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育制度》读后感锦集

《生育制度》读后感锦集

《生育制度》是一本由费孝通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育制度》读后感(一):生育与抚育皆是损己利人的事

“生育既是一件损己利人的事,若是社会不把这件事作为通盘性的责任,社会完整也就缺乏了保障。谁不愿把这责任让别人去担负,自己优哉游哉地逍遥于为子女做犬马的劬劳之外?我们不应假定天下傻子多于聪明人,若是社会一旦放任了聪明人去占别人的光,聪明人的数目却会日增月累,结果招致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下场。”

费孝通在本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譬如,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

沃克曾说:人类婚姻的对象尽管只是一个,可是在感情上男女都能在夫妇之外另有眷恋的,因为人实在是个Poly-erotic(多元性感)的动物。

婚姻是社会为性筑下的防疫圈,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和小群负责的双系抚育原则。其不止是生物的交配,也是文化的交流。

譬如,汉朝细君公主和亲乌孙、三嫁乌孙国王的解忧公主、昭君出塞和亲匈奴、大唐文成公主和亲吐蕃等例子,显示了社会上层建筑是如何利用性的创造性和两性间的感情联系,促成了社会及文化团结。

生育制度的功能是在维持社会结构的完整。为了社会结构的完整,人口不宜减少;为了社会的效率,人口也不宜增加。

社会的新陈代谢作用是为了社会的完整,使全社会的各分子的生活能健全进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实是个伪命题,尤其是对于唯物论者来说!但对于唯神论者而言,其死后在冥界的生活还得依赖人间的纸箔,因此才需要有后代来执行供奉事宜!

其实不止是生育,抚育也是件损己利人的事,因此我国效仿相关鼓励生育的国家,出台了不少三胎补助政策,但是不少育龄夫妻对此依然是敬而远之!

如今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城市化,大多数曾经的农人已经翻身不再做农人,远离了农业社会世代交替的文化原则,不再需要生育那么多子女来充当劳动力后备军……

因此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如何处理好世代隔膜和社会继替中的“银发时代”的应对策略的问题!

《生育制度》读后感(二):《生育制度》:生育,是一种制度

不得不说,费孝通的眼界相当宽广。或许,当我们拥有足够的学识,走过足够的地方,领略足够的不同,就更能够打开心胸,接受和我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原始部落的生活,真是令人大开眼界。

本书中,费孝通主要讲了以一男一女为主体的家庭,以及这种组合下生长起来的生育制度。不得不说,他讲述的许多话题,都是我思考无果的,也一定会是你感兴趣的。为什么人一定要生孩子?为什么父亲往往会在家庭中缺席?为什么人一定要结婚?出轨乃人之常情,还是道德沦丧?生育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在聊到理想伴侣的时候,费先生写道:“理想的夫妇是鱼与熊掌两得其全的,问题是开始于这理想的不易实现,若是对于现实的夫妇关系期望太高,要求太甚,反而可以使这种关系承当不住而发生裂痕。”什么叫鱼与熊掌兼得呢?就是你们感到彼此高度契合,不仅能够互相扶持,在家庭生活中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还能彼此安慰,懂得对方的欢乐和悲痛。也就是说,你们不止有家庭,还有感情。

在费先生撰写文稿的年代,我国的家庭中,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境况并不多见。他提到,在国外,夫妻都是共同行动,而在国内,往往是丈夫出门,妻子要在家中等候。当然,时至今日,自由主义的微风刮到了大洋彼岸,我们的生活更是愈加富足,许多任务都已经因机器而得到解放,对恋爱和婚姻都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我们希望,家庭不是不得不组成的一个集体,更应该是我们自发组成的和谐氛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个人都希望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过去,我们是为了生孩子,所以必须结婚。因为,未办理结婚手续就生下的孩子,难以得到父母的照顾,甚至会有更加严重的影响。到了今天,我们越来越怀疑结婚是否必要,是因为我们开始质疑生育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费先生说道:“婚姻的主要意义是在确立向孩子的抚育的责任。”既然结婚是为了生育,为了社会的新陈代谢,那么如果不想生育,是否也无需结婚?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步入婚姻殿堂,是否必须要接下接力棒,完成生育的责任?这些问题并不好回答。

有一种现象十分常见,即使明令禁止,都难以遏制婚礼的奢侈之风。就算是一个贫穷的家庭,结婚的排场也是相当之大。从确定结婚到婚礼结束,显然这不是新娘和新郎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甚至更多人共同的问题。我一直不明白,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书中提到

这个解释很有意思。用普通人的话来说,就是结婚越麻烦,越能让彼此珍惜自己。因为,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也会被轻易放弃。结婚之繁琐,会让新人觉得我们已经成了命运共同体,是一对夫妇了。

费孝通认为《生育制度》是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一点很好理解。无论是作者本人扎实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功底,还是其深入浅出,句句精炼的写作风格,都让我们惊叹和敬佩。日子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书中讨论的内容完全没有过时,甚至依然超前。在道德水准越来越高的今天,有没有人问过自己,这水准是真的高了吗?还是人类越来越会用虚幻来伪装了呢?生育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制度。而制度本身,就包含了社会文化的建构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正像费先生在书中说的一样,或许有一天社会会进展到不需要这个制度的一天。或许有一天,女性并不需要完成独属于自己的生育使命。

《生育制度》读后感(三):为什么我们的父母,会把结婚生子当作一件人生必须要完成的事?

很早之前,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一辈的人会觉得结婚生子是人这一辈子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自家孩子不结婚这件事,甚至要比孩子在家啃老还要让他们觉得没面子。没钱没工作都不要紧,要紧的是赶紧生孩子……

为什么我们总是这么执着于结婚生子这件事呢?

费孝通老师在《生育制度》这本书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生育和抚育孩子是一项损己利人的事。

仔细想想,生育一个孩子,首先你有可能会身材走形、生活节奏会被打乱,其次你的经济收入要花一部分在孩子身上,最后你还要面临着学习内卷、比赛内卷等等一系列需要你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事,所以损己利人这个词,用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理论支撑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么执着地一代一代地生育继替呢?

因为爱情?

或者,生育本能?

我想,这两个答案都不是,性欲可以称之为人类本能,但结婚和生子不是。

或者换句话来说,结婚和生子是人类想要更合理(社会或者情理层面的合理)地享受性欲的产物。

结婚和生子是人类主动选择的,并不属于本能范畴。

在我们的思想里,两个人有了感情,那么结婚、生子,组成家庭并共同抚育子女是一件天然的,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事情。

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成果,而且也是社会能够更替循环的必要条件。

试想一下,假如你不生,我也不生,那么人口必然会减少,虽然现在机械化劳动已成趋势,但掌控机械的终究是人。也就是说,社会的基本运转和循环,还是要以人为基础。

那么人从哪里来?自然是从一代代的人口繁衍中来。

如同费老在书中所说的那样:生育是一项为了构筑社会正常发展的长远工程。

说完生育再来说说婚姻。

在当下,非婚生子同样合理,但在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才是正确顺序。

费老说:婚姻是人为的仪式,用以结合男女为夫妇,在社会公认之下,约定以永久共处的方式来共同担负抚育子女的责任。

也就是说,婚姻关系其实类似一种协议,我们从结婚的那天起,夫妻双方就签订了一张“共同抚育子女责任书”,这可能起始于爱情,但终究归于责任。

那么,非婚生子的弊端,或者说短处在哪里?

《生育制度》中提到:人类抚育作用有两个特性:一是孩子需要全盘的生活教育,二是这教育过程相当的长。

孩子只跟着父亲或只跟着母亲,既不能得到全盘的教育,也很容易使这单独的一方感到疲惫。

换句话说,孩子既需要母亲的爱,也需要父亲的教育,把抚育的任务交由一男一女,采用小群负责原则,是比较优良的选择。

而合法的婚姻之所以受法律保护,原因之一是为了限制婚姻之外的两性关系,因为要维持和保证对儿女的长期的抚育作用,有必要防止发生破坏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因素。

所以从以上角度来说,合法的婚姻,既是感情水到渠成的产物,也是抚育下一代的社会需要,而生育和抚育子女,同样也是感性和理性的双重选择。

《生育制度》这本书,费老是从比较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的,比如婚姻和生育,比如教育子女,比如如何看待亲属之间的关系等等,我们身处现实社会,对以上问题也是避免不了的。

在我看来,如果不能避开,倒不如理性的去看待,从微观到宏观,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去调整自己的看法,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