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精选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精选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是一本由[美] 克拉伦斯·伦纳德·凯利·约翰逊 / 玛吉·史密斯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精选点评:

●一生的流水账,还不如很多写飞机本身的报道精彩。

●老美自传一贯的低调简单,那一代移民的美国梦典型,如果有其他背景知识才会觉得这本书有趣吧

●还是老问题吧,专业翻译者翻译专业性的书籍并不专业。不过看得出来译者在自己的知识范围之外还是努力去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姑且还是值得多加一星鼓励一下的。约翰逊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价值的“鸡汤”,里面对自己的事业生涯的叙述以及心路历程描写值得工程师们细细品味。

●内容不错,同时推荐 罗罗公司原总设计师 斯坦利胡克 自传《我是怎么设计航空发动机的》,可以一起看

●理工男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自己不断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有趣人生。

●这本自传贯穿了凯利约翰逊的价值观、信仰、方法论

●三星半

●读起来并不像一本自传,可能是作者一贯的务实和谦逊,本书其实说事件比较多,而自己则很少。但正像序里所说,做事方法和精神也许才是作者真正成功的基础,也是本书作者能带给读者的。

●心疼小狗普斯

●内容太流水账了,我就想看他多讲讲黑鸟相关的历程,结果就几页带过了,说了跟没说一样,毫无意义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一):想象形成理念,勇气铸就现实

之前对凯利·约翰逊是一无所知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是飞行器设计领域发展的重大推手,不禁感叹,中国在相关领域上从始至今的差距,像凯利这样的传奇设计师,得力于这个时代,也得力于他在专业和管理方面的能力。是美国梦的实现者,今天我们一直在讲的中国梦同几十年前的美国没什么不同,一个好的大环境下,去努力的付出,就有希望实现目标。我自己懒一些,所以特佩服这些勤奋的人一个从12岁起就开始为明确的目标奋斗是何种的幸福。这样的传记总是能激励人心,于我要学会坚持和热爱。2019年10月6日于北京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二):多看传记,修缮自身

最近计划多看一些技术类大佬的传记,看看别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对待技术、人生的态度,给自己做些参考。

读下来几点收获:

1.作为一个技术人员要立高目标,有追求,持续保持好奇心,而不是以完成为态度。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只求完成,那就是一个烂摊子。

2.对待边界,对待未知,保持乐观和相信,执行过程本身就是收获。

3.与有责任感和有能力的人为伍,现代管理学中强调人的主动性,人的自主性的重要性,是你要做这件事,而不是我要你做这件事。在创造性的行业中,比如写代码,一个牛逼的程序员比普通程序员能创造10倍以上效率产出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三):花了两天看完

评论写不下了,在这里再加点

翻译的一般,能读懂(不过至少也比那些看不懂的强是不是),但译者缺乏足够的军事基础知识,读起来没有细节。 无论是对飞机、发动机、飞机发展历史,美苏冷战期间的军备竞赛,译者几乎都了解不是很多。 比如sr71的发动机可以变换工作模式应该指出那是“变循环发动机” 对于作者提到的人物都译者可以查一下维基百科,做一个基本的注释。跟大牛共事的人也是大牛啊! (其实译者翻译完之后完全可以去北航找一个航空航天专业的学生看一看,帮忙把相对专业的内容润色一下,当然要是有认识的航空航天工程师朋友之类的就更好。) 哦,对了,插图还很少,好像连U2的图片都没有!(黑白的我倒是不计较) 图22(逆火)多美! 5.13增加 了解的越多才知道约翰逊凯利的牛逼,有些事情(书里绝大部分事情)根本没有他在传记里写的那么轻松好不好,二战期间造飞机赶时间,冷战期间在苏联同行压力下拼命压榨飞机的性能,f104算是过时了,但是黑鸟放到现在很多指标都还是很变态...另外U2飞机的飞行员鲍尔斯的事情很有意思,当时u2被打下来,美国拿克格勃间谍换回来的,因为苏联宣传攻势,大家当时都以为鲍尔斯早就招了,鲍尔斯在美国就混不下去,向凯利求助,凯利不仅给他经济支援,还让他做了的飞机试飞员(能成为试飞员是飞行员的荣誉),凯利绝对是慧眼识珠,人家不仅飞机造的好,做人待人也很真诚。鲍尔斯一干就是七年。后来苏联解体,美国才知道鲍尔斯恪尽职守,苏联为了把u2打下来,射了14枚导弹,还牺牲了自己的一个飞行员(苏联的飞行员也很拼命,当时苏联飞机性能不行,直接改装成人操导弹,连机炮都拆了)。

(参见小火箭,最后安利一下小火箭这个公众号,质量很高。当然我指的主要是航空航天方面,有兴趣的可以关注)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四):清教徒的礼物的完美诠释

20220430 整体来说,因为作者本人不是航空或者飞机谜,翻译的中规中矩甚至于平铺直叙,也可惜引入的时间太晚了,不是在U2侦察机和黑鸟的巅峰年代,即便在这种翻译下还是展示了老爷子经常的工程师人生,牛人果然就是牛人。凯利 约翰逊的文笔平淡,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是童年的辛苦、工作时的全情投入、痛失挚友和爱人背后的看淡人生。凯利出生的年代,莱特兄弟还在世,当时的飞机更多的是人们可以操控飞机的用品,专业化程度并不如今天如此之高,凯利的成功根基在于他在大学时代就长期从事风洞的测试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和仿真经验。 凯利的优秀工程师案例: 1)大学时就大量进行风洞的测试,并推动了公司进行仿真环境的搭建和升级 2)清教徒的美国精神,自己动手搭建牧场和家园,亲力亲为 3)作为飞机的设计者,倾向于直接身入现场,亲自参与试飞和调测工作 4)具备大量的失败经验,从失败中总结教训,增强冗余性方面的设计 5)重视工程,对苏联的水压机、德国的钻头、夏天的水质、产线的颜色设计都有着丰富的一手经验 6)有前瞻性,很早就遇见核动力飞机无法成功,意识到无人机作战的重要性 臭鼬工厂的工作准则: 一、具备快速决策和马上行动的能力。 因此需要 1)管理者必须掌握实际的权力 2)能够向关键决策者直接沟通 3)对于项目来说,公司和军方(委托方)必须成立小而精的项目办公室 4)互相信任、保持沟通 二、选用精兵强将 1)选最优秀的人 2)价值观要一致,保密原则 三、经费充足和审核控制 1)资金到位,避免承包商反腐跑银行 2)给予优秀人才充分的激励 3)每月审核成本 四、工作流程优化,KISS原则 1)制图流程简单 2)控制书面报告数量 3)提前确定指标 五、团队氛围 1)采用25美分激励超越专家 2)首飞仪式,有仪式感 3)一旦设计出现变动,要向所有人解释,上下同欲

《我是怎样设计飞机的》读后感(五):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这本书最大的卖点就是作者本人--凯利·约翰逊,他创立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高级开发项目部--“臭鼬工厂”,该部门持续70多年的创新能力,被Google和Microsoft等现代大型科技公司追崇,据说洛克希德公司一年写的代码比微软还多。

著名的“14条凯利原则”,上网一搜,有非常多的相关介绍,本书评就不再累赘了,咱们聊点别的。丰田的“精益管理”也好,还是本书的“14条凯利原则”,都是非常好的原则,在我们自己的公司,实施这些原则,能创造像丰田和洛克希德这样伟大的企业吗?显然不是那么容易,问题在哪里呢?

“人!”,实施管理的人和团队,本书评就想聊聊“人”这件事。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凯利﹒约翰逊的勤奋、职业精神和奉献,还有洛克希德公司董事会对凯利的信任,这才是这些原则得以有效实施的土壤。

勤奋方面,凯利为了改善“伊莱克特拉”飞机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72次风洞实验,最终找到解决方案,我想如果凯利的第72次实验失败了,他还会进行第73次,74次......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奉献精神方面,凯利有严重的胃溃疡,后来胃穿孔导致切除了半个胃才保住性命。胃溃疡这种病,就是一种职业病,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和压力造成的,但是凯利为了国家,置个人身体的病痛于一旁,圆满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从书中的描述来看,作者买过两个大型农场,与好莱坞明星做邻居,日常休息开飞机打理自己的农场,从这些描述看来,他早就财务自由了,如果完全为了钱,没必要这么拼)。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翻阅一下我们的党史,我们国家的高级将领,比如彭德怀,滕代远都有很严重的肠胃方面的疾病,大家能从这些大人物的事迹,感受到什么叫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深刻含义。

公司领导对凯利的信任,书中写了两个事,一个是批准凯利创办“臭鼬工厂”研制喷气式飞机;另一件就是凯利为了赶制给英国军方某个型号战斗机的设计方案,忙了3天3夜没合眼,当他睡醒的时候,领导帮他把皮鞋擦干净,衬衫熨烫好了,有这样的领导,你能不出死力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