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秘密实验:甲骨碎读后感精选

秘密实验:甲骨碎读后感精选

《秘密实验:甲骨碎》是一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著作,42出版的23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秘密实验:甲骨碎》读后感(一):拼合甲骨,寻找真相

不知何种原因,我一直对悬疑推理类的小说青睐有加,不禁感叹:怎样的大脑才能想出这样精彩绝伦的故事。每每读完一本小说,总会拍着大腿低呼:原来是这样。

悬疑小说有着神奇的魔力,它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睛,一环套着一环,在读者觉得柳暗花明时可能又会坠入另一个谜团中,拨开迷雾,寻找真相,在阅读中锻炼自身的推理能力,仿佛下一秒我们就成了破案高手。

近几年,悬疑小说界的翘楚就是蔡骏和那多,二人风格不同,蔡骏属于传统悬疑流派,擅长制作恐怖气氛;那多往往借助于真实的新闻事件大胆虚构,并由此展开无数充满悬念的神奇故事,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营造出一个个玄机暗藏而又充满想像的艺术空间,让读者在理智上虽然不相信故事,可在情感上却认同故事,使得读者游走于真实与虚幻交错、纠缠的冒险旅行之中。不论那种风格,能创作出好作品的作者都值得被称赞。

今年,人文社再版了那多2008年的作品《百年剧本迷咒》和《甲骨碎》,故事以佛洛依德晚年的神秘试验为背景,围绕茨威格剧本主创厄运降临的迷咒和巫师头骨的神秘作用,讲述了种种离奇事件,看似没有关联的两者背后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甲骨碎》中有一句话“当甲骨破碎,首先,必须收集完整所有碎片,才可能破译凿刻其上的古老秘密;其次,实际上我们只能解读少数甲骨文字;最后,你知道,几乎所有的甲骨都是碎的。”这句话可以称得上是对悬疑小说最好的概括,解密的过程就像是收集碎片,总想着收集完所有碎片就能找到故事的答案,可是我们能知道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回头再看,千丝万缕的事物不就是一片片的吗,在虚幻现实之间行走,你怎能分得清真与假。

《甲骨碎》这个书名就是对小说内容最好的概括,故事以一起鉴宝节目开端,甲骨高手孙镜与搭档巧妙配合,以假乱真,获取财物,自啻聪明的他随后卷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

佛洛依德晚年陷入神学的研究中,执着追求超自然力量对于人类心理发展的神秘影响,作者进行大胆的想象创作,赋予主人公不同的特异功能,由此展开正与邪的较量厮杀。

小说中,作者将巫师头骨定位成上海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主人公孙镜和徐徐的计划就是围绕着这个神秘的头骨展开,却不知黄雀在后,他们成了文贞和与欧阳文澜的猎物,最后成功反杀,却又陷入更大的谜团之中。

与其说,实验探讨的是超自然力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倒不如说是对人性的研究,外界力量会不会改变人性。文贞和喜欢美女却一次次举起屠刀,欧阳文澜与孙镜的祖父是至交好友,却一次次置他于险境中,是巫师头骨的神秘力量改变了他们,还是人心人性被恶魔吞噬,各位读者自有评说,却又不由得引起更深层次的思考,人性会不会轻易改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甲骨因其年代久远,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是记录历史还是仅仅为了祈神?历史课本上告诉我们火烧甲骨占卜判断吉凶,甲骨文只是卜辞,那多大胆把甲骨当做祈神的工具,欧阳文澜费尽心机,想要借助巫师头骨实现长生,看似云淡风轻的翩翩长者却是个利欲熏心的骗子,实在是讽刺。

欧阳文澜不是幕后操纵者,他的死只是一个小高潮的结束,那多在构建一个属于他的“神秘实验基地”,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秘密实验:甲骨碎》读后感(二):秘密实验.甲骨碎 | 书摘

孙镜并不经常看话剧,不过既然决定去看《泰尔》,他就在网上查了这部戏的资料。

这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话剧。传奇的不是戏的内容,而是这部戏本身。

这部戏出自二十世纪上半叶鼎鼎大名的作家茨威格之手,但却不知什么原因,被埋没了大半个世纪,一直到去年这部剧的德文原稿才被发现。而发现的地点,居然是在中国。确切地说,就在孙镜居住的这座城市——上海。

去年著名演员费克群因为哮喘病突发去世,他的侄子费城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部手稿。他决定把这出戏译成中文,在中国上演,并自己担纲导演和男主角。

原本这出戏应该在去年年末就上演,可是导演兼男主角费城,却在首演前失足摔进苏州河里,溺水而亡。

所以这部戏能在今天首演,也是经历了许多的波折。现在离首演开场,还有两个小时。

孙镜知道在戏院的旁边,有一家很不错的牛排馆子,慢慢踱过去,吃了午饭,差不多时间刚好。

这是一条比弄堂稍宽的狭窄小街,本该杂乱拥挤充满市井气息。不过因为此地快要拆迁,一多半的居民都迁走了,反倒有些安静。已经过了寒露,按农历是晚秋了,阳光却舒服得像在春天,让走在小街上的人多了几分悠然。

美琪大戏院就在小街那头的不远处,孙镜拖着步子往前走,心里想着,那位送信的人会在戏院的门口等着他,还是会在看戏时紧邻着坐在身边,又或者他会收到另一只驮着信的乌龟?

这样猜测的时候,他听见了一声惊叫。

这叫声是从小街那头传来的,声波已经在小街弯弯曲曲的拐角上折撞了好几次,但无比惊恐的情绪却一点都没减弱。就好像有个骑着扫帚的幽灵女巫,“呼”地从身体里一穿而过,让他情不自禁地向后微微一仰身。

隔了两秒钟,又是第二声尖叫。

空气里的安逸已经完全撕碎了。

孙镜正走到“S”形小街的中段,看不见发生了什么事,往前走了几步,就瞧见路边的一家烟杂店里,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女人捂着脸蹲在店口发抖,旁边的年轻女人正在小声安慰她。

再向前不远就是街口了,那儿已经围起了一圈人。一个三轮车夫脸色煞白地从人圈里挤出来,摇着头跨上载着旧家具的黄鱼车,狠狠蹬着踏板,逃跑一样地骑走了。周围不断有人凑进去看,都有了心理准备,却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声此起彼伏的惊呼。又有人抬起头往天上看,孙镜跟着把目光抬高,却没发现什么异样。

等他走到跟前,挤到圈子里一看,虽然没有惊叫出声,心脏却也猛地抽搐了一下。

一个年轻女人仰天倒在地上,手脚轻微抽动着。阳光晒着她青白的脸、鲜红的血。血是从脑后漫出来的,在边上,是一个破碎的种了仙人掌的瓷花盆,看样子有十几斤重。

孙镜又抬起头,面前是一幢四层高的老房子。二层到四层的阳台上,都种了花草。

“四楼的那家。”他听见旁边有人说。

“这就是飞来横祸,飞来横祸啊。那么漂亮的女孩子,真是造孽。”

他低下头看了女人一眼,已经有人打了急救电话,但多半是救不活了。

这样的惨境下,依然能看出她真是漂亮得很。只是这却更添了生命无常的残酷,让人心里发凉。

女人睁着眼睛,目光散乱。孙镜不知道此刻她是否还有清醒的意识,或许她的魂魄正在离体而去。

她的手脚又是猛一抽,眼神却凝聚起来,直勾勾的让人心寒。孙镜觉得她好像在看自己,其实她应该已经陷入临终前的幻觉了吧。

女人的嘴巴忽然张开,气流从唇齿间涌出。她努力地想要说些什么,嘴拼命地一张又一张。她把生命最后的力量都用在了这上面,但却没能让声带重新工作,只发着让人莫名所以的“弗弗”声。

孙镜被她看得很不舒服,从她眼睛盯的角度,仿佛是在和自己说话似的。可分明自己不认识她。

他退出人群,一辆警用摩托已经停在街口,巡警匆匆忙忙跳下来,和他错身而过。

孙镜耸了耸肩,想把冒出来的鸡皮疙瘩抖掉。快走到戏院的时候,一辆救护车拉着警报飞快驰过。

牛排馆在美琪大戏院斜对面的梅龙镇伊势丹百货大楼里,可是孙镜觉得自己已经一点胃口都没了。谁经过刚才这么一场都会没胃口的,而且那女人最后的眼神着实有些瘆人。

不吃饭的话,现在干什么呢?戏院的门口贴着《泰尔》的大幅海报,一个戴了顶棒球帽的女人正站在海报前。孙镜走到她侧面,就瞧见了那副熟悉的大号太阳眼镜。

《秘密实验:甲骨碎》读后感(三):这世界上总有些秘密,你不知道!——读那多《秘密实验 甲骨碎》

封面

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或者书中的一句话可以精确的解释其原因,那就是“神秘的东西永远让人着迷。”我们会去想象在遥远的时空苍穹之下,那些部落是如何征伐、扩张再走向融合,形成了千年流传的华夏文明?我们会好奇中国的巫术传统源远流长。三皇五帝时代,在西南蛮荒一带的山野间,是否真的会有神秘力量的存在?我们会思索在西方世界里,二十世纪的伟大的作家茨威格为何会写就一个那么恐怖的剧本?还有那弗洛伊斯是否获得过神秘的力量,不然为什么可以提出那样惊世绝伦的理论?

神秘的东西永远让人着迷,不止对于我们读者而言,对故事中的人也一样,这也成为了小说故事最初开始的动力。

一个刻着甲骨文的乌龟信使,一场茨威格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话剧《泰尔》,话剧女演员韩裳的疑是谋杀的高空坠落,将甲骨文大师孙镜拉入了一场“意外”,这场“意外”打开了小说的真正话题——“甲骨碎”。期待总是具有神秘的负面力量,越是期待的时候,就越可能有一个完全想象之外的东西,突兀地降临在面前。

小说整体的故事讲的就是小说主人公孙镜和他的同伴徐徐,围绕着一块神秘的据说是作为仪式道具的中国古代巫师的头盖骨解谜的故事。如果就这样太简单了,那多凭借他超强的想象力,将中国巫师的头盖骨与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组织的旨在开发人类潜能的秘密试验相连,弗洛伊德相信神秘主义。“他想证明,在人的内心深处,潜意识之下的无尽深渊里,有一扇门。那是一切伟大力量的根源,是通向神秘而不可思议的世界的道路。”

弗洛伊德

神秘叙事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它往往打破叙事逻辑,甚至采取原逻辑思维——原始思维的特性,即如列维·布留尔所说的:“首先对人和物的神秘力量和属性感兴趣的原始人的思维,是以互渗的形式想象它们之间的联系, 它对逻辑思维所不能容忍的矛盾毫不关心。”

神秘主义叙事其实在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启蒙话语的衰退和社会文化“从政治主位转型到文化主位”,神秘主义在文学中也相应地有所回升。文坛涌现出大批神秘色彩的作品,尤其是作者会将视野放在一些具有神秘色彩的地域。如西藏,作品如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扎西达娃的《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阿来的《尘埃落定》。如西南地区,作品比如说韩少功的《爸爸爸》、肖江虹的《悬棺》等。

那多相较于这些作家,他的优点或者就在于他一方面与传统文化联系密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种具有鲜活民族特性的神秘文化或者正是文学表现民族个性的最好养分。他将独属于中国的一些符号意象推了出来,比如说甲骨,巫术,这些距离我们很久远的东西,早已带有了神秘的色彩。同时,他又吸收西方文化,如弗洛伊德,我们了解的是其精神分析等学说,可作者却从他不为人知的神秘主义入手,使得其作品有一种中西融汇的感觉。

那多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想在十六万字的不算长的长篇小说里构筑起一个恢弘的世界。他想把中西都融合进去,想把现在与历史融合,所以我们看到了发现了楼兰的斯文·赫定;看到了从王道士手中骗走了出自敦煌藏经洞的整整二十九箱佛经写本和刺绣,造成自圆明园之难后中国最惨痛的文物外流事件的斯坦因;看到了二十世纪上半叶鼎鼎大名的作家茨威格的话剧德文手稿在上海被发现;看到了设计神秘实验的弗洛伊德用超乎人类认知的方式,使得实验造成的影响居然在几代人身上不断上演。

作为一个悬疑小说家,那多在小说中从来不缺惊悚的情节,虽然有时也不免入戏,总还知道那一切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可是茨威格所说的“死亡事件”,是真正发生过的。为了写这部小说,那多托在德国的朋友,查询茨威格自传中提到的3个人的死亡日期和死因——茨威格没有骗人。之后,那多完成了小说《秘密实验·百年剧本迷咒》和《秘密实验·甲骨碎》。

茨威格

“当甲骨破碎,首先,必须收集完整所有碎片,才可能破译凿刻其上的古老秘密;其次,实际上我们只能解读少数甲骨文字;最后,你知道,几乎所有的甲骨都是碎的。”当看完全书,重新打开扉页,你会发现那多新书《甲骨碎》开头的这段文字写的是多么有深意。这段话可以说是对《甲骨碎》这本书最好注解,当你读完你会觉得这本书真的可以用这一句话来深刻概括。但这句话,如果往大了说,何尝不是对所有悬疑小说的精妙概括。悬疑小说就是需要集齐破碎的线索残片,去破译去了解一个完整的事情脉络。但当你以为你真正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你会怀疑,你会疑惑你了解的真相真的是真相吗?

作家铁凝评价《甲骨碎》时说,“那多的故事,有如拼图游戏,必须收集完整所有碎片,才可能破译凿刻其上的古老秘密;而他的恐惧和悬念就在于,这世界上总有些秘密,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如身陷迷宫,永远找不到最后一块可以打开地狱之门的碎片。”

我很认同作家铁凝的评价,那多小说的真真假假,我们早已分不清,但我们愿意陷入这个真真假假的世界,让想象力自由的徜徉,去暂时忘掉理性,忘掉真实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