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密室小丑》的读后感大全

《密室小丑》的读后感大全

《密室小丑》是一本由时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密室小丑》精选点评:

●对本书的第一感受是,惊喜 无论是10年前认识的肖晨,6年前认识的陈爝,还是3年前认识的阎小夜,都在本书中集结了,像是一场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聚会。(都是作者笔下的主角) 对本书的第二感受是,惊讶 切合本书的书名,作者完全没有留力,毫不含糊地给出了五个密室。除了密室,还有死亡留言,叙述诡计,不可能犯罪,高密集推理元素层出不穷。(喜欢灌水的读者可能会不适应,毕竟这是一本没有废话的作品) 对本书的第三感受是,惊叹 作者推理的十年,也是蜕变的十年。从《黑曜馆》的暴风雪模式,到《镜狱岛》的孤岛模式;从《五行塔》挑战建筑犯罪诡计,到《傀儡村》加入中国民俗元素;本书又是有别于前的新类型。这种类型注定会有讨论,会有争议。所以对于作者敢于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呈现,是由衷佩服的(其实谜底没有很难,大家用心推理吧

●???最后抛出谜面却不给解答是一种很冒险的做法,尤其是在结尾处没有暗示就这么不动声色地断了的时候(,在理解这是读者挑战之前会先反应成别的东西(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就完了?”;抛开这个不谈,故事还挺好看,虽然只看过其中一个系列,但也能猜出另外两个系列的主角是谁,因而对这两个主角互相“对决”的双线设置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在互相的拉锯战之中,还加入了“第三条线”,让原来的故事产生变化的同时,也稍微显得有些拥挤,但总体来讲这部分还是好评的,尤其是照顾到了——;推理层面而言,除了其中一个梗让人说不出话来之外,其余几乎全部的梗都用到了冷知识或者不那么冷的冷知识,就还是有点微妙(;话说回来,阎小夜的人设我还蛮喜欢的,打算补了(

●整体感觉:这推理小说怎么没有推理(唯一有印象的是海鲜那个,但这段也感觉有点乱 密室写成这样真的没意思,尤其是胶带和燃烧这俩,就好比辛辛苦苦研究了半天密室,突然说利用高科技研究了特殊材料可以穿墙,我觉得要么这种特殊材料已经普及到人尽皆知了,要么在前文有过相关铺垫,不然都是在耍无赖。更别提这无赖耍的还有硬伤了( 看完一数发现只有四个密室,问了一下才意识到所谓的第五个(所以叙诡在这儿吧× 当我抛开密室,却发现这本竟几乎没有写其他的什么内容,可以说是情节紧凑,但对于密室无感的我而言,这书啥都没写。或许对作者来说这些人物在本书中都有了成长与归宿,这也挺好的 结局的话,如果前面有足够份量的内容,结尾明不明确倒也没那么重要。可这本…所以对我来说是一个扣分点,真喜欢自己推理,游戏它不香吗 不过打斗戏确实可以

●黑子还真多,且不说最后的开放式结局,单说这部小说里这几个密室诡计,虽说不上惊人,却也个个都是原创诡计(你们自己想一个密室诡计就知道有多难了),足以值回票价。还有故事节奏快,竟然还被人诟病铺垫不足。实在不懂黑子的标准。

●作者笔下名侦探的一次大集合,出场人物多而不乱,语言简练,情节紧凑,用多线叙事串联起四个密室,解答各有特色,个人最喜欢最后一个燃烧密室的诡计。。。其他怎么说呢,短评里有些人xswl,中国推理读者牛批。。。

●不喜欢利用化学的杀人手法。死亡讯息太明显。监狱杀人还不错,单评这个有四星吧。密室秘笈十足工具书,新手操作毫无失误。

●期待

●2020-虚构23

●其实看推理小说这么多年,看到这本书简介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想看的并不是密室的手法,反而想看看几位名侦探的生活。从10年前人物设定白痴到可爱的《罪之断章》,到这本最新的《密室小丑》,几位名侦探都面临着自己的中年危机。有的人过去了,有的人没有过去,这本书里面没有那种畅快破案的气息,反而充满了郁结之气,密室的诡计是他们的,主角只有复仇的目标和生活的痛苦罢了。时晨写这本书,能看得出来用了心。看完之后我只想说:中年人的生活,真是太艰难了。

●今年看过最感动的密室推理作品,时晨请加油。

《密室小丑》读后感(一):《密室小丑》浅谈

首先我得说我对这部作品还是蛮喜欢的,这是我读作者的头一部小说,而这部作品是三部作品的联动,虽然没读过其余,但是并不影响阅读感受,甚至读完感到热血沸腾。就文采和推理而言,很不错,我愿意给到四星;但如果四星代表愿意推荐给别人的话,我觉得有所欠缺:首先犯罪动机还是国产推理作品最常的法外制裁+心理缺失,在这个前提下的好作品真的少之又少。其二,当中的作案手法,没有实验,单听上去似有些不可信(个人拙见),例如被子线头带动门锁。其三,警方视角下的三大主角,破案竟均靠编外人员,有数学教授、入殓师和大学生,且智力上不分上下,使得全文为三个编外人员的对弈,而警察只起到辅助作用。其四,小说最后设下的悬念,没有升华作用,既如此,深感没有意义。但总的来说,虽有瑕疵,文采和情节是真的好,且逻辑严丝合缝,前面填坑后方填补,还不赖,可以一读。

《密室小丑》读后感(二):品读《密室小丑》

这是时晨一部很成功的探案小说。小说塑造了一个只用密室手法杀人的凶手,密室小丑。小丑在犯罪上是非常成功的,以至于在他归案后,他本人成为一个流传很久传奇。 小说主要的案件应该不是密室小丑作为的。更多的应该是二代小丑的作为。密室杀人如果不是用来脱罪的,甚至还留下卡牌挑衅警方的话,实在是一种不智行为,肖晨作用一个聪明人非要用密室手法杀人,是有点降低行为价值的。报仇本身的目的不是比密室手法更重要吗?肖晨也是令人惋惜的,也许只有在人濒临死亡的时候才更能看清人生的价值。而肖晨的最后时光也活的格外精彩。 小说在表述上是很有特色的,在正邪两方对抗中。正义方是用的第三人称视角讲述的,而邪恶方是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的。犯案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会使得案件更加有主动性,紧迫感。同时第一人称视角的缺陷又为密室小丑在幕后的作用显得更加神秘。在你来我往的交锋中,把剧情推向高潮。小说整体在布局和表述上都很成功。 “在这个世界,从不问钱财的来源,只要是有钱人,就可以随意践踏穷人的尊严。” 这句明显是作者的心声。虽然有些愤世嫉俗的味道。但这真的是资本的一种罪恶,它扭曲人性,荼毒社会。我们需要这种控诉。也是我非常喜欢这本小说的地方。

《密室小丑》读后感(三):槽点直剖,慎入

读者有没有资格评价作者作品——这里是豆瓣。

我之前就吐槽过作者2015年出版的《黑曜馆事件》,因为那个密室杀人手法太离谱。就是我所说的“我旁边有个人,我还能在黑暗的环境中一刀插进门缝杀死里面的人而不被发现。”真的离谱。

到这本书《密室小丑》,时隔多年,期间作者也写了几部小说了。但是水平一点都没进步。

第一槽点: 地板密室

从外面撞坏门地板木屑与门的木屑居然会是一样的?因此没被警察发现。再严谨一点,被有颜色的水泡过的木地板居然会有木屑,且能和门的木屑互相掩盖。离不离谱。

第二槽点: 加热门密室

按学名应该叫胶带密室,但本质是加热门密室。只有加热整面门才能形成的密室。无论这个门是钢材还是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质,你要让它某一处达到高热,热到能融化某种物质,那一定是要加热整面门,因为热传导这就像加热平底锅。而凶手给这面门加热,居然一点痕迹都不留,门都是有烤漆的吧,离不离谱。

第三槽点: 线密室

不说其它的条件只说这线,线拴在插销上,人只要移动线就能带动插销锁上门形成密室,姑且勉强能算成立吧毕竟走运了是能一次就成功的(离谱)。最大的问题在于设定的是线断了,才没被发现怎么形成的密室,而线断了居然没有留下断线。离不离谱。

第四槽点: 拘留所是我家

不得不说整本书下来凶手简直是上帝之子,想要什么下一个行动的结果立刻就给他送上门,连拘留所都跟自己家一样来去自由。通过管道给关押在拘留所的罪犯房间输液氮,还能刚好滴在罪犯身上,至于罪犯得到火柴的方式勉强可行吧,毕竟在上帝之子面前警察都是摆设,但是让罪犯点火柴取暖,离不离谱。你有没有读过一篇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这我一个正常人都不禁——天啦噜。

第五槽点: 杀完所有人在我准备死的时候我才发现被耍了。

是的,在我准备死的时候发现我被耍了,就是这么刻意,刻意的反转一下。这就是在硬说,为什么说硬说,凶手说之前就感觉哪里不对,而我对照了前面的相关章节并没有一个字反应出我之前就感觉哪里不对。为什么实际上之前的文字没反应哪里不对,因为一旦之前发现了,以上帝之子凶手的聪明才智一定会发现这点,意味着之后的杀人行动一个都不能实现,这本书也就没了。

第六槽点: 有人杀了我最好的朋友,身患绝症的我要杀光他们为他报仇。

这动机有问题啊,为了一个曾经最好后来不再联系的朋友,我们都会有这样的朋友。而这个朋友吸毒过量死了,我就要把给他引路的、卖给他毒品的人、制毒的人以及幕后老板都杀死。这在现实根本无法成立啊。你还不如设定是为了儿女,未婚妻或父母。

第七槽点: 绝症虚弱的我依旧战斗力十足

无论是勒杀冯亮还是勇斗光头和瘦子,以及最后轻易摆脱一个缉毒警察的限制,都与书中绝症吐血的我格格不入。

总结:

果然是旁边有个人我还能门缝插刀杀人不被发现的高手写的书,正因为作者这些年并不觉得自己曾经写的书在设定上就有问题,造就了作者可以一次给你一本更多离谱设定的书。

离不离谱。

PS——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写不好密室还要写密室?

我来回答: 推理小说属于类型小说,类型小说每年新书就那一块,相对容易被看见。而写推理,社会派更考验作者文笔水平,相对要求更高。而本格只要你的点子惊艳,其它的不足很容易被忽略或原谅。而密室类型可以说是最吸引推理迷的一种,写的不好打着密室的旗号可能都会有人买账,万一写的好了,被稍稍吹嘘一番就觉得自己是“密室之王”了。

《密室小丑》读后感(四):被召集的名侦探

现在,你是一位侦探小说家。

当你创作了几个系列侦探形象后,脑海中或许会不自主地冒出一个想法,要是把这些名侦探召集起来,开一场名侦探的嘉年华就好了。

当然,这不是《唐人街探案》中的闹剧,因为“顶流与顶流从不交流”,当名侦探们相遇,是剑拔弩张,还是惺惺相惜,作家们的安排,其实大有讲究。

一种是亚森罗平与福尔摩斯的模式,在莫里斯·勒布朗笔下,需要时会让福尔摩斯客串出场,有时他作为亚森罗平的对手想要将其绳之于法,有时两人又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另一种则是吉敷竹史与御手洗洁的模式,在《龙卧亭幻想》中,岛田庄司让两位名侦探进行了联手互动,共同解决了事件。

但第二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如果要让两个人联手才能解决事件,多少会显得名侦探能力不足,如果一人为主一人为辅,又未免会让读者觉得作者偏心。岛田庄司的做法是让御手洗洁远在海外,通过电话进行交流,只有沟通合作,避免了相互竞争。

加藤元浩倒是曾经让两部推理漫画的主角灯马想和榊森罗分别代表不同的虚构国家进行过联合国辩论,但名义上的“灯马VS森罗”实际上却是让两位少年侦探借助这一幌子,分头解决案件。可以说,召集名侦探容易,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却难。

时晨的《密室小丑》也是一部让笔下的侦探们一起登场的作品,“画家肖晨”系列、“入殓师阎小夜”系列和“数学家陈爝”系列在这部作品中进行了交汇。至于怎么处理三位侦探的篇幅权重,时晨也算动足了脑筋,陈爝去了美国,就只能和御手洗洁一样通过电话参与案件,肖晨化身为二代“密室小丑”制造密室,而阎小夜加入红方阵营破解密室,看似两位侦探在斗智斗勇,却又有共同的敌人“炼师”以及第一代的“密室小丑”作为幕后黑手。三方都有关系密切的警方友人,也达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势均力敌”,至少在侦探嘉年华的安排上,时晨的构思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但就像一些读者评论的那样,只要不看诡计,作品就还可以。本书中创作了多个密室,但对于密室诡计的解答,却大多不尽如人意,有的存在不能实现的BUG,有的又显得太过想当然,但抛开密室诡计来看,时晨的一些尝试还是给小说增添了亮色,比如化身反派的肖晨因为身患绝症,不得不与死亡抢时间,故事的节奏也变得如同“跑酷”一般飞快,小说最后又尝试了类似东野圭吾笔下《谁杀了他》《我杀了他》那样的半开放式结局,读者关于幕后黑手也作出了不同的推理,至少做到了让读者有更好的参与感。

如果我们把自己代入陈爝和韩晋,单纯从解谜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难以称得上优秀,可如果把自己代入肖晨和阎小夜,作为当事人,或许就会不一样,本书的出品方“99读书人”有这样的评论:“肖晨是无路可走的青年,这是一个分身,阎小夜是逃离过又回来的人,这又是一个分身。肖晨想要死,阎小夜想要活。在身处绝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顾一切往前,也可以选择逃避。你们看似背道而驰,却比邻而居。”或许正如韩松在序言中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在密室中,每个人都扮演着小丑。肖晨可以戴上密室小丑的面具,那么阎小夜呢,陈爝呢,我们自己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