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寂寞之井经典读后感有感

寂寞之井经典读后感有感

《寂寞之井》是一本由[英]拉德克利夫·霍尔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之井》读后感(一):向世界祈求生存的权利

温和善良的史蒂芬,被境遇打弯了脊梁,面对自己的信仰,从愤恨到祈求究竟经历了多少苦情的煎熬,结尾令人心碎

作者因此书受到的遭遇在当时是可以预见的,合上书再看封面上的话“赌上我所有的爱,向世界祈求生存的权利”,就能感受到她那份悲壮,向勇敢善良的霍尔致敬

推荐给所有格格不入的人,可能有些人生来就注定与寂寞为伴。

《寂寞之井》读后感(二):真切的感到悲伤

读完了《寂寞之井》,结尾玛莉的离开,史蒂芬的痛苦,让我有灵魂被抽离的感觉,怅然悲伤又无法说明. 马丁哈兰的出现或许只是一个助推力,即使没有他,她们两个未来也会面临分离的苦难,但是真的忍不住骂一句,狗男人不是好东西. 如果换做其他的异性情侣他难道还会如此插手么?说什么光明正大公平竞争,不过虚伪至极的阴险小人,他人是否会幸福未来如何又岂能容的你插足置喙. 在那样的年代写出这样的故事,作者在我眼里真的是拥有勇气和自己荣誉的改革者,但我认为史蒂芬同样也有这样的能力. 故事停在这里,或许她往后不会和母亲和解,但扑通也还在,莫顿也在,如果她父亲也在就好了. 我真很希望很希望,她能多想起和父亲共度的时光以及他的教诲,他是那么的和蔼的对待,尊重和接受包容自己的孩子,我希望史蒂芬能从她的过往,她的家乡,和她身边诸如华勒莉·西摩还有她自身的写作事业中获取更多更大的勇气. 《寂寞之井》的年代或许促使了这样的结局,也通过这样的结局让人深省社会与现实,倒错者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可被忽视,也同样让现在的我们沉思. 时代变了,在现在,和更多的未来,同性恋者势必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性向的多样性的表达也是社会思想开放进化的体现. 性别模糊的孤寂地带,也能开出绚烂美丽的花朵.

《寂寞之井》读后感(三):《寂寞之井》

做一个“倒错者”有多难呢?你要有一份事业,要有能值得人尊敬的社会声望,要有一些能够理解你的朋友,还要有一份能够直面孤独的勇气。就算有了这些,你也不一定会有心意相通的爱人,不一定会有能够爱护你的父母,更遑论那些仅仅根据臆想和狭窄就来judge你,无视你,贬低你的“人”。 马丁,全书唯一一个能够短暂理解史蒂芬的男性,在背叛朋友插足她们之时,能够用来进行可耻的斗争时凭借的也只有“光明正大的手段”,所谓安心、荣誉、庇护,并不是婚姻就能带来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史蒂芬幼时启蒙教师的姐姐,可是无人看清。史蒂芬的生命中,从幼时的父母,到老马夫夫妻,到年轻的尚和阿黛尔,她见过的婚姻好像还是happy ending的较多,可怜的史蒂芬,接触的还是善良的人居多,终究冲不破现实经历的枷锁。 可是玛莉,这个史蒂芬眼中的勇敢的坦诚的少女,最终细腻的感受力依旧被巴黎纸醉金迷下的空虚颓废磨灭了,她仿佛就是扑通教导史蒂芬的另一个极端,在华勒莉的圈子里,只有她是没有任何事业,终日围绕着史蒂芬打转的,就连年幼的芭芭拉,也有一份擦地板的活计需要费心。恋人的臂膀再如何强壮,也无法挽起一个没有自己生活的伴侣,她就想一团没有凝结剂的散沙,一旦史蒂芬有限的精力分出一些给了其他事,无论是工作还是友情,她都会因为容器出现漏洞而一点点散掉,最终变得疑神疑鬼失去对彼此的信心。书的结尾她已经三十多了,和史蒂芬在一起也快十年了,就因为一个突然出现的男人而抛弃带她走过这么多困难,甚至是枪炮之中的史蒂芬,着实令人心疼不起来。

《寂寞之井》读后感(四):一些读后感

感觉叙述这一方面文学性不够,有些地方读着特别像大白话,很没意思。可以体会到这本书的语言有很强烈的情感。最后,史蒂芬抛弃了玛莉的爱。我想原因有这些。1.玛莉已经精神出轨,玛莉确实喜欢马丁,但因为一些道德上和情感上的考虑而依旧苦苦坚持。2.玛莉向往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已经不满足和史蒂芬在一起的生活,就和史蒂芬从战友角度来讲,她已经背叛了史蒂芬。3.史蒂芬和玛莉继续在一起,很有可能会有一种羞辱感,作为一个倒错者,羞辱感是常有的,尤其是马丁这样一个“正常”的男性闯入了她们的生活。4.玛莉精神出轨且不排除她以后不会想念马丁,不会后悔自己坚守史蒂芬的决定,不能排除她以后不会怨恨史蒂芬。两个人已经出现裂痕。

史蒂芬绝不是一个殉道者,感情有时候到了一定程度,你会明白这段感情还能不能继续。史蒂芬放手了,意味着玛莉不会有再怨恨史蒂芬的机会,意味着她们不需要再苦苦坚持,这样的感情,坚持下去,对彼此来说都是折磨。

玛莉不太想跟史蒂芬在一起了,史蒂芬也不太想跟玛莉在一起了。

我一直都觉得史蒂芬和华勒莉·西摩是最合适的,华勒莉是一个纯弯的女生,她绝不会像玛莉这种被掰弯的女生一样再喜欢上男人,而这种安全感正是史蒂芬需要的,而且华勒莉认同自己的性取向,并且她非常泰然自若,我想史蒂芬可以在她身上获得一种安全感。除此之外,华勒莉没有觉得史蒂芬是个异类。她们两个,有何不可呢。

这或许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我认为它并没有那么悲伤,有些人总会离开我们。史蒂芬如此多金,又有才华,怎么会一直孤独呢?

《寂寞之井》读后感(五):惊世骇俗的爱情终被击溃 ——简评拉德克利夫·霍尔《寂寞之井》

在史蒂芬几段或明或暗的恋情中,真正使她陷于窘境的是与有夫之妇安琪拉的相互“扶持”。史蒂芬依恋安琪拉,像初涉情事的小姑娘那般毫无保留投入这段双重禁忌的感情——既背叛了“一夫一妻制”也背叛了异性恋,用尽“男人”传统的手段追求她,想与她共度余生。而安琪拉早就准备好撤退,当史蒂芬的“礼物”和“温情”已经不能滋润她的寂寞心灵时,她转向了带有男性生殖器的男人罗杰(史蒂芬是心理意义上的男人),但小说并未表明罗杰可以给她一段全新的婚姻(当下不幸的婚姻是她“出轨”的主因),而她总是以“二人无法结婚”拒绝史蒂芬情感上的索求,也就是说,她选择罗杰可能是因为“婚外情”的伤风败俗程度不及同性之间的爱情,两害相权取其轻。抑或是,她贪恋异性间的情欲游戏。情感上的不对等早就埋下了背叛的种子,史蒂芬沉浸其中并不知晓,最终唯有带着破碎的心灵离开莫顿,她必须维护逝世父亲的声誉。

写作逐渐弥合史蒂芬的心灵,但智力上的成就未能充实她的生活,遭遇“滑铁卢”之后,她暗自希望能在体力上证明自己不输男性。此时战争降临,几经辗转,她加入医疗组奔赴前线救助伤员,在战火中遇见玛莉,她们本能地靠近彼此,严苛的生存环境使得同样严苛的舆论压力大为减弱,情愫恣意生长。为了成全一对世俗男女的“爱情”,张爱玲可以让一座城市倾陷,是战争延长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生命。而熬过战争的史蒂芬和玛莉则失去屏障,一时难以为继。小说结束前100多页新出现了一对情侣洁美和芭芭拉,显然是用于“反思”史蒂芬和玛莉的爱情,如果没有良好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同性伴侣会何等落魄。洁美和芭芭拉可以逃离狭隘保守的乡村,但社会舆论不会就此消失,它们只是稀释了,依然带着刺骨的寒意。小说没有描写同性情侣何以为生,但想必不会找到体面的工作。芭芭拉积劳成疾、因肺病而亡,洁美也随即自杀殉情,这可能是那个时代任何一对同性情侣的命运。史蒂芬正是意识到这些才制造误会,将玛莉拱手相让。她不怀疑两人情感的真挚,只是害怕那一天终将到来,而她们可能无处可逃。她确实不够勇敢,但我们没有资格对此进行褒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