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尘埃落定》是一本由阿来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尘埃落定》读后感(一):傻子少爷的时代结束了…

像傻子又不是傻子,一个比聪明人更聪明的傻子,那些聪明人不过是自作聪明,仗着自己有几分聪明就把旁人都当成了傻子。可是傻子少爷他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他真诚,坦率,有大智慧,最后的结局对他来说是心满意足的吧,因为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既不属意白色汉人,也不认同红色汉人,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位置了,也没有他挂念的人和心仪的事物,属于土司的时代,属于傻子少爷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他建立了一个新式镇子,但是却没有领会新思想,接受新思想的脑子了。

《尘埃落定》读后感(二):原野的风

这本书就像原野上的一阵风,刮起了地面上的尘埃。这尘埃,在时代的广角镜头下,被放大、被注视,不安地飘转、沉浮,而后,在释然中下降、落定。

读这本书的两大亮点

一是作者的文笔和想象力

明明是写时代交界处的宏大变化,却有风的洒脱与随性;明明是写家族的明争暗斗,却也有和谐的浪漫;

作者的文字,总能带我看到藏族土地上斑斓的色彩与并闻到天空下四处游走的馥郁的香气。

里面有很多比喻都相当精彩,但是由于我懒得摘过来,就不一一列举了

《尘埃落定》读后感(三):时代更迭中的西藏

站在一个土生土长的藏人的角度,去看一段熟悉又陌生的历史。陌生在西藏那一片尘沙飞扬的神秘地带,熟悉在因为傻子的母亲是汉人,所以又与我熟悉的历史有着交织的牵连。

沉迷于西藏在文中的原始野性,沉迷于藏人的独特品性,一种异域的美吸引着我不断读下去。

读到了历史的更迭,读到了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渺小,读到了什么叫根深蒂固的奴性,读到了女人自古以来的可悲,也读到了爱而不得,爱与被爱,爱与恨交织种种复杂的情感。

但最令我有感触的却是,"有一天,我突然不打算再说任何一句话,紧闭双唇"

我也经常会有这种感觉啊,大喜大悲之后,突然觉得万事万物与我并无意义,不想说话,不想交流,只想独处,只想旁观,心中有激浪千层,也不愿吐露一个字。

《尘埃落定》读后感(四):是史诗,更是哀歌

读完阿来的《尘埃落定》,又解锁一部矛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阿来以诗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藏地土司沉浮跌宕的宏伟史诗,既是一份对故土的眷恋,更是一首兴叹不已的哀歌。 故事从“一个下雪的早晨”开始,又以“一汪滴落地板的鲜血”结束。一白一红,一喜一悲。 阿来用旁观者的视角,冷峻凝视着封建土司制度,既不过分表现残暴,也未露骨描写谄媚,通篇都是细致入微的语态形态状态心态刻画,冷静客观却又充满力量。 类似“两腿间野兽般的洞口”“漂亮的女人,要么是一个深渊,要么是一服毒药”“滴落的泪珠滑向洁白的高峰”“远远看去像一个巨大的麻袋耸在马背”“脸上的红晕正如此刻捧着的乳晕”等等。 多么棒的行文,多么美的文字,合情合理却不矫揉造作。再加上如“死人头颅耳朵里长出的罂粟”“一季罂粟引发的长久饥荒”“傻子的一次决定令麦其土司的二次腾飞”“复仇兄弟的侠义”等精彩篇章,读来不忍释卷,真史诗巨作也!

《尘埃落定》读后感(五):我不理解……

借鉴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魔幻写法,站在土司家的傻子二少爷的视线,呈现出最后一代土司的消亡过程。其实,我不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把傻儿子写死,他明明比聪明人更聪明,所做作为也并非十恶不赦,而且也被“红色汉人”认可了以后会是朋友。难道非得有个悲剧的结局,来烘托人物在命运洪流里的无奈、在历史变革里的悲悯?阿来的文笔细腻,外部环境的描述和人物内心的感触,都写得很好,有些句子很美。只是我个人来说,是真的很不喜欢这个结局。保持住最后一代土司的最后一个高光结尾,不好吗?变革又不是必须消除一切旧事物,何况还是从旧事物里新生出来的新思想。而且,我也不是很喜欢作品里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感觉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通过性去帮助男人成长,这是男性对女性那股天生的优越性和征服欲造成的?还是男性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很难绕开这一点?又或者,纯粹是故事里的人物需要?阿来是藏族作家,他的文化意识又会有不同吗?总之,故事还是好故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