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读后感100字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读后感100字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是一本由张信哲 / 张艺安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页数:1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读后感(一):月份牌中的香烟与美人

P18:永泰和烟草,1927,时装仕女,倪耕野;

P21:利兴烟,1920s,两位时装仕女;

P26:颐中运销烟草,1937,《芝生殿》,胡伯翔;

P28:英美烟哈德门,1930,《木兰从军》,胡伯翔;

P29:别墅牌,约1928,短发女郎吸烟,胡伯翔;

P31:哈德门,1927,《冷艳》,胡伯翔;

P32:似乎在哪本杂志上看到这个哈德门广告,1931,胡伯翔,

P78-79:胡伯翔,永泰和&哈德门,1920s;

P83:1925-1930,胡伯翔,吸烟仕女;

P85:1930,英美烟,《秋水伊人》,胡伯翔;

P102:永泰和,倪耕野,1920s末;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读后感(二):月份牌:中国传统艺术与商品艺术的平衡点 (翻了3遍,笔记为自用,主要提取月份牌中旗袍的发展)

月份牌脱胎于传统的“春牛图”,用途在于记录、查阅日期,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为了区别于月历、日历,拯救日趋锐减的销量,月份牌向两级发展:①放弃或减小配图②放弃或减少月份牌的功能,向年画、广告画、宣传画转变。

(拍于本书第19页)

月份牌始创者是“点石斋石印书局”,创始人是中国近现代风俗画的开创者吴友如。

早期月份牌题材主要为: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名胜古迹;民国后,妇女解放和仕女图成为主流,配以新时代、新潮流、新科学背景。虽然月份牌广告画商业气息浓厚(这也是它作为艺术品的局限性),但它是中国传统艺术与商品艺术的平衡点,它参与构建了当时社会的潮流。

关于海派:“海派”是出现于晚清光绪年间至民国初期的上海地区画派。

海派区别于其它画派的重要特征:①努力吸收西画的画法特点②商品意识深根于绘画。

(省略本书中间画家介绍,直入旗袍特点)

另注:

旗袍有三个分期:

①20世纪30年代前,旗袍基本维持清朝袍服十字型平面结构的中华传统,此为旗袍的古典时期。

②20世纪30年代后,西文东渐带来旗袍结构改良,侧缝强调女性人体曲线→十字型曲线平面结构,此为旗袍的改良时期。

③ 建国后:港台地区的旗袍从“连身连袖无省”十字型平面结构改良到“分身分袖施省”立体结构。

一、20世纪初(~1910)

女性思想解放引发了服饰解放的潮流,这个时期多上袄下裙/下裤,即使稍有宽松、曲线,但衣料仍旧厚实。

(本书实拍自P128页)

二、1920年融入西式元素

出现倒大袖:①宽松,不贴身(主要A廓形)②中式美学开始体现(出现)

1925后,出现海派雏形

(拍与本书第131页)

三、1930,进一步中西交融

《民·潮—月份牌图像史》读后感(三):时代风华 诚意之作

在“民潮 月份牌珍稀画稿 与 二十世纪时尚潮流”开展半年后,我们拿到了这本充满诚意的《民潮 月份牌图像史》书籍。与全国各地的“小姑娘”一样,我也是因为张信哲而知道这个展览、这本书、甚至是“月份牌”这么一种艺术形式的。如果说月份牌展览是以精巧的布展形式,在有限的展厅内辗转腾挪,用近乎“移步换景”的功力,带我们走进了旧上海的旖旎风光,那么这本书则将这份感性的知觉沉淀下来,用翔实的考据、优美的行文和近乎完美主义的装帧,让我们对月份牌和民国时期的上海有了理性的认识和思考。

张信哲和《民潮 月份牌图像史》

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拿到手中,你首先会被它的封面所吸引,拼贴的波普风巧妙地将一副月份牌美人撕裂,装饰在画布材质的书封上,好像要用碎片拼出时代的密码。等到翻开书页之后,你又惊叹于它的制作质量(这是今年的第二份惊叹,上一次的荣誉得献给张老板的新专辑《就懂了》)——从内封,书页到内页,为了充分表现不同的内容,光使用到的纸张材质就不下五六种。例如为了展现完整月份牌的形式,使用了可拉长的内页,纸张的材质也更换成有时代感的海报纸;为了展现擦笔水彩画的创作技法和步骤,又使用硫酸纸由专门工作室绘制了一组还原图;而到了现代艺术的部分,纸张又一次更换了,相比于月份牌的部分显色度更好,画面的饱和度更高。尤其需要夸一下张信哲手书的藏家手稿(字真好看,日常想求张老板开写字课和英文词典语音包),它使用了单面印刷的内页,让你很方便地可以取下来,贴到你想张贴或者单独存放的任何地方,可以说是专门给fans的福利了。哪怕抛去内容,单看书籍装帧,你都不会再觉得这本书昂贵,如果不是这个价格——它可能就要亏本了。 别的不说,如果制作单位愿意上一台书籍装帧的公开课,我是肯定愿意去投币三连的。

书籍封面 展览门票等

再说到行文,它绝不是你印象当中的“明星”周边,写着一些不着四六的语句,让你觉得这世间美色和智商确实不能两全。相反,它拥有我喜欢的论文一样的写作方式,考据翔实,内容严谨,但又深入浅出点到为止,绝不枯燥无味,让人望而却步。全书分为序章,导读,正文和当代艺术四个部分: 第一章“美之溯源”,首先讲述了月份牌的历史、用途、形式、绘制方法和制作流程,以及它在广告学和时尚史中的地位,使读者对月份牌这一种曾经风靡四海,如今却稍感陌生的艺术品类有了全方位的认识。

展示擦笔画法

第二章“流芳之珍”,以周慕桥、徐咏青等一个个月份牌画家为脉络,用一幅幅珍贵的原稿阐述月份牌的艺术技巧和美学理念。一路看下来我们不难发现,月份牌画作是近代少见的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而月份牌画师们更是将水墨等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与透视解剖等西方美学原理相融合的第一批画家,他们的地位不但在商业广告史,即使是在中国美术史上也是值得再斟酌的。

月份牌的形式

第三章“时尚风向”,从女性的服饰角度出发探讨月份牌中的民国时尚密码。画家笔下的月份牌美人就是中国最早的带货女王,引领着当时的时尚品味——特别是旗袍这个中国所特有的服装品类的兴起和发展。本章用张信哲收藏的40多件旗袍对比月份牌画作中的美人服饰,让读者对民国时尚,甚至于在这场跨越三十年的时尚运动中女性的独立和解放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震旦博物馆 民潮展厅

第四章“留有余音”,讲述了月份牌画家在进入新中国后,将绘制月份牌时修炼的独家技艺,用来创作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新年画。同样的绘画手法,却创作出改天换地一般的内容,让如我等大陆读者忍不住莞尔一笑。虽然阿哲是(中国)台湾人,但并没有厚此薄彼,美是具有时代性的,更是包容的,民国时期顾盼生姿的绮丽美人,和新中国生机蓬勃的劳动妇女,都很美。 最后一章是现代艺术的部分,很难得本书并没有将视角只聚焦于“古董”和收藏,而是继续探讨了月份牌这种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探索。收录的画作包括了薛松(他也是阿哲《歌时代2》黑胶封面的创作者),Jonny Hannah(英),Peter Lioyd(英)等艺术家。

张信哲手书 藏家手稿

曾经我也和很多人一样,不明白张信哲为什么会对月份牌这么小众的品类情有独钟。随着展览的进行,看到了阿哲的各种访谈和纪录片,我们或许可以从中一探端倪——譬如,他屡次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女性的解放”。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份牌女郎的显著变化:从只能宽袍大袖地坐着到可以展露身体的线条,从端庄淑雅地居家妇女到可以有自己的工作的时髦女郎。她们不再囿于深闺,她们开始上学、工作,在公园里玩耍,拿着望远镜在海边眺望远方,甚至抽烟......抽烟当然无益健康,但这个反抗的姿态确实曾经作为标志出现在各个国家的女性运动中。在民潮展中,当你走过各种瑰丽的女服之后,阿哲把唯一的一个大橱窗给了一件“简朴”的蓝布旗袍,这是民国女学生的装束,它象征着这个国家的女性走向知识和自由,走向现代世界的开端。

民潮展中橱窗展示蓝布旗袍

张信哲不止一次在访谈里为女性说话,他认为生命的历程不是单一的,女性的价值也不应被束缚在婚育当中。如果说他有什么影响我最多的部分,那可能是对没的单纯欣赏,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温柔态度。年少时觉得厉害的人必有锐利的棱角,现在觉得温柔才有千钧之力。

月份牌展览 时代风华 演出

本书虽然是一本收藏图录,但值得一提的是,它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眼界并没有局限于收藏。他是用煮酒论史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民国商业艺术史的画卷。有好一阵,我对收藏的态度很矛盾,跟阿哲一样,我小时候也爱看博物馆和古董店,在北京读书时,也常去潘家园晃荡。但真跟人聊起收藏来,感兴趣地总是一些搓着手串盘着把件的中年男人们,但凡你想讨论点什么,他必要先问你值多少钱,能不能升值,腻味得很。而张信哲作为多年的收藏家,从未捧高踩低,炒作潮流,而是认真地用收藏还原一个时代,一种艺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民族基因里共有的根基。而正是有了这样稳定的根基,我们才能无畏地“攀上最高的栏杆”,眺望梦想的远方。

名人面对面 访谈

希望阿哲这个老(划掉)船长,可以继续带着我们扬帆远航。毕竟您才四岁,正是当打之年,就不要再说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啦。 PS:您看我写了这么多,写字都写到了宽容时间,所以是不是可以盼到一个签售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