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锦集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锦集

《收藏的雅趣》是一本由汉宝德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一):文物鉴赏的能力不是一天养成的

作者汉宝德,是一个学建筑的文物收藏家,自己收藏的藏品比较多,可通过《收藏的雅趣》中的图片对他的私人藏品略知一二。

这本书使我想到了我的姑父,他也很爱收藏。我早年喜欢收集邮票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在邮票还没有消失没落之前,收集邮票是我的一大爱好。到了而立之年,收藏的爱好尽显奢侈,除非真心喜欢收藏,多半和我一样到了中途即丢掉了收藏的爱好。

而我的姑父,在收藏的路上乐此不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也甘之如饴,叫人佩服。

收藏不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饱读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于此同时,姑父在收藏之初交了很多学费,市面上的古董藏品本来就鱼龙混杂,要是不懂古董的人千万不要贸然自行购买,否则上当吃亏居多。姑父算是半个文人雅士,油画师,平日就喜欢舞文弄墨,看了不少古典书籍,姑父的书架上有各种关于收藏文物的书,多年的文化积累加上他个人的用功钻研使得他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现如今在他自己的收藏目录里肉眼可见的看到增加了不少高质量的优秀藏品……

收藏的雅趣是作者汉宝德先生根据自己对文物的一个理解,叫我们如何正确的认识文物?再通过这本《收藏的雅趣》带领我们这些普通人,对文物和历史有一个入门级的认识和兴趣。作者从个人角度和集合文物自身讲的比较多的是收藏的意义和收藏文物的文化价值。对一个上图的文物如何鉴别真伪的笔墨倒是不多的,所以要是要将《收藏的雅趣》作为工具书来用的话,恐怕是不行的。

不过,《收藏的雅趣》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意义也是重在启发我们普通人以文化人的角度去看大到博物馆里的收藏再到小到个人的收藏,哪怕是伪品,也有值得研究的意义。一个文物融合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背景还有使用功能,反映了文物产生年代的方方面面的社会现实。历史是一个滚轮,通过这些出土文物,我们隔着千年文明终是触摸到了那些个远古时期的温度。每一个来文物都是祖先的智慧结晶,纵然我们没有办法实现时空的穿越,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出土文物的时候,挥之不去的感动久留于心。

因此,《收藏的雅趣》启发性要大于实用性。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二):收藏整理兴趣之间

《收藏的雅趣》我一直有收藏的习惯,每次买小本本的时候,外面的包装壳我都会收藏起来,因为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用到它,但是事实总是跟我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因为好像也不是特别常用,所以越积累就越多,导致家里人都说我是收垃圾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单子我都会收起来,关键是我收完之后自己又不会整理,就随便拿个盒子装在里面,但是看起来真的是很糟糕,所以有收藏的爱好,也有要整理的兴趣,不然你收藏的时候有多快乐,整理的时候就有多痛苦,这是我以自身的亲身经历来讲。 但是作者收藏的是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相比于我而言,我的真的是收藏的兴趣,有点独特呀。这本书一开始讲的都是呃来源,到后来的发展过程,再到他们受到了一些挑战之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也就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的斗争应该如何舍取?作者将其的斗争都非常清晰,明了的给我们点名出来。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古代的,就例如一个充满回忆的玉皇,讲真的,这个我就没有见到过,在电视剧里也没有见到。可能是我有些孤陋寡闻吧!如果对历史文物有兴趣的话,个人还是建议可以看这本书,加深自己的知识程度与广度,而且这本书也讲述了古代的印章和印文,我认识到了很多次,都是从字体非常相似于我们的生活,在逐渐演变出来,到现在我们的字体已经和古代的字体有所差别,但是型不像神就像,我们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从来就没有忘记自己的根。 这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讲,从作者所听所闻所想说么道的逐步深入了来了解,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字,让我们在看图与独自的过程中遨游在历史的海洋中,我自己看到了一些怪异的东西,好奇心一旦也被挑动,向科学家在实验室寻求答案,那样子投入,我把自己喜欢的带入到古代文物之中,似乎能感受到古代文物之中所包含的领域,作者在做这个古代,物品的时候融入的情感。 作者也解决了,我一直疑惑的问题,伪造的古代物品是否有价值?作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伪造的过程中,这个人也是需要了解历史的发展,伪造也是在那个时代伪造的,它也包含着一些历史的实例,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国家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来想,也各有不同性。所以我们看待事物就得从不同的角度看,看这本书,了解了古代文物的发展,也扩展了自己的看问题角度。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三):收藏与文化

书的作者是汉宝德是著名的建筑家,也是文物收藏家,随着我们生活的变好,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人加入到了收藏的队伍中去,像《国家宝藏》《鉴宝》一类的节目也随之多了起来,很快就在国内掀起了古文化的风潮。

汉宝德先生的这本书与其说是收藏传记,倒不如说是自己的随笔,因为这本书并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反而像是一个个的小随笔。 收藏这件事首先得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还得有一定的眼力,很多自认为自己技艺高超的人反而买到了赝品,因此也就需要喜欢收藏的人极度的了解这些古代的文化。 全书分为:古物的记忆价值、发现真实的挑战、收藏之乐、书法的生活化四个部分一一为我们展开说明,给普通人了解文物大有用处,说到文玩儿我很喜欢,但说实话以自己的财力还不敢去收藏什么价值昂贵的东西,但是每到过一个城市,博物馆一定是我必定会去的地方。 一直对古玩儿市场很好奇,可惜自家这边的城市很小,没有卖这些的地方,更没有像网上说的无意间就能淘到好货,希望以后有机会,能逛一逛这样的市场,感觉还是蛮有意思的。 汉宝德先生也买到过不少的假货,随着文玩价格的水涨船高,各路的仿制品也是层出不穷。 书的质量很好,从封面古朴简单的设计,到书中字体的大小,再到书中的插画都安排的非常恰当,给读者一种舒适的感觉,如果是喜欢收藏或是古文化的人,这本书还是挺值得一读的。 文玩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审美,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享受,那种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带来的幸福感,是不能用金钱去衡量的。

古文物的美,美在它的质感,美在它的时代感,我们拿起一只几千年的杯子的时候,就好像穿越了历史的层层画卷回到了那个时代,拨开层层的迷雾,真正触碰到了那个时代的一些东西,这也是收藏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不住的是那些曾经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而留下的是一件件色彩斑斓的古物,是一幢幢的亭台楼阁,好在我们能从其中学习到古人的很多智慧,体会到很多东西的美。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四):《收藏的雅趣》

《收藏的雅趣》是台湾建筑师,文物收藏家汉宝德的作品。在我看来建筑是汉宝德的本业,他在建筑方面已经学有成就,在而后的的工作中也在行业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在他兴趣方面,文物收藏也是极有心得,这是及其不易的。

汉宝德对古物收藏的心得,可以说差不多都在2020年12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收藏的雅趣》、《真与美的游戏:汉宝德看古物》这两本书里了。其实这两本书的内容有些点是反复出现的,不过侧重点还是不一样的。前者具体的谈论了主要的收藏种类,如:玉、青铜器、瓷器等,后者主要讲述了个人的收藏经历以及收藏这一行的门道。 汉宝德在书中总结了古物流传下来的方式,这一点在另外一本书中也有提到,不过在这里他解释得更为清楚。古物的流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传世品,一是随藏品。传世品一般为收藏家世世代代家传而留存下来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皇家藏品。随藏品则是近年来由一些盗墓者从坟墓中挖掘而来,这也是为什么古物市场会有不同朝代的古董卖的原因。不过这在讲究的收藏家眼里,两者在性质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者自觉对古物已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在汉宝德看来感兴趣了才去探索、研究,喜欢了才开始收藏,而收藏该量个人财力而行,甚至偶尔淘到假货还需懂得自己调节情绪落差,毕竟古玩的世界真真假假有时不好辨别。在他看来,他自己并不是古董商贩,对古物的热爱来自于物品本身的魅力。 但是在书中他也提到了,文物商人。他们更注重古物所带来的金钱价值。而作为商人,他们要价的底气来自于他们手里东西的真假。不过在汉宝德看来,仅是一个标价已经足够为收藏家提供鉴别真假的有用信息。

在古董市场其实还有一类人,他们既不是这方面专业的商人,也不是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收藏家。或许就是俗话里的外行人,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在认识的人里,有出现过这样的人,还是一位年过半百,有一定社会经历的人,他可以说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开始收集古物,不过后来得知全是假的,经济损失自然不是少数。在这里提起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在说笑话,而是从作者汉宝德的收藏心得里也有了些许感触。对古董的认知是需要长久的积累的,而古物生意更是一门玄学,这需要自己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或是有专业的人士帮助,只看重它的金钱价值,一股脑的冲进去,想成为一位古董商人是不可取的。 《收藏的雅趣》虽然说到了许多古董物品和种类,但是就真伪的辨别方法虽然提到了一些,但还不能用到专业鉴定上。书里对某类古物如何鉴赏,它的来源、故事、物品的背景特色这些作者都有谈到,这些都是古物的魅力来源。

《收藏的雅趣》读后感(五):听汉宝德老先生讲收藏的故事

我对古玩开始感兴趣还是从听收藏类的节目开始的,从别人收藏的故事里,听了看了不少好玩的事情。好像那一物件因为经过了历史的洗礼和故事的加持,已经不是一件死物,变得生动有趣。

汉宝德老先生作为一个资深的古玩爱好者和收藏家,在《收藏的雅趣》这本书里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几十年的收藏心得和故事。欣赏古玩,内行人和外行人的区别就是内行人能够从一件艺术品的工艺、造型、图案、用途等多方面,从而判断出一件物品的生产年代。无论是雕塑、陶瓷还是玉器,都有着属于那个时期独特的风格,被当时的社会背景中的政治、经济、民俗等等深深地影响,也就是具有时代感。

本书按照类型分类,每篇介绍一种古物,有茶壶、玉、青铜器、石头、书法作品等等。记得老先生写琉璃的故事那一篇,有聊到鼻烟壶。老先生起初对这种腐败、堕落象征的小物件显然颇有微词,不感兴趣,直到看到一款生动的珐琅彩画鼻烟壶,才入手一只买回来把玩。后面又收藏了第二只,原文是这样说的: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起来,纵使这收藏大家也还是逃不过真香定律。

我想起来18年在西安博物院正好遇上了一个鼻烟壶展览,见到实物真的才会明白它受欢迎的原因。每一只都小巧玲珑的,精致可爱。我最喜欢的是一只白玉茄形鼻烟壶和一只玛瑙蟾形鼻烟壶,小小一只在灯光下有着温润的光泽,看着特别美好。

欣赏这些古物的美的乐趣首先一定要眼见为实,看再多的文字资料都只是作为学习和产生兴趣的一个铺垫。光眼睛看也是不够的,把古物放到历史中去分析,才能更懂得欣赏它们独特的美,了解它们真正的价值。学和看缺一不可,这也就是爱好者收藏古物的乐趣所在了,品味到汉宝德老先生说的“古、怪、美”、“形、意、情 ”。

本书对比同系列《真与美的游戏》中收录的文章应该是比较晚写成的,图片也较前者丰富且彩色,对照照片去品读,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