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干法读后感精选

干法读后感精选

《干法》是一本由稻盛和夫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9.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干法》读后感(一):打游戏与上班

很久之前,大概零六零七年的样子,沉浸搜狐的一款网络游戏“刀剑 online”,那是自己玩过的第一款网游,很是喜欢,不论是帮会、团战还是日常任务,没日没夜的挂机升级。那个游戏有个转生的概念,大概是到了满级就可以转生从一级开始,而且转生也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虽然要从头再开始,但每次的起点也截然不同,很有趣。

然后在零九一零年开始玩“魔兽世界”,也是网游,地图更大、任务更多、帮会俱乐部也更丰富……那时候,会为了拿些头衔勋章,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半天。游戏玩到后来,主账号满级了,就会在孵化小号,或是为了些免费的稀有装备,去不停的重复做一些任务。

总之,都是玩游戏,都不会觉得辛苦,哪怕是没有什么物质的激励,都是很开心的熬夜。

其实,上班也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自己是不是喜欢。

当喜欢自己的所做的事情,不管是为了成就、价值,还是为了小朋友的成长,就会去努力,就会忘记一天天的各种PK厮杀。

当然如果只是为了那份微薄的薪水,或是为了某个头衔,事情就不一样了。比如月薪是可以拆分到时薪的,看着那寥寥的数字,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当。至于头衔或是某个人的青睐,则更可以忘却,毕竟那都不是个人所能控制的了。

当然,与稻盛不同,一段路走着走着就得跳了,回头看看,自己跳了差不多三次,前两次每次都十年的光景。——这很像游戏中的转生,即便是从零开始,但零和零又大不相同,很有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更是自己的喜欢的,

就是上班就是学习,区别在于,上学的时候要交学费,而上班却有人付工资,——又能拿到钱又能长本事,还有不错的环境和好玩的人一起,不就更开心了么?

《干法》读后感(二):对抗“躺平”,工作是“万病良药”

最近网络热议“躺平”一词,反应当代年轻人,无论做什么内心都毫无波澜,失去斗志,消极工作。

当你疲惫不堪,压力重重时,是不是也曾想“躺平”,用这样的方式对现实做出一种无奈的抗争?

然而,工作是“万病良药”,这句出自稻盛和夫的著作《干法》。稻盛和夫是日本一位传奇人物,他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78岁高龄时仅仅用了1年时间将日航从破产重组的边缘,起死回生挽救过来,还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最高的利润。

稻盛先生70多年的工作经验汇聚《干法》这本书,它不仅是讲述有效的工作方法,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劳动观”“工作观”的解读。

看完这本书后,你将不药而愈,你会知道在这一生中,只有自己不能放弃对自己的人生应付的责任,这才是生活中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干法

7.1

稻盛和夫 / 2019 / 机械工业出版社

《干法》读后感(三):大道至简

《活法》《心》《干法》连着看的第三本(看下来觉得,三本书重合度太高,随意选一本即可,个人觉得可以选最后一本)。

稻盛和夫这本书中阐述的,主要是工作的意义(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能磨炼心志、促进成长),并指出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自燃型”的人,在热爱自己工作的同时,必须持有明确的目标(“工作是一种需要”这观点,让我想起马克思……)。

大约是当前日本的时代背景,稻盛和夫在书中提到,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并且还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责任,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他认为,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贵、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行为(虽然这个“最”有待商榷,不过大体上我认同他)。人生的目的放在何处,人生观就会随之改变。

针对目前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现状,稻盛和夫也给出了解法:“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即使做不到很快就热爱工作,但至少“厌恶工作”这种负面情绪必须从心中排除,可以的话,“迷恋”工作。道理也很简单,“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再辛苦也无怨言,也能忍受”“而只要忍受艰苦、不懈努力,任何事情就都能成功”“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眼前开始”。

如前所说,稻盛和夫很在意“宇宙的意志”,即事物运行的真实规律。在工作领域,他认为,要做成一件事,首先要“想”,在此基础上则要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所谓“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

至于衡量工作产出的标准,他指出,不是“最佳”,而是“完美”,最佳是与他人相比,而完美,则是契合自己头脑中反复思考、模拟演练而“看见完成时的状态”的那个结果。要做到完美,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

而关于工作中的创新,他认为,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得更好,总想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这种“想法”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之间差距的根源。有这种想法的人,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每天哪怕很少一点,也都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他还提到了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哈,大约是我工作的真实写照了)。“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是他认为的向新课题发起挑战的最好方法。

以上。

阅读日期:20220829-0902

阅读介质:电子书

阅读来源:微信读书

《干法》读后感(四):《干法》:将努力变成持续力量,让平凡变为非凡

俗话说:“滴水能穿石,铁杵也能磨成针。”

这就是持续力量的非凡之处。

在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中,作者指出,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非凡”。

稻盛和夫曾经认识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这位工人十分听话,每当上司教他如何工作时,他总是一一记下,总是不厌其烦地认真完成。

多年来,他在工厂里一直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只知埋头苦干,持续做着单纯而枯燥的工作。

然而,过了20年,当稻盛和夫再次见到这位曾经毫不起眼的普通工人时,他已成长为一位颇有人格魅力、很有见识的优秀领导者了。

持续的坚持,让平凡的普通工人,变成了非凡的领导者。

如何通过持续努力的工作,将平凡变成非凡呢?

1.比昨天更进一步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不是靠想出来的,而是靠行动来实现的。

开学第一天的大课间,班上的插班生小曾问我:“老师,我想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调皮鬼小标就抢着回答了:“这还用问。多读多记,多看课外书,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起来,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成绩就提高了呗。〞

这正是小标的经验,他之前语文成绩就挺差,这些话曾经是我跟他说过多次的,现在他很自豪地分享他的“经验〞呢。

我补充了几句话:“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行哦。学习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标能有明显的改变,他可是天天都坚持看上一小时的课外书呢,真正做到了每天进步一点点。”

可是,没几天,小曾便在“坚持”面前败下阵来了,他竟然连课堂作业也偷工减料,看课外书简直是在装样子给人看:一直在图书角挑书,就是挑不中一本他想看的。

两个孩子,一个选择了坚持,一个选择了应付,结果必然不一样。

2.全力过好今天

我们中国在长远规划上的宏观调控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诸如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等。通过这些中、长期规划的实现,在短短的四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干法》一书中指出,在他创办的京瓷公司里,他们从来没有建立长期的经营计划。

稻盛和夫认为,能够预见到久远的将来,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以“谎言”为结局的。

这是因为,在实现长久计划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时就要改变原来的计划。计划反复变更,会让员工轻视计划,不把它当回事,就降低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

其实,国家制定长期规划与企业不制定长期规划,并不矛盾。

作为一个大国,制定宏观的长远计划,是必需的;作为一家企业,计划定得太远,变数会很多,因此以短期的年度计划为主,这也是切合实际情况的。

不管是长期规划,还是短期计划,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计划落实到每一天,然后千方百计去努力达成既定的目标。

所以,想要持续努力地工作,让平凡变非凡,就要每天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努力达成目标。

比如,我想要在阅读写作上取得突破,成为自由撰稿人,就要切实从每天坚持阅读、写笔记做起,而不能只定下三年五年的长期计划而已。

聚焦于每一天,今日事今日毕,持之以恒,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3.拒绝感性烦恼

人生难免有失意的时候,这时候,你的心情是不是很郁闷呢?是不是一直在为此事而耿耿于怀呢?

这种郁闷的心情,就是一种感性的烦恼。

有着感性烦恼的人,常常会想一些无用的事,想得太多,就会影响你工作的积极性。

这个学期,我们的工作量不减反增。增加的工作,在老师们看来,几乎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比如备课,要在教本上写上密密麻麻的教学步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连最简单的习题答案,也要老师们写上去。

另外,还要在纸质教案、电子教案上修改别人写的教案……

面对这样的教学管理,说实话,我曾经也感到无所适从,感到很郁闷:每天忙到晕头转向,但付出的辛苦,却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没有任何的帮助。我无力改变现状,我该何去何从……

慢慢地,我明白了,郁闷、烦恼没有任何作用,我得想办法既按领导要求完成任务,又要有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尽管自己辛苦一点,但自已心里好受了许多。

其实,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可以在适度发泄情绪之后,理性分析原因,诚恳地反省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比沉溺于苦闷之中更有益处。

另外,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看到未来的可能性。越是面临困境,越不要丧失信心。

只要我们全力过好每一天,踏实勤奋地工作,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不沉溺于无端的烦恼中,像攀登高山一样,信心满满地向上努力,就一定能从平凡中脱颖而出,登上非凡的人生巅峰。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干法》读后感(五):《干法》:定下高目标,激发奋斗的动力

有这样一段有趣的对话:

小马问骆驼:你是怎么穿越沙漠的?

骆驼:“一直走!”

小马问:“还有呢?”

骆驼说:“一直走。”

小马很费解:“就这么简单吗?”

骆驼解释:“是的,朝着目标一直走……”

因为有了走出沙漠的目标,骆驼产生了“一直走”的动力。

这段有趣的对话,来自我正在阅读的《干法》一书。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知名企业家稻盛和夫。

作为动物界的“老大”一一人类,更应该像骆驼一样,定下自己奋斗的目标,以激发自己朝着目标奋斗的动力。

01.目标与动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

那么,目标和动力,有怎样的关系呢?

稻盛和夫认为,目标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越是高目标,越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

稻盛和夫就是一个善于制定高目标,并能充满斗志去完成目标的人。

在创办京瓷品牌时,稻盛和夫常常对员工说:“我们要成为西京原町第一的企业,达到后成为中京区第一,然后是日本第一,世界第一。”

尽管当时稻盛和夫的公司地处偏僻,设备落后,员工也只有28人,但他始终坚信,总有一日可以达成预定的奋斗目标。

这个高目标,对老板和员工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在不断强调的过程中,稻盛和夫和他的团队,都朝着既定目标,付出不懈的努力。

事实证明,稻盛和夫的目标是远大的,动力是惊人的。经过多年拼搏,他所带领的创业团队,最后竟然创立了2家世界500强的企业。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不断树立高目标,就会增强潜意识。增强的潜意识,就会成为持续的动力。一旦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就能走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

这样看来,我之所以半辈子都过得很平庸,大概就是自己很少制定较高的人生目标,缺乏为之奋斗的动力的原因吧。

甘于平庸,就只能一辈子过得很平庸。

02.如何让高目标激发你的动力?

既然不断地树立高目标,可以增强潜意识,并随之成为持续的动力,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稻盛和夫为我们介绍了几个做法。

首先,必须得想。

早在十年以前,我就已经达到了申请高级教师职称的条件,可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去申请。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许多比我年轻的教师,经过努力,都已经获得了高级职称。

一天,曾经跟我搭档过的黄副校长与我聊起了申请职称的问题。她对我说:“你怎么还不申请职称呢?以你的条件,十年前就应该申请得了。〞

那时,黄副校长一再叮嘱我:“今年你一定要主动去申请了,不要浪费了你所获得的各种教学成果。”

当年,我便定下了要完成申报高级职称的目标,这是之前我从未敢想的目标。

对于一个年已半百的电脑盲来说,我这个目标也够高的了。

有了奋斗的目标,我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申报的材料。电脑操作上遇到问题,我主动向年轻人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我一次性顺利通过了高级职称的评审。

申报高级职称,原来我连想都不想,成功当然轮不到我了。

其次,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要坚信,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就是说,“无论如何一定要这样做!”

人只要有了这种坚强的意愿,愿望就会变成行动,人就会很自然地朝着实现愿望的方向前进。

如果你能做到“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整日里只想着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什么是“潜意识”呢?

所谓“潜意识”,是指不自觉的、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意识。

“潜意识”平时它不出头,但在无意识中,或在某一特殊时刻,它就会闪亮登场,并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因为我们学校已经隔了四年,都没有人申报职称,镇主管职称的领导又是年年换人,根本没有人为我做指导。所以,一切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都必须我自己摸索来完成。

为了完成这项自己以前不敢想的目标,我把所有的有关文件、申报材料等装在两个资料袋里,每天上下班都带着。有时间就反复阅读上级下发的相关文件,按文件要求逐项完善申报材料。

晚上,一吃完饭,我就泡在电脑上把准备好的材料,填写或上传到电子档上。有时因晚上系统繁忙,电脑不好操作,我就在人们休息后的凌晨两三点,爬起来填写申报表。

正是这种在睡觉时也会起作用的意识,让我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最后,要持续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我们一家人,经常到小区对面的山上去散步。上山途中,会看见一棵奇特的大松树,它竟然长在一块大石头上面。

松树的根伸出许多根系,伸向石块四周的泥土里,把三分之二的石块都包裹着,枝叶长得郁郁葱葱的。每个上山散步的人见到此树,莫不称奇。

为了生存,松树在拼命地把根伸向石块下面的泥土,以吸取土壤中的养料。

作为人类,想要生存,就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工作。只要你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定下的高目标,就能实现。

正如稻盛和夫一样,即使当初很平凡,敢于制定高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最后也成就了非凡的人生。

看来,在今后的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适时定下一些有意义的目标,以激发自己不断努力的动力,不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太平庸。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