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锦集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锦集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是一本由陈忠实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一):愿我们漫漫人生,步履不停,愿我们有乡可回,有人等

陈忠实最新的散文集,虽然之前看过陈忠实先生几篇文章,这本书让我全面了解这个人,

他的一生,他的志向以及他铁汉外表下一颗温柔的心。

他写父亲、写老师、写白鸽、写故乡、写朋友,真情意切,感人流泪。

西北大汉的阔达心胸里有一颗顽强不屈的内心。

也充满诗意,那篇《在河之洲》非常能表现他的唯美浪漫,如《诗经》里的情景相辉映,给人一种很美好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活着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出身,都各自有各自要面临的困境,走出来就是成长,停滞不前就是一潭死水。

陈忠实无疑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选择了前方就步履不停。

虽然他为了文学艺术积极努力的追寻着,向更高远的方向进发,但是他也没有停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安享。他回归故乡去创作,他觉得在那里,在那间老屋,在泥土和山川的气息间才更能激发他的灵感。因为那是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最能滋养他精神的故乡。

每个人都有故乡,乡情其实并不高深,从故乡出来的孩子,即使的都市生活若干年,依然觉得只有故乡才是自己的家乡,即便那里贫瘠落后,即便那里人去楼空,但是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一方黄土地,所产生的一切早已如养料一样渗透进我们身体的血液、细胞,而且永远不会因为新陈代谢而剥离。深沉地潜藏在我们内心最深处,平时不会轻易扬起。但又永不磨灭。

无聊在经历过什么,只要回到故乡,就能安然入睡,就如儿时在妈妈的怀抱,那熟悉的气息让我们安稳。故乡是游子永远的归属,有故乡的人是幸福的,无论何时何地内心依然有想往,历尽千帆归来,也许已白发苍苍,只要慈母还在,依然是少年。

愿我们能在漫漫人生的路上,勇往直前。

愿我们人人有故乡可回,有人在等待。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二):乡野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我这个人对于乡村,是很感恩,同时也是很亏欠的。

印象里家就是乡村,从小在田野里长大的孩子对于黄土地总是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虽已离家在外几年但还是会想起乡村的趣事来,在夜深人静的失眠之夜,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

陈忠实先生的新作《漫漫人生,步履不停》是他对于“人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真实回答,这本书记录了他如何成长如何沉淀,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到国家作协会副主席,他的一生无疑是跌宕的,但是无论在怎么样的境遇下,他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活在当下”也是他对对于人生最真实的态度。

最初了解陈忠实是读了他的《白鹿原》作品,作品断断续续又去看了电影电视剧,直到现在这些经典影视作品我都还偶尔重温一下,为两大家族多年的历史恩怨心怀感动,作品不仅仅故事恢弘,小说的描写着实让人觉得不一般,这部作品也因此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据说陈忠实在创作的时候就暗下决心,要把这本书当做“将来垫枕头”的作品。

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关中汉子,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最终也回归了黄土地。不是读这本书也不会知道原来陈忠实从事文字工作有实属的“巧合”。一向成绩优异的他因为家里要供哥哥读书不得已被迫休学一年,之后再回归高考的时候却因为名额大大减少错失了上大学的好机会,之后与军徽擦肩而过,为此懊悔过更多的是恨父亲,恨他不该让自己休学一年。许是命中注定要与文字为伴,好在也混出了名堂,于自己于家人都是最好的交代。

这本书在描写很多关于乡村记忆的情节让我感受。我也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虽然现在也没有混出个模样,但是有很多事情与陈忠实先生经历相似。他第一次接见外宾穿的衣服辗转多次才借到一身像样的体面衣服。这让我想起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曾代表学校参加镇上的“听说读写比赛”,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我也是辗转好几家才借到,参赛的一共5个学校我为我们学校赢得了第二名。如今想来倒觉得很有意义。

《遇合燕子,还有麻雀》一文让我想起我在家里时候的场景。每天早晨睁眼醒来就能听到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儿鸣叫,好不惬意。尤其是成家之后再回娘家,觉得乡村就是解压的地方,让我的生活慢下来,心情慢下来,不去想工作业绩不去想挣钱多少,饿了就在菜园里摘个黄瓜西红柿随口就吃,我想这也就是陈忠实老先生回乡下老家生活的原因吧,这种烟火气的生活实在是太能安抚人心了,它告诉我们不要去想不要去追,安心过好当下的每一天都很精彩。

最近几年家乡已经被开发成小众旅游景点,很多城市人都来那个当年“鸟不拉屎的地儿”来拍照打卡,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宿会在深山处的原因了,清净,干净,回归大自然。

如今而立之年,我很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事情,五月份又是一年樱桃季,大批的国内客户都会来我们家乡采摘樱桃,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来了,带着人们的希望,一年又一年。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三):来这世间一趟,要多看看太阳

第一次读陈忠实先生的书是在《白鹿原》,书中形形色色、性格各异的人物,通过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与反思的问题,值得人细细咀嚼其背后的故事。

这本《漫漫人生,步履不停》作为陈忠实先生的散文集,以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时日,将我们带入那个年代,去体会他们的艰辛与不易,携带着光与暖,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步履不停。

陈忠实,中国当代作家。1979年,加入中国协会;1991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鹿原》;1997年,凭借《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2007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十三推磨》,同年获得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可能我是选择晚上读的这本《漫漫人生,步履不停》,夜晚,氛围比较宁静,思绪也会异常活跃,所以更能沉浸到这本书中去。

陈忠实先生的一生比我想象的要艰难得多,他出生的那年是1942年,同年紧邻的河南省正在经历新中国历史最惨烈的一次饥荒。

那个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现在的我们可能体会不到,在查阅资料之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我也没有想到的是,20年后,1962年同样的悲剧再度上演。这和我们2020年重复2017年的悲剧一样,本质上还是我们不曾真的铭记教训。

陈忠实先生高中毕业之前,最盼望的能够上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回乡村是最后一条路。

因为高考招生名额骤减,对于高考不自信,他想要当兵。好不容易获得了体检资格,到体检当天才知道只有他没被通知去参加体检。理由是本来名额不多,留给高考没有希望的学生,更何况,他父亲不希望他去当兵。在名落孙山后,陈忠实先生只得回到乡村。

作为同样高考失利的我,很能理解这种心情,我自己是很长时间都没办法抽离那种情绪,包括在开学之后,很难和其他人一样很开心、兴奋地去迎接新的阶段。

虽然对于回到乡村完全当个农民难以接受,但深爱文学的陈忠实在回到乡村后,投入文学创作。

跌宕起伏的人生,是陈忠实生活的常态。可无论他经历过什么,他赤诚的心灵都不曾被污染过。只有内心真的宁静、从容,才能孕育出这么温暖的文字。也希望我们在读完这本书中,能够细细品味先生的文字,从他作为一个小男孩到一代大家的心路历程,能够获得心灵的力量,热爱生活,朝着自己梦想的道路前进。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四):《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认清生活,继续上路

在这个漫长的艺术探索过程和人生历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都不足为奇,都是生命一部分别样的风景,我们要做的是坦然接受生命给予的挫折、委屈、龌龊,携着光,继续行走自己内心选择的那条路。 最先听闻陈忠实先生是来源于前些时间曾感染无数人的电视剧《白鹿原》,原著《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第一个处女作品,被誉为“一部渭诃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而《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这是一部经典的陈忠实散文集,是陈忠实对“人生是什么”的回答。36篇文章凝聚了陈忠实对出身、成长、亲情、友情、故土、万物生灵的回忆、感恩与沉思,展现了一个关中男孩成长为一代大家的心路历程,一个铁汉内心的柔软和温情。人生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活在当下,热爱活着的每一天,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漫漫人生,无论遇到什么都不足为奇,都是生命的体验,是生命的积累。不畏艰辛,携着光和暖,步履不停,才是一个人行走的正确姿态。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路 开学之日,本该是一个开心的日子,由于家庭的团窘,父亲种的树卖完了。他只有拿着“”体学”纸张拿去教务处走去,生活所逼,他不得不选择休学一年的道路,因为那一年,他的人生道截然不同,1962年恰逢中国经济最团难的岁月,高校招生任务大大缩小,寄托于飞行员和炮兵的幻想破灭了,高考落榜了,好像所有捷径都被堵死了.最后名落孙山回归到乡村去。读完此书,不止一次热泪盈眶,我无法想象他是怎样接受这一切,对于一个00后来说,这么大个小孩,除了读书,还能做些什么?没了读书的陪伴,生活又会少了多少乐趣?历尽千帆,在他的笔下却没有一丝的抱怨。有的,更多的是一种担然的生活态度是苦难过后的从容。只要你相信和坚持,也能成为自己和别人的光。 此生安处是吾乡:故乡 鲜为人知,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陈忠实先生都喜欢呆在老家旧屋里,那是一片耳根清净的好地方。椿树是父亲栽下的一棵树,人生道路的指向的标志,也是父亲生前留下的唯一活物,杏黄、枣、斑鸠、白鸽、鹭鸶、朱鹮、燕子、麻省雀,动物与植脚汇合,似乎者都带有各自的灵性与我们交流对话。原上的风景从初春写到冬季,原下的乡村,是在河之洲的诗和日子 悲欢离合总关情:文化 "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借古抒怀,用白居易表达“远离现实的嘈杂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的思想,历史厚度与文化气息相结合,现实到历史,再到最后的感悟。渭河这条熟悉的河川里,粮食的储藏地,公社工作的回忆,如今经济变革的意义变迁了,再也不害怕吃不饱的问题了。关中,鲜话的历史,胡民间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舍弃,唯有那位份依恋的情愫。骡马市,古城西安的象征性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代表一种历史的意蕴,一种历史演进过程中独有的风情和韵味。印象深刻的是文章最后一句话:到那时我将会是一个幽灵,邀上也许还健在的潘向黎,去观赏咸阳原上超现代的游侠少年的风姿,当是一种慰藉。 歌德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选择哪一条道路,都是荆棘和鲜花同在,有晴空也有冷雨。前途很远,很暗,但不要怕。请保持初心和信念上路,寻找道路上的浪漫和温暖。

《漫漫人生,步履不停》读后感(五):陈忠实:漫漫人生,步履不停

很久不读散文,再读有幸遇到的就是陈忠实老师的作品。

说起陈忠实第一个反应就是《白鹿原》,再想想还有当年获得人民文学奖的《李十三推磨》,还是一本小说,散文还真是没有,特意查了查,百科里列出的作品15部作品里只有一本散文集《陈忠实文集》,这本《漫漫人生 步履不停》就是在整理了《陈忠实文集》以及另外四本散文的基础上出版的,不同于小说散文是作者直接的感悟,读起来就好像陈忠实老师坐在你身边在和你聊天。

陈忠实出生在距离西安三十公里的小村子里,父母农民,家中贫困,有一个哥哥,小时候因为父母实在供不起两个孩子上学而休学一年,可正因为这一年的休学赶上了1962年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让陈忠实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这一年的休学是本书开篇的第一篇,短短一篇写出了那个时代的无奈,老父亲的抗争还有女老师对学生的爱,休学事件最终也成为了父亲临终时念念不忘的遗憾。

接下来又错过了征兵,人生之路好像只剩下了农村。然而人生理想坚定的人总会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就像陈忠实说的“我在大学、兵营和乡村三条人生道路中最不想去的这条乡村之路上落脚了,反而把未来人生的一切侥幸心理排除干净了,深知自修文学写作之难,却开始了。一种义无反顾的存储心底的人生理想,标志是一只用墨水瓶改装的煤油灯。”读到此,有种莫名的感动,有时候我们碌碌无为就是没有坚持给自己点亮这样一盏人生理想的煤油灯。

一直处在都市的快节奏中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以为会读不下去,读完第一篇的时候发现节奏已经降了下来,纸质书全本一共242页,按照日常阅读速度这样厚度的书籍大约只用2-3天,这本不一样,一周过去还有一半,读的时候节奏会降下来,就好像坐下来沏了一壶清茶听陈老讲述他成长的历程,听完这一段又换换放下手中的杯盏移步庭院一起看看春日里的花草,听听夜里的杜鹃,早上斑鸠的啼鸣。自己翻阅的时候偶尔也会抬头看看窗外,夜色已浓,想到星星也许正在闪烁。

和余秋雨老师的大文化散文不同陈老的散文读起来就好像发生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看到的是村子里放羊的人,是老屋筑巢的燕子,是西安的街道城墙,文字中有着浓厚的关中文化背景,就像人们常说的,家乡的乡风民情、山山水水早已融入到了他的心灵当中。

想想确实应该买一本散文读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读书目的,放下功利心,单纯的阅读,就放在案头,也不限定自己几天读完,闲暇抽空读一篇便觉得正在和大师对话,身体得到了放松,心灵得到了滋养,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