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简斯维尔读后感摘抄

简斯维尔读后感摘抄

《简斯维尔》是一本由【美】艾米•戈德斯坦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4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斯维尔》读后感(一):一座城折射出经济衰退的大局观——读书笔记:《简斯维尔》

一书按年度划分从2008年到2013年,划分五个部分。讲述了一座小城简斯维尔,伴随着经济的衰退而导致的失业,以及居住民的心里状态、大家的心理感受、思考、行动。一座小城的经历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起伏兴衰。文章充满了不同角色的立场、观点、思考、行动,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切实的感受,并能够有一个全局的图景真实的记录、再现了局面。

《简斯维尔》读后感(二):一本PPT式的纪录片

一个6万人口的小镇,因汽车工业而极度繁荣,在08年经融危机中遭遇工厂停工失业。描写了这个情境下的工人,工厂管理者,社区工作者,政府人员的举措。描写的过于细节,仿佛是一部忠实的纪录片,但又缺乏纪录片的生动,精炼。让人昏昏欲睡。

在经融危机这样的大事件中,作为个体的人,可以根据能否正确认识到规律,掌握真实信息来划分,作为极小一部分的前者包括政客,商人甚至学者,基于正确的认知,这个群体对于自身的利益是基本可以保全的。而后者囿于表面现象,只能在纷乱无序的信息中迷失。当遭遇失业潮,后者的生活完全处于随机中,自然会有大量的悲剧发生。那部分影响社会前进方向的角色值得指责,因其承担责任却未尽义务。但这部分角色与前者极其重合,便进一步阻碍了真相的传播。所以政客的承诺从来得不到兑现,媒体的宣传又与事实大相径庭。

作为历史的阅读者,作为后者的一分子,作为从未饿过一天肚子的人,说这些话是轻松的。需要记得的是历史中读到的那些痛苦,不如真实感受的百分之一。尽早擦亮自己的眼睛吧。

《简斯维尔》读后感(三):中产阶级中年失业的群像

简斯维尔,美国威斯康星州南部古老城市之一。在州府麦迪逊东南51公里处。人口约6.3万。从1919年到2008年,通用汽车公司一直为简斯维尔市的主要就业企业。

2008年,通用汽车关闭了在简斯维尔的工厂。一座工厂带来一座城市,当这座工厂关闭的时候,这座城市的人们又该何去何从?

简斯维尔也在自救,比如招商引资,通过税收减免吸引通用汽车重开工厂……但是自救哪有这么简单。

直到这本书写完的2013年,简斯维尔的状况依然不能说好,但是生活依然在继续,书中的主角也找寻到了自己全新生活的位置。在《简斯维尔》依然能够看到美国社会的韧性所在——关闭工厂的时刻,商界组织起来开始思考如何招商引资;学校里面有隐藏的慈善组织,可以帮助那些暂时困难的孩子们;当城市的运转碰到困难,从工会,到慈善组织,再到商业界,能够凑到一起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虽然最后的解决方案并没有惠及这些因为通用而失去工作的人们——但是,城市却在一点点活了过来。

中年失业的日子可真不好过。

《简斯维尔》读后感(四):《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

在人类工业史上,任何一次产业转型或重组都不是风平浪静的,那些惊人的、华丽的转身往往只是一种事后表述。这显然是一个风险迭起的过程。而风险的承受者既包括可能破产的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也包括被迫失业的、长期以此为业的产业工人,随着熟悉的工作被潮流卷走,他们的基本收入和家庭日常生活很可能难以为继。这样的故事并不稀缺,也并未远去。

美国记者艾米·戈德斯坦的《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所讲述的也就是这样一种故事:一座工业小镇,一个装配工厂。简斯维尔坐落于威斯康星州南部,除了名声在外的派克钢笔厂和一些小型汽车零件制造厂,规模最大的就是通用汽车旗下的汽车装配厂。然而,这家工厂在产业自动化冲击下于2008年6月宣布关闭。金融危机、全球产业转移等因素加速了这一进程。周边的商店、影院、加油站、房地产等行业的工作岗位也随之锐减。艾米·戈德斯坦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记下了这里数年间的辛酸苦辣,有装配工人、部门经理,有商业店员、教师、官员,还有他们的孩子和老人。产业演进的步伐势不可挡,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艰难抉择。

作者:罗东;原刊于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2019年6月15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9-06/15/content_757193.htm?div=-1

《简斯维尔》读后感(五):经济衰退的重工业城市样本

简斯维尔的经济高度依赖于通用汽车,经济衰退后通用汽车破产,关闭了本地整车厂,本书讲的便是之后小城面目全非的故事。

1 失业

工厂停业的直接后果是通用员工失业,通用为部分员工提供了部分跨区域转岗的机会,但是路途遥远,只能一周回家一次。有员工选择了去上职业学校,但本身的技能不足以熬到毕业,且毕业也不能保证一定获取稳定职业,因此毕业率很低。统计数据显示,职业学校对于再就业并无帮助。

整车厂停业(本书翻成了组装厂,但是我理解应该翻译为整车厂)后,小城相关配套工厂相应停业。小城失业率骤升,超过10%。如同经济学教材一样,大范围失业传导至当地第三产业:没人修屋顶了,城里历史悠久面向中产的餐厅也关闭了。

失业导致了家庭的巨变,有些家庭抛弃子女去外地找工作,有些家庭开始变卖一切非生活必需品,有些家庭挣扎在贷款违约的边缘,有些家庭连饭都吃不起需要排队领救济。失业影响了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书里的一位爸爸因长期在监狱工作患上了幽闭空间恐惧症,开始滑向抑郁。另一位努力毕业取得副学士学位的妈妈因可能面临再次失业选择自杀。

失业也影响了当地公共事业。公立学校预算缩减,班级变大,高中生的AP课程减少。市民钱包整体缩水,持续多年的慈善活动相应缩减规模。

2 政治

简斯维尔从共和党票仓转变为民主党铁票,甚至让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不敢回老家直接拉票。当失业是切切实实每天遇到的威胁,哪个党派站在工人这边似乎更清晰了。

失业也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撕裂,民主党州议员为了不让议案达到最低投票人数选择潜逃出州。

3 一些想法

工会:工会使得通用汽车的员工享受着远高于平均的工资水平,但从我读的其他书里来看,这并没有带来较高的生产力。当通用产品销路萎缩,裁员不可避免。尽管强大的工会保障了工人权益,长期来看,是否对整个行业和工人群体是有利的呢?

转移矛盾:书里有位教师的母亲在医生处受到冷遇,仅仅是因为医生知道她女儿的职业。把通用关厂的矛盾向稳定工作的教师等部门转移,真的能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吗?

马太效应:书里少有的过的更好的是当地银行的负责人和议员。

4 一些发现

和国内招商引资一样,简斯维尔为了吸引新的产业也花了不少真金白银,减免税收,各种补贴,土地、五通一平,同位素制造商办公室装修费用都是当地政府付的。当然,很可能是国内学习了美国这套。

和国内电网一样,美国电网工作同样令人羡慕,不过同样需要学会爬电线杆。

书里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在通用的工作,尽管这份工作代表了高薪酬高福利。

美国穷人也卖血。

成年美国人也靠父母接济。

书里的美国学贷年化11%。

美国工人家庭摄入水果蔬菜是真的少。

6 一些启迪

量入为出,多储蓄,降低置业杠杆。

保持好身体,毕竟失业后可能付不起医疗费用。

教育好子女(如果有),双胞胎姐姐每个人两份工支持家用还能考上大学。

家庭支持很重要,有位申请医疗慈善项目的大妈靠前夫付房子月供。

个人的努力很难扭转经济周期,但是否努力还是很关键的。从前工会组织者到人力的角色转换适应非常重要。

没什么行业、什么公司、什么职位是永恒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