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双城记读后感精选

双城记读后感精选

《双城记》是一本由[英] 查尔斯·狄更斯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双城记》读后感(一):狄更斯的作品里总是涌动着脉脉温情

看过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再读《双城记》,深切地感受到狄更斯小说中的温情。他的这一特点在众多西方19世纪作家中是非常鲜明的。虽然他的小说背景总是在君主专制统治下混乱的民不聊生的民间,但是他似乎总是能够通过人物之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找到永恒的希望。

《双城记》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这也是书名的由来。故事主人公是马奈特医生一家及其朋友,以及法国的埃弗瑞蒙德侯爵一家。这两家人之间又有着极其复杂的情感纠葛。马奈特医生一家曾经安稳地生活在法国巴黎,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被埃弗瑞蒙德侯爵派人抓去给人看病。在这次行医的过程中,马奈特医生发现了埃弗瑞蒙德侯爵欺男霸女的事实。于是被丢进巴士底监狱,一待就是十八年。

然而好人终有好报,旅馆老板德发日在马奈特医生出狱后将其接到了自家旅馆中居住。后来医生的朋友——英国银行家洛瑞及医生的女儿露西得到消息后到巴黎将其接回伦敦居住。在回国的船上他们又偶遇了化名达内的埃弗瑞蒙德侯爵的侄子。这位小伙子主动放弃继承财产,与荒淫无度的侯爵脱离了关系。而后露西与达内成为夫妻。

正当大家都在英国过上了风平浪静的生活时,法国大革命爆发。达内前去巴黎解救曾经的仆人,洛瑞也要去挽救银行的账目。然而达内却被已经杀红眼的革命者当成法国贵族抓了起来。亲朋好友们为了营救他又都来到了法国……

虽然说狄更斯这本书抨击了18世纪欧洲贵族生活上的奢靡和人性上的堕落,并且批判了法国大革命中革命者以暴制暴导致无辜者的牺牲,但是主旋律上还是充满了正能量。银行家洛瑞对于露西百般照拂,德发日好心收留马奈特医生,卡顿为了成全露西和达内不惜以身替死……

狄更斯在本书中将虚实交织穿插讲述,这部作品是真实历史与虚构故事的完美结合。同时狄更斯的语言风格也是极其鲜明的,他的语言非常华丽,用词优美,细节描写非常多。阅读狄更斯的作品,总能让读者收获感动。这也许跟他的身世有着因果关系。从小就开始做童工补贴家用的狄更斯能够深切地体会底层人民的不幸,同时善良的他又总是能够感受到真切的温情,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双城记》读后感(二):爱总能战胜恨,善则永世长存

“我现在做的,是我一生中做过的最好、最最好的事情;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最最安宁的休息。”

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1857年狄更斯和他的孩子们、朋友们在一起演出威尔基·柯林斯先生的剧本《冰海深处》时,他开始萌生这部小说故事的主要构想。

该小说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这两座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该小说主要是围绕着曾经寓居巴黎而后因故移居伦敦的医生马奈特医生与其女露西、还有曾经的巴黎侯爵之子查尔斯·达内,以及居住在巴黎圣安东尼区的马内特医生昔日的仆人德发日夫妇这几个主角而展开故事叙述。

A TALE OF TWO CITIES 1935年出品

该小说结合了批判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小说的结尾通过理想化丑陋的现实社会,给人以生活的希冀和生存的力量。

这部小说中的男二西德尼‧卡顿,一位愤世嫉俗的律师为露西和她的爱人达内而慷慨赴死的故事情节,带有华兹华斯式的浪漫主义色彩,尤为令人动容。

毛姆曾说,在狄更斯的整个职业生涯当中,一般的读者如饥似渴地阅读他的作品,而评论家们却总是找他的碴儿。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狄更斯所主张的浪漫主义很明显地盖过了他的批判主义,使得这部小说的主题因此蒙上了一层乌托邦的幻象,因此与其以往的作品相比较起来,略显逊色。

主张非暴力社会改革的狄更斯,在该小说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表现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马奈特医生为了女儿露西的幸福,放弃压制心底的憎恶,以德报怨地接纳曾经让他蒙冤入狱18年的侯爵之子达内成为他的女婿;

2,深爱露西的卡顿为了露西的幸福,代替她的爱人达内上断头台的浪漫主义行为,体现了舍己为人的卡顿的高尚品德。“希望你有时能够想起,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为了保全你所爱的人的生命,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诚然理性与宽容,善良和爱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之所在,但是倘若没有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也就得不到广泛的传播,追求公正平等的思想理念也将可能永远只是幻影,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更是遥遥无期,博爱就更谈不上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想要什么要的理想社会,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Anyway,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的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令人仿佛在观赏电影与戏剧之间不停地切换,极具画面感,充满了艺术之美!

狄更斯是一位语言大师,从艺术技巧看,狄更斯在此小说中运用了象征、寓意、嘲讽、夸张、对比、重复等手法。

在这句话中,狄更斯巧妙地通过渲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设下悬念和伏笔,推动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的发展,用得恰到好处,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

《双城记》读后感(三):“囚徒困境”,因爱重生

好喜欢夏日入侵企画《人间萤火》里面唱的“就像所有此刻孤独微小温柔的光,陪伴着着慢慢长夜被照亮的路”。

现在就有这么一本书——《双城记》,里面的主人公马奈特小姐露西就像这萤火照亮着被囚禁于这一特殊历史环境下苦苦挣扎的人们的路。

《双城记》

或许不仅是在那一个特殊环境下被困于囚徒,即使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也常常困于自身的囚徒,在慢慢长夜希望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微弱的光砥砺前行。

对于《双城记》最开始是在《少即是多》这本书里面听说过,但是此“双城记”非彼“双城记”,后来是简书友友有推荐这本书,这次有幸能看到这部经典,着实被其震撼,而我在其中品出的是“囚徒”困境,因爱点亮前行的路。

很难相信一个人在一个密闭的小屋子里面被囚禁着,但露西的父亲马奈特先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囚禁了几十年,没有WiFi没有手机,面对着黑暗的砖墙一天天度过余下的岁月,是有多强的意志才得以存活。

一瞬间突然想到,失明固然可怕,但失去自由和希望才是最大的悲哀。

对于曾经光辉的马奈特医生,身着破烂的衣服在微弱的光线下默默地做着自己还没有做完的鞋子,颤抖的嘴已经忘记和人说话了,不知道为什么做,也不知道做给谁,只是一天天重复着看不到一丝希望。

落寞

见到自己多年没见的女儿,最开始是害怕的,但是慢慢接受了看女儿的眼神里有了一丝光,即使身体虚弱。

对所有的一切都失去希望了,但是唯独看向女儿的时候是眼里有光,在女儿的陪伴和照顾下逐渐恢复了一丝活的生机,虽然提到过往还是会身陷其中不曾提起,但是已经能够正常看书研究了。

我想女儿重新寻回父亲是对马奈特先生最好的眷顾吧,当失去灵魂的眼睛看到女儿的那一刻有恐惧,但闪现的那一束光就是他生命中最美的风景,就像深埋地底被挖掘拯救后的重生。

达内被作为“叛国贼”接受着审讯,将会被以各种残酷的方式被判处死刑,但是事情在人们注视露西脸上的怜悯时发生了翻转,达内从露西那里看到了希望。

很难想象对死都能镇定自若的达内竟然在看了露西之后,动了桌旁的叶子。

不论达内是被困于贵族阶级的难以摆脱,对于贵族压榨百姓的反感,还是对于陷入自己的理想抱负中的不能自拔,牺牲性命也要实现的执着。

我想在法庭的那一刻,在看到露西的那一瞬间,更加笃定,看到了曙光而进一步砥砺前行。

卡顿爱露西,但是他深知自己配不上露西,他向露西表明心意,但是他同时把自己贬低与露西保持疏离。

卡顿每天对着繁杂的工作喝酒已经难以填补内心的空白,夜晚会对街头无知无名的石头眷恋有佳。而真正能填补内心或缺的部分也许是找露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了吧,在她面前卸下伪装,离开喧闹的人群找一个人说说话,他小心翼翼不敢靠近露西,但又很希望能靠近。

露西以诚相待,希望能帮助他,但是不能,卡顿除了自助,他人爱莫能助。卡顿知道露西不爱自己,把她藏在心底,就像他说的“为了保全爱的人的生命,他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们都值得被爱

或许卡顿被困在糟糕的生活难以自拔,或许深陷露西的情感里难以解脱,但是对于露西的真诚与纯洁,他选择珍藏,深埋心底,至少在遇到露西之后看到了新的希望。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曾体那样一个时代的悲惨经历,我们没有经历马奈特的囚禁,没有经历达内的审判酷刑,没有经历卡顿的困顿落寞,但是我们或多或少会困于自己的“囚徒”身陷不已,在还没有挖掘的时候,它深埋在地底的一滩灰烬,但是当它被挖掘被珍视的时候,真得就像一道微弱的荧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而这光可以让人重获新生。

这段环境描写好惬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