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活需要孤独感》的读后感大全

《生活需要孤独感》的读后感大全

《生活需要孤独感》是一本由李思圆著作,42.00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一):自律的极致,就是孤独

在压力这么大,节奏这么快的城市,读这样一本书,等于就是给自己的心灵按个摩,减个压,给灵魂洗个礼,洗掉那些人生中不如意的灰尘。

全书都是在描写心态的。作者赞成积极正能量的人生态度,提倡过努力拼搏的人生,鼓励大家相信爱情,珍惜婚姻,找聊得来的人共渡一生。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不怨天尤人,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在业余时间,以书为伴,读好书,交高人,见世面,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对人生琐事,秉持着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心态,坚持梦想,努力让自己的人生不虚此行,不负此生。

书中提到了几个作者:贾平凹、朱光潜、王小波、高晓松。

其中贾平凹描写的他母亲的那段文字很打动我,仿佛他的母亲就鲜活在展示在我的面前,非常形象非常真挚非常生动,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我要找找贾平凹的书来看看。

还有王小波的被誉为所有热血青年都该读的《黄金时代》,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的《沉默的大多数》,恋爱男女的情书的典范《爱你就像爱生命》,这几本书,我也要找来看看。

还有高晓松。我对他的认识,还是源于奇葩说。他更像是一位有学识的智者,他的那个“名校是振国重器”观点引起了我强烈的情感共鸣。名校之所以是名校,不仅仅是师资力量的集合,就业率的保障,更是国家教育的典范,承担着振兴国家和民族的责任。

有了高晓松的奇葩说,不再是一档纯粹的综艺节目,更是承载哺育人培养人输出国家正能量的价值平台,展现了当下社会中高贵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

因为这个言论,我个人非常欣赏高晓松。在我眼里,他不再是一个只会唱同桌的你的歌手,也不再是一个只会说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文艺青年,他更是我们文化界的一个明星,一个偶像,一个使者。要多向这样的人物学习,回头多看看关于高晓松的书和视频。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二):我 的孤独不需要任何人理解,我行我素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我的记忆里好像藏有这本书,已经忘记作者是谁。

孤独和孤单不一样,孤单是一个人,没有人陪伴,像是一种孤雁单独飞行。孤独是在繁杂的世界里寻找一片只属于自己的绿洲。

人总说自己孤独,但是不理解孤独。好比,有些人在独自相处的时候,时常希望有一个人来陪伴,哪怕是说两句话,喝一杯茶,斟一壶酒畅想人生的各种际遇,或者回忆常常后期的心事。这种心态不是孤独,而是孤单。他的内心渴望着陪伴,渴望着倾诉。

真正的孤独是自我寻找一个地方,忘掉所有身边的一切,安静地享受着自我。孤独是一只黑猫常在黑夜里独自徘徊,寻觅幽静的空间,凝望星夜。

真正的孤独是自我浏览,独自在一个空间里,慢慢地做自己的事情。孤独是一种自律的行为,它没有任何烦恼和执着。

朋友阿亮有时候就很享受孤独,他时常背上行囊走世界。一个背包,只有影子相随。累了,他坐在繁华的市场、尘土飞杨的街头,遥远如同珠链的路灯下,默默地拿着电脑写自己的故事。

现代的社会,电话成为找人最方便的工具。然而,阿亮确实一位返古的年轻人,他仿佛是从遥远的古代穿越过来,一台电话几乎没有开机过。

我问阿亮:“别人换电话,你也换电话。你的电话经常关机。你要电话有什么用。”

阿亮告诉我:“电话在我心里有两个用处,第一,父母在不远游,我经常远游时常要给父母报平安。第二、电话用来打特殊电话号码,比如110,120、119 等等,这些是救命电话。所以电话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用处是证明我还是一位现代人。”

话说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是作为一个人从来不聊微信,不聊微博,不刷剧是不是真的以世隔绝了呢?

隔绝世界断然然不会,他还是红尘市场的一颗漂浮的尘埃。只不过,他的眼睛里所有的事物都是一片尘埃。他享受的生活是自在地飘荡,不受拘束地流浪。

然而,很多人却没有他的自律方式。

他的生活方式如同被时间的上帝安排好的作息,安排好的工作时间,安排好的任何一切,不管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

有一次,他在火车行进过程。时间已经到了他的日程安排。他打开电脑开始工作,在这一路的过程中,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种孤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所以说,孤独不是我要说出口,而是你在行动了吗?其实,有时候享受这种孤独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三):享受孤独感带来的痛苦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两个字。每天奔奔波波,劳劳碌碌,操心着的是衣食住行,忧愁着的是油盐酱醋。劳心劳力一阵子后,总会在突然间感到精神上的空虚,总会在那么一个瞬间强烈的渴求些什么,总会意识到情感上的缺乏。这个时候,我们会去思考一些生活的意义,思考困扰人类的三大终极难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思而不得时,强烈的孤独感就会侵蚀我们,这种困扰会让我们茫茫然无所措,强烈的生命力又不允许我们如此空虚下去时,一种无法释放的压力就会积累在心头喘不过气来,只能用野蛮的原始的欲望来填补心中的空白。

但是,生活需要这种孤独感,需要感受这种孤独带来的痛苦,在痛苦中清醒地存活下去。唯有痛苦,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也唯有痛苦,才能让人珍惜眼前的拥有。痛苦也是会让人上瘾的,因为经历过痛苦后感受到的那种愉悦,是发自心底的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对成长经历的奖赏,也是摆脱幼稚无知后的欣喜。

享受孤独,享受孤独带来的痛苦,这是在与旧日的破碎的自我进行割裂,重新组合成新的个体。作家庆山的小说中,主人公大多都是孤独的,《莲花》中的苏内河,《春宴》中的周庆长和沈信得,还有《彼岸花》中的南生,都是在情感干涸的绝境中孤独的生长。当她们的爱情不能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时,无法将就的人生态度让她们只能逃避,成为社会的边缘人,无法融入到普通的生活中。在她们的心灵中,孤独无处不在,却从不向孤独妥协。喝酒,抽烟,去荒无人烟的地方科考、支教,都只为寻找内心安宁的地方。虽然生活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愿意去照顾她们,甘愿去遮风挡雨,成为她们最后的避风港湾,可是没有爱无法支撑生活长久的继续,她们又孤独的上路,执着追求着爱情。

孤独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孤独感袭来时,寂寞和空虚像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吞噬往日所有的自信和快乐,一下子意志消沉到仿佛到了世界末日。平日里小心翼翼掩盖起来的内心几角旮旯里的卑微,突然就暴露在晃眼的光照下一览无余,就那么突兀的亮晃晃的展示在你面前大声喊叫,我就在这里啊,还在这里没有走掉哟。这时候神志清醒的让头皮发麻,恨不得要敲晕自己蒙混过去,或拿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塞进脑袋里,让大脑停止思考。随便什么垃圾信息都可以,刷搞笑段子,看抖音小视频,看垃圾幻想小说,打游戏,只要能够麻痹神经,什么都可以。就像饥渴得快要死掉的人,只要是水,哪怕是污水沟,也会奋不顾身的扑上去拼命喝水。等到那一阵痛苦过去之后,生活仍然照旧,过着昨日重复的日子,一边大骂着世态不公一边挥霍着年轻的时光,错觉着时间还有很多,能够继续浪费。只有在这孤独的痛苦中咬牙坚持下去的人,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审视自己,知道自己的具体需求。

生活需要孤独感,需要享受孤独带来的痛苦,每一阵痛苦过后,得到的都是人生的一次成熟。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四):坚持,是一场孤独的奋斗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并不多。坚持,注定了是一场孤独的奋斗之旅。

我在两年前的时候,意外接触了中华文化经典,谁知就一发不可收拾,一下子冲进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一路追根溯源、逆流而上,从鲁迅经典到四大名著、从《史记》到《诸子百家全集》再到《诗经》,可谓是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两岸花树美不胜收。在这段文化之旅中,我被经典所深深折服,陶醉而痴迷。 时间对于我来说变得极其宝贵,上厕所都恨不得一路小跑,我这个好多年不读书的人,终于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如饥似渴的状态了。只可惜,这是一场孤独的奋斗之旅。

当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本经典书籍时,同事都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我:“这书你也能看啊?”

有一回,三八妇女节单位的礼物是发了很多的经典书籍。

同事气喘吁吁地抱回了一大摞,抱怨道:“过节不发点好的,发什么书!谁看哪!”

我一下子乐开了怀:“太好了,我要。”

同事瞬间解脱了:“随便挑,要不都给你吧。”

就这样我满载而归地回到办公室,又开始了我孤独的读书之旅。

“读这些有什么用呢?”同事一脸不解道。

我笑笑:“没什么用,就是看着玩。”

是啊,除了能满足我的喜欢,读经典确实好像没有什么用处,不能立刻变成钱,也不会让你这个人立刻看起来气宇轩昂、与众不同。

这么看来沉醉于读书真的是一条孤军奋战的征程。可是我内心有一个强烈的声音告诉我: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

于是我依然在别人的质疑和不屑中坚持着读经典、写作。看着一篇又一篇自己辛勤写出来的文章无人问津,压根都没有人看,有时自己也在反问自己:还要读下去,写下去吗?

就在我犹豫之际,一位颇有造诣的前辈说:“谁不是从写成吨的垃圾开始的呢?” 听罢此话,我心里豁然开朗,就当自己是在制造垃圾吧,即使是垃圾,我也要把它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垃圾场。

就这样,我在孤独之中一步一咬牙地坚持下来。

就在我放下了对读书写作成果的期望时,两年多的付出竟然不经意间闪现了出来。 参加演讲训练营,我的每篇演讲稿都是震惊四座,引经据典,文字精炼,逻辑缜密,竟然赢得了才女的虚名。

最终我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写作功底,在演讲总决赛比赛中获得了冠军。这一切不都是以往读书和写作给我的回馈吗?!

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你读过的书,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气质,未必你能出口成章,对答如流,但你眼里会有诗意,心里会有星空。”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很多时候,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有用。不是吗?一如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一般,只有耐得了孤独,方才能坚持到山花烂漫时。

《生活需要孤独感》读后感(五):迄今为止看过最好的书

有人曾说,人一生有三大幸事:上学时,遇到好老师;工作时,遇到好领导;成家时,遇到好伴侣。我认为,还应该再加上一个——读到一本好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这个浮躁、世俗、功利的时代,也许我们无法决定周围的人和环境,但是选择读好书,却是我们力所能及,且难度不大,又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的事。尤其是当我们成年了以后,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捷径去弥补个人短板的方法,就是读书,特别是读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哲人在交谈,它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它能给我们照亮人生的前行之路。看到好书,生活再难也要买,时间再紧也要读,因为好书是每个人的成长食品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所谓的好书,会在无形中滋养你,丰富你,净化你,给人以无穷的力量。而李思圆所著的《生活需要孤独感》正是这样的好书,让人读完一遍还想再读第二遍。第一次读时,便如同醍醐灌顶。后来每次再读时仍然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不同的感想,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会泡上一杯清茶,打开床头灯,翻开《生活需要孤独感》,慢慢享受这样独处安静的空间,静静从书中汲取养分、滋养心灵。我想,这也许就是书中所讲的最好的生活吧:读好书,交高人,见世面。

读好书,使自己医愚、避恶、向善。就如雨果曾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交高人,使自己更加勤奋、努力地往前奔。就如“知乎”网友曾说,和太阳在一起,一无所有的月亮,也会拼命发光。

见世面,使自己更加开阔、豁达、不狭隘。一无所有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拥有全世界。而越是厉害的角色,越是不显山不露水,因为他们不自卑,也不自傲。

正如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的一生也应该是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修行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摸索、尝试、反思中,才会越来越趋于完善。当一个人由内而外,打开了眼界,丰富了涵养,滋养了心灵,经过不断的打磨、淬炼和蜕变以后,就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和道理。只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才能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每个人孤零零的来到这个世界上,又终将孤零零的老去,像一辆列车一样,到站了就得下车,每个人终其一生,总是孤独的,我们靠不了别人,只有自己自立自强,走过这条茫茫的路。人虽然是群居动物,而我却是一个喜欢孤独的人,因为独处的时候是自我增值的最好时期,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独处而不喜欢热闹的原因。因为孤独让人变得更冷静,也不会被更多事项所干扰,让自己变成一杯清水,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透彻的,方能驾驭一切,以不变应万变。

正如书中所讲的:你遇到谁,无论对错,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这并非使命,也绝非偶然,是成全彼此,还是制造遗憾,全凭你的选择。同理,你遇到任何事,无论好坏,它可以成就你,也可以困住你,这其中全看你个人的修行。有的人,之所以活得愉快开心,不是事事顺遂,而是选择做一个正能量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过好每一天。而有的人,就是因为太过计较,放不下,又看不开,最终活得又累又丧。最终你会发现,你的心态,决定了你遇到的人和事。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这也是这本书教会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诚然,自律的极致是孤独,生活需要孤独感。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纷繁喧嚣的城市和一地鸡毛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收好这份生命的礼物——孤独,用它成就努力的自己,通往幸福的大门,过上自己想要的美好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