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1000字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1000字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是一本由[日]外山滋比古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一):现在最好

心底最好的位置 不要浪费给过去而要留给未来

午睡是很好的,但这个词不太好,如果是歇思塌 听起来就会很好

想要增加做人的宽度呀,就不能执着于一种颜色

所谓妈妈的味道,或许就是童年的时代吃惯了的味增的味道是最好的

我们应该选择能够提高自身抵抗力的乐天的充满希望的生活方式

求索才会有所得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二):97岁おじいさんの人生谈

首先,在看这本书之前你一定有一个非常平和,非常放松的心情来看此书。因为如果你带着一种比较急躁的心情看此书时,你会觉得“啊?就这啊,我以为写的什么好东西呢。”确实,其实单纯按内容来说并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甚至有许多外山滋比古自己的想法就连我这么一个00后都知道。

我觉得吧,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作者写成此书的年龄,看序言时外山滋比古写此书的年龄时已经95岁的高龄了,在动不动就出现百岁老人的现在,可能很多人已经对数字麻木了,其实这个年龄真的已经长寿了,有许许多多的人在70、80甚至60岁时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说实话我自己还挺羡慕这个年龄的,如果自己以后能活到这个年龄那真的可以说是天大的福分了。

95岁世纪老人,在可以说是自己人生的末尾,写上这么一点点自己的感想那可是真的不错。可能因为外山滋比古年龄的问题,我觉得他翻译过来的字有种很悠闲的感觉,来看看他自己取的几篇章节的标题名字吧。“搭配诗文的散步”“安心走路,注意脚下”“享受病愈的过程”“回味的话题”,是不是很悠闲?

我在高中时曾经对于他人的去世非常的悲伤,尤其是自己亲人时。在自己外公的葬礼上,有一个人主持人用方言念着外公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我那次是第一次知道外公被日本人抓去挖过矿,我当时就想一个人的去世带走了自己几十年的记忆,再也没有人能和去世的那个人一样拥有同样的记忆了,自己就莫名其妙的一种悲伤浮现,不管我是否认识那位去世的人。

95岁的作者能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各种经验我觉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平常人哪有机会去和这么大岁数的人对话,就算遇上这么大岁数的人也未必能和你正常对话,这就是文字的魅力了。 95岁的人,基本上自己身边的同代人已经全部去世了,甚至自己的下一代都有可能所剩无几了,看这么一位世纪老人的文字也没有啥好吐槽的了,应该作者自己本人也应该看开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各种各样的经历自己也都经历过,正所谓“看破红尘”。 嘛,闲暇时分,看看这么一位おじいさん自己的想法,也挺不错的,而且有些想法也确实挺值得借鉴学习的。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三):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

97岁的外山滋比古,被称为日本智慧巨人,在他的一生中,他悟得了许多的生活智慧。

例如——“午睡是很好的,但是这个词不太好。如果是歇思榻,听起来就会很好听。”

确实,歇思榻这个词听起来好不一样,歇息、思考、卧榻,虽然这只是西班牙语中午睡的音译,但放在午睡这件事情上真的再合适不过。

再例如——“枕边要么放硬壳的书,要么就放自己读过多次的爱读之书。”

这一条真的要安利给所有入睡困难的朋友,正如作者所说清醒魔,他原本就是个懒汉,如果你在这时去翻平日里啃不动的书,并且不是敷衍的读,而是下定决心要试着看书至少10页以上,清醒魔一定会落荒而逃。

这简直就是我本人,作者说一般他读到二三十页就能倒头入睡,我比他菜多了,基本也就两三页,然后马上“不省人事”。

这个时候千万不能看新闻类的内容,也不能看自己很感兴趣的内容,因为只会越看越精神。

(我真的没有想到作者先生的智慧都实用性这么强hhhh)

与一些讲大道理,劝诫你应该怎样怎样的书不同,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贴近生活。

哪怕是如何面对生病、疼痛等等不好的事情,作者书写的也是他通过亲身经历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书中还有一节是我深有感触的“收信与回信都充满乐趣”。

我从中学时起开始和朋友寄信,一直到大学毕业工作之后的两年,每次寄信出去和等待回信的时候都是万分欣喜的。

在这本书中外山滋比古通过他多年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了许许多多我们生活中能用得到的哲学智慧,比如越是日常使用的东西,越要精致;比如上年纪的店员适合上年纪的客人;比如不要把自己的钢笔借给别人;比如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我真的好喜欢这句话,这世上很多人,总爱跟别人比,总想着去更高更快更强,但人生并不是奥运会,我们并不需要去跟那么多的对手去比拼。

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的节奏,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这个答案不是跟别人攀比出来的,而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身边有爱的人,又能发现美好事物的眼睛,有属于自己的爱好,对每一天都充满期待。

这才是不虚度的每一天啊。

这本书的封面就像内容一样,让人觉得平和美好、清新治愈。而外山滋比古也如封面上的简绘头像一样,慈祥又智慧。

珍惜现在吧,即使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现在还在,就很好。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读后感(四):97岁老人的人生智慧书:《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

岁月可以赋予人们很多,也可以夺走很多。

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有的人被夺走了体力,有的人被夺走了美貌,有的人被夺走了健康。

而有的人在失去的同时也被赋予,被赋予了智慧,被赋予了深度,被赋予了心态。

同样是百岁老人,有的已经失去了很多记忆,有的依然活跃在自己喜欢的领域。

我喜欢看百岁的老人写的书,经过岁月的洗礼,那些思路依然清澈澄明的老人,通过对话和书写,渐渐吐露出人生的秘密,分享岁月赋予他们的特质。

《每当回首过去,我还是觉得现在最好》这本书,就是由一位97岁的老人写的。该书的作者是外山滋比古,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大师、百万级畅销书作家、语言学家、评论家、散文家。御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授,文学博士。专攻英国文学,研究横跨语言学、修辞学、创意思考、阅读理论等多个领域。

在这本书里,作者以随笔的形式,从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平实的话语中渗透着生活的智慧。那些简单却又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达的态度和思考,就透过这一件件小事慢慢阐述着。

书中每篇小文都不长,随时可以拿出来翻上几页,看上一篇,不需要很久,也可以作为枕边读物。

随着年龄渐长,逐渐体会到体力精力的下降,而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完成的任务和应尽的责任却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总有种要喘不过气来的感觉。而“中年危机”,“职场没有35+”这样的论调,一度也让我特别恐慌。

但是,当我读完书中的《卖帽子的同龄接待员》这篇文后,内心的恐慌一下子就消失了。

这篇文章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写了一下作者为什么要买帽子,以及买帽子的经历。

文中提到同龄的接待员一下子就给作者推荐了中意的帽子,这点特别让我触动。

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困难。正因为如此,同年龄段的人更好互相理解。上了年纪又怎样?世界上也有,只有这个年龄段最适合做的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直希望自己能够遇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但是,每当遇到让自己气愤的事,难过的事,尴尬的事等等,也总是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因此总是很懊悔。

读完这本书中的《心会动,但也可以很快平静》以后,便释然了。

每个人遇到事情后,内心都会有所波澜或者触动,这都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是事情结束后,或者现在没有办法处理这件事的时候。这时候,内心恢复平静就好了。

就像竹林一样,遇事发出飒飒风声,事毕则转瞬恢复平常心态。

这样,便是高手境界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曾经花很多钱买了一双靴子,非常喜欢,以至于平时都舍不得穿,只有重大节日的时候拿出来穿一下。

读了书中的《常用物也要用好东西》才意识到,与其节日拿出来穿,不如平时穿。

物品只有经常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频繁使用的物品是自己喜欢的,会让人有更多的满足感。

同时,这也是很好的自我暗示,让自己明白,我值得和配得使用美好的物品。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书中这样的小文有很多,每一篇都给我不同的启发和感受。而且每篇小文都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只是简单地讲着一件件小事,但是读到最后,自己总是有所顿悟。

也许,这就是漫漫人生,一般都不会有大事发生,心态的调整和转变,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小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