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诗善开始》读后感1000字

《从诗善开始》读后感1000字

《从诗善开始》是一本由[韩国] 郑世朗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22-1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诗善开始》读后感(一):一首女性谱写的家族赞歌

多面孔式的女性群像文学作品自古有之,本书也不例外,只不过这类似于母系社会构造的东亚家庭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应该更多了几分亲和力:历经劫难逃出生天的沈诗善作为开端,蔓延出她的子女孙辈,而家族中的男性则作为辅助和次要角色出现。 本书的每一章均由沈诗善最先出场,或访谈,或文章,或家人的讲述,以渐进的方式娓娓道来她于20世纪那凄惨但又富有转机的人生进程,随后以不同字体分别讲述家族后辈在当下所遭遇的生活。相对应家族“族长”的沈诗善,孩子们也经历着学业、工作、家庭和情感各方面的艰难险阻:诗善曾逃亡夏威夷游走欧洲打拼学业事业,女儿和孙女也在寻觅自己的各种定位;诗善遭到非一般意义的霸凌,孙女也在职场被泼盐酸;诗善懵懂地触摸亲密之爱,孩子们也都有各自感情上的窘境。前辈人的经历以点状扩散影响了儿孙,隔辈人不同的碎片化叙事既把握了对不同时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也将诸多人物的动态事件汇聚出了生活发展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

“明白了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广阔的视野。这是只有从黑暗的地方走出来,摔倒过才能探索出来的东西。” 作者在最后表明了一部分创作意图,女性主义自不必说,这更是本书最大的亮点,在情节的调配方面也恰好对应了历史上从欧洲延续至东亚的女权运动发展态势——女性如何认识到自身身份?女性在社会中如何追求平等?当年的沈诗善在没有任何理论介入的残酷环境中只能靠自己摸索,幸而得遇良人,虽然不甚完美,但最终也是得偿所愿。她的身先士卒以及过往经验鼓励了儿女:家族中女性成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会顺从父权,一心辗转于灶台之间以小菜为社交的内帷群体,她们勇于走出无形的禁锢,寻找自己的定位,追寻内心之所求,哪怕前路并非光明;男性成员们也在生活的流动中探寻着某种可能性的平等,通过对话以及思考,最终做到了正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存在。虽然作者在最后说“这本小说是对笼罩在韩国社会激烈的可憎的氛围的揭发”,但在怒斥残酷现实的同时,仍然以顿挫的文笔表明美好的可能性,不得不说这就是文学的升华。 纵使作者文笔尚可,对角色的个性和生活经历有很好的布局,但是本书的群像画仍旧太过平均,就像伦勃朗早期的商业画作一样,每个角色都被分配到了差不多数量的文笔,即便沈诗善是本书的主角以及叙事贯线,但是人物个性的塑造、每章差不多的字数,都显得过于工艺刻意。书中由草裙舞和夏威夷鸟类做出的隐喻和意象虽然能看出作者的写作野心,但从篇幅和立意来看,还是浅显了些。即便作者“加入了不少我一直关注的帝国主义和生态主义的部分,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亲密感和相互理解的内容”,但是单从写作技法来看,只是由两个特定角色在有限的一两页内容中对谈几句,无法将这些刻画得足够巧妙、深刻。 沈诗善不止是一个开始,也是一种有力的敲击。不仅仅从诗善开始,东亚女性文学即将铺陈出更为广阔的,属于自己的场域。

《从诗善开始》读后感(二):关于高更的问题和沈诗善的答案

我第一次接触荣格的自性原型的时候,觉得这个概念充满了吸引力。荣格认为人生的动力不在于弗洛伊德所说的力比多,而在于成为你自己。最深刻的人道主义,也就在于最后希望所有人的自我都能得到实现。那时候密集地读了一系列反映自性原型的作品,从童话故事《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到黑塞的德米安和悉达多,以及写高更的《月亮与六便士》、《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后来也是因为对这个主题的喜欢翻开了一些畅销书,比如伍绮诗。《素食者》以及这一本《从诗善开始》也是类似的作品。

第一位法理学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放了高更的大头像,下面写着一个问题:抛家弃子的高更是正确的吗?热烈的课堂讨论的本质也是对自性完成与世俗责任的冲突的讨论。不管是毛姆还是略萨,不管是彷徨的埃米尔·辛克莱还是出走的娜拉,他们完成自性的过程总是暴烈的,或是心灵的震颤与顿悟,或是猛然抛却社会秩序与既往的生活。读者喜欢看矛盾和激烈的冲突,喜欢看自我(ego)趋近自性(self)的过程受到阻碍,作者也采用种种象征让主人公与世俗决裂,与过往告别,这样迎来的先验自我的实现才值得欢呼。

从诗善开始不是这样的。

沈诗善无疑活着她独特的自己。她当然也曾经被视作魔女承受异样的目光,但她其实没有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她努力写作养家糊口,正因为她,她们家“才能在中产阶层衰落的时代没有衰落”;做一个并非事事擅长却很开明的家长,平等地爱着晚辈,不对无聊的事费心,“从来也没有用世俗的标准来批评过女儿们”,让她们平凡却心安地走自己的路,让她们也能够完成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里的人物都是很平凡的,因而书里的故事不会有振奋人心给读者打鸡血的感觉,然而静水流深。如沈诗善所说,“我反而认为能做到基本的人非常少见。” 平凡的东西是很难得的,她们走过的是很多家庭都走过的路,却达到了很多家庭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从诗善开始的故事中,自性的完成并不总是排他的、与社会不兼容的,也并不总是在激烈的冲突中实现的。“一个普通家庭和一个不知如何形容的家庭结合。” 这句话概括了诗善的女婿泰浩的人生,也概括了从诗善开始的、他们家对完成自我这一人生问卷的答案。让人猜不透的人、同时得到大数人肤浅的爱和少数人坚定的厌恶的人、继承了这种气势的人、像看鸟儿一样看着别人的人,当然也可以和普通人携手,当然也可以在这个说不清的世界向前。挂在太平洋中间的大西洋鲸鱼是搞笑但和谐的,一直穿灰色衣服的女孩也并非不能穿黄色T恤。为了自性完成一定要抛却世俗责任吗?家人和过往一定是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负累吗?从沈诗善开始,她们有不止一种答案。对你有影响的人,也是自性的一部分。而这些人当然也可能是家人。

对于毛姆黑塞或者略萨的读者而言,或许”完成你自己“已经如此深入人心而不再需要大肆宣扬,但韩江或者郑世朗的讲述依然是难能可贵的。《素食者》的珍贵之处在于为失语者叙事,展现了底层个体依然有完成自性的需求。而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则在于展现了自性完成的多种途径和可能,温柔的月光照向地上的六便士,天堂也在尘世的街角。

《从诗善开始》读后感(三):怎么读《从诗善开始》?

感谢豆瓣鉴书团,感谢文治图书。按照要求以客观的前提写下了这篇书评~

《从诗善开始》的腰封强调“女性主义小说”,简介也说“母系家族”结构,实际上这本书远远不止女性主义——可以说“从诗善开始,从女性主义开始”,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可能性思考得非常深入。

标题里的沈诗善没有直接出现在作品的现实时间线里。因为这位名字缩写“有很多个S”的沈诗善女士去世两三年后,她的子嗣们决定为这位逆主流的老太太祭祀,虽然沈女士反对祭祀本身。故事便由此铺开: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沈诗善的性格碎片,他们因这位特立独行的女性主义老太太汇聚一堂,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各有特点。

读者可能期待某个女英雄振臂高呼女性主义口号,或者期待亲密关系中某个女性在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觉醒和反叛。但作者抛开传统写法,为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女性主义想象:

那么,我们怎么阅读这本不同寻常的《从诗善开始》呢?

第一,核心不在沈诗善,不必在阅读中刻意摹画她的形象,更多要看沈诗善对后人产生的影响。

书的扉页有非常清晰的人物关系图,沈诗善经历过两次婚姻,诞下三位直系子嗣,称呼她为母亲的有四个孩子,而家族还有枝繁叶茂的第三代。李明惠是心直口快的长女,沈明恩是把自己姓氏改成母姓,未结婚的二女儿,李明俊作为儿子常常被奚落,从事着画作修复的工作。沈诗善还有一位丈夫和前妻生下的女儿,虽没有血缘关系,但相处的感情和亲生子女无异,这位女儿叫洪景雅。

李明惠和洪景雅有一家公司,他们希望通过提高年薪、引入弹性工作制、明文废止公司聚餐等方式来改善氛围——女性主义者有着广泛的社会关怀,不仅仅是限制在性别二元分化的结构当中——当这种思想下诞生的制度改革遭遇根深蒂固的父权制时,会发生什么,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第二,核心不在女性主义,这本书从女性主义开始,但远远不止女性主义,更多要去看,受到这种思想熏陶的人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的努力,他们如何让这个世界向好的一面变化。

洪景雅和昆虫学家丈夫郑宝根有一个小女儿,名叫郑海林。郑海林和别的女孩不同,她对鸟类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作为母亲,洪景雅同多少人一样,幻想过给自己的漂亮女儿穿上好看的衣服。但这位小学五年级的女孩只是穿灰色的T恤和帽衫,与其他关注彩色服饰的小女孩完全不同,毕竟她最喜欢的可是灰色的大山雀。作为母亲的洪景雅虽有担心,却不会强迫女儿成为刻板印象中的“女性”,她不用强力限制女儿的行为和爱好,或许离不开沈诗善的影响。

第三,这本书的主线是全家人回到夏威夷祭祀沈诗善,但每个章节都有相对完整的故事。因此和《追忆似水年华》一样,翻开任何一章,都可以进入作品。如果不了解人物之间的背景关系,翻开扉页的人物关系表就又一清二楚了。

每一章有两个部分,分为过去时间线和现实时间线。仿宋字体是引用和沈诗善直接相关的过往采访或文字记载,为过去的时间线;宋体是夏威夷的祭祀故事,为现实时间线。透过仿宋部分的引用,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一位上野千鹤子式的女性主义思想者和行动家,沈诗善幽默、犀利而坦诚。宋体部分则让读者从每一位子嗣的视线回忆沈诗善,或者回忆人物自身的经历。

小说倒数第二章开头说,家人们仿佛“和诗善一个模子里刻出来”(p232),或许是作者的暗示,无论是哪个角色,都有独立于沈诗善的人生故事,但他们也继承了来自沈诗善的特点,正如我们每个人之于我们的母亲。

黎紫书在一席的演讲中说,“我的人生过成这样,正是因为我要成为一个跟母亲相反的人。”家族中的女性长辈对我们的影响不可忽视,却往往被小觑,这本书或许更重要的启示在于,让读者回到母亲那条过去的时间线,当然也可以从现实时间线的某个任意切片开始,去思考我们“从哪里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