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洛丽塔读后感摘抄

洛丽塔读后感摘抄

《洛丽塔》是一本由[美]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50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洛丽塔》精选点评:

●还没换译本,一星给圈钱社表明态度

●"洛丽塔,要是你曾爱过我该多好!″ 看完更喜欢老纳了。翻译不太行,怪怪的。虽然买了原版书,但我的英文水平(法文水平?并不太支持我看完它ε=(´o`)

●主万的翻译我真的不行

●看到翻译是主万的那一刻,心凉了一下。

●我。。。我竟然。。觉得这样的爱还挺

●一本至美至真到虚幻的书,它空无傍依却不偏不倚,全由自身灵气凝为一体,就像地球悬浮于太空,几乎没有主题,或说主题隐匿不见。

●人生之书

●畸恋少女继父亲,色情淫荡集一身。 仿佛有光难堪透,且待再读触灵魂。 —— Dec.18th,2019速读and半理解! 超级名著带奇观,今日试读且欢颜。 另类作品絮叨事,自有风采文字间。 —— 秋日流光,列入读书计划,吆西!

●很像《香水》,却比它更精致复杂。在语音、文学、情欲构建的隐秘氛围里,迷狂的虚焦、心理推进镜头散乱而绵密。说是神经质,也是在久远的回忆与痛苦里沉湎的、情欲前的懦弱者的嘶吼悲鸣。灵魂深处没有颜色。

●07.01.19 还以为会换译本来着

《洛丽塔》读后感(一):因为翻译给三星

在读之前一直以为是成熟男性与纯洁少女之间的甜蜜恋情。读完之后发现其实是被肉体欲望控制的中年男人对小女孩的压迫。 整本书从亨的视角讲述,从他儿时的女友遇难开始便对年轻的"性感少女"有着病态的渴求,完全是低劣的肉体欲望,字里行间都是对洛的压迫。 如果从洛的视角出发不难发现她从公路旅行起时不时的轻声抽泣,或者是定居后对金钱的渴求。还有对于自己朋友的保护,发现自己的朋友和亨有共同语言后便不再邀请她来自己家做客。 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真是个可悲的悲剧。所以其实我反感的并不是追求低俗的肉体欲望,而是为了自己低俗的肉体欲望压迫他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我都保持尊重。 当然故事方面我不喜欢不会影响我对书的评价,不能因为男主角是我不欣赏的人就不喜欢一本书。 行文方面,全书大量对情感推动不起作用的景物描写,在糟糕的翻译下,成为了无数个"xx的"形容词堆砌起来东西,真是太不美太不体面了。或许在英文原版复杂从句的嵌套下会有一些美感。 或许这本书更多的价值是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出发描写一件不平事。

《洛丽塔》读后感(二):小记

这不是爱,这是一个鳏夫自我欲望的满足。 弗拉基米尔 纳博科夫在二十世纪中期完成了这部书。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文字很美,描写很形象。看书的途中,能感受到那个画面,吸引人继续阅读下去。好奇会如何发展。 亨亨对洛丽塔充满情欲的文字,把我代入了这个角色,可以爱抚着性感少女洛丽塔。 以上是对此书的称赞,而从实际出发来看此书,这是一份充满文学性的精神病例报告——恋童癖。 儿童的心理健康正在发育,特别是书中提到的13、14岁更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外界的,来自成人的性伤害,不论是对儿童的心理还是生理都是有巨大影响的。在书末尾处,亨想让洛离开贫苦的环境跟塔去过舒服得多的资本生活时,洛立刻拒绝并表示那还不如去奎那(奎有性功能障碍,无法勃起,也许不是)。 所以仅把此书当作文学作品,而不可期待它有什么教育意义。恋童biss。 扩展:加害者视角洛丽塔,被害者视角房思琪。 其他:我还看了1962年版斯坦利 •库布里克的《洛丽塔》和1997年版的《Lolita 》(又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我认为二者各有各的优点。因我是在看完书后再去观看的影片,一些未被拍摄出的画面、情节也会自动脑补上。

《洛丽塔》读后感(三):2022.5.1读《洛丽塔》

这翻译让我火冒三丈,我都懒得去一句一句仔细看了,知道他讲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完这本书,纳博科夫在我心中的地位不降反增,他的确是天才,所以他能写出一个这么大胆的天才故事。这个故事似乎说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丧心病狂的变态狂想干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坏事,全世界都会为他开路。整个故事中蕴含着一种必然性和各式各样奇妙的巧合,从少年享伯特和小女友躺进黑暗中的草坪彼此亲密,就已经强烈暗示了他今后必将会得到一个洛丽塔,而那与洛丽塔相似的千千万万个十二岁少女都是他潜在的受害者。洛丽塔是老男人享伯特的一座牢笼,也是他的一片自由。他渴望得到洛丽塔,从而过上他的正常的生活,只有洛丽塔才会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洛丽塔是他的天堂,也是他的罪恶。

享伯特其实生来就是一个罪犯,他注定一辈子都要作为一个苦行僧去修行,命运像一个老谋深算的猎人一步步引诱他,让他等待,给他希望,直到他已十分难堪的方式结束掉第一段百无聊赖的婚姻,他在一种失望和极度不耐烦的状态下,一抬头看见了他已等待了一生的蓝宝石——洛丽塔,他的生命刹那间被点亮,可他也不知道命运用来引诱他的那根长线已经开始一步步地收紧,他离地狱和监牢已经不远了,

为了成全他癫狂的欲望,全世界都在为他开路,黑兹太太恰到其份地爱上了他,又恰到其份地死于车祸,一切都那么及时。享伯特成了洛丽塔名正言顺的爹,他把自己累积了半生的变态欲望都施加在这个十二岁的小女孩身上。而小洛丽塔又让那么惊喜地配合他,她竟做过一个小女同性恋的同伴!一切简直就像命运的恩赐。

聪明的洛丽塔一点点觉醒,最终逃离掌控她的恶魔,当看见十七岁的她挺着大肚子,皮肤苍白,身体纤弱,操持于她的丈夫和那条大狗之间,才最让人深陷绝望和窒息。

《洛丽塔》读后感(四):My sin & soul

这是本很了不起的作品,但是把情节留给小说,在真实的案件面前用文学的风格把道德困境包装成无可遏制的绝望的爱情实在是很不妥当。记得我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翻开过这本书,不可挽回的感受到头皮发麻令人作呕。我在很多作品中看到对于这本书的评论,所以知道这是本了不起的杰作,所以中间也断断续续试着去打开这本书。最多的时候读完他对于初恋的回忆。原因很简单,这本小说叙事性很强,但这个故事对道德有太高的挑战性。

纳博科夫选择的第一人称有非常强的情绪,一个"变态"在不断陈述他的爱情,他的欲望,他的绝望,他超人的智力和才华还有他的愚蠢和矇昧。到现在可以拉开一点距离来阅读这本小说,读下来不得不承认这个故事没有那么败坏,没有宣扬恋童癖,不旨在提供一个精神犯案例或者为这种病态的爱提供合法性。它只是本小说,在道德说教之上还有艺术和美的准则。如果我们认为当代文学的某些道德说教意味特别浓重的作品、一些将人物刻板化去讲述正能量故事的作品、一些单调的带有宣传意味的作品让人兴味索然,为什么我们反水又不能接受这个作品?

在评论中看到很多人在讨论这个作品的翻译,认为它辱没了整个作品。我不大喜欢在互联网做杠精,但确实想要大喊"你行你上"。并不是说一个译者"努力"就合格了,我依旧认为垃圾的译者的努力和她的对于自身努力的强调只能证明她说一个努力的垃圾译者,并不能给结果带来任何改变。我是付费的读者,艺术标准第一。但是说这本翻译太烂我觉得倒是有苛求之嫌疑。看到评论中有多次提到句子不通顺的问题,好像翻译文本通畅明了是基础的,信达雅中我们未必要求雅,但是要忠实要通顺。可能对于纳博科夫作品的译本我们要宽容一点。纳博科夫自己是一个多语种掌握者,也是一个著名的文体学家,可能他的作品并不那么容易翻译。保证忠实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现句子不知所云。我个人读下来觉得这个译本还可以,虽然不是那么有节奏,但是作品的情绪还有优美的风格都出来了。个人感觉是这样,不必太苛求。

简单总结一下作品蛮惊喜我的地方。第一个是作者玩儿了很多文字游戏,非常漂亮。从一开始非常出名的对于洛丽塔名字发音过程的描述,中间对话过程中对于音近词的使用,之后对于一些诗句的模仿和生造,还有生造词语和对于一些名字的戏谑等等。忘记在哪里看到一个观点,作品的美感会冲淡情节的悲剧感。这个情况在很多作品中可以看见,结尾给一个意味深长回甘的尾巴。这本里面主人公的恶行其实被他的抒情性的笔调、他对于风景的细腻描绘、他对于往昔的沉溺和悔过、他傲人的才华粉饰了,隔了一层变得能够接受。第二个地方是作者对亨的感情的界定。读下来亨一直是一个恋童癖,对于洛的感情十分病态。但是之后他去见十七岁的洛,见那个性感少女的回音,草地里的最后一只蟋蟀,他对于这个怀了孕的成熟女人依然有爱意,依旧想要和他一起生活。亨是这个少女严苛乏味的父亲,也是强迫她乱伦的病人。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做法的时候,亨进入一种悔过的状态。当然不是悔过他对这个少女的畸形爱恋,而是他能给这是少女的最好的教育就是颠沛流离的不体面的生活也比和亨一起乱伦要好。刨除亨的病态爱,洛在青春期依然是一个受害者。这个时候我意识到亨虽然前文中一度非常冷漠、自私、狭隘,但是依旧残留有本然的良知。这个角色有了可以被同情的地方,这是我比较惊喜的地方。因为我原本以为作者会写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恶魔,一个病人,一个完全的疯子。第三是语言吧,了不起的句子,这一点已经被说了无数遍,倒不必再谈。至于洛丽塔,这个缪斯,这个少女,这个早熟的小精灵,让我们不要再鼓吹什么文学形象,放小姑娘去做小姑娘吧。

总的来说这个作品虽然散发出一种吸引苍蝇的味道,被拿来做和魔鬼做了交易的恶棍的冠冕堂皇的挡箭牌,但是本质上实在是白璧无瑕的。书并不龌龊丑恶,丑恶的是书对面人的嘴脸。

《洛丽塔》读后感(五):最后,我没有占有她的身体,也没有拥有她的灵魂。

我将被抛弃在野草腐烂的地方,余下的只是铁锈和星尘。 关于译本

这版译本被很多人吐槽,尽管我读过一半时才看到,最后我依然选择了它。

一本书译得好不好不取决于是否好读,而是是否足够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把你带入他的幻境中。我不知道所说的“难读”是指句意不明还是不喜欢译文的风格。书中保留了非常多的法文,有时是一段话,有时只是一个词,但是当我们知悉了书中人物、读罢纳博科夫在文末的“关于一本题名《洛丽塔》的书”后就会知道为什么,而初读时“阅读不顺畅”的感觉也会烟消云散,甚至豁然开朗,沉醉其中。

同时,作者在写作中揉合了非常多的引文、人物、俚语、故事、模仿、比喻等等,就像一盘惊艳的大杂烩,极其丰富却不繁乱,或隐晦或形象地将意思表明。 纳博科夫的字谜游戏恰恰是他的闪光点,这一路迷宫戏份甚重,而强行翻译只会失其真意。

但,这本作为我读的第一本纳博科夫的书,也许“读到了意图”会是一种错觉,或许读多了纳博科夫,懂了纳博科夫之后,在某一天我会更改这篇评论并愤怒道,“译者,你把《洛丽塔》翻译的是怎么回事?”

像坐了一场过山车。

文章刚开始就死死抓住了我,过山车走到了高点。“ 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洛一丽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

而后的故事情节会有过山车下落之感,与此同时,亨伯特的情绪也在下坠,从那时开始,“我知道我已经永远爱上洛丽塔了,但是我也知道她不会永远是洛丽塔”。

而后他的失去,他的愤怒,他的复仇,伴随着文字盛宴又一次将过山车推上高地。

此时,我才真正感受到这场悲剧的美。

故事总有起伏,而我全程忍不住的是惊呼他文笔之惊艳,甚至超过了道德争议。

这是属于文学的单纯的极致的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