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锦集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锦集

《拥抱逝水年华》是一本由[英] 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9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一):生命很短,布鲁斯特太长

这是一部关于《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德波顿通过百万巨著,从中演绎出一套完整的生活哲学、处世态度。

关于抓住现在,它径直的道出了该书的主题:探究人们何以会将光阴虚掷、生命空耗。《追忆似水年华》并非一部叹息韶华已逝的感伤会议,而是一个切切实实,具有普遍意义的故事,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停止浪费生命,该怎样去领略生活的美妙。一旦得知大难降临,每个人都会倍感时间宝贵,生命无价。但愿生命的思索与我们长相伴随,不要等到末日将至的那一刻;但愿我们在玩最后一次高尔夫,在水已没顶之前,已然端正对生命的态度。

读书为己,普鲁斯特说,读天才作家的新作,我们会欣喜于种种发现,我们在书中找到了我们自感羞惭的念头,我们压在心底、不敢表露的快乐和忧伤——一句话,我们发现了一整个我们曾经鄙薄不屑的情感世界。恰是这书教我们领略这世界的价值,让我们幡然醒悟。阿兰说,书以其丰盈的感官刺激着我们麻木的神经,让我们变得敏感起来。

优哉游哉,在南部一处海滨度假圣地举办了“全英普鲁斯特梗概大赛”,大赛要求参赛者在15秒内概述七巨册的《追忆似水年华》。普式千言万语,德波顿拈出“别太快”三个字,就是通往普鲁斯特生活智慧的密钥。“别太快”即是放慢脚步,细细品尝生活的滋味。唯有放慢节奏,才可领略生活的妙处,惟有领略到生活的妙处,才是对“现在”的真正占有,生命才不致沦为无谓的浪费。少一点贪欲,多一点体察。未加咀嚼的日子,等于白过;未浸透体验的生命,等于白活。

直面痛苦,引申出一个观点:那些并非从痛苦中升华而来的思想,均缺少某种内外的重大动机。人心似乎是个迟钝的器官,若非受到真实的痛苦的刺激,它对难解的真实就拒不接受。哲学家总是关注如何追求幸福,然而于痛苦中学会自处,学会如何超越不幸,似乎才是更值得称道的智慧。张见他人生活的真相,去延伸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传情达意,普鲁斯特认为,说话就应该道出独特感受,世上种种,千差万别,远非老套的表达所能穷形尽相,老套的表达总是与我们的期待相去甚远。阿兰说,生活千姿百态,陈词滥调不能形容于万一。

交友之道,交谈并不是为了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以为是地大发议论,它首先是为了获得温暖,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每一桩友谊中都有不可免的虚假,我们当如何反应?一方面是我们得维系感情,另一方面是我们想表达出真实的自我的矛盾。真理与情感,二者不可兼得,因此分儿求之,明智的划出一条泾渭分明的线。

心胸豁然,无需腰缠万贯,我们生活的天地里也有许多迷人之处。一幅画的美并不取决于它画的是什么东西,伟大的画家如何激发我们认识、热爱的外在世界,看取世界的方式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些什么,所谓睁开眼睛,即是让我们重新打量这个世界。凡自己力所不及的都不值得艳羡,别墅并不比茅屋更好,而缺了口的盘子也并不比祖母绿差。我们的不满多半并非因为生活有什么内外的缺陷,而是因为我们不能恰如其分地看待自己的生活。也许源于美的形象并不轻易充分显示自身,而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发现。

享受爱情,较平凡的事物永久的保持新奇感,或至少是终其一生保持欣赏的态度,几乎是不可能的。回到生活,从被习惯、漠视导致的麻木不仁回到生活,回到值得珍视却往往被忽略了的种种生命体验。

弃书不观,我们可以把文学看得无比崇高,同时也可以一笑了之。把文学太当回事,看上去像是对文学的崇拜,事实上却背离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对书本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能领略其妙处,又能察觉其限制。书本可以打开我们的眼界,强化我们的理解力,然而其功效毕竟有其限制,我们应该为了领会自己的感受而去读他人的书,让自己的思路自行延展。对作者而言,书也许可说是“结论”,对读者而言,书则是“激发”。

阅读是通向精神生活的一扇门,它可引导我们进入精神的世界,却不构成精神生活本身。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二):《拥抱逝水年华》摘录笔记

之前有人推荐过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让我知道了这位作家,他的文字读来通顺日常,确实能够说是“生活哲学”。《追忆逝水年华》这本书,之前觉得太难读了,这本《拥抱逝水年华》可以看做是《追忆逝水年华》的导读,让你了解作者普林斯特的生平和为人处世,了解《拥抱逝水年华》的创作经过和背景,也能从中体悟到伟大作家对于生活、读书、爱情、友情等命题的观点。借用书中的话来说,作品让你和所经历的未经历的事情产生联系,读书是你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读完有所体悟,就是最好的回馈。

有些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被作家写得活灵活现,常让我们阅读时禁不住想起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二者常常出乎意料地相像。

第一,文学作品让我们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第二,文学作品让读者获得从未有过的体验。

建立这种联系是艺术实现对人生有益影响(而非只是让我们逃避现实)的唯一方式。

鲁鲁斯特的痛苦:控制欲强的母亲,自身的哮喘、过敏等疾病、同性恋倾向、出租车爱人去世等等不幸。

表达本身的意思不错,问题在于流于浮面,陈词滥调敷衍了事。

谈话不可能表达出我们最深层的自我。

朋友谈话是倾听的良机,不要以教训他人为乐,还需为他人设身处地。

从平凡的细节中发现生活的美,不需要带有偏见或盲目追求。

不要为读书而读书。

《拥抱逝水年华》读后感(三):拥抱最难读懂的美(二)

关于生活,普鲁斯特又有何话要说?他究竟想追求什么?甚至不惜放弃奢华,远离朋友,牺牲健康。

我想,他是在追求一种永恒的瞬间,一种仿佛已经失去却依然存在,并准备重现的瞬间;就如同我们每天清晨从漂浮的梦境中醒来,又找到了自己的正身,因为我们从未失去过它。普鲁斯特精心刻画生活中易逝的瞬间,化其为美妙、久远的存在,最终,在记忆里复活。

普氏千言万语,却有片言据要。德波顿拈出的“别太快”三字,就是通向普鲁斯特生活智慧的秘钥。当他人描述某人某事某物之时,普鲁斯特总嫌其讲得太快,“别太快”成了他的口头禅。这固然见出他对细节无比的兴趣,他的生活态度实亦暗寓其中。“别太快”即是放慢脚步,细细品尝生活的滋味。“抓住现在”似乎是要只争朝夕,“别太快”念的则是“慢”字诀,二者岂不相犯?

殊不知在普鲁斯特看来,惟有放慢节奏,才可领略生活的妙处,惟有领略到生活的妙处,才是对“现在”的真正占有,生命才不致沦为无谓的浪费。普鲁斯特式的幸福生活不重外在的成功,重在对生活的体验。酒肉穿肠,美食落肚,都不算数,齿上留香,舌有余甘,回味咀嚼,才当得起体验二字。未加咀嚼的日子,等于白过;未浸透体验的生命,等于白活。“快”是技术,通向外在的攫取和占有,“慢”,才是真正的生活艺术。

这在当下对于指环王三个小时片长都觉得看不下去的时代里,慢下来成了一种奢侈。成了一种不可能。我们似乎也应该反思一下,真的是慢不下来,还是心已经浮躁的觉得让我们根本不去想慢这个字眼呢?

德波顿告诉我们一桩趣事,英国某海滨度假区搞过一次“全英普鲁斯特小说梗概大赛”,要求参赛者十五秒内概述《追忆逝水年华》的内容。此举纯属游戏,当作象征去看,却又恰好暗示了我们粗鄙的状态——我们活出的,往往只是一个生活的梗概。普鲁斯特提示的活法,则是要活出生活的全过程,生活全部的细节。

慢下来的好处是,当我们玩味事情的过程时,这个世界会变得更有意思;当放慢了脚步,多一点体察,我们就会变得更有同情心。

这或许就是普鲁斯特缘何不惜远兜远转大费周章,甚至超越了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细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枝末节,并把它们描述得兴味盎然,将生活转化为回忆的宝藏,让人相信逝去的时光并未远去。

"逝去年华的追忆无须与真实记忆如一"。

阿兰•德波顿写活了普鲁斯特,把他从云端拉回到凡俗世间。怯懦、矫情、自我,常人的弱点他几乎都有;失意、孤独、病痛,常人的不幸他亦一一经历。他对人性人心的深刻洞察,字里行间蕴藏哲学思想的笔触,内心世界又该是怎样的细腻敏感?普鲁斯特曾在一份问卷调查中,回答关于"你最想生活在哪里"时说:“住在愿望可以神奇实现的地方,在那儿人人皆有柔情”。

《追忆逝水年华》的伟大之处也许不是人人都能领悟,但它所传递的生活的态度和智慧,应该并不难捕捉。

读完《拥抱逝水年华》,是否产生了去读一读《追忆逝水年华》的企图?

读普鲁斯特的书,是否也需要一种同样的生活态度?慢慢的,细细的......

人生如梦亦如歌,就如那似水的年华般稍纵即逝。

"我们记忆最精华的部分保存在我们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湿的空气里、在幽闭空间的气味里、在刚生起火的壁炉的芬芳里,也就是说,在每一个地方,只要我们的理智视为无用而加以摒弃的事物又重新被发现的话。那是过去岁月最后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们的眼泪流干以后,又让我们重新潸然泪下"——马塞尔•普鲁斯特。

Lin听我说:对于德波顿,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他那种在现实和经典中自由穿行的文风是如何炼成的?

藏匿在书中的文字给了我答案:

我们总生活在幻象中,以为生活在别处。然而,真实的美就在我们身边,你根本无须等待。只要睁眼就能看见。

我们的抱怨和不满,不是什么生活有多少内在的缺陷,而是更多地在于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看待我们的生活。

一霎那间,我恍然大悟,突然明白了德波顿的来源:他找到的是“普鲁斯特的时光”。我理解了之后他所有写作的方式和态度。

什么是普鲁斯特的时光?

一种毫不费力、俯首可拾的观察、审美或心态,只要你愿意,你可以随时开始。

普鲁斯特的时光告诉我们:事物的美好本质,并不轻易充分地自我显示。但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相信、去欣赏、去面对。

平凡的生活并非一钱不值,只是我们从未珍惜。生活的片段,幸福的价值,不仅存在于物质生活中。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我会一直记得有一本阿兰·德波顿的《拥抱逝水年华》,告诉人该如何睁开眼睛和自己的世界相处。人该如何去挖掘生活中无所不在的乐趣和美丽,如何从容地展开自己的感受。如何在生命的各个角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普鲁斯特的时光——那就是别太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