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摘抄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摘抄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是一本由[意]卡洛·罗韦利著作,文治图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一):评书有关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这本书带给我的生活的意义很大 也带给我了许多的正能量 正能量满满 让我对生活充满了积极的态度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近10年人文科普随笔首次结集出版。 共收录46篇精品随笔,分别从物理学和宇宙奥秘、科学家的传奇人生、人文与科学三个角度,引领你了解困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的亘古难题,解答关于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 “伟大的科学和伟大的诗歌一样,都是有远见卓识的,有时可能会得出同样的见解。” 从黑洞、引力波、大爆炸的量子引力与时间的诞生到空间、三维球面、确定性与全球变暖。 从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到乔治·勒梅特、罗杰·彭罗斯、史蒂芬·霍金。 从作为昆虫学家的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显示的科学素养,到关心地外文明的丘吉尔、在政治生涯中对科学事业的支持。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二):个人理解

文中将物理与哲学结合在一起理解,哲学家的许多理解,与物理上的理论居然有相同之处,明明处在不同时空,却奇妙的相遇,让人感慨思想的相通。说实话,第一章看的我有点头晕,但是后面几章挺好理解的。 科学往往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往上走,不存在割裂的时代,即使是被证伪的结论,也是现有结论的基石。作者写,知识不是固有的,知识是不断被改变的,而想要改变知识,就要先去了解积累,怀着对知识的怀疑、自我的怀疑以及勇气继续。人类永不放弃对知识的追寻,那些原以为无法回答的问题,我们今天很多都找到了答案,知识没有边界。非常喜欢文中的一句话:“思想就是在与我们知识的边界进行长期而令人不安的碰撞中浮现出来的。”

科学家的论断需要植根于实测,对于处于不确定状态的项目,这一点十分重要。 文中对很多耳熟能详的科学家进行了述说,在每个科学家身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特质和优点,也许是求知欲,也许是谦逊,总之他们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伟大的科学家似乎总是跨学科的天才,让我想到另一本看过的书,在没有大学概念兴起的时候,文学和科学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有些时候会奇妙的发现他们的共通之处,也许学科的出现对科学发展并不一定是幸事,学科分类看起来更像是生产机器而不是发展人类自身。而文中提到,文学和科学共同产物之一,那就是科幻。

最后几篇跟哲学、人类生存相关的文章,快速看完了。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三):科学与人文

作为一名文科生,大学又选择了法学专业,平常阅读偏好无非为小说、诗歌、社科、历史、法学等书籍,对于理工科类型书籍自知看不大懂,一直敬而远之。

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自我暗示而形成的“信息孤岛”,人为疏远了许多优秀的科普书籍。读了卡洛·罗韦利的《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始觉一种别样的阅读体验,这是人文与社科类书籍所无法带来的。

卡洛·罗威利(Carlo Rovelli)是意大利人,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引力,他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同时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上亦有贡献。在此之前,卡洛·罗韦利在国内已经著有《七堂极简物理课》《 时间的秩序》两本科普类畅销书籍。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是卡洛·罗韦利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合集,书中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巨人的肩膀上、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文章的主题可谓包罗万象,既有黑洞、引力波、气候变暖、空间的无线可分性等深奥复杂的物理学问题,又有探讨亚里士多德、牛顿、哥白尼、爱因斯坦、居里夫人、乔治·勒梅特、霍金等人科学成就浅显易懂的文章,还有对科学与哲学、文学、宗教、政治等科学与人文互动关系的理性思辨。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中的一句话广为人知,发人深省:“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在《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中,卡洛·罗韦利不仅对“头顶上的星空”保持好奇与关注,更对“心中的道德律”作出深刻隽永的阐释,体现了一名物理学家的人道关怀与人文精神。

正如作者所说,“诗歌和科学都是人类精神的表现形式,它们创造新的思考世界的方式,以求更好地理解世界。”更进一步,“诗歌和科学”可以置换为“人文和科学”,它们是人类的两大支柱,推动我们物质世界的发展,也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四):这本物理科普书,让科学浪漫如诗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作者: [意]卡洛·罗韦利

▫️

一开始看到这本书,我竟然有一种探究的想法,毕竟作为一个物理学渣,我真的太想知道为啥物理学得那么糟糕,和物理学家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但是,书里并没有告诉我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它讲述了一些科学家的传奇人生,呈现了物理世界的魅力。

我突然领悟,如果对物理不感兴趣,再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都是没用的。

▫️

下面是看书后的一些感想与摘抄:

1、要有统计思维。

“如果教孩子们一点基本的概率论和统计学知识,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蠢事,社会也会受益良多。”

2、努力去弄清楚一个复杂的问题会让人感到快乐。

3、很多事情都不能百分百地确定,那就不能轻易下判断,这是对自己负责,也不会造成别人的困扰。

书中说,全球变暖是一个严重风险,但有人觉得这不严重,然而否认这一事实,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也会给那些正努力为我们缓解危机的人造成困扰,毕竟他们的工作已经够艰难的了。

4、每本好书都自带使命,选对书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感兴趣的是从他的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思想的力量,以及这些文字如何与我们的文化和知识相遇,并为新思想的产生开拓了空间。”

5、付出了不一定有结果。

牛顿研究炼金术和重建《圣经》年表,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他意识到局限性,所以没发表过相关文字,即使付出了很多精力。

6、学习最重要三件事,就是读书、交友与创新。

作者认为,哥白尼在意大利求学中发现了三大宝藏,所以才提出了“日心说”。

一是书籍,古代天文和数学知识的书籍;

二是朋友,认识了一个天文学家,他知道如何阅读哪些文献;

三是革新,知识可以被质疑和改变。

7、成长的美好在于其不确定性。

“概率让生活变得有趣,让我们经常邂逅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可以不断接受更多的知识。”

8、不要害怕犯错,知道自己的错,是求知的开始。

“科学家中几乎没有人比爱因斯坦犯的错误更多。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频繁地改变想法。”

我比较震惊的是,爱因斯坦会怀疑自己的观点,因为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甚至接受不了别人的反驳。然而事实是,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定正确,只有敢于犯错、改变自己的观点,才能求得真知。

9、承认但不满足于自身的无知,并且不断求知。

“阿基米德意识到,昨天的无知可以在今天被启蒙,今天的知识将会在明天得到修正。”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读后感(五):快看!这个物理学家抢走了作家的饭碗!

......提到物理学家,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各种公式、数据、实验,以及各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如果是这些内容的书肯定会劝退很多人,但卡洛·罗韦利是个例外。他被媒体称为“下一个斯蒂芬·霍金”、“让物理变得性感的男人”和“物理界的摇滚明星”,他的《七堂极简物理课》《时间的秩序》等书风靡全球,销量超过百万,获得国内多所大学入学推荐,文津奖、豆瓣年度科普作品等荣誉,评分高达8.9。

......他用10年时间,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智性上的冒险之旅”,并把这些思维“游记”结集放在新出版的科普随笔作品《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中。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发出惊奇的疑问,这何止是物理学家啊?简直是全才,作为科学家,他甚至都抢走了作家的饭碗!

......全书共收录46篇精品随笔,分别从物理学、科学家、人文与科学三个角度,引领我们了解了很多曾经困扰哲学家、诗人、艺术家的亘古难题,解答很多我们所栖居世界的真相。

......本书字字真诚,篇篇风趣。罗韦利在书中展现出自己广泛的兴趣,他从万物理论讲到科学巨匠,从旅行与阅读讲到社会现象、国民信仰,以诗意的语言,重塑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在《《洛丽塔》和普蓝眼灰蝶》中谈到昆虫学研究者、著名作家纳博科夫(《洛丽塔》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卡洛·罗韦利将文学爱好与科学素养紧紧交织在一起。在文章结尾处,他意味深长的写到:“我们的注意力只会在某个事物上短暂停留,然后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在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或者在一个难以忘怀的名字的发音上:洛—丽—塔。”

......在《恒星的致命吸引》中,他是这么描述银河系中心的那个巨大黑洞:“在那里,恒星不可控制地和星辰以及各种残渣卷到一起,在地狱般的骚乱中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涡旋,而后暴跌进一口黑色的井中。”

......在《玛丽•居里》中,罗韦利还揭秘了很多不为人所熟知的科学秘闻,如居里夫人作为波兰人在法国受到过很多歧视;如果不是居里坚持,诺贝尔奖不会颁给她,她的实验服也曾经是婚礼服;她和郎之万的情感生活曾遭受暴力威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