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读后感大全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的读后感大全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是一本由王身敦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读后感(一):刘香成 引言

刘香成,普利策奖得主、美联社前驻华首席摄影记者,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SCoP) 创始人

我从20世纪80年代就认识王身敦。当时,我们在相互竞争的西方新闻机构工作,他在路透社,我在美联社。然后,我们俩先后告别新闻摄影工作,转而从事各种独立的项目;期间我们偶然也有机会合作,我很珍惜这些机会,我一直很欣赏王身敦的摄影方向,以及他那勤奋、投入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这里展示的作品具有跨度很大的时空、地域和题材;这些多元化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透过深思熟虑的框架呈现深刻的敏感性。这些影像展示了大小城市以至偏远地区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些人们对日常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习惯和态度,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习惯和态度正在从外在和实质上明显改变。这些照片既展示了一种我们熟悉的感觉,那种我们认识和共鸣的情感音色的共同性;亦同时具备独特的文化特质以及一个民族的传统符号。从20世纪80年代的早期照片到2010年后作为独立摄影师期间的作品,尽管相差20年的间距,王身敦都可以一直保持他的风格——自然地、真实地抓住某一时空的瞬间。

当他还是一名摄影记者的时候,王身敦便以无与伦比的耐心对待他的工作。后来,当他成为一个独立摄影师之后,他更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出现在他身边的人们和发生在自己周遭的日常生活状态。生活犹如发动机,它得以成功运行全赖来自活在其中的人们所给予的动力。尽管一切都在发生变化,生活节奏也在加快,但王身敦经常游刃有余地抓住那些偶然的时刻,把那个瞬间呈现在不经裁剪的定格里,那是一种静止的感觉,给无休止的运作带来停顿感。我将其称为“不缓不急的中国肖像”。值得注意的是,正如照片的说明所示,王身敦曾到过中国一些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例如四川——然而,在他的照片里出现的人们却依然流露出一种宁静与安逸的感觉。现代社会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急速前行,但可见民众在参与追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所有的习惯和熟悉的生活方式。王身敦看到的,就是这些照片所显示的,是人们以适合自己的步伐,寻觅自己的幸福。这本书里的作品涵盖如此广泛的主题和广大的地域而得以维持这种感受的连贯性,王身敦在《慢游中国——只道寻常》里成功地实现了对寻常人和事的既敏锐又深刻的描绘,这确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读后感(二):木各树 一零年代照相馆

王身敦先生的新书《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王身敦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终于出版了。

说是新书,却也是Andrew(我平常习惯叫他Andrew老师)拍摄中国40年——用他的话说是“从少年到白头”的这些年来——的第一本书。

我猜,这本书的编辑有可能问过Andrew是否要把自己的肖像如通常影集作者那样,印在书的扉页。Andrew大概会说:大家不用看我,慢慢看我的照片就好啦。(此处为Andrew式微笑)

这是一本素朴、含蓄又执着的摄影集,全部是黑白照片,全部全画幅输出,没有二次剪裁,排版上每张作品大小位置一致。当静静翻阅,便会沉浸在连贯又娓娓道来的影像篇章中,就像在一间间距适宜、光线柔和、布展典雅又从容的展厅自在踱步。

Andrew老师早年曾在Reuters和Getty Images任要职,又两度担任荷赛评委。他拍过很多重要的新闻画面,但是,在他的第一本影集里,他所选择的101张作品,全部是关于过日子的中国百姓,中国百姓过的日子,并且都是在纯自然状态记录下来的。

日子有好过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作为一个年轻人(恕我),这日子该怎么过?这两年愈发有了困惑。Andrew老师比我年长许多,是我的师长,他广博的智识见闻、千山万水的行旅足迹、理性而又有温度的同理心,都流露在这本画册的作品里。我们在阅读时,也许可以思索哪些是生活中最本质的、最珍贵的的处境和关系。

Andrew老师的慢游计划(最开始我误认为是漫游计划,后来才懂得),以前听他提起过,几年间,看到他行走在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浙江、江苏等地,在一个他最开始当做工作地后来变成居住地的国度,慢慢记录,慢慢创作。有一段时间我对摄影生出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见面时向他请教,他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拍什么样的照片。

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纸张的年代,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屏幕的现在。画册很沉,这是印刷的分量。黑白两色,装得下百种感情。人生不长,值得在寻常中驻留片刻。我读着这本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摄影集,想到了很多。Andrew在镜头中定格下来的情感和眼力,在出版过程中投入的心力和诚意,我相信会被在触摸画册的你我感受到。

大概是这样一种感受:在看见水滴滴落的同时,又听到远处时间的呼啸声。

《慢游中国》英文名作[CHINA ADAGIO],我收到画册时,刚拆封一大半,看到露出的英文书名就会心一笑,这个太Andrew了!我们知道,adagio是柔板,每分钟56拍,略略慢于人的心跳,让人平静。如果有人要是问我以什么样的速度来翻阅这本厚厚的精装画册,我会告诉TA:ADAGIO!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读后感(三):慢游中国:窥视光阴倒影,照见人心跳动

王身敦先生的新书《慢游中国:只道寻常》(王身敦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终于出版了。

说是新书,却也是Andrew(我平常习惯叫他Andrew老师)拍摄中国40年——用他的话说是“从少年到白头”的这些年来——的第一本书。

我猜,这本书的编辑有可能问过Andrew是否要把自己的肖像如通常影集作者那样,印在书的扉页。Andrew大概会说:大家不用看我,慢慢看我的照片就好啦。(此处为Andrew式微笑)

(翻拍自王身敦《慢游中国:只道寻常》,江苏省江都市(现扬州江都区),1984年)

这是一本素朴、含蓄又执着的摄影集,全部是黑白照片,全部全画幅输出,没有二次剪裁,排版上每张作品大小位置一致。当静静翻阅,便会沉浸在连贯又娓娓道来的影像篇章中,就像在一间间距适宜、光线柔和、布展典雅又从容的展厅自在踱步。

Andrew老师早年曾在Reuters和Getty Images任要职,又两度担任荷赛评委。他拍过很多重要的新闻画面,但是,在他的第一本影集里,他所选择的101张作品,全部是关于过日子的中国百姓,中国百姓过的日子,并且都是在纯自然状态记录下来的。

日子有好过的时候,也有难过的时候,作为一个年轻人(恕我),这日子该怎么过?这两年愈发有了困惑。Andrew老师比我年长许多,是我的师长,他广博的智识见闻、千山万水的行旅足迹、理性而又有温度的同理心,都流露在这本画册的作品里。我们在阅读时,也许可以思索哪些是生活中最本质的、最珍贵的的处境和关系。

Andrew老师的慢游计划(最开始我误认为是漫游计划,后来才懂得),以前听他提起过,几年间,看到他行走在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浙江、江苏等地,在一个他最开始当做工作地后来变成居住地的国度,慢慢记录,慢慢创作。有一段时间我对摄影生出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见面时向他请教,他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拍什么样的照片。

我一直记得。

(翻拍自王身敦《慢游中国:只道寻常》青海省西宁市,唇裂手术后的小孩,2013年。手术后,孩子躺在病床上,身旁的妈妈拿着一根大羽毛,不知是为手术后的孩子扇风,还是逗他玩,也可能是分散他的注意力,以稍减孩子身上的苦痛,也稍减母亲心头的痛。文字亦摘自画册)

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纸张的年代,工作和生活在一个屏幕的现在。画册很沉,这是印刷的分量。黑白两色,装得下百种感情。人生不长,值得在寻常中驻留片刻。我读着这本散发着油墨气息的摄影集,想到了很多。Andrew在镜头中定格下来的情感和眼力,在出版过程中投入的心力和诚意,我相信会被在触摸画册的你我感受到。

大概是这样一种感受:在看见水滴滴落的同时,又听到远处时间的呼啸声。

《慢游中国》英文名作[CHINA ADAGIO],我收到画册时,刚拆封一大半,看到露出的英文书名就会心一笑,这个太Andrew了!我们知道,adagio是柔板,每分钟56拍,略略慢于人的心跳,让人平静。如果有人要是问我以什么样的速度来翻阅这本厚厚的精装画册,我会告诉TA:ADAGIO!

这本画册由刘香成撰写引言,王文澜、陈小波、雍和、李楠、傅拥军、王保国等著名摄影家、评论家、策展人荐言推荐。值得收藏。画册可以在当当网等平台购买,很多书店也有售。

(图片来自电子工业社艺术分社官方账号有艺)

《慢游中国:只道寻常》读后感(四):一本不需要推荐的摄影画册

上周收到了王身敦老师新出的画册《漫游中国:只道寻常》,收到以后我没有立刻翻看,而是放在了书桌上。因为我这几天一直在忙些杂事,无法认真去看一本画册。忙完几天后,事情还是很多,晚上回家看到书桌上的画册,于是开始翻看。

封面是王老师非常经典的一张照片,或许是那种一辈子都可遇不可求的场景。这张照片真的有“阳光打在你的脸上”的感觉。然后就是刘香成老师的引言,王老师自己的摄影师笔记,以及编辑手记。可以看出这是一本所有参与的人都在非常认真对待的画册,这种严谨的风格一直贯穿整本画册。现在确实是一个摄影画册风行的时代,却也有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中。

一页一页翻看,我可以感受到寻常的时光从画册里不断飘散出来,我不想去解读里面的任何一张照片,因为文字要是可以解释,那么照片又有何意义。我一直反对过度阐释摄影作品,是希望我们在掌握一定视觉语法后,就要有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角度,去体验摄影师带给我们的美妙瞬间。

我花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反复翻看王老师的画册,焦虑感早就不见。我只享受着阅读照片的那种快感,看到那么多陌生人的生活细节和时代的印迹,都在这小小的画册中呈现。在这个时候,我真的想说,摄影画册真是一种奇妙的存在。

其实,这是一本不需要推荐的摄影画册,因为足够好。不过按照王老师的风格,他或许会说喜欢摄影的人自然就会遇到这本画册。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本值得收藏的摄影画册。我还有点私心是希望这本画册大卖,这样就可以让王老师出下一本画册,那些6*6方片拍摄的彩色中国对我的摄影实践有很大的启发。

最后摘录几段王老师自己的文字,关于他为什么要做这本时间跨度超过40年的画册的原因。

在中国香港出生的我,从小学习中国历史,身同感受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苦难经历。

当我在有机会来到中国长时间居住时,自然地特别关心老百姓的感情和生活。从2009年开始,承接着我在80年代作为游客拍摄的一些照片,我开始了漫游大江南北,用摄影来记录平常的大多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节,看到了他们生活在新与旧的交接过程中,见到了他们拥抱着高速的发展。

纯粹的,隽永的纪实摄影是会穿越国界、文化与时空,帮助人类互相理解包容。人类是一家,喜怒哀乐是一样的,他人的快乐和心情可以用照片呈现。我喜欢观看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尊重所有出现在我的照片里的人和物。人们的举手投足、一个眼神、一件物件的出现都能传递信息和感情。

摄影的基础是单张艺术,不同的展示方式都是以此为基础,在其上一层一层搭盖起来。

经过近40年的断续记录,步入这个阶段,一本隽永的画册就是一个平面的画廊,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通过摄影,把我记录下来老百姓真切的日常生活、面貌与情感传递出去,是我的心愿。

陈荣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