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Klara and the Sun经典读后感有感

Klara and the Sun经典读后感有感

《Klara and the Sun》是一本由Kazuo Ishiguro著作,Knopf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Hardcover,页数:2021-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一):这不是我认识的石黑一雄?

3月2号英国开始出售纠结了一周要不要买,上周日拿到手当晚就看了1/3。

“Klara and the Sun”是石黑一雄既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之后的新作品。与石黑一雄结缘是在2016年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时,选了他的诺奖作品《别让我走》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再早一点的缘分应该是从本科英国文学这门课开始,以及英国文学课老师的影响开始。

《别让我走》讲克隆人,看小说以及写毕业论文那年,经常被他小说中反思的人性而心情沉重,之后也没敢再去读,因为想想就像再次揭开伤疤细细再捋一遍的感觉。2017年7月毕业,毕业论文优秀,当年10月底他的这部作品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人生高光时刻!论文导师以及系里几位老师都来祝贺我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二):田野观察是很有趣啦但是科幻设定让我迷惑...

AF的“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田野观察”很生动有趣,虽然有点长(啰嗦)...

但是怎么说呢,没有太感受到其中科幻设定的必要性和说服力:

- 感觉把AF换成一个从没参与过当代社会生活的孤女,故事也能完全进行下去...

- 在人类已经造出general AI的设定下(结果完全不知道GAI的原理并且主要把GAI当做智能玩具...我?),居然需要用“观察+模仿”的中世纪方法去复制一个人的音容相貌举手投足(感觉到时候meta已经能提供一键式服务了...)这个伦理话题感觉黑镜用一集就讲得有意思多了。

- 你给我搞封建迷信就算了,AI的宗教信仰这个角度还挺有意思的,但是怎么能真的有神迹呢这完全不科学!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三):Amorality of AF

【我看到友邻的短评里提到“AF的单纯善良”,有感而发不小心写超280字,回复或者转发都放不下,遂再启一篇短书评。我讨厌字数限制Orz】

我觉得AF是非道德性的,”善良”以morality为前提,而克拉拉的altruism和通常描述人的“善良”有着微妙的不同,几乎像是有序的理性vs模糊的非理性的一组对比。

我印象深刻的一情节,Klara选择和妈妈去瀑布而不是和Josie一起留下时,她的心理活动几乎没有涉及Josie的失落。我觉得石黑在这里暗示了Klara是没有共情能力的,她相较于其他AF独特之处是敏锐的观察力,而她的关怀与奉献可以追溯到AF出厂设定,这和人(或者某些哺乳动物)的“善良”本质上是不同的。然而我们依旧会被Klara所感动,这种情绪是如此真实以至于我以上关于amorality of the altruism not based on empathy的讨论无足轻重。

我认为小说里Josie对Klara的情感要比Klara对Josie复杂的多,而不只是很纯粹的friendship,读者从Klara的视角只能看到零碎的细节(说起来这部小说很现象学,describe or show things, not explain or categorize)。石黑通过Klara的视角展示了人心之复杂的同时,也描述了一种人如何与AI建立一种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的可能性。这部小说的底色是冷暖交织的。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四):Klara and the Sun book review

很早在图书馆预定了石黑一雄的新书《克拉拉与太阳》的音频版。借到后迅速听完了。有点失望。

如以前的传言,确实比较像《长日留痕》和《别让我走》的综合版。通过一个心底至纯至净、功效卓著的机器人好朋友的无私奉献故事,讲述人工智能发达社会下人的关系(母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雇佣关系)是否会发生异化。但究其实质,这本书是在讲人对社会的责任、人与神明的关系、阶级问题这些剥掉科幻外壳仍在被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书的结局并不意外,克拉拉完成使命,平静对待着自己的结局。一如我们每一个走向人生终点的人类一分子。石黑一雄的文笔一向地清澈、冷峻。这本书也不例外。但我总还是觉得这本里人物有些脸谱化,情节和结局有些寡淡无味。

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我好多次为克拉拉遭遇的各种冷遇而心中不平。但我想起最近刚读过的《关于他人的痛苦》。桑塔格在书中讲到所谓“同情心”的复杂性。她说,“只要我们感到自己有同情心,我们就会感到自己不是痛苦施加者的共谋。我们的同情宣布我们的清白,同时也宣布我们的无能。” 她又说,“同情是一种不稳定的感情。它需要被转化为行动,否则就会枯竭。” 这样想想,我自己对待虚构作品里机器人的同情其实是廉价而虚伪的。

试想,我家里的吸尘器、洗衣机、手机、电脑,如果换成是克拉拉,曾经多少次遭遇我的冷遇、忽视和不爱惜呢?我又曾经有意和无意地冷遇和漠视过多少对我怀着期待的身边亲人和朋友呢?如果说这本书对我有所启示的话,这个思考算是我的一大收获吧!希望自己不要轻易地忘记这一点。

《Klara and the Sun》读后感(五):写在世界读书日: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对立

#写在世界读书日#

很早就知道这部新作,但是一直没在网上找到免费电子原版,最近才搞到。

近来AI一直都是当代作家们热衷的一个话题。去年看的麦克尤恩的Machines Like Me和最近刚刚读的Klara and the Sun都是这一类题材,都讲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纠葛。

先说一下老麦的Machines Like Me. 里面的AI亚当有着极高的智商和身体素质 (包括x能力),甚至一度成为home wrecker. 在经历了各种事情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最终走向毁灭。跟老麦以及诸多当代英国作家一样,这本书写的也是包罗万象:马岛战争、撒切尔、艾伦图灵、侦探小说元素……如果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是对某些领域有一定了解,读起来是有些晦涩的,会让人不知道老麦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也难怪在国外亚马逊上诸多读者给出了低分。去年上海译文出了汉译本,也是掀起了一阵狂热。当然,汉译本《克拉拉与太阳》也是如此。很羡慕上海的读者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这么多读书活动。

再来看石黑一雄的Klara and the Sun. 这是我读的石黑一雄的第一本书,其他的作品类似于The Remains of the Day和Never Let Me Go看的都是电影。书中的机器人Klara叫做AF,是一个“儿童陪伴型机器人”。不同于Machines Like Me, 这本书是以Klara的视角写的,以她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虽然有些科幻小说的意味,但我感觉科幻元素最浓厚的部分就是她在看待周围世界时,都是网格状的。如果让我定义,更像是一部儿童小说。跟小孩一样,Klara去试探着了解周围的世界,具有很强的观察和模仿能力。但是她读周围的认知,是很单纯的:Klara一直希望太阳能够像给自己提供能量那样治愈好主人公Josie的疾病,但是最终Josie的身体却像是鼠疫中的瘟疫那般奇迹地恢复了,是否因为太阳我们不知道。Klara希望自己可以毁灭Cootings Machine来减轻环境污染改善Josie的疾病,但是却遭到了主人公父亲的拒绝。这一切都是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对立。当然了,书中也有各种母女关系的描写。

这本书可读性更强,写的也更简单。不同于Machine Like Me那样随时穿插着历史、人工智能的论述,Klara and the Sun通过前面的叙述,慢慢引出了当代作家关注的话题:AI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环境污染,道德伦理。很推荐大家去读原著,真的不难。如果是高中生的话,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一下里面的语言表达(比如光had和no sooner置于句首的虚拟倒装就出现了好多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