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后感100字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后感100字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著作,370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后感(一):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文化的传承与滋养下,也会造就出不一样的精神性格,不一样的生命力。而了解这一点,对于自身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最近我读了《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这本书,本书重新发现汉语之美、中国哲学与艺术精神、在庙堂与江湖之间、重新认识“古今中外”等六个方面探究了中国文化历五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

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间,我们在不断变化,不断成长。尽管从一种较为宏大的角度来看,并非每一次我们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有的时候可能会走一些弯路,甚至错误的道路,但总体来看是进步巨大的,是充满希望的。

不管对于个人来讲,还是对于整个集体来讲,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是重要的。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够扬长避短,才能够以一种更加健康的发展状态迎接明天。然而认识自己又并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我们或许能够知道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准确的评价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影响。

我们大都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比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类似的认识又不一定准确,全面,有时候还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也需要借助他人的眼光,去完善我们对于自己的认识。

正如作者所说,真正理性的认识,多数需要建立在与他者相遇后的自省基础上,建立在对他者的了解基础上,即所谓“知己知彼”,否则很容易成为自说自话式的盲目自大或者自卑。

尽管可能还存在着某些问题,我们应该对于自己的文化传承充满自信。这种自信意味着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意味着我们可以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挑战。

在历史上,有无数的能人才子,有君子,坦坦荡荡……尽管我们没有办法亲眼见到他们,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及实际行动都为我们树立了许多极好的榜样。

吟诵一首古典诗词,读一篇经典文章,了解一段光辉故事……在文学,艺术,绘画,音乐,建筑等诸多领域,我们可以窥见人们卓越的创造力,想象力——而这些有形的,无形的作品以及故事,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一股内在的精神力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生命力正集聚出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书写历史,也见证历史。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后感(二):越是了解,越是热爱

最近在读一本书《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初读几页有些枯燥,耐着性子又往下读读,又不由感慨,比起一些快餐书籍,还是这类书有思想、有内涵,读完能有收获。

曾经有个作者老师就说过,读书多读一些自己读起来有难度的书,这样才能锻炼思考能力。

深以为然。读书时,不由感慨,中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读完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本书总共六个部分,包括认识国人自己、民族性格和文化、汉语之美、哲学与艺术、民间文化情怀、古今中外的认识等,从文化的起源、文化的发展及国人性格塑造几个方面,娓娓道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热爱我们的国家,也更喜欢我们的文化,有一种此生不悔入华夏的自豪感。

书中说到国人性格特点:比如顺而不从、友善宽容、沉默内敛,重视家庭,讲究面子,注重礼仪。

追求随遇而安,思想上多数比较保守。

这些性格特点,虽然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更多地方还是散发着真善美,有一种博采众长的宽容,还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气。

国人骨子里不喜欢出风头,因此老祖宗流传下很多名言警句,比如枪打出头鸟,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等……但国人却愿意为了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牺牲自己。

国人喜欢说沉默是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越是真君子,越是智者,越是惜墨如金。但在危难时刻,却总有仁人义士愿意振臂高呼……

国人从古至今,不喜欢争辩,认为争辩没有风度,智者不辩,不是辩不了,是不屑于争辩。但在该出手时,从不犹豫。

这就是我们的性格,关键时刻靠得住。至于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源远流长,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处处散发着汉语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外作品,中文能翻译出他们文化的美感,但是唐诗宋词,没有哪种语言能翻译出汉语文化的魅力和美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万紫千红总是春”……

太多了,还有我们的国画,书法,中医……越是挖掘越是散发魅力,也难怪现在流行国风,流行汉文化。

当然我们也不会骄傲,也会始终保持清醒。正如书中76页所说,“一个真正的文明的民族,总要不断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不时站在自省的镜子里检视自己,宽容和直面一切批评,并从中清醒地建立起真正而坚实的自信来。”

这才是大国文化自信。(作者 诗晴绿绿)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读后感(三):中国文化有兼容并蓄传统,有自我发展的文化自信,有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在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依然是世界舞台上有着独特个性的存在,必然有很多另类之处,必然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化的魅力所在。

那么,中国人的这种文化特性具体是什么呢?为什么能够绵延如此之久,是否依然会继续发展下去呢?来自于大量的学者都在试图寻找并回答着这些问题。这其中有着大量的外国学者以他们的视角来审视着我们中国,也有着我们中国对于自己的审视,更有我们通过别人的视角反思自身。

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必然有所差别。可无论是从哪种角度?好像都不完美,都不全面,看到的仅仅是中国文化特性的一部分。 在最近的100多年中,中国接受了西方的各种思想的影响,吃西餐,过洋节,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很多国人也开始担心,中国会不会失去自己的文化特性,会不会被西方思想所同化,这也是学者们在试图寻找的问题答案。

宋修见,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他也在思考着中国文化的历史延续和未来发展问题,而他的这本著作《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就是在回答着为什么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延续,梳理着中国文化在现在和未来受到挑战时,展望着中国文化必然延续的生命力和发展方向。

所以,作者的观点是乐观的。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因,那就是包容和韧性,是“和而不同”这是最被最经常被提到的中国文化部分特质。

在我国的历史上,中国文化传统曾遭到过各种其他外来民族思想的入侵,但在这些过程中,中国文化都以其兼容并蓄的能力,把各种外来文化糅合为自己文化基因中的一部分,并把影响再不断的扩展出去,这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而文化延续的重要载体中国人,是中国哲学,是中国艺术,当然也包括文化传承的基础——汉语。它们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本书中宋修见也对于这些方面详细的进行了论述。

现在,在世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必然也需要从其他的文化中学习的一些有益的理念,并让中国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这就是中国文化一直的传统,完全不用担心中国文化被完全同化。中国文化基因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壁垒,有着自己的文化自信,有着自然而然的发展脉络。

那么,我们就通过宋修见这本书的阅读,从各种视角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放心大胆的接受着其他科学的理念、发展的技能,让其助力中国文化发展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