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迷人怪物》读后感锦集

《迷人怪物》读后感锦集

《迷人怪物》是一本由[阿根廷]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人怪物》读后感(一):虚构的真实里怪诞的平常

是一位资深读者关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形象的评论,角度足够特别。比如说开篇里的包法利先生,当大部分文学评论都聚焦于那位包法利夫人时,作者却从包法利先生这位被稍微隐藏的背景角色进行分析,体现了在这一个显然也是悲剧角色一生的文学性,很有启发性。

里面介绍了我很熟悉的小红帽和爱丽丝,也有我偶有听闻但是没有深入了解的爱弥儿和卡西莫多,总之是从一些相对不怎么明亮的隐藏视角,从一些荒诞怪异的角色中进入文学故事的世界。

作者提到小说一类的虚构作品具有现实世界没有的真实性,我的理解就是虚构作品是提炼出现实世界所隐藏的真实部分的创作,有些类似卡尔维诺所架构的看不见的城市,那些埋藏于看得见的现实世界中的看不见的真实。

正如卡尔维诺所说,城市就像书页,旅人也是读者,千百年来的读者总是试图抓住虚构文字中表达的真实,就是希望像旅行者一样在世界里找到那些没有被显现出来的,暂时不能被看见的可能性。正如这本书的作者所说,我们是纸墨魂灵的后代。或许这就是那些离经叛道异于平常的角色如此吸引读者的原因所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果断勇敢的爱丽丝,我们也畏惧自己身上有弗兰肯斯坦的悲剧性,或许都带着堂吉诃德的疯狂,有可能经历过卡西莫多那样的孤独绝望。

怪物在虚构中被创造,然而也在现实中慢慢变得充盈具体。

《迷人怪物》读后感(二):一本私人化的阅读地图

一本阅读随笔,一本私人化的阅读地图,大大拉长了我的待读书单。

作者分析了37个经典之书的经典形象,这些形象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理所当然,但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自身的阅读经验、经典角色的历史流变和当下的时代出发,提供了一个另类的解读版本。这本书看似轻薄,但没有大量的扎实的阅读和思考,是无法写就的。

第一篇《包法利先生》就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写,包法利夫人的悲剧与包法利先生密不可分,虽然他老实巴交,平庸乏味,总是将自己的决定权交给他人,他缺乏激情、想想、创意、魅力,但他从不缺乏爱,追随妻子而死去之前,他喊道“都是命运的错”,这是他永远的墓志铭,是他的人生真理。

在写《小红帽》时,作者认为,小红帽就是反叛精神的象征,是公民的不服从,她不听从大人的教导,不循规蹈矩,她故意在人生的丛林中漫步,不惧虚伪的狼。

在写《约伯》时,作者在最后反问,上帝仍在听信撒旦的赌注,那么忠诚的约伯到底还要忍受多久,还可以失去多少东西,在什么情况下他才会奋起反抗,才会喊出“够了”?

还有《爱弥儿》,爱弥儿的路其实是所有孩子要走的路,而“孩子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而作为大人的我们“儿童时期一无所知”。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得以重新检视那些经典角色,并从这些阅读经验中,关照当下的世界。

《迷人怪物》读后感(三):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前言部分,作者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一个故事情节来开始故事的讲述。“我一直以为它们是传说中的怪物!独角兽说道,它是活的吗?……爱丽丝一开口便忍不住要笑,你知道吗?我也一直以为独角兽是传说中的怪物呢。”

这段对话是爱丽丝和独角兽的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我们认为有的动物来自传说,而他们也认为我们来自传说。我们或许只是生活在不同的空间而已。这就是童话故事的魅力。

在本书中,作者选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和文学故事,以自己的视角讲述了这些故事。有小红帽、睡美人、爱丽丝,沙僧……读完每个故事,你就会发现作者理解故事的角度很有趣也很有深度。

“迷人怪物”这个题目来自每个故事中的主角,主角有主角的魅力,主角是故事展开的必要人物。作者在主角的身上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塑造了自己内心想要塑造的主角形象,这就是主角的迷人。而“怪物”或许就是主角异于普通人的闪光点所在。

“虚构人物拥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背景,不会沦为书封间的困囚,无论那里的空间是狭窄还是广阔。”这让我想到了《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画中的人都是鲜活的,他们不仅在画里,也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着。我们以为书中的那些人是在纸上,或许在我们合上书时,他们会互相串门,继续着故事的发展。在我们读书时,他们又匆匆伪装成不变的样子。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红帽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在去外婆家的路上被可恶的大灰狼捉住了。但作者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小红帽是一个有不服从精神的人,如果听妈妈的话走大路就不会遇到危险,因为小路上一切是有趣的,是新鲜的。而小红帽也不仅仅是有小女孩子的单纯,还有勇气,以及世俗与天真。或许你读完小红帽,内心里的那个小红帽也是独一无二的。

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样的文学作品都有或多或少不一样的认知。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将自己的读书见解写出来让我们看见了他内心的文学世界。我们也要多多读书,建造自己内心的文学世界,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迷人怪物》读后感(四):你看到的未必是我看到的

薄薄的一本小书,268页,15.2万字,作者分析了38位文学人物,从童话故事里的小红帽, 到圣经浮士德等比较难懂的人物,送给大朋友的轻松读物,对于像我这样对圣经不够了解,提到的作品只读过半数左右的人来说,阅读过程也是欢快的,特别是遇到熟悉的人物,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好像跑个马拉松就为了发朋友圈一样的活在膨胀的世界里一样。

两个小思考:

1、 角度清奇

记得豆友曾经提到过,写书评从一个人物来展开,就够了。这句话一直徘徊在我脑子里,读这本书也是一个劲儿的想到这句话,作者从一个角色入手,很多都是配角。比如开篇的包法利先生,世人都很熟识包法利夫人,甚至她的两个情人也是耳熟能详,对包法利先生的印象可能就是一棵树,没有过多的情节,没有过多的关注,结果作者抛出来这样一篇小文,果真“都是命运的错”吧。

后面的卡苏朋先生也是,很古板,传统,不苟言笑的一个人,“他的目标是对知识本身的追求”,他也明白“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对知识没有任何尊重”,想到我读《米德尔马契》的时候,主要关注在爱情上,也是汗颜。读文学评论就是在不断地自我怀疑中度过的,这本书我真的读过?我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我怎么没想到这个人物的特点?

其实我特别喜欢的一篇是超人的,我对超人的刻板印象是蜘蛛侠(当然我连蜘蛛侠都没看过,可能是佐罗哈哈哈),力大无穷,善良友爱,什么困难都抵挡不了他,全身亮点无槽点。结果,“切斯特顿笔下的超人是体弱多病的”,什么?黑人问号脸,这一句就多么的吸引人啊!

全篇最想读的就是多娜·艾米莉亚这一篇了,古灵精怪的小人儿,她写回忆录,用了很多星号,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的时候,她说“我只是在给未来爱管闲事的历史学家添堵呢”,多么可爱的小人儿哈。想起林格伦老奶奶的童话故事了,长袜子皮皮的搞怪的可爱的形象瞬间出现在我眼前。

2、 关于读书

“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和没有走过的路之所以十分诱人,是因为在我们的想象中,如果这样或者那样选择,事情会变得有所不同,我们会更幸福、更明智、更受爱戴和尊重。”

全书的最后一句,写出了一直在我脑子里的一个画面,人在岔路口做选择,像象棋里没有过河的卒子一样,只能往前走,没办法回头,他选择了一条岔路,就只能张望其他的路,一边走着自己那条一定会遇到坎坷的路,一边用视力不怎么好的眼睛去张望去脑补那些没有走过的路是多么的美好,人生就是一趟没办法后退的旅程,即使你遇到了类似的事儿吸取了前面的经验,也不是回来原来的起点重新走。这段有点鸡汤了哈。

读书就是帮我用文字来拼接出那些没有走过的的过程,彷佛天真的读者一样,真的相信那些小说里的一切都是真的。

《米德尔马契》里帅气的青年医生莱德盖特眼里,“知识是很肤浅的东西,也很容易掌握”,“每当他停下手中的事情,都会拿起一本书来读”,也是一种读书人的类型,也很有趣。我每次都会把读书当作一件很神圣很了不起的事情,一段时间又会有所怀疑,然后继续神圣般的阅读,有时放轻松一点,可能更舒服。

《海底两万里》的尼摩船长的藏书室,其实这本我没有读过,女儿读的时候,知道我喜欢读书,羡慕有图书馆的人,特意给我读了这段,读到这里的时候露出了姨母笑。

很有趣的小书,待我读完书里提到的所有书,再来重读你,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迷人怪物》读后感(五):虚构之境的现实印记

睿智的小红帽,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期待王子吻醒的睡美人,聪明的艾尔莎……一个个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几乎充斥着每个孩子的童年。孩提时代,鲜有人思考童话故事背后的逻辑与寓意,直到成年之后,才意识到童话里也有现实的印记。

《迷人怪物》一书便是基于对伴随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文学与影视、童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的不朽形象所著之书,本书作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针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描述与分析,阐释这些人物形象的特质与值得学习之处。其中有我们熟知的小红帽、爱丽丝、德古拉、睡美人、超人等,作者称这些人物形象为“怪物”,并从这些“怪物”身上学会了处世之道,对爱与真理的坚持。

都说:书常读常新,还真是这个道理。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人生阅历,也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迷人怪物》一书中,作者对其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观点妙趣横生,令人惊讶之余又觉不无道理。

譬如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初读时觉得有趣,伴随爱丽丝时而变大时而变小,不知其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然而多年后再读,却发觉爱丽丝的处境如同我们所经历的那般,生活不是遂如人意。正如作者书中表述这般:

这便是生活本身,它不仅仅是童话那般简单。童年读的是乐趣,成年人读的是生活的艰辛与真实,这便是童话中现实的印记。

又如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最初结局是被邪恶的野狼吞噬,后来因故事太过残忍而被人改编为多个版本。童年的印象中,小红帽是勇敢的,敢于给外婆送食物,敢于与大灰狼斗争。可在《迷人怪物》一书中,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却分析出小红帽的不服从,最终偏离正道。

此分析细细品来,确有味道。理想中,我们希望为孩子画一条笔直的直线,期待他们从这一端顺利到达另一端,然而孩子却未必如此行动,即使知道起点与终点,他们也会在中间的每一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这便是理想与现实,由此看来,小红帽的行动轨迹同样也是虚幻之境的现实印记。每个人都会从生到死,然而每个人的生命轨迹却不尽相同,这便成就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与人生。

当然,《迷人怪物》一书中所展现出来的“怪物”形象很多,比如:人人都渴望得到金钱和名誉时,在追问灵魂价值几何浮士德;由睡梦人引发的死亡与沉睡的主题等等。这些故事的隐喻,也许童年时我们不曾思考,可历经生活磨砺的我们,再次回味故事,或许也会有作者同样的感悟。当然,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阅读分析的结果也不尽一致,阅读得出不同感悟也属正常。

即便如此,《迷人怪物》一书也别有一番趣味,毕竟从这本小小册子中,我们可以从虚拟故事中找到现实的印记。

《唐人街探案》中,小女孩思诺手握《格林童话》,此书中有这样一句:“个体生命不同,但这世界善恶总量不变。每个人从出生就注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恶。”

的确,在成人的世界里,童话不仅仅是童话,童话里有善亦有恶。每个人扮演的角色,又何尝不是故事中所展现的那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