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文65》读后感精选

《小文65》读后感精选

《小文65》是一本由马未都著作,长江新世纪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文65》读后感(一):65个序章开启新世界的大门

印象中从开始看书开始,很少很少会阅读正文前面的序。原因很简单,总觉得那是别人嚼过的馒头,不想受别人喜恶的影响。还是自己读完原文、总结出收获才是最有价值。

我还记得自己第一章篇认认真真读完的序,是陆谷孙老先生为牛津高阶词典第8版写的文章。年过古稀的陆谷孙先生以宏大的手笔,从学生时代用词典的故事开始,将牛津第1版到第8版的特点和优势信手拈来。读起来亲切敦厚,酣畅淋漓,令人信服。

从这篇开始,我对好的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好序的作者,一定是对这部作品烂熟于心的。通过这本书,横向可以横跨时空,和各个时期的同类作品对比,凸显作品的优势,纵向可以深入这个专业,在某一领域生长出自己的独到观点和看法。种种要求,都和大量阅读书籍不可分割。

马未都老先生的《序与跋:小文65》,就是对65部作品或领域的曲之序曲。马未都老先生年轻时是职业编书者,对书本前的序和书本后的跋毫不陌生。且老先生自己以为,读序很有必要,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年轻时大量的阅读,为马未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慢慢地,老先生开始作序,并且热爱上了做序。年过半百,在许多个夜深人静之时,老先生读完书本后,一字一句写下了这些作品的序幕。

先生对于序也有自己的要求。尽量千字以内,防止繁文缛节令人疲倦;只有想通某个问题才会下笔,绝不可妄图“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小文65》也并非先生刻意为之,而是在许多个读书、思考与总结的夜里,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汇总而来。

由于千字的限制,老先生的序在我的眼中更像是镶嵌在作品前的珍珠。与庞大的概括不同,老先生的文字,时而对作品的内容加以素材的扩充或点缀,时而带有及其明显的个人色彩,对一些事物、观点点评出自己的看法。由于马未都先生还是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兼馆长,其更是对收藏和文化有着独到的收获与见解。在本书的三个部分中,前两部分便是收藏篇和文化篇,内容中可以读到老先生星光闪闪的智慧结晶。第三部分的杂谈则包括茶酒汉画、建筑烹饪等等,行文也更加贴近生活。

一个多读书的人是否是快乐的,我不知道。但一个可以漂亮地概括出他人之作品,并且抽象出自己之感悟的人,一定是腹有诗书千万卷、提笔融会且贯通的人。以马先生之阅历,加之岁月之沉淀,这本书的内容除了知识的拓展,还增添了一抹长者的厚重。

《小文65》读后感(二):马先生教会了我一个读书多的人,生活一定是快乐的。

他渊博,生动,又极富个性。

他清高,狂傲,又精明透彻。

他一直活跃在江湖,江湖上也始终有他的传说。

他就是马未都先生。

很喜欢马未都老师的节目,很羡慕他的才华,很仰慕他博学慧眼。

可以说马老师是一个多元的的人,文人,商人,网红,收藏家,古董鉴定专家,媒体人,最关键的是,他还家喻户晓。人畜无害、老少皆宜……

马老师能火的赫赫有名,我觉得他在一行业内做到了关注和远见。据悉,马先生在我们都还不知道收藏为何物的时候,骑着大二八自行车倒腾出了现在观复博物馆里不少让我们瞪大眼睛流连忘返的宝贝。

对于这本《小文65》,说收藏、谈文化、品艺术、论万象……内容能够兼顾干货和有趣,我非常的喜欢,简直是爱不释手。内容严谨有很风趣,讲的东西旁征博引,举重若轻。属于那种高纯度的知识,而又被包裹在故事里,不显枯燥。由此可见,马老师是一位难得的文化人。

这本小文精心收录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和跋,内容广泛涉及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号称“上下五千年,诗书礼乐经”,“一册在手,胜读百科”。

第一篇里的收藏,讲的是家具。其实这是我比较熟悉的,因为我一直在家具商场工作。自认为对家具的材质还是略知一二的。紫檀、黄花梨、鸡翅木、对于那种红木有收藏价值也有听说。但听马老师的讲解后,觉得自己了解的还是少之甚少。我又知道了一种鲜为人知的木材,柞榛木。用柞榛木细算精打出来的家具尤为珍贵。但是我们商场确实没有,可能太贵了吧。

后来我知道了何为打眼,了解了一些文物以及文明之路。真的是超涨知识啊!

马先生说过,文化的乐趣是终生的乐趣。的确,读此书,便是一种乐趣。

马先生用一本书,寥寥数语,却包含了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让读者统揽了65本书,点明全书的精髓,见解独到,这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从序当中可品味出书中奥秘,没事的时候,可以扫一下视频二维码,观看马未都亲口讲述写作这些小文背后的故事。真的是一种享受!

一个读书多的人,生活一定是快乐的。确实如此!

《小文65》读后感(三):“小”文章有“大”智慧

曾经不止一遍马未都的《马未都:玉器收藏》八集纪录片,也看过他的博客、头条,对马未都这位著名的收藏家、古董鉴赏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有着较深的印象,非常喜欢他的博学以及在收藏、文化、艺术、建筑、文学、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独特见解。《小文65》这本书精选了马未都近15年来所写的序跋文章,每篇文章虽然“小”,却能够在寥寥数语间将该领域的历史梳理得较为清晰,作为“文化快餐”来说,这个“营养价值”已经非常足了。

这几年,虽然传统文化热的再次回归,不少人不仅喜欢上了传统文化,也开始涉足传统文化的细分“市场”。但是很显然,传统文化并非全部都是精华,还需要精挑细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对自己有用的才是现在值得去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的。这个途径如何选择呢?《小文65》完全起到这样的作用——它所具有的特点就是,“言之有物”,“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且读之后还能够促人深思,启发人的心灵。所谓博学,那么多的知识量,就是在这样的“点点滴滴”间积累起来的——当然,偶然间也可以吃几块“热豆腐”速补一下。

中国的历史号称上下五千年,而且是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化传承从未间断、一以贯之的“那一个”,历史之悠久、文化之丰富,都前所未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以及诗词曲赋、文学艺术、绘画、艺术作品等,都有各自的载体,但立点点和落脚点则在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的集合。领略如此广大博深的传统文化之精华,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应有尽有”,全靠自己去学习也不可能,所以最好要做到“精读”与“粗读”相结合,兼具深度与广度。如马未都这样的博学者,足足可以成为合格的“领路人”。站在别人的肩上,有助于自己走得更好、更快、更具有针对性。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变化称得上是日新月异的社会,节奏很快,能够静下心来去做研究的人还是不多,更多的人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校学习、自主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介来进行知识的积累和“沉淀”。在电视上“露面”甚多的马未都,在收藏方面耕耘多年,其见解之独到和精细程度都是可以信赖的,完成可以成为一个“标杆”——其他的人不妨可以对照检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寻找一个捷径。

物质一般来说相对容易积累,但精神需要却相对不容易满足,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进行特别精细的查找,还要时不时地进行动态调整。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静下心来,逼迫自己坐一坐“冷板凳”——即使不能够像马未都一样,但如果能够本着“取法乎上”原则的话,也就足够了。

至于马未都的这本《小文65》究竟都有着具体如何的“内涵”“外延”,就需要每个人“身临其境”详加感受了,“好马”也是需要“伯乐”来识别的。

《小文65》读后感(四):阅读此书也是一种幸福

“作为读者呢,读此书至少可以了解65本书的脉络,也是另一外一种幸福。”

非常认同马未都先生关于阅读书籍的见解。拿我个人来说,很对书籍我是没有去看序的更不别说跋。一般翻书是看目录,翻前面两章,看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确实现在很多书书本前后都是为商业而宣传,看了里面的内容有些失望,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营养又耗费了大量时间,且可以空出时间阅读更多的书籍。

看过他写的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人所写下的文字。他提到:“多数书作序前逼迫自己认真想通某个问题,方可谨慎下笔。”书中前部分能看到他所修改的手稿,文中提到,他写的所有序跋手稿都有存档。非常认真负责。也许是我比较喜欢书,有些是自己想看的书,有些是为了看书而看书。所以能有一篇好的序,对读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此多嘟嘟了几句,本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之多。

关于收藏确实是知之甚少,《小文65》让我有了从新的认识。每去一个城市,都会想去博物馆看看,见见它们、听听它们背后的故事。但毕竟是走马观花,没有细细考究。比如陶瓷也只听过代表性的几个,并没有融入他们那个时代研究他们的文化。马未都先生解读古物,让我们感受到时代在发展,文化在传承。同时也能感受到马未都先生他人生的成长。在第三篇杂谈第二序里浅谈了他的人生历程,每一个阶段的放弃与选择都有可能改变其一生。

博物馆与漫画结合,让古物跟着时代与时俱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博物馆“打卡”,融入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文化变得不再抽象,而是平凡。尤其是博物馆的观复猫,是我们一大批“铲屎官”的热爱。据说观复猫现在也是一个江湖了,毕竟队伍太庞大。观复猫是一个形象的代;猫在文物中穿梭,仿如在时空长河里行走,过往与当下、真实与虚构之间充满幻想。

每一篇看似简短的序与跋,值得我们学习的内容却不少。每一篇都是马未都先生对每一本书写下点睛之笔,提到精髓所在。正因他的严谨的太度,有许多书籍请他写序。你会发现再次感受到他的谨慎和用心。

《小文65》读后感(五):马未都《小文65》不简单

最早认识马未都老师是在《百家讲坛》中他对古董瓷器的讲述。对古董我是外行连爱好都谈不上,可是听马未都老师讲是感觉很有趣原为那些看似简单的瓷器里也藏着感人的故事。再加上马未都老师风趣的语言,更是让人深刻。《小文65》封面上的马未都老师比在《百家讲坛》时清瘦了许多,多了许岁月的痕迹。

再从百度一搜马未都老师更是了不起呀。最早他就是文字工作者,有早期的小说《今 夜月儿圆》在 《中国青年报》整版发表 。后来与王朔、刘震云开组建了“海马影视工作室”。说到《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上了年纪的人大概都看过吧。也是他们的工作室出的。再后来对文化传承的迷恋,进而走进了古董行业,又把古董行业的梳理一遍,出书杜撰,给后人留下可以品鉴的依据。现在以观复博物馆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化产业。不光有才,还有经营头脑。

这本《小文65》是马未都老师所写过的“序”与“跋”的汇总,也是对自己与友人关于古董及文化方面出书的一个汇总,在这本书中你能通过65篇精短小文,对65本书有一个大体了解,如果你对那一篇小文更感兴趣,就可发用微信扫码了解序后的小故事,如果还是不过瘾,可以找了原书,仔细品鉴。《小文65》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篇收藏共有24篇小文从家具到玉器、瓷器、字画等各种方面。第二篇文化17篇从传统文化到吃食、习俗无一不有。第三篇杂谈24篇有建筑、美食等心得与杂说。马未都先生从死物到活物,无一不研究,观复猫可能就是最具代表的活物了吧。

在《小文65》第二篇中有一篇《呆萌而有文化的猫》我看完千字的序,感觉不够过瘾,想什么更多“观复猫”的故事,就用微信扫码,不用关注就会出现马未都老师讲关于“观复猫”的视频。原来猫已经成为观复博物馆的一部分,关于观复猫的书已经出了8本,有摄影类、插画类、故事类,把猫文化与不同形式展示给人们,展示给不同层次的人们,如小朋友爱看的漫画《咒言猫》,让猫讲传统故事的《观复猫小学观》等,真得不简单。

马未都老师有才华很牛,《小文65》也不简单,不信你也读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