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锦集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锦集

《等爸爸回家》是一本由[加]乔安妮·施瓦兹/ 著 / [加]西德尼·史密斯/ 绘著作,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一):等爸爸回家,在爱里成长。

故事发生在一个海边的煤矿小镇。翻开绘本,映入眼帘的是靠海的房子,屋内陈列简单,餐厅靠窗边的一盆盆植物在阳光下倒影在水池边。餐桌上是吃剩的罐头和餐盘,妈妈倚靠在门边与整装待发的爸爸告别,场景简单而又温馨。“从我的家里,可以看见海。”小镇环绕着海,镇上的爸爸们都是深海的矿工,为这个小镇辛勤劳作着。

绘本描述了小男孩一天的生活,而这一天中无时无刻惦念着远在深海劳作的爸爸。一天工作结束,爸爸回到家中,一家人共进晚餐,享受饭后闲暇快乐的时光,体现了平凡生活中简单美好的幸福。小男孩长大后也会像爷爷和爸爸那样,成为一名矿工,这是煤矿小镇历代的传统。

绘本画风简单,色彩柔和,却能鲜明地浮现小镇美丽的景色,泛着波光的海面,夕阳映红的天空,随风飘动的植物,宁静的夜与拍打暗礁的海浪。环绕着海的煤矿小镇,在作者的画笔下显得那么生动而又安详,一家人周而复始的生活着。爸爸作为一家之主,在暗无天日的深海下进行煤矿劳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无形之中,爸爸称为小男孩的榜样,也让小男孩深知长大以后肩上的责任与重量。

合上绘本,我为小男孩一家简单的幸福感到动容。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的爸爸。我的爸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四处奔波工作,为了给我们更好的生活。每年能与爸爸相处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儿时的记忆里,学龄之前,爸爸总在炎热的夏季每天给我买一支巧克力脆皮甜筒,让我能享受午后清凉甜美的时光。爸爸工作再忙,都不忘经常打电话给我送来问候,提醒我雨天出行注意安全,洗澡的时候记得把窗户打开通风。每次回家,爸爸会给我带许多当地特色的零食,给我包一个厚厚的红包,以及一个大大的拥抱。虽然爸爸不能每天陪伴在我左右,我却能感受到爸爸带给我的满满的呵护与爱。渐渐长大,我懂得爸爸一个人在外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懂得每次分别时的不舍与难过。为了生活,我们不得不承受。

我也时常,坐在门前的柿子树下,盼望着等待着爸爸回家,我喜欢一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光,因此也倍感珍惜。每一个有父母陪伴与呵护的孩子,都是幸运和幸福的。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二):愿每一种爱都不缺席——读《等爸爸回家》有感

愿每一种爱都不缺席

——读《等爸爸回家》有感

李艳霞/文

绘本《等爸爸回家》作者乔安妮·施瓦兹以加拿大布雷顿岛的孩子的视角,真实再现了一个矿工儿子的生活,更用图片和文字讲述了海边小镇男孩等待父亲回家的故事,让大小读者体会到温暖的父子亲情,彼此理解,学会珍惜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的家庭生活。《等爸爸回家》来自海豚绘本花园“大奖大师绘本”系列,由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和绘者均来自加拿大,这本不厚的绘本一经发行,便迅速获得“2018凯特·格林威金奖”和“杰出插画童书奖”以及其他九项国际大奖。凯特·格林威奖被称作是“绘本界的奥斯卡”,奖项即是图书品质的象征。因此美国主流媒体《学校图书馆》《纽约时报》《书单》《柯克斯评论》《号角图书》等强烈一致推荐。国内王志庚、朱自强、李一慢、李怀源、余治莹、柯倩华、袁晓峰等儿童阅读推广人也极力感动推荐。 小男孩的爸爸是一位深海的煤矿工人。快到傍晚时,小男孩等爸爸回来时四扇门的特写,将小男孩的心情暴露无遗。每一天午后,小男孩都要去墓园看望爷爷,他的爷爷也是名矿工,这似乎预示着小男孩早晚有一天也将接替父亲成为一名矿工。《等爸爸回家》是 一本诞生于日常生活的图书,用等爸爸回家这个话题,让孩子和爸爸妈妈都能在书中找到共鸣,特别适合亲子阅读,甚至更适合于成人看,每个人都会在书的内容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找到温暖和启发。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书中投射出不同的内容,从而对书形成不同的感受。这本书描写每一个场景的文字,全都充满着韵律感,就像是一首小小的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天真活泼,书中的图画很好地衬托出文字诗意而忧伤的感觉。读完此书,我还想再次重复我的一句话,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愿每一种爱都不要缺席,每一个人都在傍晚时分尽量早点回家。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三):你的归来才是温暖的起点

这本绘本,让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我的家乡,就是以煤兴起的城市,我的爸爸,就在煤矿工作。不仅如此,我的姥姥、姥爷、爷爷、舅舅、舅妈、姨妈、姨夫、姑父,全都在煤矿工作。我的家人,就是这样与一座煤矿紧紧牵连着。

后来,我没有回到煤矿,毕业后,我的工作单位在海边。绘本上那片闪着耀眼光芒的大海,与我在工作单位看到的海,如同复制。

煤与海,就这样与我紧紧牵连着。

作者乔安妮·施瓦兹也在一个煤矿小镇长大,她将自己的经历赋予书中的小男孩,小男孩的所见正是作者的过往经历。插画家西德尼·史密斯则以细腻动人的笔触用图像诠释了这个故事,图画中明亮的海面与粗犷的黑色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这个看似简单但寓意深刻的故事形象地展现出来。

绘本的语言是很简单的陈述句,但通过精妙的语言排列,把孩子与父亲的生活进行了对比,无论小男孩在家中休息还是在户外做游戏,形容爸爸的一直有一句话——“在海底下很深的地方,我的爸爸正在挖煤”。这种对比在画面中体现在明亮的地上场景与海底大面积的黑色场景中爸爸在一条闭塞的小道中挖煤。

在这种以煤炭为产业的小镇,人们的所有生活都是与煤炭产业息息相关的。小时候我居住的小区,都是由煤矿建设,并依附在煤矿周围,相关的第三产业,也都是以矿工的生活为依托的。我的小学、初中,都是煤矿开办的学校,我的大部分同学,在兜兜转转一圈后也回到了煤矿,继续父辈的生活。

矿工的生活危险程度是我们在地上生活的人们难以想象的,在那个奉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年代,采煤工人是有权利生二胎的。如果有父辈在煤矿工作,那么他的孩子也会顺理成章获得去煤矿工作的机会。生于斯、长于斯、藏与斯——这才是煤矿小镇的生活。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家人的整整齐齐是最重要的。生活环境简单却充满未知,顶梁柱爸爸能回到家,才是一家人最温暖的时刻。这意味着安全、安心与收获。

尽管生活中有黑暗与坚硬的存在,也有家人的记挂与惦念。尽管世俗与传统禁锢了一些人,也给了一些人温饱的保障。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一家人依旧可以团聚,就像那片明媚耀眼的海,给人希望与温暖。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四):“每一天,我都在等待爸爸回家”

对于孩子来说,最开心的事是什么呢?不是收获新玩具,也不是吃到美好的食物,而是一天结束,爸爸妈妈终于要下班回家了!

小时候妈妈在县城边上的学校里教书,中午不回家吃饭,早上很早便出发,晚上我放学后要过很久她才回来,所以每天我都在等待妈妈回家。在她还没回到家时,我会不断走到巷口张望,直到路口出现她熟悉的身影。我妈下班后的时光是我最幸福的,我们吃着很简单的饭菜,但一家三口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时光,让我感到安心与幸福。

大概对每一位小朋友来说,都有一段等待爸妈回家的记忆吧?

在《等爸爸回家》绘本里,小主人公也如同我们一样,每天,他都在等待爸爸回家。

小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沿海小镇上,这个小镇并不大,以至于每次他去买东西,即便走得很慢,也能很快的走到。小镇上的男青年们,大多在做煤矿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而孩子们的童年也并不富裕,破旧的操场,坏的只剩下两个的秋千,似乎就是他们全部的娱乐设施了。

等待爸爸回家的时间里,小主人公会做很多事。上午找朋友玩,中午帮妈妈买东西,下午去墓园看望已经逝去的爷爷,但在他做这些事的同时,他的爸爸一直都在海底重复着挖煤矿的工作。

等到了晚上,终于到了爸爸要回来的时候,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晚餐,而后一起聊天,这是他们一天中最满足、幸福的时刻。

《等爸爸回家》绘本里描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又温馨的故事,小主人公等爸爸回家的日常也很动人,他的生活并不十分富足,童年也没有太多可以玩乐的玩具,但这并不影响他快乐成长和感知爱与被爱。

阅读到最后,小朋友或许会问,为什么小主人公最后会说“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名矿工。”,他难道没有其他选择吗?

在煤矿区里,大概就是如此。

孩子们没有更多其他选择,只能是一代一代的做着重复的工作,比如爷爷是矿工,爸爸是矿工,最终儿子也会是一名矿工。

与孩子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除了能够看到丰富、写实的画面,以及生动有趣的文字外,还可以与其互动。比如让孩子描述下自己等待爸爸妈妈回家的日常,阅读完以后,不妨问下孩子:

“在等待爸爸妈妈回家的一天中,你都在做些什么呢?“

《等爸爸回家》读后感(五):诸多亮点的绘本,不应该错过

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家长偏爱选择纯文字的书,作为家长,我也不例外。但是这次我却选择了《等爸爸回家》这个绘本。估计很多人会认为给大童读绘本,太过于简单,其实并不然。

《等爸爸回家》这个绘本的作者是加拿大的乔安妮施瓦兹,绘图则是加拿大的西德尼史密斯。

绘本之所以称为绘本,就是因为整本书都是通过图画来讲故事,图画占的比重要大一些。而西德尼史密斯就是一位非常擅长通过图画来叙述故事的绘者。他的作品曾获很多奖项,比如凯特格林威奖提名,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中国童书榜推荐儿童读物等。特别是本书,就曾获取2018年凯特格威金奖,2017年号角图书奖9项国际大奖等。拥有如此重量级的奖项的书,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多数儿童的书籍,都是妈妈与孩子占的比重多一些。家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人共同组成。而这本书,则是家庭里另一位——爸爸,讲述他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作者的切入点很有意思,阅读的时候可以发现,在整个故事里,爸爸几乎很少有和孩子同框的时候。因为爸爸要去上班,他的工作地点是在深深的海底,他是一个煤矿工人。每个人的工作不一样,工作性质不同,工作地点不同,可是这些人的工作都是在为我们的生活做保障。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是公交车的司机;无论是集市上售卖东西的人,还是煤矿工作者,他们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做贡献。

孩子需要了解世界,他们对于职业的认知,也正是从父母这里得来的。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懂得工作的艰辛,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父母。正是有了他人的工作,保障了我们生活的正常,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要感谢他们的工作,要学会感恩,正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品格的教育不需要特意,而在这绘本的滋养这下,自然而然的养成,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男孩看不到爸爸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可以看得到海,因为爸爸就在深海之下。海,成为他与爸爸之间的纽带。无论是荡秋千,还是吃饭,他都可以看到海。他会想到爸爸。孩子对于爸爸的思念,特别是等待爸爸回来。作者没有用过多话语说安全说危险。却在画面上,用那深深黑黑的地下,工作人员都戴着安全帽,映照出来。唯有安全,才是生命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时刻不忘安全,安全准则牢记心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懂得安全重要性。

好绘本就像一轮太阳,照亮孩子的世界,我想我们不应该错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