相较于北美,我国叙事疗法起步较晚,真正的奠基人是李明老师,从2002年起,李明老师便一直从事叙事疗法的研究和教学,并且出版了多本著作。作为学者,李明老师基础扎实,作为践行者,这些年,不论是汶川,舟曲,玉树重大灾区的心理援助,还是各大机关企业的心理咨询,李老师都积极运用叙事心理疗法去给大家做好心理保障。

李明老师也一直致力于推动叙事疗法在我国的发展,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叙事疗法,李明老师将从业19年来的临床实践和学术思考相结合,推出了重磅之作《成人之美:明说叙事疗法》,在书中,我们可以明确叙事疗法的特点,也能根据书中的案例更好地理解一些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这本书可谓是专业性和可读性并存。

与前文提到叙事疗法的定义略有差别的是,李明老师谈叙事疗法,更多地是从“成人之美”角度出发,即从平常人,平常事当中看到不平常之处,让生活中的小片段得到应用的关切,从而完整地描绘一段人生,从中去发现原因。

李明老师认为,在叙事疗法中,作为咨询引导者,需要用好分别心,秉承着平等心去和咨询者交流,甚至,咨询引导者应该要把来访者当做“生命的专家”,去聆听故事,从来访者的言谈举止,每一个片段去了解来访者的人生。

而在引导交流的过程中,引导者不要急于摆立场,也不要进行主观推测,同时,要有差别地去辨别来访者的话语,不过不要执着于对错,引导者要了解的是故事,而不是观点或者态度。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叙事疗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那么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了解一下叙事疗法的三个技术支撑:聆听,外化,改写。

1.关于聆听

李明老师在书中将“聆听”归纳为三个类别,分别是:主动型,被动型,双重倾听。对于咨询师而言,需要根据来访者的讲法类型去决定自己的听法。

主动型的来访者在讲述自己的事情时,会带有主观色彩,并不是说来访者会主动欺骗,而是来访者会用自己的惯有习惯去表达,所以给出的信息不一定真实。

对于咨询师而言,被动型的来访者也需要慎重对待,要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去引导来访者说出自己的故事,包括一些看似并不重要的细节。

双重倾听很好理解,介于两者之间,相对来说,这样的聆听是最为高效的。

不过,对于咨询师而言,一定要放空心态,心里不要存在偏颇,不要急于去下结论。

2.关于外化

李明老师在书中对“外化”这个概念强调最多的是:外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人生,自我,以及来访者的诉求都是变化流动的,所以对于咨询师而言,要不断调整,去应对这个流动。

因为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动的,所以叙事疗法的外化的核心就是要把人与问题分开,不纠结客观事实,不给人贴标签,这是一个不断去病态化的过程,外化强调“人是人”,“问题是问题”,将问题和人区分之后,人的本质才能被认可,人本身才有能量去解决问题。

3.关于改写

叙事疗法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最终还是要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聆听和外化后,就需要将“故事”重新构造,产生新的视角,赋予新的意义,用仪式感让来访者走出心里的问题。

叙事疗法重视意义的诠释,也相信来访者自己有能力治愈自己,咨询师要做的不是去改变来访者,而是让来访者相信自己是自己生命的专家,赋予来访者生命的意义,从而焕发新活力。

作为普通人,读完此书,或许我们并没有心理专业人士那么深刻的感受,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也能从中汲取力量:

叙事疗法强调将问题和人分开,迁移到生活当中,当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缓一缓,不要执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客观去进行分析,给自己力量,相信自己,用积极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去改变生活甚至是命运。

叙事疗法还强调挖掘生活的细节,迁移到生活当中,当我们懂得去挖掘生活中的小细节时,人也就能够变得快乐起来,毕竟,生活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