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神童与录音机》经典读后感有感

《神童与录音机》经典读后感有感

《神童与录音机》是一本由林培源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神童与录音机》读后感(一):关于《神童与录音机》

对于作者我还是满惊喜的,提起林培源,我的印象还停留初中时读过的萌芽上,十多年前萌芽还是校园青涩小说居多,十多年后明显风格成熟不少。这个评价我想也可以用来评价林培源。

于我个人而言,我喜欢书中真实的部分多一点。每一篇中都出现的或多或少特定地点的方言也好,《金蝉》、《秘密》这种令人揣测是否杂糅了作者个人经历的小说也好,更容易让人站在真实的基础上想象,书中的人物似乎就触手可及地生活在人海中。相比之下,《白鸦》、《邮差》读起来略费劲一些,本身故事就没有给人明确的谜底,再加上缺失的真实感,读完后有一种不知所措的迷茫。

也并不是不喜欢文章的想象力,《烧梦》一篇就深得我心,看似荒诞的情节莫名其妙的让人感同身受。一边是见过世界的少女,一边是以最古朴的方式寻找精神寄托的老人,作者用很巧妙的第三方转述的手法增加了文章的张力。

偏偏对与书同名的《神童与录音机》一文无感。年少成名什么的太没新鲜感了,读完前半部分已经可以猜到作者想表达什么,后半段的起伏也于事无补。

总的来说,是一本经得起推敲回味的小说集吧

《神童与录音机》读后感(二):阅读林培源《神童与录音机》小记

林培源的小说集《神童与录音机》今夏出版,我第一时间收入一本,但本月频繁进出医院,身体小痛不断。拖到九月中旬,才断断续续读完。到目前为止,我刻意没有读任何相关讨论文章,包括林培源自己的作者谈和其他读者的评论,以期能有较纯粹的阅读感受。 我想我应该没有记错,近十年前《锦葵》出版的时候,另一位新概念作者曾经在文章中讲述了林培源在书店指着《锦葵》给她看的场景。那位作者有句话讲得不错,大意是,林培源在新概念作者群体里是最坚定的朝着文学接近的人。要一路攻读学位到文学博士,念文学专业的我更明白这中间的不容易。文学理想有时是太崇高的事情,它不能为现实的许多事情提供方法。双重生活的拉扯,有时要把身体撕裂。早年读林培源的作品,只觉得很精密。谈不上多喜欢读,细密缝合的针脚叫我觉得不好读。《神童与录音机》收录的诸篇,已经成熟许多。虽然仍有精于理论作用于写作中的劲,但我终于感觉他在“讲故事”了。林培源的阅读经历完全展现在他的小说里,可能是从拉美文学那里来的小说的神秘与诡异,幻想与征象。写到新的人生“伤痕”、被“围观”、“示众”,又让我感觉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熟悉特质。我最喜欢《手稿》篇。之前应该是在某本期刊杂志或公众号阅读过,原题是很长的一个。那个教授的形象莫名让我想到阎连科。 关键词:围观;神识;南方;父亲

《神童与录音机》读后感(三):现实与幻想的合集

《神童与录音机》这个短篇小说合集终于读完了。 如果想把讲新故事是一项很困难的事情。这本书用温柔而犀利的笔法,讲述着故事,这名作者在心路历程的描写方面非常细腻,让读者的心随着情节起伏也非常巧妙。在故事中,奇妙的想象和真实的感受并存,人性的美好和沉重的现实并存。 大部分故事中,忧郁的氛围是挥之不去的。《白鸦》中是一种无知的乌合之众,白鸦成为父亲的吉祥物,最后又成了父亲的灾难,又仿佛白鸦从未出现过,《邮差》中是虚无缥缈的死亡,等死亡之后。邮差又按平时的生活的轨迹进行移动。到看见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瞬间觉得活着真好以及对对儿子和妻子的愧疚。而结尾不知道是倒叙还是某种恍惚。分不清是不是现实。《秘密》中以一种以抽屉,穿衣镜日历,钥匙扣等等。以一种魔幻的形式现实出一定人生的无奈。《神童与录音机》中是无可奈何的环境。就像一杯咖啡,入口时无法避免的苦涩,却使其风味更加浓郁。《金蝉》里的北京,秦皇岛,《蜂巢》里熟悉的潮汕,《烧梦》里的江西……这次的故事里还加入了许多其他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习俗,也给故事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我想,这也是这些短篇故事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令人惋惜也好,发人深省也好,致郁也好,深邃也好。我很喜欢作者的写作手法与精炼的语言。描绘着亲情友情爱情。作为国产作家还是比较优秀的。借用作者的话:如果你愿意,不妨戏仿麦尔维尔《白鲸》的开篇,就叫我“虚构世界的人”吧。

《神童与录音机》读后感(四):关于《神童与录音机》

林培源的中短篇小说集,混合魔幻现实的想象色彩作品。

《白鸦》隐含了普通人与人的不理解和伤害,人的自私性,和对于自然未知存有畏惧之心。飞走的白鸦有如神明,预告着人类的命运。

《邮差》通过亡灵视角,回看人间夫妻父子关系。结尾处无法解释的车祸,再次让真实和虚构混合,真相陷入迷雾。

《诞生》切割了两组故事,有元叙事的色彩,对于小说创作是一种拆解的尝试。

《秘密》这组故事中涵盖了不同人的潜意识心理,藏匿的极端是消失,报复心理/对于青春的怀念/过去生活方式的留恋和现代的抗争/?/男人对于家庭的矛盾、自身欲望、无法承认自己

《神童与录音机》伤仲永命运的残酷,命运比你想象的要更残酷。认知人的有限性,并且接受有限性。

《烧梦》梦的隐喻:离开家之后经受内心的苦难威胁,想遗忘过去内心的艰难。人的内心承受不了太多的记忆。

《消失的父亲》寻父主题,荒诞性(为什么掉进茅坑溺死成为作家惯用的荒诞死亡方式?)

《蜂巢》有关理想的献祭和不被理解的艺术痛苦

《金蝉》带有林培源自身北京学院式生活影子的作品,对于祖辈故事的探寻成为现实生存的推手,在过去的时光中重新审视生命和困境

纯然的现实不能带给头脑安慰与兴奋,想象力从中升起,那是人类的希望之地。

《神童与录音机》读后感(五):读完此书后的一点感想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本《神童与录音机》,想为它写点什么,不然总会觉得有些遗憾。 讲故事是一项很难的工作。讲故事的人必须拥有比听故事的人更加细腻的情感,他精心打扮自己的故事,就像打扮自己心爱的小女儿。温柔而不乏犀利的笔调,不瘟不火的讲述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在心路历程的描写方面十分成功,让读者的心随着情节起伏而波动。在故事中,奇妙的想象和真实的感受并存,人性的美好和沉重的现实并存。 大部分故事中,忧郁的氛围是挥之不去的。《白鸦》中是令人窒息的群众,《邮差》中是虚无缥缈的死亡,《神童与录音机》中是无可奈何的环境。就像一杯咖啡,入口时无法避免的苦涩,却使其风味更加浓郁。我想,这也是这些短篇故事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令人惋惜也好,发人深省也好,致郁也好,深邃也好。我相信,这样的故事,足以打动人心。 跌宕的情节被几千字叙述得恰到好处,作者的文字功底有目共睹。作为阅读爱好者,作者的写作手法与精炼的语言是值得学习的。一个故事的好坏,在你开始读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了。作者描绘的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当你翻开书页,在你的头脑中,电影已经上演。 在读这本书之前,面对书名,我曾经猜想:神童会不会指代作者本人呢?如果是的话,这本书的故事,大概就是录音机录制的内容了。神童把听过或经历过的故事记录下来,向从未谋面的人讲述着。读完之后,这种感觉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强烈。这与小说内容无关,而是站在个人角度的玩味。讲故事的人,踏上收集故事的旅途,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这是一个无比令人享受的过程,神童带着录音机踏上旅途,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年龄。能写出精彩故事的人,大概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吧。 人的命运是怎样的?人性如何?该怎么做?这些意识层面的东西,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善良的人会读出爱,悲观的人会读出无奈。这一切,还请到“不为人知的内面”中探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