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六极物理》读后感精选

《六极物理》读后感精选

《六极物理》是一本由严伯钧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六极物理》读后感(一):有趣的物理,也足以折射人生

跨度一年。又在一个疲惫的时间段里读完了。(明明在看什么结构性改革,但是自己很累的时候就看不进去,反而是这样的书,平和也蛮充实)。看到最后的结语部分,非常贴心的总结了看这本书刷到的数据,列举一下,20章,38万字,73位科学家,47条原理和定理,25个实验或者思想实验,44个物理学理论,541个物理学、数学概念(可把我能耐的,先叉会儿腰)虽然看完也是迷迷糊糊的,但是咱好歹增长些见闻,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复习。非常的开卷有益了。 最后呢,作者也说到了真理可能我们无法描述,公理无穷尽也就是无法用这个方法描述出来,只能逼近的问题,爱因斯坦说过,一个理论如果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要么是错误的,要么是自己还不清楚。有位大师也说过,我们指向月亮,但是月亮你得自己去看,哎呀,别看我的手。

《六极物理》读后感(二):【共振书评周】先认识世界,然后思考物理

收到这本书之前,我有想过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哪些人,只能说豆瓣读书活动强烈推荐的书目还是能给人惊喜,从初中前预学习物理的学生到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本书都能带来一些收获。极快作为第一维度内容,就算是经历了高考的理科生看起来也感觉有点吃力,花了两天时间才适应,不过真看完了反而品出些乐趣出来。总结一下就是在某种“无”中,光子弥散出时空维度,从而形成了宏观可测的宇宙。第一维虽然学起来即为费劲,但却是后面五维内容的基础。

这本书里有很多知识比中学课本里的广且深,但是讲述方法却通俗易懂。从知识构建角度来讲,构筑一个完整的、可以自洽的知识面,至于细节计算,就还是放归到学科研习中去。刺激学习兴趣,激发奇妙的想法,科普类里的佳作。难得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讲述。

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解释不通,穿越时空”,放在影视编剧里是调侃,能够在一本书里对这些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从而构筑出自己的知识面,真是一次愉快的尝试。

《六极物理》读后感(三):【共振书评周】《六极物理》书评

《六极物理》是网红知识博主严博均的一本科普著作。按照作者本人对这本书的定位:作为对物理学好奇心的起点,是非专业人士想要比较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一个比较适合的途径。这本书宣称避开复杂的数学计算和公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核心的物理思想,从极快、极大、极重、极小、极热、极冷六个维度的极端状态,让读者了解到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精髓,可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从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严肃性大于它的趣味性,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细读的书,看目录更像是一本教参。本人学业不精,不能对本书的专业性进行评价,既然有多位专家学者推荐背书,相信内容是经得起推敲的。而这本书的定位却让我意识到恐怕自己连“非专业人士”这个受众群体都不符合。对于只知相对论之名却不甚了解的人来说,看到“洛伦兹变换”这个概念被直接引用时是无法理解的,而全书通篇没有任何注释和参考,所以读起来会有挫败感。受众和预期不匹配,这可能也是本书评价颇有些争议性的原因。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感谢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书,科普书籍很难做到专业性、通俗性、趣味性、全面性兼得。可能正是这样的一知半解,能够激发读者继续顺藤摸瓜地沿着这个方向学下去。这本书的意义更在于作者通过自身的流量优势,把物理学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学科传播给更多的人。我们不能指望一本书就能帮我们打破一门学科的知识壁垒,但这不妨碍我们坐下来慢慢的去读它、讨论它。

《六极物理》读后感(四):16—17页关于“光速只得不变”的思想实验是不对的

作者在这两页里说,如果光速还能叠加在发光的物体自身的速度之上,那么就会出现被枪击中者先看到子弹射出,再看到扳机抠动,这样整个因果关系就颠倒了。所以光速不能适用于伽利略变换。

然而这个依据不对。此实例中,光只扮演“事情发生了”的信息的携带者。结果的信息先携带过来,原因的信息后携带过来,根本不影响“原因先于结果”这个事实。假设世界根本没有光,靠一切物体主动以常规速度3000米/秒的对外抛射“小条子”来传递信息;假设子弹抛出小条子“我射过来啦”,扳机抛射小条子“我抠动啦”,由于3000米/秒显然可以叠加物体的速度。那么你一定会先收到“我射过来啦”,然后收到“我抠动啦”,这是不是颠倒因果呢?如果是,那么是不是3000米/秒也必须在任何参考系下都是绝对值呢?

这里的错误在于:假设原因和结果的信息传递到我们的时间先后顺序,必须与原因和结果发生的时间顺序相一致。这个假设没有任何理论支持。或者,作者只是暗中事先预设了光速是特殊的速度,以至于它就不能先把结果传递过来,后把原因传递过来,不像前面3000米/秒的小条子一样可以先传达结果,后传达原因。这就首先预设了待证明的东西。实际上,作者这个思想实验的例子没选好。其他讲狭义相对论的书,如果要拿因果关系的举例,采取的都是“旁观者视角”,比如,一个旁观者能不能找到某个参考系,在这个参考系里,看到安倍中枪在先,刺客开枪在后。而不是说,无论安倍自己采用什么方式接受信息,都必须接收到自己中枪在后,抠动扳机在先的顺序。

《六极物理》读后感(五):【共振读书周】《六极物理》书评:大道至简,物理亦然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理解面前这个世界,不是因为世界本身太复杂,而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

我们该如何去理解这个世界?

宇宙是什么?万有引力又是什么?所谓“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中玄妙至极的量子力学,到底是什么?所谓相对论,其“相对”在哪里?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分别指向什么样的概念?

不禁又回想起初高中时候学习物理,大量的公式计算,令人头秃,当然那时也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都不算的东西。

越深奥的物理概念,运用到的数学知识也越复杂。物理:数学常伴吾身。

《六极物理》的作者严伯钧则认为:“我一直希望做到的,是不让数学成为一个人理解深刻物理学思想的门槛”。因此在《六极物理》这本书中,他抛开了数学,做了一个很新颖的尝试。他使用了极限法,通过“把世界的参数调到了极致”这样“简单粗暴”的手法,并运用“归纳”“演绎”“验证”的思维过程,去解释物理问题。这是一个很新颖的解释法,

在“极大”的情境下讲万有引力和宇宙,在“极小”的情境下阐释量子力学,在“极快”的设定中将狭义相对论,在“极重”的设定中下讲广义相对论,所谓“六极”物理,便是“极快”“极大”“极重”“极小”“极热”“极冷”六极端,根据人的感官分类所得。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配合物理概念绘制了形象生动的插图,并拉来爱因斯坦和普朗克两位“工具人”,他们活跃在一些范例中,极大的增加了阅读乐趣,削弱了物理概念本身带给读者的枯燥感。其实作者可以将“极快篇”放到后面讲解,毕竟相对论还是比较深奥的,放在第一章会给一些物理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难度。

总之对于科学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不错的科普性读物,阅读过程中,随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进行思维风暴,是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

当然,谁又能说这本书只适合给“科学爱好者”看呢?

看这本书时,了解物理知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作者的分析思路很值得借鉴,从极简角度思考问题,绝不仅仅适用于物理。

——为学日增,为道日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