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100字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100字

《你消失的那一夜》是一本由[日]中村文则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消失的那一夜》精选点评:

●希望大家阅读提意见

●整体编排其实就是强硬拆分了欧美作品中连环杀手案里的角色动机与侦破过程交互推进的方式,但却是处理的不太好的那一种,上下部的阅读节奏截然不同,急缓处理别扭,配以日式的苦大仇深,体验就有点糟糕啊。

●对熊猫挂饰的描写和我对熊猫的感觉完全一致!

●主题非常不明确的推理小说。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完之后都愣了。

●案件其实挺复杂的,牵连的人很多,又有多重案件交织在一起,但作者显然没办法掌控好这么复杂的案件,导致结构上很混乱,上半部分查案过程节奏慢且散,后半部分直接通过凶手内心剖白解开案件。另外,疑惑的两点,为什么在惠死后就说要复仇的凶手却等到两年后才开始动手,以及结尾警方在盘问科原是否杀了凶手时未免也太过草率。

●阅读中村文则的第一本(之前看过他小说改编电影的去年冬天与你离别),叙述非常啰嗦,故事却令人惊喜,单情节来讲是最近挺有意思的推理小说了(比推理作家写得好),人物的癫狂好日式,改编影视会比较好,可惜的是我看不出纯文学上的优秀

●前半部属于警察小说,情节都比较程序化,好在行文紧凑,对话幽默,可爱的小桥人设最讨喜,不过案件的破获比较莫名其妙,过渡得有点敷衍,倒是为下半部作了一定的伏笔。 下半部有一段集中推理设计得不错,但按照篇幅比来说还是显得头重脚轻。最后仍然匆匆就破了案子,风格一下就转换到复仇犯罪心理小说类型,情绪的变化都挺细腻,流畅得让人一口气啃完,但问题是我真的无能接受日本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这种独有的价值观和爱情关系,阴暗又变态,完全是非常人能理解的、病态的、偏执的、顽固的、极端的扭曲。无法让我抱有同感,甚至有些厌恶。还好最后的结局算是在晦暗中撒下一缕阳光稍微缓和了一下…… 最后再次跪地感激工人出版社女神编辑赠予我作者的亲笔to签~

●犯罪分子的心态和精神都相当扭曲,看完了我整个人也不是很好。但是最后的结局不错,因为惠死亡的直接推手竟然是科原。在科原也撑不下去,准备自杀的时候,另一个被心灵问题困扰的人伸来援手了。看到译者征求意见,我想说,请不要随意使用“哈?欸?”这种中文里没有的语气词行么,翻译了等于没翻。

●这本书单看介绍感觉是厉害的不得了,但是看过后就知道了,简直迷一样的组合,各种大杂烩都有,但就是逻辑上及其牵强,最重要一点,太磨叽,读起来体验感极差,看得人脑壳疼。

●人物的内心独白太啰嗦了!插段警察的隐隐的犯罪意识是为了提示读者本书主要人物没一个正常,全都有心理疾病么?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一):让人阅读期待落空的推理小说

这是一本阅读感觉很奇怪的推理小说。 在开始的时候,连环杀人事件告破,警方内部成员倾轧,一切都似乎是朝着警察小说所特有的暴露警察职场内部颟顸与腐败的线索去了。一个典型的为了破案不顾一切让嫌疑人顶罪的故事已经成型,典型的横山秀夫式的框架。再加上和媒体双方的互动,最终肯定是由主角充当受到良心谴责的角色,最终将警方的腐败暴露在阳光下,皆大欢喜啊。

但是并不是,在中段的时候对男主的心路历程成长阴影有了很多的描述,简直是以为重新回到“四大奇书”的写作状态,将虚实、新旧的案件结合在一起,最终给出一个让人大呼过瘾的多重解答。当然,如果走这条路线,很可能就是一本新本格了。辻村行人或者麻耶雄嵩走这条路线我是一点不意外,所以还是有很大的阅读期待。结果也不是。

到了第二部,也差不多是最后一个主题,开始探究本次案件的真相了。当然侦破过程非常直接,没有什么迂回,一下子就找到了嫌疑人和关键证人,稍微审讯就全盘托出。然后就是跟我们说了一个相当凄美的畸情故事。似乎是高仿版的东野圭吾,试图通过男女之间的爱情,折射出社会变迁造成的都市人的异化。但是效果…非常的牵强。

从给人的阅读期待不断的落空这个角度来看,因为没有办法访问到作者,没法得到他自己对于本作创作时候的设计。单就是从文章这种不断地贴合类型,但是又不短地舍弃来看,作者应该是有明确的文体意识——毕竟也是名家,而这种阅读效果,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他的有意引导。这种给予读者期待外的惊喜当然是好事,但出乎意料得是惊喜,不能是惊吓啊。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二):无爱可诉

近几年出版的日系推理小说我读的并不是很多,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本格推理越来越少,社会派推理越来越多。中村文则的这本《你消失的那一夜》也是这样,以连环杀人案作为引子,引出背后错综复杂的奇情谜案。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是比较老式的警探破案故事,开头就交代了作为侦探的男主人公关于“火”的心理阴影,破案过程中心理阴影也不时困扰着主人公,下章里对心理阴影的原因做了交代,不过并不太清楚这个设置有什么用处。上篇由“大衣男”的凶案线索出发,把涉及案件的人物交代清楚,最后三章揭示了作案手法,是不同的案件让人误以为是同一凶手所为的连环杀人案,手法并不是特别新奇,不过也算合理。但案件的进展本就不是作者重点关注的地方,由案件牵扯出的幕后故事才是,于是就开始了下章的故事。

下章的开头,连环杀人案与两年前的离奇命案联系在了一起,牵扯出椎名惠这个关键人物,在出现与椎名惠相似的科源小百合之后,案件有了突破,又立即转入死胡同。“事件的结束”这一章已经宣告了侦探的失败,于是从下一张“右转角”开始,真正的凶手以不存在的“日记”的形式被揭露出来。被母亲安排的椎名惠和西原的乱伦,被精神病医生中村的操控,和吉高亮介发生的关系以及被吉高亮介背叛,不甘痛苦而自杀被伪装成他杀……前文普通的犯罪情节在下章的自述中被赋予了意义,而中间插入的主人公少年时代经历的纵火犯的故事,也让他有了参与这个故事的可能性,于是失去吉高亮介的科源小百合想要在主人公身上寻求慰藉。中村文则的心理描写很出色,奇诡情爱故事的人物心理刻画地栩栩如生,让人不自觉共情起来。

下午花了两个小时读完,抬起头时感觉情绪已经被书中的阴暗部分侵蚀了一些,但还是一次比较享受的过程。中村文则的另一部作品《教团X》,也更让我期待了。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日本人特有的写法

剧透预警!本评价还会剧透叶真中显《绝叫》的部分情节!

因为时间关系,我只读完了上部,等下部读完再来补充评价。

先说说我对上部的看法吧。

对于作者中村文则,我并不是很熟悉,之前只看过由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去年冬天与你分手》。

这部电影是非常典型的岛国出品,又纯情又变态,属于一黑到底的类型。

因此,我想当然地以为本书也是这类作品。

但可能是我还没看完,上部中并没有环环相扣的情节,也几乎没有推理成分,而是充斥着大量的划水剧情,看得人不知所云。

上部是比较老套的警察破案故事,讲述神秘的过路杀人魔“大衣男”在深夜的大街进行无差别杀人,目击者很多,但却没有人看清他的样子。

警察主角就根据仅有的线索展开调查,但最后却发现原来“大衣男”根本就不存在,一切都是真凶为了掩盖自己杀人行径的障眼法。

凶手的设定,让我想到了叶真中显《绝叫》中的铃木阳子,两者都是被生活逼到绝境的女人。但铃木阳子显然智商更高一点,会主动去杀人骗保,而本书中的凶手就更像个普通人,出于一时冲动才杀人。

她被丈夫家暴多年,又因为花掉偷偷存的私房钱被丈夫发现,不得不做性工作者来补上这笔亏空。等她终于赚了点钱,准备和丈夫离婚时,却又冒出来一个讹诈她的人,这才让她恶向胆边生,下手杀了人。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实人被逼疯的典型案例。

综上,我认为本书更偏向社会派悬疑小说,解谜不是主要目的,人物背后的故事才重要。

但即使是悬疑小说,本书也不太合格。案情虽然悬念十足,但作者的写法并不吊人胃口,查案的二人完全没有推动剧情,无意义的对话也很多,根本没有抽丝剥茧地一步步靠近真相。最后更是在什么也没调查到之后就突然来了一段凶手的自述,虽然这一段算是有些可看性,但还是感觉比较敷衍和仓促。

总的来说,本书上部的阅读体验并不是很美妙,剧情划水节奏温吞,既不刺激也不抓人,算是比较平淡的一本书。

喜欢本格推理的朋友,可以自行选择是否阅读。

《你消失的那一夜》读后感(四):一些优缺点的总结

最近看了非常多的悬疑推理小说,不管是日本的还是国内的,不管是长篇的还是短篇的。包括像之前看过的欧美的一些作品。基于以上这些作品总体评价我想来说几点这本书的好与不好。 这本书是一开头就是讲一个连环杀人案发生了,警察破案就成为故事主线。然后破案过程中又遇见诸多模仿犯事件,然后警察们又要去破获这些模仿犯。 我想起许多年前看汉尼拔的时候也是模仿犯戏码非常多,而且也和这本小说里讲的一样,杀人犯心理变态,扭曲的真相等等。这些元素其实看起来真的已经非常令我疲倦了,如果单独是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套路那我还能忍受,但我看了许多犯罪类影视,而且是很早年的影视了,以及到这本书依旧在按照这种路线去写故事,就真的可以说比较老套。也会让人审美疲劳。而且如果这本书是写在十年前,也许我还会理解,但我翻看了一下版权页是一五年写的,那就无法理解了。 日式推理小说中,东野圭吾早年也非常喜欢写警察破案的故事,但他写的那些故事比较短小,也可以说并不无趣。虽然不说多么优秀吧,但放在十几二十年前看来看是可以的。但这本书同样是写警察故事,却感觉缺少很多东西,比如我个人觉得作者的叙事并不够精简,语言和许多桥段都是显得多余的。 比如有一个情节是小桥正在描述案情,说着说着突然就不说了转而说去喝咖啡吧,而男主人公也并不觉得奇怪,什么都没有说。类似这种有点莫名其妙的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的描写还有很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甚至感觉是翻译的问题。 说到翻译问题,这本书里有很多句子让人摸不到头脑,而且翻译得很僵硬。甚至有些地方看上去很像用网络翻译器翻译的......不知道编辑到底有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 这本小说里的优点,大概就是情节还算流畅吧,抛去一些毫无必要的描写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人物小桥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塑造还是算成功的,我还记得她是一个刚刚跟她接触看上去会傻傻的年轻女性,说话都是啊啊哦哦咦咦的非常多的语气词,感觉也是话不达意的样子,但到最后慢慢会发现她只是把自己的另一面隐藏在这种傻傻的面具之下而已,在装傻的时候就已经把你的底细摸清楚了。装傻好像是她的惯用手段。 但男主人公倒是显得相对于比较模糊的一个人物,而至于杀人犯又太模具化了,就是老套的犯罪分子模具里造出来的一模一样的人物。 总而言之,推理小说也许还是得去看东野圭吾吧。东野圭吾还是有很多新奇的地方,而最最重要的是东野圭吾无论是语言还是故事技巧上都非常纯熟,他总能写出让你想不到的剧情反转。而最后又从故事中提炼出巨大的价值,是会令人深思的有反思意义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