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将进酒•终章》读后感摘抄

《将进酒•终章》读后感摘抄

《将进酒•终章》是一本由唐酒卿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0-9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二册),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进酒•终章》读后感(一):关于结局

本文结局在沈泽川称帝,而天下将是萧家的天下这儿戛然而止。曾经的八大家倒了,但在这个故事框架下,沈称帝,天下安定,等晨阳、骨津、丁桃、费胜等开国功臣此后娶亲生子,他们亦会延续或形成自己的家族,而功劳挂身,他们又怎么不会形成新的世家,不会像曾经的八大家一样争权夺利呢?

往后设想,本朝的未来无非是当世代延续开国何茫然的时候,党争又进行到了如曾经八大家同朝一般黑暗陈腐激烈,最后日薄西山摇摇欲坠再次将被谁推翻重建。

亦或新朝建立不久后君臣间来场杯酒释兵权,待沧海桑田边沙重新壮大后本朝被胡虏入侵分割罢了。

私以为酒的结局并没有承接住其在上卷就不断输出的对世家的憎恶,甚至没有对本朝将要面临的未来困境发出疑问,因而故事到这里结尾略显突兀略显怪异,剧情流光溢彩但终还是困囿于封建社会框架下罢了,不得不让人惋惜一句高开低走。 另外全文读下来我真的深感疲惫,大抵是因为详略不当,作者对每个人物的一些举动解释真的太多太冗长了(或许是为了照顾年龄偏小的读者亦是提醒自己?)本文基调还是更适合点到为止。

唠唠叨叨我感觉自己对古耽要求太高了,作者能在二十多岁写出这样高质量的文着实值得敬佩,前路漫长,期待作者在阅历丰富后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将进酒•终章》读后感(二):说点感受

打分有主观不喜欢这个结局的因素,主要人物没有一个表现正常,沈泽川当了皇帝以后想立谁太子就立谁太子?郭嘉是你夫妻店?姚温玉前面一直描述为谦谦君子,但也一直没说清楚干了啥好事,好不容易干了件具体的事,就是指鹿为马诋毁女帝?戚竹音本来胸怀天下大将军,几句话“李剑霆能给的沈泽川抖能给”,说反就反了?手底下30万人表示情绪稳定?李剑霆本来各种忍辱负重,一看阒都被攻陷就精神失常?敲个破鼓,诗都念不利索?乔天涯一听说姚温玉死了立马就骂老天爷,然后摔琴,反应挺快的啊?提前彩排了吗?

书评是因为之前小组里正好有不少人问,就随手手机敲了个答案,没想到很多人觉得有一定道理,于是我就把它记录下来,成为了一篇书评。至于为什么放在《终章》这里,是因为《将进酒》的书评我已经写了一万字,而且我觉得写得比这里好。豆瓣没人搭理我,知乎点赞已经快有200了,还是挺开心能碰见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觉得《将进酒》这个文有几个特点:第一,阅读的时间成本是比较高的,我读网文和读非网文(不一定是严肃文学)的速度有明显的差别,网文两三天一百万字,同样字数的非网文可能得读很久。《将进酒》明明是个网文,又不能按网文的速度去读,否则真心不知道在说啥,可是按照非网文的速度,读完却发现还是网文那些狗血的事,这就导致阅读体验很不好,觉得作者是故弄玄虚,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天下的好书那么多,读网文就是为了放松,结果又要找笔记又要看地图,却又没能吸取到营养,就有些失望。

第二,是作者的爱情观比较洒脱,而我个人的爱情观偏于保守。我喜欢“一见钟情”但不喜欢“见色起意”,如果两人还是仇敌,仅仅因为在阒都的生活苦闷,加上对方貌美和性感,就来了一顿doi,会让我质疑感情基础很不牢固。而且后来二人的感情也是通过调情和开船来呈现的,萧驰野在面对“身子不好”的沈泽川时,也一直是挥洒青春的激情,却没能在doi里展现出爱怜和克制的一面。这样如果是爱情观比较奔放的读者,可能会非常欣赏,而如果爱情观和我一样保守的读者,就会有些理解不了,觉得油腻。

第三呢,还是想实事求是地讲,有些人吹捧这部书的时候,说它需要很高的阅读门槛。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我就是阅读门槛比较低的那群读者,读完这部书以后,明显感受到阅读能力的提高。过去我看见百万字的名著,会又畏难情绪,觉得需要花很久的时间读,肯定会很烧脑等等。但读完《将进酒》再读这些名著,会发现情节没有将进酒烧脑,线索没有将进酒琐碎,语言没有将进酒晦涩,人物塑造又更加鲜活,读起来要流畅得多。所以有些家长教师说读多了网络小说,人的阅读能力会下降,我认为不一定。像《将进酒》这样的网文,读完了真的会提升阅读能力。我这话不是反语。当你看到满书的潘蔺潘逸潘祥杰潘如贵潘承之,薛修易薛修卓薛平净薛延清薛大薛二,花鹤娓花娉婷花香漪花思谦花三花十三,纪暮纪纲纪无凡纪雷,你就会觉得什么“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简直小菜一碟。

《将进酒•终章》读后感(三):“沈泽川的皇权路,和配角们的黄泉路”

(这是一篇旧作)

没想到在除夕夜写书评,可见我对《将进酒》才是真爱。

因为这一章写死亡,所以我放在《终章》的书评里。

这本书有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很多人看得如醉如痴,涕泗横流,而另一些人看这本书的情节,觉得十分之别扭?

唐酒卿说,这本书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可怜,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并为之拼命。——“我要为自己一战!”

然而结果呢?结果是,沈泽川登上了帝位,而其余那些人——他们全都死了。

所以这本书的主旨并不是“我要为自己一战”,而是“我要为自己一死”。

别人是向死而生,这本书里的配角算是向死而死,求仁得仁。

如果是真“世家”,他们没那么容易被撼动,也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倒下而全军覆没,他们根本不需要去贪墨国库,更无需因为贪墨国库一被查出来就走投无路,急吼吼地。

有很多人说这本书的群像写得好,我只觉得群像被塑造出来,其初衷就是利用读者的善良和不谙世事,赚取同情的眼泪,用心真的险恶。他们没有站起来,更没有活起来,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有一天要以各种方式。

那要这么说,冲向卵子的上亿个精子才是最大的悲剧,为了争夺一个虚无缥缈的机会,自相残杀,最后也许是全军覆没,溺死在并不清澈的洪水之中。

但如果有人将“精子的覆灭”写成一部悲剧,并写出他们每个人的死法,死前的挣扎,以及生前的故事,我相信很多人都会送他两个字“矫情”。

为什么呢?因为这种悲剧严重脱离了现实。

“矫情”正是这部书给我的感觉——作者刻意写出悲剧感,但是生活的顺遂使她写不出这种感觉。所以,她只能写那些人抗争之后都死了。

叔本华说:“在青年时代,我们之所以感到喜悦和生活的勇气,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呢正在爬山,没有看到死亡,因为死亡在山另一面的脚下。但是,当我们翻过了山头,我们才真实地目击死亡,而在此之前,我么们只是对它略有耳闻而已。恰恰是这个时候,我们的生命力也开始悄然隐退,生命的勇气也开始丧失。”

肖洛霍夫22岁写出《静静的顿河》前两章,那是因为在此之前,他曾有三次与死神正面相搏。

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呢?有几个经历过死亡?

正因为没有经历过,所以死才壮丽,才有悲剧感和仪式感。也正因为生活顺风顺水,所以在寻找刺激的年龄,寻常的悲剧刺激不到她们,唯有死亡。

一个人的死不够,要许多的死,要许多心甘情愿的死,要安安静静的死,不要支离破碎的死。

因此在《将进酒》里,你发现,似乎每个人都在抗争,但是到了“死”那一步,他们全都做出了妥协。他们完全可以拿起刀枪,以命相搏,然而他们选择认命,自杀。

难道这就是唐酒卿所说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为之拼命?”

数一数自杀的人数,再数一数轻易赴死的人数,瞠目结舌。

这其中,也包括原本宁可抱残守缺也要苟且偷生,从不轻言放弃的李剑霆。

她的自杀,自然也源于手握启东兵权、却被花三小姐几句话决定反叛的戚竹音。

当然,戚竹音早就想反,但其实,戚竹音这人倒是真的有悲剧感,详见洪承畴、郑芝龙,南明史上多的是这号人物。不过,作者大概是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没有再写。

面对死的态度,也是极其搞笑的。

姚温玉死之前,跟乔天涯有过一段“我愿你功成身退、长命百岁”的对话,在这段对话里,所有读者都知道乔天涯已经默认姚温玉时日无多,并且也接受了。

但是姚温玉真的死了的时候,乔天涯居然出人意料地来了个情绪爆发,开始咒骂老天爷不公平,摔琴,出走。

这段本来是想模仿“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但是真的,让人感觉特别不接地气,仿佛作者从未经历过刻骨铭心的亡故。(参见之前的一件事,作者出版个志时,不顾编辑的亲人亡故,心中只有利益,没有同理心,事后也没有道歉。)

俞伯牙当时去找钟子期的时候,心怀期待,并不知道钟子期亡故(与乔天涯早有心理准备不同),得知以后,因为太过震撼悲恸,昏厥于地。但清醒过后,很是克制,“起来重与钟公行礼”,两人少叙几句,问过遗语,一直走到坟前,烧纸祭拜,方开始温言哭诉,先是弹琴,再是诵诗,最后才是摔琴。

乔天涯摔琴之快,倒让人觉得他背着琴过来,早就想好了要摔……

松玉二人的悲剧是《将进酒》里最大的悲剧,这段悲剧的收尾都是如此仓促,其他的悲剧真的也就……就如王朔说琼瑶:“是牢牢钉在低幼的刻度上,她的拥戴者一直没超出中学年龄,说起喜欢的话也是嫩声嫩气,也就是一帮歌迷捍卫自己的偶像。”

但“她是有后来者的,大陆港台大批小女人出道,把她那一套发扬光大。现在那些玩情调的女人说起琼瑶都撇嘴,全改张爱玲了。”

是不是似曾相识。

我们这些早就做了社畜的人,对于《将进酒》上卷里的“不计后果的反抗”以及“反抗果然没有后果”感到莫名其妙,对于下卷里的“轻言放弃的自杀”以及“自杀果然成全了主角”感到啼笑皆非。

听说粉丝亲切地称唐酒卿为“原耽李白”,记得李白有两句诗,用来形容唐酒卿版的《将进酒》甚是贴切: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才华是有的,但还是建议那些尬吹的读者,不要那么着急,给作者一些时间和余地,让她平静地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