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 阿图尔·叔本华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20-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在知乎上,看到这本书推荐时,我以为我会看不下去。毕竟,叔本华是19世纪的哲学家。我向来很有自知之明,对于,这类书籍,铁定啃不下来的。

没想到,这次竟能看完,并做了很多摘录。在豆瓣上,很多人说这是一本影响他们很深的书,许是我境界不够,亦或是看的时机不对,因此,参透不多。

全书分为七部分,很多观点非常实用。幸福,健康,财富,地位,品质,孤独,心性等等,稍微应用到生活里,都会觉得很受用。

看最后两部分,即第六章建议和格言、第七章人生各个阶段,很有收获,估摸是涉及自身的因素,代入感强,看起来不太费劲。

这本书里,叔本华谈到的无聊,痛苦,孤独,幸福,认同,建议等,很精彩。他很多观点非常新颖,这让我在看的过程,减少了不适感。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莫名就很喜欢这段话,虽然很扎心。不过,这些天看下来,扎心的地方不仅于此。尤其是我看到最后一部分人生的各个阶段时。好在,看完后,更多的是释然。

这本书打破了,我对哲学的认知。原本我以为哲学是艰深晦涩的,特别是理论,一听就费脑。不曾想,原来也有这么易懂的哲学书籍。

书里有些观点偏于绝对,可能是我认知太浅,阅历不够,参透不了。故需要多读,常读。也许时机到了,可能就通晓了。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The REAL wisdom of life

竟然这么晚才读到这本书,真的是相见恨晚!终于明白读书的乐趣了,读这本书完全停不下来啊!看了下叔本华的生平,双鱼座嘻嘻,我也是,所以能产生一些共鸣?步入30+开始探索人生的意义问题,没想到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好多答案,画线画到停不下来,好多话都戳中我的点。好了,是一本可以放在书架显眼位置,困惑了就读一读的书了。读完立马下单了他最为著名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比这本还要厉害,那得多好看啊,真的想马上读到!他也解答了我目前关于时间流逝的困惑,为什么越长大越觉得时间流逝地很快,书里是这样写的:就时间在我们的脑海中产生的即时感知而言,任何一年的长度都和它在我们一生中能被分割的次数成正比:好比我们50岁时,感觉到一年的长度就只有5岁时的十分之一。最近看this is us最后一季Randon在Kate婚礼上也说了这样一段话。还有他最经典的无聊的论述: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别无他法。“痛苦被认为是一种积极的东西,因此它的缺位才是幸福的真正标准”,幸福不是去刻意追求快乐,而是避免了痛苦,自然就有了幸福,这个观点真的很有意思呢,去避免具体的痛苦,而不是追寻虚无缥缈的快乐。

很喜欢这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第三四章可能因为时代的差异吧,读起来不是很理解和认同。劝诫与格言部分,一般规则,我们与自身的关系,如何面对世事与命运,人生诸阶段都很值得反复阅读。

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伟大哲人的思想不愧是经典,我们这些普通人思考过的问题,他们早就思考过了,书中提到好多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思想,或许有时间也该读一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了。对了,这里也提到了奥义书,刀锋中也引用了奥义书的话,也蛮想看的。果然看书的过程中也是种草书的过程。最近渐渐找到了看书的状态,解答人生疑惑,获得看书那刻的沉浸与宁静,竟然都31岁了才刚刚发现或许有点晚了,但it’s never too late不是吗?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三):读叔本华

发展心理学老师曾经建议我们找些西方哲学书籍来看,一直拖着,点开叔本华这本《人生的智慧》,语句相比其他哲学家的论证体系而言是较通俗的,我虽然读的囫囵吞枣,大多不解,却也有许多获益,找时间会再读第二遍,细致耐心的读,带着对哲学的敬畏和喜爱,此外他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也十分期待阅读。 关于自身意识,人活在自己认知构建的世界里,联想到心理咨询里的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表明决定行为后果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其的认知评价,挪用到现实生活中,怎么看待事情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能模塑起积极乐观的认知模式,碰到问题就想着解决,而不是消极回避,日子会好过许多;关于健康和运动,最近健身对这点尤有感触,内在精神世界有强烈激荡的思考,外在肉体却静止不动,势必失衡出乱,特别认同毛泽东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生理和心理是融合发展、良性互动的,在运动中获得对身体的掌控感,同理也能更好的处理情绪问题。"一病万事空",所以任何事情都要排在健康的后面,为满足感官享乐,纵贪奢食实在是不聪明的举止,遑论起居无度,更是伤身;叔本华还特别推崇独处,鼓励沉默慎言,人诚然可以在独处中得到迅速成长,这是喧哗躁动的交游狂欢无法给予的,但有质量的社交也是不可或缺的,离群索居,独行于世者,要么是神灵和天才,要么是野兽和疯子,我们大多普通人,只取一端是不明智的,两者兼顾比较好,既能够在独处中倾听自己,也能在交友中有所鉴学;再有就是珍爱生命,惜取时间了,死亡是每个人最终的宿命,怎么在抵达终点前过好这一生,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每分每秒都是不可重演的逝去,所以高低好坏成败,用心体验和珍惜,甚至连崩溃大哭的至暗时刻,来日回首看,亦值得怀念,生活不会是暖融融一团欢喜,那些心碎和愧疚的钟点也独一无二。 关于女性的部分论述我很不赞同,还有说快乐虚妄,痛苦是永恒存在的观点也不是很理解,这些疑惑留待第二次阅读的时候再思考吧,天才难免孤傲,叔本华和母亲决裂时说"将来你之所以能被这个世界记住,只是因为你的儿子",乍听有点想发笑,自信满满的话,可是他真的做到了,闻名于世誉满天下,引其那首小诗作结吧,"如今我疲惫不堪地站在路的尽头,憔悴的额头几乎连桂冠都难以承载。可我为此生的成就感到欣喜,从不因他人的言论而畏缩",哲学斗士的一生,不曾畏缩,不曾犹疑,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成果。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四):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上一堂人生的幸福课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是我读的第一本哲学书,如果用四个字来归纳他在这本书中传达的人生理念的话,我会说:消极避世。

幸福在叔本华看来是一个伪命题。他认为,与其说人生是为了追求幸福,不如说避免痛苦更为恰当。

既然人生不能直接获得幸福,那么只要能避免痛苦和无聊,就算得到幸福本身了。

01 什么是幸福?

幸福究竟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叔本华给出了组成幸福的三大要素:

1.人本身,即我们是什么,包括健康、力量、美貌、性情、品德、智力和教养。

2.人拥有什么,财富,金钱。

3.别人如何看待我们。

在这三大要素中,又以我们自身感知幸福的能力最为重要。一个人是什么,比拥有什么更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主观的看法。

生命短暂,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如今的社交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简直泛滥,看到别人有车,你想买;看到别人有房,你想买;看到别人有包,你也想买。别人有什么你也要有什么,这叫攀比,不聪明。

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思考,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只能随波逐流,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02 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叔本华说,最大的愚蠢就是为了任何其他种类的幸福而牺牲健康,无论是为了获利、进步、学习还是名声,都是不可取的。

想想看,我们当今世界,许多人年纪轻轻“过劳死”,“猝死”,无限透支自己的健康而去追求财富的累积,实在是得不偿失。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03 独处的好处

关于独处,叔本华有绝对的发言权。在庸俗和孤独之间,他选择了孤独,终生未婚。

他以一个智者的身份,站在巅峰之上,俯瞰这普罗大众,称他们为“庸俗”的一类人,只知道追求感官的享受,进行无聊的社交。他们害怕独处,因为头脑中空无一物。

天才,都是偏爱孤独的那一类。

这是句大实话。平庸的人将太多的时间浪费在追求低层次的快乐之上,事业有成的人都争分夺秒。

叔本华说,只有在闲暇的时候,一个人才完全地属于自己。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地理解了他为何终身未婚。

04 过低欲望的人生

财富的主要用处,是使得我们免于为生计而奔波劳累。但大多数人对待财富的方式,却过于随便。

他们在获得财富后,立即将它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买豪车,买名牌包,山珍海味。物质的满足,只能带来短暂的欢愉,感官的享受,不过转瞬即逝。

难怪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在街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惊呼:世界上有多少东西是我不想要的啊!

一个内心富足的人,欲望很少。

05 别太在乎别人的意见

中国人好面子,做什么事总要思前想后,顾及别人怎么说。但别人眼中的我们是什么样子,可能与实际的我们相去甚远。一些人有可能人前尊敬你,人后贬低你。这都太普遍了。

何况世界上那么多人,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为面子而烦恼,实在是本末倒置了。这就叫,太看得起别人,太贬低自己了。

06 结语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暮年所作,此时的他已历尽千帆,饱经沧桑。读他的书,更像是受教,他自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气派。书中的许多观点不乏极端,但也有如今仍可借鉴的地方。

读完本书,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不求诸佛,但求己身。

公众号:莫序,分享更多书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