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制造》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制造》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制造》是一本由周梅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制造》读后感(一):《中国制造》 :外行看故事,内行看门道!

提起中国制造你会想到什么,是made in China的标志,还是中国大量的工厂,我还记得上学的时候,我的好友和我抱怨,她去日本旅游,买了一些衣服回来,穿了一段时间,准备放在洗衣机里清洗,洗衣机洗好了拿出来晾晒的时候,突然发现在衣服的底下有一行中国制造的英文。 她把这个事情讲完了,然后悠悠的说了一句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中国买,其实这几年还好,虽然有些人还是觉得国外的月亮圆,但是相对于前几年,我们在不耽误中国制造的前提下,在中国创造的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无论是化妆品还是运动一类的品牌有的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雏形。 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中国制造》这本小说,这本小说的封面很有个性,用大红色打底,用一些线条拖起两个圆环,看起来简洁大气,底下那个圆圈里也有一些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和一些城市素描,看起来还是挺用心的。 我在没看这本书之前所想到的中国制造,是讲述中国各个行业的工厂诞生过程,以及各行各业的工厂布局,还有在不同时期中国制造对中国以及全球的影响,以及中国制造未来的走向。在拿到这本书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是一本小说,那么就先说一下这本小说的基本剧情: 在1998年这个变化不断的一年中,作为省委副秘书长的高长河要接替姜超林,成为新一任的平阳市委书记,因为平阳市内部人员的排外心态以及姜超林的心理上的不平衡,他们工作交接的不顺利,整个剧情由此开始。 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一个外行,我觉得这本小说在人物塑造方面以及环境描写上十分的优秀,无论是“老奸巨猾”的姜超林还是思想开阔,不受规则束缚的高长河,他们身上都有自身强烈的性格特点,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同样也因自己的缺点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当然,说完了人物性格,在聊一俩外部环境,作者应该是对那个年代很熟悉的人,无论是社会环境还是官员内部的生态环境,作者写起来都犹如轻车熟路一般,每个人物的结局也和自身性格贴切以及合乎情理,喜欢看《人民的名义》的,建议也读一读这本小说。

《中国制造》读后感(二):反腐倡廉早已开始

《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上映的时候掀起了一段时间的热映高潮,一部反腐大片真正意义上的让我们见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有的人为了一己之私将百姓的生死置之不顾,有的人为了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鞠躬尽瘁。官场总是有着太多不可言说的事情,无论你是处于怎样的立场,终究有着对立之争。反腐倡廉是我党这些年一直在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却也在最近这些年有着显著的成就。《人民的名义》播出更让我们见识到反腐倡廉已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是需要每一个人参与的。在《人民的名义》没有播出前我对作者周梅森并不了解,后来才知道他已经出版很多政治小说,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类小说有着禁忌,然而在他笔下呈现出来也是一幅恢宏的篇章。

《中国制造》一开始看这个题目确实让人误以为是一部工人创造史,即使在看完这部小说我也不是很明白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名字,可能是我依旧没有读懂作者的故事吧。但是《中国制造》依旧是一部恢宏的史诗,一部走向新世纪人们坚定的信念的写照。

《中国制造》的故事设定在1998年,新世纪的前夕,也是新的希望。高长河空降平阳,让原平阳的领导班子发生了重大人事变迁。老书记退居二线多数情况下应是原领导班子的人接任,这样无论是人事方面大家长时间一起工作的默契还是工作执行的模式都有着一定的方式,老书记的力荐的姜超林没有成为接班人,而空降的高长河在这个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群中又有多少能力去改变这里的一切呢? 《中国制造》的故事不再是黑白分明的好坏之分,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抱负,都有着去改变现状的决心,只是在这里更多的人思想认知方面的不同。平阳对于高长河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刀阔斧的去改革,去反腐最后能做到哪一步对于高长河来说是一个未知数,而来到这里接二连三的事件也让高长河应接不暇,平阳轧钢厂十二个亿的大投资多年过去却一片钢铁都没有轧出来,请客送礼的金额却达百万。洪水灾情的应急措施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全,刻不容缓。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每一个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国制造》的故事发生在一段并不长的时间内,高长河的到来一方面正常参与行政,另一方面是对领导班子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反腐倡廉,这是一个艰难的开始,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中国制造》读后感(三):《中国制造》:官场现形记

如果只看《中国制造》的书名,一般人大概会以为,这是一部讲述中国企业发展,企业变革的文史记录书或者纪实文学,再或者是与此相关的小说文艺作品。

读完此书,你会发现,小说讲的内容跟中国制造几乎没有关联。如果一定要说有些联系,那可能是书中描写了几个问题企业,他们连员工工资都发不出。本书主要还是围绕了一个市委的班子,以及上面的省委、下面的县委,展现了官场一众人的群像。

但是如果你把这本书定位成官场小说,并一探究竟,那样,你必然又会失望。书中一开始似乎暗示了平阳市有什么惊天大案,涉及金额几十个亿,可是直到结尾,新任市委书记高长河都没有开始反腐。可能小说的时间跨度过短,中间又有好多重要事件发生,刚刚交替市委班子还没有处理这些事情。

所以,如果读者以官场小说的视角去看本书,必然多少有些失落,里面没有多少你想看的的惊天内幕,也没有反贪反腐斗争的激烈交锋,步步惊心,扣人心弦。

本书的语言风格,以及对人物的刻画,总是给你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像几年前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仔细查看以下,果然是同一作者周梅森,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周梅森,中国当代作家、编剧,1956年3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4年高中毕业,同年分配在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工作。 1978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1979年到南京《青春》编辑部任编辑。1985年任江苏省作协创作组专业作家

从作者的履历来看,他学历不高,创作文学作品,大概都是自学成长,巅峰代表作《人民的名义》写得叙事宏大,展现的问题也比较尖锐,读者读完之后应该会比较过瘾。

作者写了不少官场小说,不知道故事从哪收集而来。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家并非科班出身,却写出了如此多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去深刻认识和学习。

回到《中国制造》这本书,创作于1998年,那年正值1998特大洪水,中国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 显然本书就地取材,把当时很多真实的抗洪案例作为原型,写进了书中,而且安排重要的篇幅,凸显当地某些干部的优秀品格。

但是如果和《人民的名义》相比较,显然没有后者精彩,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及后者,有点像是对《人民的名义》的试水。一个成书于1998年,一个成书于2017年,相差二十年,书的境界相差巨大,想想也是情理之中。

小说似乎有续集,结尾似乎有暗示:“然而,暴风雨还没有来,确凿没有来”,所以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本书没有涉及到什么反腐的原因了。然而我翻看的作者的其他作品资料,没有看到相对应的后续作品。从一点上来看,似乎有点虎头蛇尾。

故事的悬念不够,不是很引人入胜,或许这类题材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小说除了个别章节显得充满张力之外,其他章节有点平铺直诉的无力感。

如果读者想了解二十年,中国一般地级市的官场情况,企业发展,重大工程的背后故事,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

《中国制造》读后感(四):这个世界会好吗?

在我看来,《中国制造》是个严重不切题的书名。这个书名会让人误以为这本书是类似于《春风故事》之类的关于国企或民企改革的商战故事。

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制造》讲述的是一个官场故事,描写了经济发达市平阳在短短十天内发生的故事,以姜超林为代表的老市委退居二线,以高长河为代表的新市委空降平阳。

图片来源于京东

一个敏感、复杂而又痛苦的权利交接期开始了,这个磨合过程势必漫长而艰巨,仅仅是这十天内发生的故事就已经让人有恍若十年之感。

和许多官场小说一样,《中国制造》描写的尺度非常大,但同时它又是一本非常独特的官场小说,在这本小说里,正义不仅会与腐败为敌,更会与另一种正义为敌。是的,当正义与正义为敌,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它还会好吗?

《中国制造》从经济发达市平阳的领导班子换届开始讲起。

老市委姜超林即将调任,原本想提拔自己的搭档平阳市长文春明担任新的市委书记,可没想到空降兵高长河突然受命,成了平阳市的新市委书记。

权利转移的背后,各方势力蠢蠢欲动,而高长河在前几任的出色成绩面前,内心同样提心吊胆,平阳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高长河这个新任市委到任后才发现,平阳在经济发达市的光辉之下,隐藏着无数的污垢和冤屈。

先是历史遗留问题平轧厂,先后投入12个亿,但却没有丝毫产出,厂里员工的血汗钱也被卷入其中,迟迟收不回。平轧厂成了一幢烂尾楼,被拖了一年又一年,员工们要钱不成,决定用最偏激的方式来讨回公道……

平轧厂的风波未平,外资工厂又出了岔子,由于工厂的违规操作,二十多名工人吸入了苯蒸气,健康严重受损……

高长河万万没想到,所谓的经济发达市,背地里会有如此多的烂摊子。于是在发言会上,高长河掷地有声地说了一句:高楼大厦后面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

这是高长河眼中的平阳,同时估计也是很多平阳普通人眼中的平阳。

然而高长河的这句话却惹恼了老市委姜超林。姜超林作为平阳市的老市委书记,在工作期间,连做梦都在想着平阳。他为平阳付出了无数心血,而且也确确实实取得了无数的成绩,他怎么可能允许别人给平阳泼脏水呢? 这场新老市委间的权力过渡开始横生波折。

在讲述平阳市新老市委间冲突的过程中,作者周梅森通过对平阳高层、中层以及普通群众等人物的刻画,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生动的官场以及人民的众生相。

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别官越当越大,人越做越小!

高长河是本书的主角,他作为空降兵来到平阳,既因为前任的光辉成绩而压力重重,又因为上级的期望而斗志昂扬。在短短十天内的情节中,高长河被刻画成了一位处事圆滑但又不失原则的高层领导。

姜超林作为平阳的老市委,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能量依旧不可小觑。当手下人企图追随老市委时,姜超林反而站到了高长河一派,严格服从组织安排,以期顺利完成平阳的权力交接。但姜、高二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站到了对立面。

除了高长河和姜超林,小说里还刻画了田立业、刘意如、金华等中层干部以及田立婷等普通群众。

在这些小人物身上表现出了不输高、姜二人的复杂人性。

图片来源于京东

田立业号称“甩子”,被贴上了办事不靠谱的标签,一直活在姜超林的羽翼之下。高长河到任后先是给了田立业一个下马威,随后又对其予以重任,这个决定是对是错?高长河是慧眼识珠还是在进行一场豪赌?

刘意如和金华母女是小说里的“搅屎棍”,刘意如担任着办公室主任,而金华则是一个代理县长,二人利用彼此的权利职位互通有无,在高长河面前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正如金华所说,她们母女是“政治上成熟”。她们为了这种“政治成熟”而沾沾自喜,打压异己,同时也因此将自己一步步断送。

田立婷代表的是平阳最底层的群众,他们建设了平阳,但最终却没资格分享平阳的荣耀,田立婷成了十一万下岗职工中的一员。

田立婷还不算惨,因为她还有一个当官的哥哥,可以轻易为她安排一个职位。然而田立婷却几次三番拒绝了。因为她得到一个职位,就意味着又要增加一个下岗员工。体会过这种痛苦的田立婷不想把自己的痛苦转嫁给别人。

这群人共同谱写了一曲平阳众生相,有霓虹,也有血泪。

和一般的官场小说不同,《中国制造》没有将矛盾和冲突放在贪污腐败上面,它探讨了一个更难回答,更无解的难题:正义与正义为敌。

即便高长河和姜超林都无意给对方难堪,但二人还是不可避免地站到了对立面。高长河因为平阳的烂摊子而痛心疾首,而姜超林则为了平阳的荣誉寸步不让。

二人成了争锋相对的双方,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但争锋相对的双方,却无法用对错来衡量,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上都没有错,他们全都代表了正义,全都代表了平阳的利益,然而两种正义却成了敌对的双方。

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都站在高长河一方,他那句“霓虹灯下有血泪”并非是空穴来风,平轧厂和外资工厂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有人因此自杀,有人用生命来赚钱,平阳的荣耀并没有照到他们身上,他们一直处于阴影之中。

高长河正是为了他们的遭遇而痛心疾首,所以他说,发展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就不能再出死人这种事了。

站在高长河的角度,姜超林一方无疑是错误的一方。但客观评价平阳取得的成就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图片来源于京东

正是以姜超林为代表的的老市委的努力,才让平阳成了经济发达市,平阳取得的成就没人可以抹杀。同时平轧厂这些烂摊子,我们也无法全部怪到姜超林这些人头上。就像书里面说的一样,那是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犯的错误,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将错误全部担起。

姜超林为了平阳市兢兢业业数年,连轴转地工作,又怎么会允许别人轻易地诋毁平阳呢?他代表的何尝不是平阳的利益呢?

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出现了,高长河和姜超林全都代表了各自的正义,二人都是为了平阳市的利益出发,但指向的却是截然相反的路,正义的对立面同样是正义。

这正是小说抛出的一个难题。如果正义与正义为敌,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