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精选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精选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是一本由[美]芭芭拉·艾伦瑞克著作,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2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一):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这本书最扎心的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任何人能够为美国梦的消失做可靠见证的话,那就是失业白领—“按部就班”、“凡事做对”的那些人,结果还是沦落到衰败的地步。

书里的职业教练和现在部分教你理财职场的课一样,似乎只要做什么,都能证明你没有在失业时颓废。

其实这本书可以和《贫穷的本质》配套看,在社会经济整体滑坡的时候,个人的努力会显得更加不重要。

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啊。也许曾经听从于父母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也许曾经听从于配偶或者家人留在了不喜欢的岗位,但是人不应该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换言之不应该用自己的受伤证明他人是错的。

只有一次的人生。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二):一部相当糟糕的作品

撇开文化差异,译文拗口之外,《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也是一本相当糟糕的作品。或者说如果它换个名字。不打着为失业白领所写,不打着调查的旗号,而仅仅诚实地承认这是一本描写作者个人体验的作品,那恐怕会有更多人能够接受 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所谓的“调查”“非虚构”“揭露”某个群体的作品,是以一位从来没有工作过的自由职业者,假装自己是一个失业后求职的白领的立场出发。I mean,你哪怕去采访一些人,或者收集一点数据,因为你根本无法假装自己是那样的人,却试图从自我出发去了解这个群体 而书中记录的过程更是好笑。作者寻找工作的方式竟然是去参加各种工作训练营,花高价雇职业规划师 先不说有多少白领会去花这么多钱到这个事情上,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主流,作家在面对这些规划师和寻找了规划师的人群时,所表现出的高高在上的,看似幽默但实际内涵了嘲讽的态度,让我不认为她真的了解,或者说想要去了解这个群体 这个话题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去挖掘了,甚至来说这样的训练营和规划师是怎样成为一个职业和产业,它们和当下白领工作的变动与中年危机又有怎样的联系,所有值得去思考的东西我从书中没有看到任何的内容 真的很难看,不值得我花9块开会员

此外书里真的有很多废话。我接受废话流文学,但不接受非虚构废话流文学啊!

不真实,不客观,不喜欢。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三):人到中年一地鸡毛

文/徐谌辉

35岁程序员失业,45岁滴滴失业,55岁送外卖失业………大概这就是白领的旅程吧,毕竟白领到蓝领工作也确实不容易。

这本书不是新书,是那个喜欢卧底的记者2005年作品,原来叫穷途末路美国梦。

但是因为作者作为记者,虽然短暂在一个企事业单位做过几个月,但真的没怎么上过班,对于白领生活完全无法理解的,同时也真的没有什么技能。

所以她说,一个人如果失业了,如何回到原来岗位得到原来酬薪这件事有点立不住脚,毕竟她没有原来。

所以四十岁的记者能在职场做到这份上,我觉得很不错了,很有美国梦的范儿了。

美国三十年前蓝领完灭,二十年前白领下坠,这成堆中产返贫的故事浩如烟海。这本则是很多细节……真是人到中年一地鸡毛。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现在看这本书也挺有借鉴意义,人真的不能指望别人,包括集体。否则真的是怨天尤人毫无建树,每天只能深陷在无穷的埋怨里。

这书只是体验,没有深层次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大家可以当样本看,毕竟比起那些哭诉的文章要好一点。

而我,真的认为,职场新手们,应该读读这本书,在如今的时代。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四):求职路都是艰辛的

2021.11.18日读完了芭芭拉·艾伦瑞克的《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

中年失业的求职路上,真的很艰辛。这是读完书籍后的第一感慨。可是,所有的求职路都不容易啊。

怎么说呢,这部作品记录的是美国社会结构下中年白领失业后的求职过程。诧异于美国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看起来像是专门骗钱的求职顾问和训练营,不免有些震惊。

题外话的想到,那种职业之所以有市场,正是因为存在需求。由此是不是可以判断出大西洋彼岸曾经吸引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美国梦"早已衰落?

严飞写得序言好过作者写的内容。说白了,阻碍白领阶层求职成功的因素是年龄。大多数白领的工作岗位,因为缺乏一套透明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所以无法保护他们免于被开除的命运。这同样适用于中国社会环境中的中年失业人员。

再一次记住了德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齐美尔的名言,“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梁之上的。”

失业者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失业?作者说,不仅要有正视现实的心理,还要有破除诸多无形社会壁垒的勇气。典型的“说了又好像没说”。

个人启示是,年轻时一定要有擅长的技能性特长。技多不压身,多几道斜杠职业,随时要有规避风险的意识。

书籍不推荐,严飞的序言值得一读是真的。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读后感(五):对抗中年失业的唯一方法是不依附于集体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竟然只有7分,我觉得怎么也要打到8分以上的。芭芭拉·艾伦瑞克最有名的书是《我在底层的生活》,这位调查记者最擅长卧底,用亲身经历和细致观察表现她想告诉我们的一种生活。“底层生活”那本书中,我们知道了穷人穷,不是因为不努力,是因为光是解决温饱和住宿,已经耗尽了他们的力气。

而这本书中,芭芭拉再次化身失业白领,尝试在失业一年内,通过各种学习、培训、投送简历重新获得和之前一样的工作。结果是失败的。

这是芭芭拉写于2006年的作品,现在看,触目惊心。

芭芭拉在书中说,白领失业后找不到工作,并不是不努力,而是因为年龄。

在美国,40岁以上是受歧视的。雇主会认为他们麻烦、僵硬、不如年轻人好用。

雇主的意见是不是似曾相识?

而在中国,这年龄还得减少5岁。

35岁,就已经不配被资本家剥削了。

我今年39岁,身边已经有朋友开始做代驾和外卖骑手了。

他们都失业了。失业后要养家。我最震惊的是曾经在国企工作的女性,选择去干家政。

我一边惊讶她的能屈能伸,一边产生困惑: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要如何保全自己呢?

不光是收入,甚至是体面和尊严。

你得承认,劳动就是分贵贱的。你叫一个40岁的中年离开办公室,去当货拉拉司机、保洁大姐,这是有落差的。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年白领、精英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其实是很低的。他们远不如底层人士能够接得住各种各样的逆境。

他们付出了很多才爬上30岁的位置、小镇做题家、名校、外企、高管……一旦失业,要去进行机械繁重的工作,会出现心理问题。

而可怕的事实是,如芭芭拉所调查的,很多人在进行一年以上的普通工作之后,回到过去的岗位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这本书2009年出过一次,很多三星、甚至二星评分都是那时候打的。他们——很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对芭芭拉极尽嘲讽。说她太主观、说她什么都不懂、说她带着固有观点去调查,得不到客观事实,无非就是他们不愿意承认芭芭拉写的现实会映照在这片土地。

是啊。2009年是什么时候,10年前正是好时候呢,20来岁的人前景有着无限可能。别说10年前了,就是3年前,知乎上不也全是刚下飞机的吗?卖得最好的书不都是努力型鸡汤吗?啊什么越努力越自律、越勤奋越成功的。

现在呢?

谁敢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在我的岗位上效力一辈子?除了体制内,哪个大厂、外企,哪个管理层,不是一边工作,一边兢兢业业地干私活?就是为了在被裁员的时候,还有一点退路。

多读书吧,多看看世界吧。

世界是相通的,人性是相同的。芭芭拉写于15年前的作品,现在看,具有强烈的警示意味。

她并没有给我们写出答案,只是告诉我们,这很可怕。

而中年人要规避这一点的唯一可能,就是永远学习、永远思考、永远探索、不依附于集体,尽全力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