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谷子书店读后感1000字

谷子书店读后感1000字

《谷子书店》是一本由碧珊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谷子书店》读后感(一):关于谷子书店

整本读下来的感觉,情绪是悲喜交加。因为时间原因分了三次看完。 首先吸引我的是这本小说的目录,以不同的书名命名,每一章节基于此书的基调回忆一个故事,文中也有很多书的引用。对于没什么时间阅读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书中的主线是挽救将关门的书店,其中穿插着书店主人阿婆康桦对她这一生的回顾。 包括亲情、友情、爱情。 自认为亲情是一处伏笔暗线,正如书中最后阿婆的演讲一样。 作者很会想很敢想,行文轻快灵动。 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因为觉得很奇妙: 司徒纠正她说:“学术上说的是魔幻现实主义。” “科幻?放在那个架子上的《地心游记》、《时间机器》、《东京沉没》?” “不,差太远了。” “那么和《镜花缘》、《西游记》差不多?” “不不。”司徒很不满意她的理解,“完全不同 那是现实中发生的比真实夸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又像魔术一样发生了,让人产生奇妙效果的、新奇大胆的…”

“哦。”阿婆点点头,打断了他,“就像爱情。”

The last 24 hours in a Bookstore

《谷子书店》读后感(二):在?我需要你!愿书店安好

看到最后,我才意识到为什么叫《谷子书店》了,太后知后觉了吧?创作的灵感、人物的原型、客居的地点,都在杭州理想谷书店,自然把小说中书店的名,定为这个啊!

二十五本书,串起“谷子书店”关闭前的二十四小时,也穿插回忆了康阿婆的人生经历。在她心中无法磨灭的爱读书的教师母亲,从无解的恨到和解原谅了的父亲,幼年对之弃之不顾但始终愧歉缠绕的女儿,让她第二次生命重生的闫太,还有后来的台南丈夫司徒,店员珍、桂嫂……以及众多与书店有各种瓜葛的过客。随着康婆心情的起落,一个又一个故事徐徐展开。

巧妙的是,以书摘句子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嵌在了情节中(偶尔有点吊书袋之感),另外,每章结尾处,放的是类似康婆追悼会不同人物的悼词,也很特别,所以没有悬念,书的开头已揭示结局。

对别人的意义不知如何,对我来说,实体书店就是必要的存在。

《谷子书店》读后感(三):看完一本书,就像活了一辈子

(2021.6.4-6.19)一本现代小说,开始并不吸引我,但因为是杨晨和张震演播的,所以我开始听。越听越有意思,书中的男女主人公康桦老师司徒玉老师是一对都有着似乎执拗的对书的热爱,一个是从书中获得新生的女人,一个是追求并全心沉醉在文学写作中却深受打击没有出版过书的作家。他们把自己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都投入到了这个小小的书店,一个免费看书却不借书不卖书的书店。他们从书中得到精神食粮,也用书救了大个子骆驼--一个因为个子太高且家境贫困而被人歧视和欺负的男孩,成长为一个聪明善言、懂得感恩且孝顺的巨人。他们善良,救了一个因为扎轮胎而被人挂上贼的挂牌的青春期男孩,最终成长为一个机灵且成功的小伙子。康阿婆的生世经历造就了她有点执拗拧巴不合群的性格,因为爸爸举报而致使妈妈在政治活动中死去,她找爸爸要解释,想要破除别人的流言蜚语,却只收到了爸爸的沉默,她的三观崩塌了,她无法理解,在冲动中准备卧轨自杀,被爸爸救了,却将爸爸的右臂推进火车轨道致使爸爸变成了独臂残疾人,爸爸失去了工作,要用手抓着吃饭。她从未后悔过自己对爸爸的怨恨,认为一生都不会原谅爸爸,但年迈的她却迟疑了。因为老公出轨,她只身离开了家庭,也离开了女儿,从北方来到南方的这家书店。遇到热心善良、渊博执着的司徒先生,第二次走进婚姻。因为不符合她对作家的全心沉醉的定义,赶走了曾前来书店的客座青年作家,她认为自己太自私了。女儿送她地毯,她说了不该说的话。书店要搬家当晚,她对自己的过往进行回忆并追悔。

最后那个像个透明人的女孩,医生说她活不过20岁,妈说她可以。她说:看完一本书,就像活了一辈子。写完一本书,就是活了一次,再写一本,再活一次。

童年的不幸,是作家的摇篮---海明威。

书中还有太多我没读过的名著,有太多感人的语言,没来及摘录。那些作家都是谁呢?

司徒老师给了我们很多至理名言:

“文学是用来滋养人心的”--我终于学会了在不同人的人生中寻找自己的答案,也终于从书中逐渐拨云见日,生活中的困顿疑惑渐渐消退,我爱这些作品,也自此之后再没间断读书或听书。

“生活为何要给我们那么多痛苦,是为了让我们彻底放下名利,找到内心的平静。”我想我曾经确确实实经历了足够的痛苦,也放下了名利,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曾经我痛恨这个带给我苦痛的人,后来我发现解铃还须系铃人,当我真正放下并解脱时,我将她称为是我的贵人,我也相信我会收获一份好运。

《谷子书店》读后感(四):转:小圆珠串静慵拈——读碧珊《谷子书店》

以下转自 茶本 在“美篇”里的文章

昨天看到老友诸葛慕云在朋友圈发碧珊的《谷子书店》作家分享暨签售会信息,又想起这本我到今天还没有看完的书以及没有写完的读后感。

书是2020年9月9日诸葛慕云寄给我的,书里还有一张碧珊签名的明信片,作者年轻漂亮,心情豁然开朗。当时查了一下老黄历,那天的黄历上是一个大字的“宜”字,以及一句:余事勿取。意思是其他的事情不要做。那么“宜”做什么呢?明信片的暗示很明显,什么事情都不要做,应该看《谷子书店》。

我看书的速度一般可以用来追火车,但是,看《谷子书店》却仿佛蒸汽机车没有了煤,总是看不快,往往眼睛看着书上的文字,游目骋怀,记忆常如急雨,倏忽而来,借着碧珊的文字,使得我的神思跌到时间长河里,想起曾经的阅读岁月。《谷子书店》就是一艘船,碧珊就是摆渡人,满载一船星辉,在文学的星辰大海中飘荡,诗和远方一起扑面而来。顺水漂流的话,很难揣测她将把读者带到哪里。

《谷子书店》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个阿婆和一个书店的故事,书店比阿婆更老,仿佛时间长河里的两个老者,一起携手走向时空的隧道,跟着她们的脚步,慢慢品味岁月沧桑。全书以二十五部书为章节,每个章节下,又藏着数个其它的书,以及逸闻趣事,这就是使我常常分神的原因,不时跳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轶闻,像散落的珍珠,我总想把它们拾起来,还给原来的主人。有时候冥思苦想哪一句话出自哪里,或许曾经看过,或许看过已经忘记,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寻找的乐趣。作者叙事是娓娓道来,如潺潺小溪缓缓流过,如阿婆蹒跚的脚步,她始终再走,你始终落在她的后面,她回眸一笑的时候,正是峰回路转之时。作者行云流水一样的写法不急不躁,隐忍而坚定,宛如书店的灯光,多么孤独的读者也会在昏黄的光环里找到慰藉,是阿婆带来的,也是作者带来的,白天的书店并不喧嚣,晚上的书店也不冷清,阿婆每晚临睡的时候,都会用抚摸过岁月的手,划过那些还在书橱里挺立的书的脊背,告诉它们,我们永远是朋友,我们并不孤独。

这部书我断续看了两遍,但至今还是没有看完,第一次从头看到中部的《月亮和六便士》,第二次又是如此,大概此处是我的一个魔咒。

我曾经在阅读之前,把整个目录浏览了一遍,二十五部书,我绝大多数都看过,有的很熟悉,大学时代,对工程类的专业课兴趣并不大,每天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沉浸在世界名著的海洋里,也看过很多在身边匆匆走过的女生,女生走得一个不剩,小说故事装了一脑袋,提起来哪部,多半能说个三言两语,修炼成功,道士出山,本想作为搭讪女生的资本,我却发现,已经找不到喜欢文学的女生们了。那是最初改革开放的时代,我很怀念它。

看《谷子书店》如逢故人,就是那时积累下的,并没有用武之地的财富,《月亮和六便士》也是我一再没有看完的书。傅惟慈的译本总是那么让人沉醉,总想起毛姆说的“亲爱的朋友,我就希望你能够叫她看清这一点。可惜女人都是没有脑子的。”我觉得可惜的是,我遇到的女人都是有脑子的,不单如此,还有一位说她瞎了眼的,就是我可爱的妻子(我不得不这么夸她,因为她现在就站在我的后面)。

《月亮和六便士》这章,情境选取得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作者写阿婆遇到我们男主角司徒玉也是费了些芳心,在无数个名著故事中挑选合适的情节,这一章出场的不仅有毛姆,还有海明威、莫言、马克吐温、纳博科夫,甚至提到了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以及我不知道的扎西达娃,仅此一章即是一场文学的饕餮盛宴。

(名字签得不错,幸亏事先知道,不然根本看不出来)

读《谷子书店》,感觉是“小圆珠串静慵拈”,那是宋朝诗人张先的《江城子》里一句,作者以女性细腻的笔触把文学殿堂里的巨星们,像穿珠串一样,串到了阿婆的书店里,温馨着每一个读者,仿佛离开了阿婆的书店,就是游子;来到书店的都是归人。正如作者给我写的赠言一样:书店欢迎每一个迷路的人,翻开一本书,打开一个世界,走进一家书店,奔向浩瀚星辰,希望文学之光照亮人生。《谷子书店》就是带给读者如此的感悟和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