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读后感精选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是一本由〔美〕帕特里夏•海史密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1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读后感(一):一切好的故事皆有悬念

⭐️首先为什么读这本书? 作为一个励志写推理小说的人,看到这种书,总会条件反射的想看看,拾人牙慧,丰富自己。

⭐️书的内容如何? 本书是美国悬疑作家的一本“指南”写作方向的书。拿到书前,也没有深入了解过该作家,不过看到介绍《天才雷普利》,诶这不是马克达蒙那个电影吗?虽然翻译不太一样,搜了一下果然是出自大师之手。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读后感(二):悬疑小说创作的秘诀:保持个性,养活自己,热爱写作

大家喜欢看悬疑小说吗?喜欢的朋友可曾因为某个作家的名篇想去试着学习悬疑小说的产生过程,了解伟大作家的创作历程,然后动手去尝试写一篇呢?不妨我们一同跟着帕特丽夏·海史密斯一起了解《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

悬疑小说这个门类在中国的发展不超过20年,最初还是2004年丹布朗《达芬奇的密码》传入开始,瞬间大火,国内读书爱好者们短时间内竟然购买了100万册。也是从这时起国内创作者开始纷纷投身于小说的创作之中,蔡骏的心理悬疑“荒村系列”,周浩晖的“罗飞”系列,何慕的文化悬疑《三国谍影》,唐隐的历史悬疑《大唐悬疑录》,麦家的特工悬疑《暗算》、《解密》……

如此快速大火的局面我不禁以为这些作家们是不是找到了什么成功密码,能够快速创作出国内读者喜爱的作品。但海史密斯立刻泼上一盆冷水,“除了个性,或者说人格,写作没有任何成功的奥秘可言。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写作无非就是个体表达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已。”

也正是因为要做自己,相信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她才能创作出一篇篇惊艳的作品,这种个性延申到作品之外便是不在乎所谓的荣誉那些,“我从未考虑过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问题,也许我也真谈不上有什么地位。我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能给大家提供娱乐的人,我只想给大家讲述一个精彩且吸引人的故事。”

那她是怎么创作的呢?首先要解决的便是悬疑小说的定义问题,在她以商业角度来理解看来就是指暴力行动——甚至死亡——的可能性一直都很迫在眉睫的小说,这就直接比悬疑小说是以一个悬念贯穿始终并且解开的小说的基本定义往前推了一步,直指希区柯克的那些悬疑电影。

从一个点子的萌芽展开,她汲取周围所有的事物,用一个笔记本记录着,写下着那些生活的片段,有的甚至就是跃入脑海中那些无中生有的动作。比如《列车上的陌生人》产生于“两个人同意去谋杀彼此的敌手,以确保一个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能够成立。”在识别这个点子能否运用于写作之时,就需要个人体验的融入,究竟这个点子能否让你收获到兴奋感成为其中关键。

展开这个点子的关键除了自身的想象力还得依靠你周围的环境,一个能激发你创作的环境,比如莫言的地窨子,安静的工作室等等;还有便是你周围的人,那些跟你同频的人,在对话交流中往往能激发你思路的朋友,这里我印象中最棒的或许就是爱荷华工作坊那样的,一群作家讨论,写作。好吧,大部分人是没有这样的环境的,不得不承认,但意识到这点对于写作的创造性是很有必要的。

但要意识到的事情还有很多,写作是个十分痛苦的事情,你无时无刻都得去思考,寻找生活的灵感,还得面临许多经济上的问题,一堆账单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别说写作了,生活的动力都很难有。不禁让我想到宝珀文学奖评委们说“真的很难得,今天还有这么多作家在写小说,还是长篇小说,有这么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要面临的困难太多,海史密斯一边介绍她的创作历程一边用轻和的笔调倒苦水,建议年轻入门作家要有其它的收入来源来支撑自己的写作,养活自己,为写作提供素材,然后用对写作的热爱与激情去坚持完成内心对写作的信仰。

《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读后感(三):普通人也能成为作家吗?我可以选择写作作为副业吗?

昨天看到一个采访:中产家庭住郊区别墅买8元运动衣。

“俩孩高贷”的中产家庭,怕是已经不能算是中产家庭了。

生活压力的增大,让很多人动了做副业的心思。

节流已经做到极致了,只能开源了。

副业里,不需要投资,很容易上手的,无非就是写作、自媒体。

于是,市面上各种写作培训课、自媒体培训课喷涌而出,动辄上万。

那么,我们到底是不是适合走这条路呢?

我的思路是,看一些著名作家写的自传或是写作指导书。

作家当然不会粗糙的划定:这些人适合写作,这些人不适合。

但我们可以在这类书中,侧面了解作家的工作和生活,揣测成为一个作家,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判断自己是否适合。

美国悬疑小说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就写了这样一本书——《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

作者处女作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一经出版就被希区柯克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雷普利系列”更是奠定了作者在悬疑小说的地位,改编的电影也风靡世界。

可贵的是,作者不止在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自己作品的打磨过程,更是深入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我们可以在作者真诚坦白的叙述里,看到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写作,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作者认为,所有的新手都已经算是作家了。

因为不论是否能火,他们都已经决定要把自己的观点、情感、经历、态度展现在众人之前。

只要有这个勇气,成为作家就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做自媒体也是同样。

即使你选择不出镜,你的观点从表达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众人皆知。

而在这个容易被网暴的时代,做这一行可能比五十年前,需要更大的勇气。

进门容易,坚持难。

我们都爱看旅行博主,觉得他们天天在外面玩,好开心。

殊不知,他们也和作家一样,每天要保持固定的工作时间。

每天选题、路线、文案、剪辑,甚至着装、饮食,都需要时间考虑、安排。

像作家一样,要有“两三个小时的绝对个人空间”。

作家可能更甚。

作家为了自己的文笔不生涩,日更千字是底限,网文作者更是要上万。

作家为了自己的灵感不遗忘,随身都要带一个小本子,只用手机都不足够。要有专门的本子记录,还要每天花时间翻看。

作家为了自己的文思不枯竭,每天要看书两三个小时。有时还要做笔记,记录下感想。

诺,作家、或者说自媒体这个行当,是不适合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人的。

作家,需要坚持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

作者还谈到了作家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作家,也是人,每天也有日常事务要处理。

不论是处理账单、和出版商沟通,还是做饭、买菜、锻炼,如果突发,都是会影响作家写作状态的。

所以,从繁杂的事务中,进入纯粹的、无忧无虑的写作状态,需要多久,就是衡量这个作家有多专业的指标。

如果已经有勇气入门,并且可以日日坚持,“山中无岁月”,就已经是个合格的作家了。

那么,具备这3个条件,才会成为一个“好”作家。

1.保持初心、情绪强烈

作家要对生活有观察,对事件有看法。

要把强烈的情绪积累在作品里,而不是发泄在日常的絮絮碎语中。

作家都要随时记录自己的第一手经验和真实感受。

2.态度积极,乐观向上

作家要自信,要相信“只要来了一个点子,就会来更多点子,只要拥有一次力量,就会不断地拥有力量,只要你还继续活着,你就不会疲倦”。

作者认为,“从积极、强烈的情绪中进行创作,要比从消极、讨厌的情绪中进行创作容易得多”。

遇到问题和困难,作家能选择的,永远都只能是迎难而上。

如果选择的是放弃,那就没有一部成形的作品了,再天才的作家,也只能让我们守着一个又一个的坑。

3.剥去保护壳,接受冲击

“作家和画家天生就没有什么保护壳,他们一生也都在努力去除他们已经拥有的那些外壳,因为各种冲击和印象是他们需要的创作素材。”

我们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比如喜怒不形于色,比如冷漠。

但是作家不可以有。

作家要暴露自己的情感,接受强烈的情感冲击。

可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作家。

甚至有些人从心底里就不想成为作家,成为自媒体人。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才是选择人生方向的基础。

而不是哪里赚钱往哪冲,哪里火往哪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